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874

  蔡师叔待赵然极好,赵然可真不想看到蔡师叔身上重现当年左云风的一幕。
  当年左云风师徒为了一株可以延寿三年五载的龙首兰香草而做下屠庄的惨案,实在是因为这三年五载太过重要,对于已经看到破境门槛,但却寿元耗尽的修士来说,这就是他们扭转气运的关键。左云风就是以大法师的修为,在即将破境之前倒在了百岁寿元之上。
  如果蔡师叔冲关成功,就意味着他剩余的二十年岁月里,只需要再破一境,就有希望向下一步的一百二十岁寿元奋斗。
第四十五章
另一位师兄
  见不到蔡师叔,还有一个人是赵然想见的,那就是于致远。对于赵然来说,于致远就像他生命轨迹中划过的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短暂,却极为耀眼。在和于致远相识的两年中,这位于师兄倒有一年半不在无极院,然而就是这零零散散加起来才半年的时间里,却给了赵然极大的帮助。
  助他成就书法之名,引他结交宋致元,帮他提前从圊房转出来,在受牒的道路上又狠狠推了他一把。哪怕是升为静主这一关健环节上,也有于致远的提点之功!而他回报过于致远什么呢?仔细回想一下,赵然竟汗颜发现,什么都没有!这就很惭愧了……
  于致远是嘉靖十四年九月,在叶雪关开升门法坛时正骨成功的,赵然记得,那一批参加正骨的七个人里,只有于致远一人成功,当时曾令赵然羡慕得要死。可如今五年之后,赵然已经是羽士境快要圆满,而于致远却刚刚道士境圆满,两人的际遇,当真难以言表。
  上一次来的时候,因为元大炼师带着于致远等几位徒弟去了叶雪关办事,所以没能相见,这一回赵然便又提了出来。
  原本东方敬是准备叫个俗道去唤于致远来云水堂崖间亭相见的,但赵然连道不可,坚持要过去拜见,东方敬只好陪着,亲自将赵然带到于致远处。路上,赵然询问于致远的修行前景,东方敬摇了摇头,道:“同样是正骨,但他的修为比你差远了,一年才堪堪入门,四年才圆满,也不知何时能入羽士,将来难啊。”
  赵然不禁默然。其实这个进度也还算正常,但东方敬的意思,其实说的还是于致远的年龄。年龄越大,上台阶的机会就越小。
  当初和赵然相识时,于致远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但七年之后,却已年逾不惑,他本身入门就晚,哪怕以正常的进度按部就班——四十来岁入了羽士,那五十岁能入黄冠么?要知道,这一关卡住的人里头,年龄因素绝对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好吧,就算他五十岁真入了黄冠,在有生之年能结丹的机率也将渺茫之极!
  想起这里,赵然问东方敬:“东方师兄,想求你件事……”
  “让我多关照他?既然是对你有恩的师兄……你那话怎么说的?哦,必须的!只是你也知道,他每一关都不好过,这就要看他自己的机缘了,机缘二字,谁都帮不了。”
  于致远见到赵然的时候很惊讶,却也很是欣喜,只是在东方敬跟前显得有些拘谨。东方敬心知肚明,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看着东方敬的背影,于致远有些敬畏的问:“赵师弟和东方师兄很熟?”
  “还好,以前有一次他办案子捉人,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帮忙打过下手。”
  “东方师兄年岁轻轻,却早已是法师级的人物,为人处世又令人敬佩,在玉皇阁中威望很高。师弟能与他相识,这是莫大的福份,在他面前绝不可孟浪了,若能得他关照,将来前景可期。”
  “是,师兄。师兄在玉皇阁修行可还顺心?”
  说到修行,于致远脸上绽放出笑容:“师兄我原以为年纪大了,进境恐将艰难无比,故此埋头苦修,这些年一心不问山外事,只在山中打坐……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修为进境没有落下太多,这几个月道士境已感圆满通透,下一步就是等待时机破境了。”
  “恭喜师兄了!”赵然从储物扳指里取出个木匣子,里面放着天芸豆、露叶松针、金玄石上草三味灵药,递给于致远:“师兄,我翻看过《灵宝丹经》,其中有一味灵丹名唤洗经伐膸丹,对破境有一定辅助效果。这是炼制洗经伐髓丹的主药,师兄可请元大炼师出手炼制。”
  这三味药在《芝兰灵药谱》上都有记载排名,是难得的灵药,不过对赵然来说取之不难,这几个月他不知从白山君翅膀下骗了多少,所谓白鹤亮翅,必有灵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于致远正面临着破境的关卡,因此也不矫情,爽快的接了过去:“正好合用,多谢师弟了。对了,师弟如今修为如何?记得前几年听景致摩来信提过你,说你得了仙缘,拜入华云馆,这都……唔,似乎快三年了吧?”
  赵然怕于致远受刺激,没敢回答第一个问题,拣着后面的问题打岔:“正式拜入老师门下两年多了……以前听刘致广说,师兄跟景致摩很熟?”
  于致远追忆道:“不错,幼时一起长大的至交好友……”说了一句,似乎又不太想提及过去的事情,转而叹息道:“他对张监院的死耿耿于心,故而对师弟你多有介怀,我劝解过他,但一时间难有成效,还望你多谅解。好在你已是馆阁修士,倒也不需再看他脸色。”
  赵然暗自苦笑,心道恐怕景致摩没跟于师兄说起自己担任君山庙祝的事情,否则又不知要解释到什么时候去了。如今于致远已踏上了修行之路,他不想拿这些再来烦扰这位师兄,便没有再纠缠于此,只是谈了谈华云馆的情况。
  听赵然讲着华云山中的趣事,描述着七巧林、火心洞、云岚岗等处的景致,于致远忽然问了一句:“听说华云馆中还有一个问情谷,那里景色如何?”
  赵然微觉奇怪,但还是回道:“说实话,问情谷内什么样子,师弟我还真是一无所知。谷中都是女弟子,就连打理俗务的也是俗家女冠,我们一般有什么事,都是到谷外把人叫岀来说话。林大法师又管得极严……”
  “大法师了?”
  “师兄认识林大法师?嗯,她去年破境了。对了,听说她将神识寄托在了太上忘情符上,师兄我跟你讲,她们这一派功法当真古怪得紧,修的是太上忘情,不许弟子谈情说爱,否则修行就会出现瓶颈,甚至在冲关时容易反噬。师兄你说,这叫什么功法,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玩意儿创的,她难道不知,不经生、死、苦、悲、喜、怒、哀、乐,怎么感悟人生?怎么体悟大道?还美其名曰太上忘情,我了个呸!她知道什么是太上忘情么?太上忘情非无情,乃情之所钟而不言、不思、不辩,以忘情之意而致有情之境,正所谓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再者,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第四十六章
再度逃跑
  一说起太上忘情,赵然就满腔怒火,口中滔滔不绝,用词相当火爆,简直一扫一大片,这也是恼羞成怒了。
  赵然一边狂喷,于致远一边大赞“师弟言之有理”,等赵然发泄完毕,两人又对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这通发泄,赵然这两天胸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顿时为之舒畅不已。
  在玉皇阁又待了一天,赵然这才与东方敬话别下山。去和于致远告辞时,于致远却喝多了,正酩酊大醉之中。
  赵然便向东方敬要了几瓶于致远喝的登仙酒,尝了两口,觉得也就一般,心下暗叹,这酒都能喝醉,于师兄修为还是不够啊。
  话说赵然连带来回路途,一共走了六天。瞅准这么个机会,君山庙临时编外火工居士曲凤和又跑了。
  曲凤和这次的出逃准备做得特别充分,食物、饮水都早已经备好,提前藏在了庙外的某处不易为人察知的角落;时机也选择的相当好,就在天色将黑未黑的傍晚时分。
  当时,曲凤和大摇大摆的走出庙门,按照赵庙祝所传的健体之术,围着君山庙“快步”走了几圈,继而光明正大的越走越远……
  因为近两个月来曲凤和良好的回庙记录——他上一次出逃已经是8月份的事了,庙中所有人都没想到他还会选择继续逃跑,竟然直到第二天众人迎接赵然回庙的时候,才发现人群中少了曲凤和。当时就把赵然气乐了。
  关二面带愧色,立马就要出发前去抓捕,却被赵然叫了回来。
  “他年岁也不算小了,这条回家的路也不知跑了多少回……”
  关二补充:“十一回!”
  “是啊,十一回了,安全上我倒是不太担心。至于说到会不会不回家,跑到外县去,一来谅他没那个胆子,二来也没路引,出不了大事。这样吧,关二哥还是去找找,看看他去哪了,若是回了家,你便回来。如果曲老乡宦有心,还是会把他送回来的,否则我等也不必徒自烦恼……由他去吧……过上两天再上门问问曲家的意思就是了。”
  曲凤和一路提心吊胆却又无惊无险顺利回到了曲家庄,直到看见自家那道大门,才真正松了口气。他的返乡令家中好一通鸡飞狗跳,母亲搂着他大哭了一场,两个姨娘也都陪在身边落泪。
  母亲问起究竟,曲凤和早就有所准备,将自己如何在君山庙吃不饱、穿不暖、干重活、受欺辱等等加油添醋讲了一遍,又引发母亲一阵掉泪。只旁边两个姨娘满腹狐疑的打量着他黝黑却有神的脸庞、越发上蹿的身高和更壮硕的身段,再想想他之前从西真武宫逃回的不良前科,都忍不住撇嘴。
  就如上次一样,母亲再次红着眼圈保证,再也不把他送走了,若老爷依旧吃了秤砣铁了心,她就带曲凤和回娘家!又问了问父亲曲仲衡的行踪,却是前两天刚走,到都府拜会友人去了,没有个把月怕是回不来。曲凤和不禁大喜,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曲凤和饿得不行,先胡吃海塞了一顿,将肚子填饱,然后回了自家房内,任丫鬟伺候着梳洗了一番,换上中衣后一头就倒在了床塌之上。他这一路绕了不少远道,又绷着精神走了一天,此刻疲劳已极,只想躺下好好睡上一觉。
  躺在床上,抱着柔滑的锦被深深吸了一口,只觉馨香扑鼻,曲凤和满足的闭上眼睛……向左转了转身子,摆了个侧卧的姿势……过了一会儿,又向右侧翻身……再转了过来,拿被子蒙住头……继续翻身……
  曲凤和猛地坐起来,满头黑线的伸手在床上摸来摸去,总觉得什么地方感觉不对劲。
  丫鬟听见里屋的动静,忙进来察看,唤了声:“大郎……”
  曲凤和也没搭理她,从床上直接下了地,把被子一骨脑抱起来塞到丫鬟怀里,然后动手将垫在下面的三层褥子掀掉两层,屁股坐上去试了试,这才满意的接过丫鬟手上的被子,重新倒在床上,很快就沉沉睡去。
  丫鬟发了会儿呆,过去抱起曲凤和扔在床脚下的褥子,轻手轻脚出了外间。
  这一觉,就从午间睡到了傍晚,醒过来的时候,丫鬟已在外间等候,说是堂上做好了饭菜,夫人等着他去用饭。
  曲凤和伸个懒腰下了床,嫌丫鬟动作慢,把衣服拽过来,三下五除二自己穿戴好,顺手把被子叠好,将皱褶的床单抹平。惊得丫鬟心里发慌,不停喊着:“大郎……”
  曲凤和冲她摆了摆手:“无妨……”接过丫鬟抵来的热湿巾,在脸上随意擦了两把,道:“快走吧,不要让母亲久等。”
  走到门口,曲凤和扭头看了看床榻,又快步回来,一手抹一手切,将被褥四边削成直边直角,歪着头欣赏片刻,这才心情舒畅的出去吃饭了。
  到正堂的时候,饭菜正在流水介往上传,摆了满满一桌子,母亲和两个姨娘都坐在桌边相陪。
  母亲笑眯眯的将曲凤和拉到身边坐下:“我儿这半年吃了不少苦,脸也黑了,人也瘦了,娘看着心里难受。上午也没什么准备,今晚吩咐厨上做了你最爱吃的豆腐豉鱼,还有酱鸭,其他的菜也都是你以前可口的……老爷这几天不在家,不用讲那么多规矩,都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给我儿接风。”
  曲凤和早已食指大动,操起筷箸上手就往嘴里塞,吃了几口,咂了咂嘴,问:“这菜不放点辣椒么?”
  见母亲和两个姨娘面面相觑,不知他说的辣椒是何物,解释道:“红色的,手指头般细长,做菜时加到里面,辣得冒汗、舒爽!”
  “我儿说的是不是茱萸?”
  “不是的母亲,嗯,把厨上李婶招来就知道了。”
  李婶一听就明白,说是这辣椒乃海外传来,因近几年君山百姓渐渐喜好这一口,所以曲家厨房上备了一些,只是一直没有拿来做菜,似乎都干透了,正准备清理掉。
  曲凤和大叫着:“干了的正好,千万莫扔!”放下筷箸便往厨上跑,继而在一片“使不得”、“君子远庖厨”的惊叫声中端出一盘辣椒炒肉,放到桌子上,冲着油淋淋、红通通的辣椒深吸了口气,抄起筷箸,一边招呼母亲和两个姨娘同吃,一边大口往嘴里扒饭。
第四十七章
习惯的力量
  这只是曲家小少爷诡异表现的开始,其后几天,这位少爷在地头里跟佃户争吵三次——硬说人家烧秸杆的方法不对太过浪费,亲自动手下厨五次——说厨娘李大婶做饭不合口,每天早上疯了似的围着庄子瞎跑——还拉着家中的仆役一起,最终因为要组织发动庄中佃户开渠而被母亲大人禁足……
  曲凤和被关在家里无所事事了三天,也终于安静了三天,丫鬟向夫人禀告:“大郎这会子正在读书,读得可专心……”
  曲夫人拍拍胸口:“天爷,这就好,这就好,算是知道要上进了……他读的什么书?”
  “大郎说是《老子想尔注》。”
  曲夫人喜道:“好啊,这是科举的课业,老爷回来后必定欢喜。”
  曲夫人还没高兴两天,曲凤和出事了。什么事?他又跑了,这次,他逃跑的方向是君山。
  金久看着眼前一脸讨好陪笑的曲凤和,揉了揉脑门,道了声:“下不为例。”
  “哎,金道长放心就是!”
  “既然回来了,下午就去做事。天气越发冷了,眼瞅着是要下雪,你一会儿去找钟三郎,到各家村子看看,哪家的门窗破损了的,都拿个本子记下来。回头好召集人手修补……”
  一听有事可做,曲凤和两眼放光:“明白了道长,必定妥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