道门法则(校对)第1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874

  又等了七八天,严长老终于完成了答应赵然的奖励承诺。
  望着满身疲惫的严长老,赵然很是关心:“师伯最近忙些什么?怎么如此辛苦,眼圈都黑了,似乎白发有多了几根……”又以后辈弟子的身份语重心长的劝解:“话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能比自己身体重要?身体是革……那啥,修炼的本钱,师伯还是要保重身体才好。”
  赵然关切的问候令严长老翻了个白眼,心说我在忙什么难道你不清楚吗?从袖中摸出一个檀木匣子,扔给赵然:“你的阵盘,好生收着吧。”
第十六章
阵盘2.0
  赵然接过严长老帮忙升级的月鸣幻景阵盘的时候,几乎快要认不出来了。
  他原本自炼的阵盘用的是大小、材质相类的玉佩,玉佩虽是上佳的羊脂玉,但毕竟乃是凡物,不含半分灵力。而严长老升级后的阵盘则是八块全身通透的墨玉,拿在手中,便可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充沛灵力。
  赵然开天眼看去,每一块墨玉中的灵力都按照自有的规律,沿墨玉中天然的纹路流动,形成独特的自循体系。
  赵然眼都看直了,忙问:“严师伯,这是什么材料?似乎不是弟子原来的……”
  话没说完,严长老便略带自傲道:“我二十年前有事去了趟云南,途径横断大山深处,见一石洞隐隐发光,便入洞查探,却原来是一块通灵翡翠母胎初成。费了一番手脚,将这块母胎带回馆中珍藏,这阵盘的材料,便由母胎分割而得。”
  赵然感慨道:“严师伯好本事,竟然将一块母胎分割成八枚,且气机完整,自为一体。”
  严长老摇摇头:“以道术神通分割不是不能办到,但却失去了自然率真的灵气,实话告诉你,这是翡翠母胎自行分离的八枚子胎,浑然天成,这才是真正有灵性的天材地宝……咦,你竟能看得出来?果然资质极佳……”
  赵然看着这八枚通灵翡翠,简直爱不释手,捧在手心里把玩,道:“品相太过完美了,舍不得以之斗法啊,就怕一不小心损坏了,辜负了你老人家的心血。”
  严长老摆摆手:“哪里话,不用来斗法难道只拿来赏玩么?再者,通灵翡翠母胎比什么材料都牢固得多,炼师境以下,绝无损毁之忧,放心使用便是。你且仔细看看这八枚通灵翡翠……”
  赵然挨个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看着看着忽然醒悟,惊道:“竟是内蕴八卦!”
  原来,这八枚子胎中的灵力,都各自按照不同卦象行走,乾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全部暗合,一分不差!
  严长老道:“你原来那套阵盘简直太过粗劣,拿几块普普通通的凡玉刻录云篆,实在太也糊弄事,若非篆文设计的颇有几分道理,压根儿就毫无用处。”
  赵然惭愧道:“弟子炼制时刚入门,弄得稀里糊涂,让师伯见笑了……”
  严长老一听,很是讶异:“你是说,原先那阵盘上的云篆,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瞎琢磨……”
  “赵致然,你竟有此天赋?要不我去找你师父,让你改投我离山宗吧?潜心研究十年,保你于阵法一道上大成!你看如何?其实阵法一道方为无上大道,伏羲依河图洛书推演八卦,其中所含术数真义,最近大道至理……”
  严长老出身华云馆十八流派中以精通阵法阴阳知名的离山宗,这一谈论起来就巴拉巴拉没完没了,赵然连忙开动他过耳不忘的金手指资质,强行默记下来,倒也让他偷师了不少。
  不过偷师归偷师,真让他拜入离山宗,那是不可能的。一来赵然对灵剑阁非常满意,无论老师也好,三位师兄也罢,对他都极为关照,赵然感念在心,对灵剑阁已经产生了家的归属感,怎么可能离开?二则赵然记忆力很好,但对于类似数理的推算,实在是头疼的不行,有那埋首苦研的工夫,还不如去外面做点好事捞取功德呢。
  赵然几句套话出口,便轻轻将这幕接过。
  严师伯见他似乎不太愿意,只能暗暗叹了口气,不好再多劝了。
  就听严长老把话题又扯了回来:“……正是见了你的法阵云篆设计之后,我才起意动了心思,要配上如此有趣的云篆,非找些好材料不可,于是就用了通灵翡翠母胎。”
  说完,又递给赵然一枚扁平的墨玉珏:“这便是分割后剩下的胎心,我已炼制为罗盘,回头你将神识留于其上便可。法阵罗盘给你改成了复合云篆文,你回头可以自行学学,遇到不明之事可以来找我。”
  这套阵盘已经不是原计划中打算提升为月鸣幻景1.1或者1.2版了,连最基本的材料都全部换了,这么大的变化,至少是月鸣幻景2.0。
  相比于原先那套阵盘,布阵之后除了大幅度提升迷幻和扰人心智的效果外,还充分发挥通灵翡翠子胎内的灵力循环,将八卦阵融入贯通于阵中,一跃而具备了很大的杀伤力。
  新的2.0版月鸣幻景阵,其中原来最弱的阵眼之处那道月亮,早已凝实无比,已非当年的破落样,反而成了阵法中的一个陷阱,为死门之所在。若是全力攻打此处,很大程度上将遭受此处死门的严厉反击。
  故此,严长老在原先“月鸣幻景阵”的名称中加了两个字,更名为“月鸣幻景八卦阵。”
  得了这么一套高级材料为基础,炼师级修士炼制,云篆增添为复合文的阵盘,赵然感觉自己很幸福,按照严长老的意思,这套阵盘可以让他一直用到大法师境而不必担心配不上自己的修为。当然,赵然此刻、以及可以遇见的未来几年内,恐怕都不能发挥这套阵盘的全部功效。
  阵盘到手,赵然的斗法实力直线拉升,他也没有再在华云馆继续修炼下去的动力了,他的修炼跟脚还是在俗世红尘之间,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真实感应到的功德力。
  离开华云馆之前,赵然向大师兄魏致真要了三师兄骆致清的飞讯,这位三师兄木讷少言、略显憨厚,但对自己很好,不惜为了自己公然在玉皇阁动手,让赵然每每思及,心里都是一股暖流。如今三师兄做了道门行走,他还是有点担心,生怕三师兄在外面一个人会吃大亏。
  二师兄很想跟赵然下山看看,奈何师父江腾鹤不许,赵然也只能作罢。
  去和诸蒙告别的时候,这位无极院的“老同学”精气神已经恢复了不少,据说在这个月里,修为精进如飞,似乎是屡受挫折之后忽然间开了窍。
  诸蒙对赵然说,等他破境黄冠之日,便是二人再见之时。言辞中信心满满,让赵然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在无极院中和自己强力竞争的诸师弟。
  赵然离开华云山的时候,没有再去问情谷晃悠,一则周雨墨并没有回来,二则也是有点怕了思路奇特的宋雨乔。
  对于周雨墨,赵然心情很矛盾,既舍不得就此放手,却又真怕因为自己的纠缠而导致对方在修行路上的不顺。此事暂时无解,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顺其自然了。
第十七章
君山气象
  嘉靖十九年三月底,赵然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半之久的君山。
  金久带着关二、鲁进、林双文、钟三郎等人欢天喜地将赵然迎入庙中,分别的太久,自是好一番热闹。徐老伯高高兴兴地去张罗饭菜,金久则带着众人向赵然禀告这一年半以来君山的各项事务。
  如今的君山已经不同于他当初离开的时候,用“大治”二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得益于他离去之前的总体规划,现在各项事务都按照之前的布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君山地区,已经正式形成了三大定居点,一是大君山和小君山之间的盆地平原,这里形成了三个大的村落,丁口超过四千。二是小君山西侧当年设立的救济点,从江油县逃难过来的百姓流民,最终有两千多人留居于此。三是小君山东北七里外的一处小盆地,这里也建了两座村庄,定居百姓超过一千多人。
  三处定居点加在一起,共有百姓八千余人,开垦出来的耕地达到两万多亩。去年九月,因为全年风调雨顺,整个君山地区的粮田出产稻谷十多万石!
  赵然默默测算了一下,单季稻平均亩产稻谷六石,应该算相当不错了。他不知道穿越来的那方世界稻谷亩产应该是多少,但他直觉感到,这产量绝对不低。
  至于为何有这么高的产量,其实想一想也很简单,这方世界灵气充沛,自然出产就高,再说了,有五色大师在,水利灌溉设施完善,不高产就真是白干了。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如果不是因为人祸,老百姓光是种田就能养活一家老小,绝无问题。
  因为实行的是三年免征,老百姓们家家手中都有了余粮,今年正月算是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好年。
  此外,开设在君山脚下的两座工坊也都顺利出产,木器工坊的各式家具和陶土工坊的日用器具都直供整个君山地区的百姓,算是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循环。
  除了完成赵然离去前的规划外,金久还做主,趁着秋收之后的休耕期,组织人丁搭建了跨越冲马河的木桥,顺便整修出来一条泥土道,向着谷阳县方向延伸出去二十余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和谷阳县之间的沟通。
  赵然听罢连连点头,狠狠夸奖了一番金久。他估摸着,自己在兴庆府时感受到的那股忽然增长的功德力,几乎肯定与此事有关。
  望着侃侃而谈的金久,赵然心里相当欣慰,这个当年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如今是真的不同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放开手脚让他干。手底下有了这样的人,自己这个庙祝才算能够当得踏实,当得舒心。
  金久在介绍的时候,还不忘将林双文、关二、鲁进、钟三郎等人好一通夸赞。君山大治的背后,当然离不开这几位的辛苦帮衬,其中林双文可谓居功至伟。
  林双文来自西真武宫,原为火工居士出身,在西真武宫蹉跎十年后因为没有机会受牒,只能黯然返乡。又因为家里兄嫂把持了家业,他耐不住家长里短的争斗,便干脆来投赵然。
  在君山庙的这两三年,林双文因为业务熟练,很是帮了金久的大忙,不仅在民生庶务上负责起了调理纠纷、劝课农桑等工作,而且还在金久繁忙的时候帮助操弄斋醮仪轨,没有林双文,金久一个人万万做不下来的。
  而关二和鲁进的事务则是捕奸捉盗、防贼防寇。君山地处三不管地带,夹在龙安府、保宁府和都府之间,北方是本县谷阳,西边是江油,东南是保宁府梓潼,正南则是成都府魏城。
  如此一个特殊位置,原本应是各路匪盗的藏身之处,可自从君山立庙以后,匪患绝迹、盗贼隐匿,小小的君山地区竟然是一派平安祥和。这里面固然有当时赵然重手打击匪患的原因,但也与这一年多来关二和鲁进从不懈怠有重大关系。
  金久在夸赞这几位君山庙骨干的同时,自然也不会忘了提一提两个人,一个是本地老钟家的三郎,一个是当年被擒反正的开碑手宋雄。
  钟家三郎因为人头熟,主要是协助君山庙处理民事上的往来协调和组织动员,开碑手宋雄则因为身手好,接过了君度山匪寨的头把交椅,明面为匪,实则为暗桩。
  听金久等人谈了半天君山庙事务以后,赵然在众人陪同下,开始巡视领地,对照着金久的禀报,逐一过目。
  首先去的是君度山下的两座工坊——陶器作坊和木材作坊。这两处作坊紧挨在一起,相互间距离只有十多丈,便于管理。
  陶器作坊的工头姓李,是南边魏城的手艺人,两年前被君山庙招至此处筹建作坊。原本说好的,李工头只干一年,把作坊建起来后,再带几个徒弟,完事取上三十两银子的重酬便可回家。
  但李工头干了一年后,渐渐被君山的一片欣欣向荣所吸引,干脆于半年前将家人从魏城接了过来,就在此处定居。为此,金久还通过自家父亲大人的关系,跟魏城官面上做了疏通,才将这位匠人的手续文书办全。
  木材作坊的工头姓王,就是谷阳县人氏,他倒是没有把家人接到君山来,但他本人却常住君山,因为收入丰厚,两年来积攒了不少家底,干脆在小君山东北的定居点上新村纳了一房妾室,算是在这里开枝散叶了。
  两位工头手艺是没话说的,带的几个徒弟也逐渐成长起来,但作坊里的工人却比赵然的预期少了许多,两边统共加起来也才二十来人。
  金久在旁解释:“如今的君山,各家各户都有田地,去年又是个大丰年,收成极厚,所以都不愿意来工坊做常工,只在农闲时来打临工。如今正是春耕之际,临工们都回家忙着地里的农活,所以现在就这么几个人。”
  赵然点了点头,心里琢磨着,这倒是个问题。工坊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有大量的工人,想要大量的工人来工坊做工,就得把人从地里“挤”出来。在赵然的记忆中,每一次从地里“挤人”,都是一出血泪斑斑的苦难史,真要这么干了,那自己当年辛辛苦苦改革青苗钱是为了哪般?自己修行需要的功德力又怎么赚?
  难道说在这方世界,大工业的路子走不通?赵然不禁头疼起来。
第十八章
巡查
  两位工头见到赵然后,都激动得浑身颤栗,和整个工坊的全部学徒匠人们一起,黑压压跪倒一片,趴在地上连连叩首,根本不愿起来。
  赵然无法,看了看金久,想让金久把这两个工头劝起来。金久做了个抚顶的动作,赵然这才想起来,微笑着将手掌轻轻抚在这两个工头的顶心之处。
  赵然浑没在意,随意抚过就完事,两个工头却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也能够理解,平常能够接受正规道士的祈福,这就已经足以让普通百姓兴奋了,何况赵然是“真仙师”!
  君山仙师远游而归,这条消息很快就传了开去,等赵然从君山脚下离开,挨个村子里巡查的时候,立马就被人山人海所包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