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874

  赵致星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家书,一封是给赵然的回信,写罢封好口,转交白鹤:“劳烦灵君走一趟。”
  白鹤也不说话,将两封信收了,振翅而去。
第四十章
赵府
  赵然去了浔阳镇宏来客栈,向张略致歉,说自己要在庐山停留几日,让张略先走。张略道:“无妨,我便在这里等候方丈就是,左右不过几天而已,耽搁不了什么大事。”
  赵然在简寂观下观的云水堂中住了三天,终于收到了景星居士发来的飞符。
  拆开第一封信,是赵致星给他的回书,大意无非是感谢赵然远在庐山的牵挂,表明自己的确家在九江府,正巧五月二十六是自己母亲的生辰,请赵然费心去趟九江府,帮自己采购一些寿礼送到府上,也算是尽一尽孝心。银钱先请赵然垫付,待见面之后再奉还。
  信中列明了几样赵致星母亲喜好的吃食,都不花几个银子,唯一稍显贵重点的,无非是几株山参。
  另一封便是赵致星的家书,赵然就不好去拆看了,当然他也不关心这封家书的内容。
  拿到了信,赵然当即下山,庐山距九江府很近,以他的脚力,半个多时辰便赶到了。
  九江是大明首屈一指的大城,与南北二京并立,犹在北京之上。与南北二京相比,这里少的是巍峨庞大的宫城,但豪门大宅却更多一些,庐山上的高道们,不论修士还是俗道,都在九江之内起了大宅子,将家眷安顿在城中。
  庐山的高道们不一定在京城建有别邺,但京城中的朝廷高官们却必定在九江购置了宅院。所以九江城中富豪云集,简直是大明、乃至天下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穿过熙熙攘攘的闹市,赵然行到幽静的甘棠湖边,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便去寻找赵致星的家宅。
  甘棠湖边一座一座的大套院毗邻湖水,掩映在翠林之间。
  一切看上去都平平常常,但赵然打开天眼,却能感受到这里天地气机的运行极其繁复,应当是有大威力的法阵布设其间。
  赵然来到一座宽大的宅院前,七阶高的大门上悬着一块金字匾额,匾额上写着两个大字“赵府”。
  递上门贴,表明来意,赵然坐在门房中等候,不多时,便有管家出来相迎,引着他穿过数层院落,来到花厅中落座。
  喝了几盏茶,就听脚步声响起,几位丫鬟搀扶着一个面相端庄、穿戴富贵的妇人进来,赵然连忙起身相候。
  那妇人坐定之后,笑吟吟问:“道长便是谷阳县无极院的方丈?华云馆的道门行走?”
  赵然忙回话:“贫道赵致然,见过夫人。”
  赵夫人道:“道长勿须客气,曾见我儿家书中提起过道长,言道你二人是好友。”
  赵然道:“正是。小道因事而至庐山,顺道替赵师弟转送家书。对了,听闻夫人再过些日子便要做寿,一来转呈赵师弟的寿礼,二来也顺道略表一下心意。”
  说着,从扳指中抹出两个篮子,一个是赵致星托付代办的礼物,另一个是自己的。同时,将赵致星那封信递了上去。
  赵夫人看了信,笑道:“这孩子,有心了。”又看了赵然篮子里的东西,摇头道:“既是我儿挚友,何必送如此重礼。”
  赵然忙道:“夫人过寿,太过寒碜了反而不美。一点心意而已,初次登门,还望夫人莫要推辞。”
  赵夫人问:“道长何时回庐山?若是不着急的话,在府上歇个两日?我派人带你在九江城中转一转?”
  人家不过客气一下,赵然肯定是不能顺杆子爬的,便道:“我在城中寻了家客栈,那里倒也干净,这几日在城中还有些事情要办,便谢过夫人的好意了。若是夫人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客栈处找我。”说着,将客栈的位置告知了赵夫人。
  赵夫人点点头:“也好,那你先办事。”然后端茶送客。
  简简单单的一场拜见就此了结,接下来,赵然就回客栈等候消息。赵然不知道赵致星家书里写的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能否得到确切的消息。他打算在九江城中等上三天,如果没有任何消息,就表明此路不通,要么赵大都管无意召见,要么赵夫人压根儿不想代传。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再飞符询问东方礼了,让东方礼帮自己出头打听。
  结果第二天傍晚,赵然在客栈中等到了赵府来人。
  来的是赵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当日赵然在赵夫人身边见过的,她向赵然道:“夫人略感不适,听说赵方丈是馆阁中的修士,不知能否去为夫人诊脉?”
  入了修行大道,不是医生也是医生了,一般的头痛脑热毫无问题,基本上可以手到病除。
  赵然问:“夫人哪里不舒服?可严重么?”
  那丫鬟道:“倒也没什么大碍,可能是着了凉,饭食吃得少。”
  赵然明白了,这就是个让自己再登门的借口,当下便跟着丫鬟去了赵府。
  给赵夫人搭了脉,象征性的开了个养身的方子,赵夫人向赵然表示感谢,挽留他吃饭。这回赵然不客气,答应了下来。
  赵然一个人在厅中吃着晚饭,也没人作陪,只有个老仆在角落里伺候着。他便慢慢吃着,耐心等着。他是入了黄冠境的修士,耳力极佳,就听外头院里一阵乱哄哄的闹腾,有人在说“回来了”。
  赵然沉住气继续等待,过了半个多时辰,赵夫人的贴身丫鬟进来,向赵然道:“赵方丈可吃完了?”
  赵然点头:“已是饱得很了。”
  那丫鬟笑道:“请方丈随我来。”
  赵然起身跟在丫鬟身后,穿过几道游廊,不知绕了几个弯,进到一间书房中。书房里烛灯高照,亮如白昼,墙壁旁的书架上摆了也不知多少书籍。
  一个五十来岁的高道身着青色常服,坐于书案之后,看形貌与赵致星依稀相似。
  丫鬟出去后合上房门,赵然上前稽首:“见过大都管。”
  此人便是简寂观下观大都管、赵致星的父亲,赵云翼。
  关于这位赵大都管,赵然了解得不太多,只知道他是川省人士,是目前十方丛林中,从川省走出去的最高一级的道士。
第四十一章
赵云翼
  赵云翼微笑起身,从书案后绕到前面,抬手示意:“你就是致然吧?不须多礼,来,坐。”
  两人对坐后,赵云翼指着赵然身边几上的茶盏:“这是庐山的云雾茶,最是怡神解渴,我日常事务太多,常常熬至深夜,全靠了此茶的功效。”
  赵然忙端起茶盏嗅了嗅,顿时香气扑鼻而来,尝了尝,只觉甘爽可口,回味悠然,赞道:“果然好茶!”他这几天喝了不少庐山特产的云雾茶,但觉今日所饮最是上品。
  赵云翼道:“若是喜欢,走时带一些去。”
  赵然道:“多谢大都管,那我就不客气了。”
  赵云翼笑道:“本就不必客气的。致星这两年的家书中曾经不止一次提起过你,言道你们是至交好友,既然如此,便当这里是家一般,我也当你是子侄看待。只是委屈了你这位馆阁中的仙师了,哈哈。”
  赵然立刻回忆道:“和赵师弟相识已有六载,当年他从玄元观下挂谷阳县任客堂知客,那时我为方堂方主,和他相处极为融洽,此后便常有往来。他的谈吐、见识,与人接洽的仪度,都令人钦佩。”
  赵云翼笑着摆了摆手:“那混小子是什么样子,我会不知?你也不用替他打掩护,面子上的功夫他学得不赖,可真要谈及为政处事,比你差远了。你可是川省十方丛林的风云人物,我在庐山都有耳闻的。”
  赵然脸上有些发热,人家在庐山能有什么耳闻呢?多半是叶雪关的事情吧,只得道:“大都管取笑了,我这也是身不由己。”
  赵云翼道:“那倒不用自谦,先无论对错,至少能在面对危局之时把局面硬生生扳过来,你之才干便可见一斑。”
  赵然听出来了,这位大都管对自己的“跳票”行为并不表示赞同,这也难怪,想来就是换了自己,对下面人搞出这种事情来也是不会高兴的。
  闲谈几句,赵云翼问起松藩的情况,赵然便将自己了解到的都说了。松藩如今的布道和治政格局都是他一手搞出来的,前些时日又分别听都府的陆腾恩、驻守红原的张略谈过,所以知道得真不算少。
  他谈的这些情况,有些大的方面赵云翼是清楚的,有些小的细节则不清楚,前后印证下来,令赵云翼越谈越精神。赵然很理解他的想法,谈的内容尽量围绕赵致星展开,与赵致星有关的,就多谈,与赵致星无关的,就尽量少谈。
  足足谈了半个多时辰,赵云翼才意犹未足的收起话头,随后又问:“致然什么时候回四川?”
  这其实是一句收关的话,通常赵然回答了以后,赵云翼就会顺势端茶送客了。可赵然想要了解的东西没有打听到,自然不能这么离开,好不容易才求到一个和赵云翼单独见面的机会,哪能一点收获都没有呢?
  赵然求见赵云翼的目的,是因为许方主的一句话,可许方主却没有明说到底是什么事情,只是建议他最好能够见一见三都。见了赵云翼后,这位大都管却没有一句话提及或者暗示到底出了什么事,这就让赵然很难办了,话头简直无从寻起,因为根本没有方向。
  想来想去,灵机一动,忽然想起张略的事情,于是试探着延续话题,道:“不知大都管对松藩卫指挥佥事张略有没有印象?就是如今驻守红原的那位。”
  他准备以张略为突破口,先提一提张略想要内调京城的事,然后再由此话题牵扯到自己身上,问一问这次杜腾会一案之后,自己会不会由此吃挂落。自己和张略一样同为“涉案”人员,由张略而到自己,这样就顺理成章了。
  忽听赵然提起张略,赵云翼心里迅速过了一遍自己知道的松藩卫将领名单,发现似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于是问道:“此人是从哪处卫所调过去的?”
  赵然道:“张守御是在川省一仗仗从底层军士搏命打上来的,大都管不熟悉也属正常。”
  从最底层的普通士卒一步步搏命升至指挥佥事,这就相当不容易了,赵云翼不禁好奇的问:“此人有何不同之处?”
  赵然想了想,开始向赵云翼介绍。
  “张略原为京城人士,嘉靖三年立下报国之心,毅然前往边关投军。在与土蕃的首战之中,因奋勇杀敌,斩首两级而升小旗。此人作战勇猛,武艺精熟,每战必先,由此积功而升总旗、百户。其后驻防天全六蕃招讨司数年,立功无数。嘉靖十三年,由天全六蕃招讨司奉调松藩,由始至终参与了白马山大战,累迁副千户、千户。嘉靖十九年底的白马山决战中,率军打破葫芦关的便是此人,也因为这一战,被川西总督衙门拔擢为松藩卫指挥佥事,领红原守御所。”
  听罢,赵云翼赞道:“果然是员勇将!”
  赵然点头:“从军十八年,大仗十数次,小仗上百次,身上的创口到处都是……此人从小军而迁指挥佥事,全靠打仗得来,殊为难得。”
  赵云翼含笑问道:“你想举荐他?”
  赵然道:“也非是举荐,只是想帮帮他。”
  “帮他?这是什么意思?”
  “唉,这次松藩天鹤宫杜监院一案,从川省招了许多人接受问询,此人也在其中。因为玄元观叶都讲认为,张略受杜腾会请托,参与了对西夏的商贸走私。走私一事查无实据,总观于六日前开始放人。”
  赵云翼点了点头:“这不是很好么?”
  赵然叹了口气:“大都管,人的确是放了,可张略也被吓到了,此人从军十八年,向来只知道和敌军搏命,忽然之间被人安插罪名,招到庐山问询近月,其间不得外出、近似软禁,如此待遇,岂是我道门对待有功将士的正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