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874

  辛辛苦苦干了四年,热爱这里是真热爱,可要没有点奔头,时间久了,精神上也撑不住啊。
  如今可算是有了盼头!
  赵然第一个叫的就是他的名字!
  “金师弟。”
  “师兄!”金久上前两步,恭恭敬敬稽首下拜。
  赵然感慨道:“这四年,君山庙里,属你最为操劳,师兄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咱们君山庙也算是上了一个台阶,能有今日,你功不可没。”
  这几句话,差点没让金久哭了,语带哽咽道:“师兄哪里话,如果不是师兄,或许至今我依然是个纨绔浪荡子弟,又或许再过两年就要辞离道门,连个身份都混不上。师兄于我是有大恩的!”
  赵然微笑着从供案前取过一份道职告身,微笑道:“这是无极院用印的文告,我已经把你的名字填上去了。今后金师弟就是我君山庙的经主,将来君山庙道士们的功课经义、斋醮法事,都要委托给金师弟了。”
  金久大喜,他也知道君山庙“三主”之中必有一个是自己的位置,但能不能当最有身份、最具前途的经主,还真不好说。说实话,他的功课稀松平常,在君山庙这几年,庶务缠身,始终没有工夫也没有心思去温习道经,赵然就算不点他为经主,他也无话可说。
  只是没想到赵然还真给了他一个经主的道职,接过告身文书的时候,金久暗自下定决心,今后无论如何,每天要抽出半个时辰来,把功课好好补一补。
  堂堂经主,若是在功课上被人奚落嘲讽,出去还怎么做人?那不是太丢脸了么,不仅丢自家的脸,还丢赵师兄的脸!
  “关二哥,鲁老哥!”
  关二和鲁进连忙上前,齐声道:“不敢当庙祝如此称呼。”
  赵然笑了笑,道:“这也是最后一次这么称呼二位了,今后,要称呼二位关道长、鲁道长了。”说罢,一人递过去一份道牒。
  两人明知早会如此,但真将道牒拿到手上时,还是忍不住的高兴。
  关二还好一些,他即使不做道士,回去后还有威远镖局总镖头可以接任,照样过得不错。
  鲁进却只是个道门收拢的江湖客,离开道门什么都不是,他原本在武林中以心狠手辣著称,仇家结了无数,没有道门的遮护,出个远门就不知道会死几趟。此刻摇身一变,成为了正式道士,他捧着道牒的双手都颤了起来,如同捧着一张金灿灿的护身符。
  赵然又将林双文招了过来,同样给了一份道士道牒,林双文捧着道牒,看着里面“林雨文”的名字,感慨的叹了口气,喃喃道:“十四年……”为了这份道牒,他苦熬了十四年,在西真武宫做满了十年火居,又到君山庙干了四年,至今方得受牒。不过就算如此,也比大多数火工居士强的太多了,此刻当真是悲喜交加。
  剩下的钟三郎、徐老伯也都获得了正式的火工居士身份,徐老伯就算了,能当火工居士就已经很知足了,他是不可能受牒的,真要受牒的话,只会打乱整个君山庙小集团的上下秩序,到时候必然“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钟三郎辛苦四年,从一个农家子弟成为火工居士,这一身份的转换足以改变钟家的命运。但他显然是不会满足于此的,只不过他最大的问题,是课业的不足。虽说他很用功,但因为幼时没有念过书,所以学起来相当吃力。赵然也承诺,只要他能大致读懂《道德真经》和《老子想尔注》,就给他道牒。
  赵然又把曲凤和招了过来,这个少年刚满十六岁,在君山庙的不到一年里,转变极为惊人。虽说从他身上偶尔还能看到纨绔子弟吊儿郎当的模样,但无论精气神还是吃苦耐劳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喜欢做事这一点,很得赵然的赞赏。
  说实话,赵然对这小子是有点欣赏的,欣赏的是他骨子里带着的那丝机灵劲。在做事情的时候,他显然比钟三郎学得更快,办事的效率也更高一些,好好培养培养,把有些坏毛病拧过来,将来成就未必下于金久。
  “你来君山也十个月了吧,感觉如何?”赵然温言问道。
  “挺好的,喜欢在这里做些事情,真要是没事情做了,闲也闲死。”曲凤和挠了挠头。
  赵然取过一份火工居士的签押文书,问道:“愿意做火工居士吗?”
  曲凤和少年心性,急躁了一些,伸手就去接:“庙祝你就赶紧把文书给我吧,我签。我知道的,不做一段时间火工,将来是拿不到道牒的,程序问题嘛,庙祝你也说过的,程序很重要的。我懂!”
  赵然失笑,将文书递过去,看着曲凤和在上面重重摁下了手印,忽然间有些恍惚,仿佛看见了八年前的自己……
  下一个,是刚刚从无极院辞道后赶至君山的周怀。
第二章
周怀和宋雄
  焦坦和周怀,是当年赵然入无极院时的舍友,八年之后,当年一起挑粪扫圊的三人际遇简直天差地别。赵然已经高居三都级别的庙祝之位,这两人却至今仍在寮房干着杂活。
  上个月赵然去无极山下,让两人做出选择。焦坦对道门生涯已经心灰意懒,准备做满十年之后,回乡温书,走科举仕途。
  周怀在左思右想之后,尤其是见了赵然升为都管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前来投奔赵然。
  赵然将文书递了过去,道了声:“没关系,一切未尝不可从头再来。”
  周怀接过文书,唏嘘了片刻,同样摁上了手印,摁完之后,眼圈微微有些泛红。
  最后一个是开碑手宋雄,此君于四年前打劫君山,被君山生擒活捉,之后响应君山庙“坦白从宽”的政策,并没有把牢底坐穿,而是得到了宽大处理。因为宋雄功夫很硬,连关二和鲁进都相当佩服他,因此赵然让他去君度山中把“匪寨”那一摊子打理起来。
  这几年,君山地区太太平平、几无匪患之忧,除了因为有“赵仙师”和五色大师这两尊大神坐镇以外,宋雄可谓劳苦功高。他按照关二和鲁进的安排,前前后后摆平了不少准备前来君山发财的江湖客,为君山百姓得享太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雄的希求赵然早就知道了,无他,就是想进道门,哪怕做火工居士也可,总之要把身家“洗白”,按照他的原话,就是想过“正正常常的日子”。
  赵然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去西夏耽搁了一年多,回来又被董致坤压了半年,直到今天才算把这件事情做成,算是了结一桩心愿——既是宋雄的心愿,也算是自己的心愿。
  宋雄接过文书,画了押,然后恭恭敬敬跪在地上,向赵然连磕三个响头:“多谢仙师,我宋雄这辈子,终于可以重新做人了。我家老娘要是知道,不定多欢喜……”
  赵然从怀中掏出两张银票递过去,道:“听说你家在都府长宁堡?这样吧,给你三个月休沐,回家看看,这是我给你家中老人的一点心意,回家的时候也好置办些物件。另外,路过石泉县赵家庄的时候,也帮我看望看望我那大叔和大婶,我那大叔名唤赵明,你去了一问便知,他家里缺了什么,你就做主帮我采买一些。原本还想和你一起回去看看的,但这边实在太忙,只能拜托你了。”
  宋雄“哎”了一声,又把头磕了下去,久久不愿起身。
  关二过去笑着把他拉起来,道了声“老宋终于熬出头了”,再看时,宋雄已经泪流满面。
  君山庙除赵然外,现有一个经主、三个受牒道士、五个火工居士,离八个受牒、十二个火工居士的满编还差了一多半,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暂且空着了,谁让赵然夹带里没人呢?
  按照赵然的设想,除了经主一职被金久占据之外,还剩下的两个道职中,殿主要担负起道院中巡照、典造、贴库、账房、迎宾的职司,也就是日常杂务、后勤、卷宗、人事、账库、庙产之类,事务极多、责任极重。等过一年半载,看看林双文能否挑得起来,如果可以的话,这个职司将会留给他,不行的话,就只能另寻他人。
  堂主则要担负起君山地区的巡查盗匪、缉拿不法、清剿异端等事务,如无意外,关二受牒三个月后过渡一下,很快就可以坐上这个位置了。
  如今君山庙的布道地区有了大幅度增加,各种斋醮法事想必也少不了,极缺道门功课优秀的经堂道童,是以,赵然一方面督促钟三郎和曲凤和发奋学习,一方面也让金久留意,看看君山百姓中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值得培养。
  好在周怀也是自幼便读书的,文化功底不差,给他一段时间苦学,想必可以在斋醮繁忙的时候搭得上手。
  人事框架搭建好以后,君山庙当前面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春耕,而实际上在这次人事任免会议之前,春耕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真正开始具体庶务的时候,反而没有赵然什么事了。春耕秋收,整个君山庙的道士们都非常熟悉,一切交给金久总揽就好,赵然要是真的出现在田间地头上,反而是在捣乱。
  何况赵然也并非无事可做,他还要尽快赶回华云山去,以便在自家的法袍上再添上一朵火焰。
  和金久交待一番之后,赵然便启程了,老驴跟着那帮灵妖不知去了哪里,至今见不到半个影子,赵然不由哀叹这畜生学坏了,无奈之下只能乘马,“慢慢悠悠”返回华云山。
  入了山门,径直来到灵剑阁,照样打赏了全知客十两银子,全知客笑着谢过,道:“赵道长这次回来住多久?魏道长和余道长都在呢,我去知会一声。”
  赵然摆手道:“在哪里,我自去拜见就是。”
  魏致真和余致川都在洗心亭中静坐,赵然去了以后,这二位师兄向他微微一笑,也不说话,继续闭目修炼。
  赵然同样走入亭中坐下,洗炼尘心。
  多次回灵剑阁修行,赵然如今感觉到,似乎洗心亭比剑阁对自己的帮助还要大,尤其是和王梧森、杜星衍两人斗法之后,他自感于飞剑一道上并不具备什么天赋。
  他在剑阁里修炼,最有长进的是躲避和防御,论起攻击力来,还不如直接以月鸣幻境八卦阵将人困住,继而施展九天玄龙大禁术降智催眠,威力相当可观。当然其威力有时候也实在大了一些,似乎会有给对手留下后遗症的嫌疑,斗法时还需慎重考虑。
  而洗心亭则不然,每逢回到华云馆,往洗心亭中一坐,就能将俗世中那些勾心斗角、鸡毛蒜皮的杂念一点一点消磨去,让他重新找回修行的感知,让他重新感受到自己依旧是个修行者。
  如果没有洗心亭,或许会在繁杂和琐碎中渐渐迷失自己吧。
  师兄弟三人静坐一个多时辰,赵然渐感灵台清明,进入一种身心空空如也的状态中。
  忽听魏致真问:“师弟可好些了?”
  赵然睁眼,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只觉神清气爽,感叹道:“每次回归师门,往这洗心亭中一坐,都觉自己浑身的俗气被清洗掉不少。”
  魏致真道:“斩去俗念,清洗方寸之间,此乃洗心之要义,师弟有空了就多回来坐坐,切莫在凡尘中迷失了真我大道。”
  “是,多谢师兄指点。”
  魏致真又道:“师弟此刻内精外敛,可是入黄冠境了?”
  赵然笑道:“正是,已于七日前破境了。”
  魏致真伸出食中二指,搭在赵然手腕上,沉吟片刻,道:“师弟这气海当真坚韧厚实,丹胎品相极佳,将来成就大有可期!这样吧,师弟此番回山,且在洗心亭中多洗炼些时日,师尊尚未归来,我去向长老堂求告,为师弟授箓。”
第三章
和蔼的杜长老
  箓职即为神职,是道门修士沟通天庭、召唤神役、施放法术的“凭证”,有了箓职的道士,青词拜表才可上达天庭,并按照对应的箓职役使对应阶位的神力。
  所以馆阁修士中所言的从道士、羽士……直到大真人和大天师境界,其实只是俗称,并非真正的境界,而是对应境界所授的箓职。
  赵然如今破境,他的境界应该是“炼精化气”中的“化气”境,进入这一修为境界后,便具备了获取“黄冠”的资格,道门可以沟通上天,向他授予“黄冠”这一箓职。待受箓仪轨完成之后,赵然才能算是“黄冠”修士,表明他在道门修行界中的神职为“黄冠”。
  赵然之前已经经历过两次“授箓”仪轨,一次在本山华云馆,另一次在玉皇阁。
  “授箓”仪轨是需要占用修行资源的,所谓修行资源,包括两项:其一是供奉上天的各色灵果、灵酒、灵药、法符等等材料,耗费不可谓不大;其二是庐山总观——简寂观上观分配给各处馆阁之地的信力配额,从道士向上,每一阶箓职,耗费的信力都不同,越向上耗值越高。
  赵然前两次受箓的时候,对信众信力这一耗费并不了解,他眼中看到的,只有摆在供案上的祭品、布设在大殿内的符箓和法器。实际上,信众信力才是授箓仪轨中最宝贵的资源。
  在华云馆的那次受箓,是他作为华云馆在籍修士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而在玉皇阁受箓羽士,则是蔡云深、东方礼、东方敬等人给他的赠礼,当然,其中还有三清阁委派他去夏国做暗桩的利益交换,这就不可明言了。
  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大早,魏致真就来知会赵然,一起去火德星君殿准备受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