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874

  执掌朝天宫的大炼师、卫道高士朱先见是个看上去瘦骨嶙峋的人,主动端起酒盏向江腾鹤致酒:“去年我朝天宫几位修士得罪了江炼师,是朱某管教不严,今日再次向江炼师致歉。”
  朱先见毕竟是宗室中身份最贵重的人,又是堂堂大炼师,说出这种话来,也算是诚意十足了,于是江腾鹤举杯对饮,算是明面上将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下来。
  朱先见又向赵然道:“听七妹说,认了个弟弟,今后便也是一家人了,下回再去京城,定要知会我一声,我这个做兄长的也好尽尽心意。”
  赵然忙道:“岂敢岂敢,这杯酒当是我敬您才对。”
  跟在朱先见身后的,是宗室在四川分封的几个藩王,以蜀王为尊,又有华阳郡王、崇宁郡王、保宁郡王等七八位。这些宗室藩王平日不许离开封地,难得朱七姑双修大典,天子下了特旨,允许他们陪同朱先见前来观礼,故此一个个喜笑颜开。
  除了蜀王这个大胖子外,赵然也懒得记那么多藩王的名讳,混在其中碰了一杯,便赶紧撤离。
  倒是余致川始终在奋笔疾书着,显得很是亢奋。
  主宾席上,张老道从篮子里拣了一串紫琼水晶葡,一颗一颗摘下来往嘴里送着,吃了几颗后感叹道:“真是美味,惜乎乃善耆特产,别处皆无,要想吃上一次,着实不易。”
  大天师张云意在旁笑道:“哪有吃不上的,您若是喜好这一口,我就立刻吩咐下去,让您老的桌上每日都摆上一盘最新鲜的。”
  张老道摇头道:“按你这么个吃法,味道就变了,我消受不起啊。再者说了,老道也没几天奔头了,为这点口腹之欲而大费周折,不值当的。”
  张云意笑了笑,道:“这又费得什么事……”
  张老道瞟了一眼旁边坐着的靖微妙济大天师邵元节,见他始终微笑着不说话,于是冲张云意摆了摆手:“云意啊,你先去敬你的酒,我和邵天师说几句话。”
  等张云意离开后,张老道却一直没吭声,他不说话,邵元节也没有说话,只是不停的将盘子中的瓜子一粒粒拣出来,塞进嘴里“嘎嘣”、“嘎嘣”的嗑着。
  隔了良久,张老道才缓缓道:“老邵,你到底想做什么?”
  邵元节依旧嗑着瓜子,一声不吭。
  张老道叹了口气:“我要走了,下个月就去庐山……然后是龙阳子,龙阳子之后是端木,再其次为仲文……”
  邵元节含笑看着热闹的人群,忽道:“我明年就二百四十岁了,仲文也已经二百零三岁了。”
  “仲文应当能赶得上,他有富裕……”
  邵元节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如你一样活到三百岁的。”
  张老道沉默片刻,继续说道:“我在西夏、吐蕃、北元,甚至西域诸国找了七十年,也没找到灵芝太岁。去年破刷经寺洞天,里面也没有……老邵,你的伤,我无能为力。但你还有六十年可以继续找,我和他们几个都说过,你的伤什么时候治愈,什么时候飞升!”
  邵元节脸上带着笑容,定定的注视着玉皇殿广场上的一切,但眼中一片空虚,似乎什么都没看见。
  张老道盯着邵元节,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着:“道门,不能乱!”
  隔了许久,邵元节缓缓点头:“乱不了。”
  酒席吃到晚间时,张阳明和沈云敬联袂出现在赵然身边。赵然适才已经主动过去敬过酒了,此刻是这两位过来回敬。但说实话,赵然虽是修士,这两位却是长者,又是十方丛林最顶尖的大人物,能够过来回敬,真是令赵然有点受宠若惊,连忙毕恭毕敬的连喝三杯。
  喝完了酒,就听张阳明道:“有点事情,想和赵方丈谈谈,可否借一步说话?”
  赵然被吓到了:“您二位可别吓唬小道,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张阳明、沈云敬和赵然来到混元顶一处僻静的凉亭中,三人对坐后,张阳明道:“去年在元福宫议事时,赵方丈……”
  赵然忙道:“您二位唤我致然便可。”
  张阳明点头续道:“致然,当时你提了个建议,由馆阁修士出任十方丛林的方丈,主持斋醮科仪,以此加强世人对我道门的信念。我回去后,和云敬方丈为此事商议了很多次,大概拿出来一个办法,去年报给了真师堂诸位真师,后来又反复修改了几次,其中九州阁的宋天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宋天师还建议,征询一下你的看法,毕竟你是此策最初的建议人。”
  沈云敬补充道:“去年底,我们本想联系上你,让你帮着参详参详,但和玄元观文书来往了几回,你都不在……”
  赵然忙道:“还请张监院和沈方丈多多担待,当时大真人派小道公干,连我师门都不让明言。不过无极院那头的事务是提前交代好了的,并不曾误事……”
  沈云敬一笑点头:“听说了的,后来联系上了华云馆,你老师说你跟大真人出去办事了。”
  赵然接过张阳明递来的一份折本,仔细看了起来。
  折子的名字为《馆阁修士历练十方丛林诏》,和景致摩去年起草的那份诏令形成鲜明的对比。
  诏令中谈到了目前十方丛林在斋醮科仪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简单点明了此诏令的目的,即使道门之圣显化于世,令各方百姓同沐三清道尊的荣光。
  诏令明确了十方丛林方丈与馆阁修士之间的对应关系,县院方丈可由黄冠出任,府宫方丈可由法师或大法师出任,省观方丈则由炼师或大炼师出任,至总观一级,则由真人或天师出任。
  看到此处时,沈云敬笑道:“如此一来,顶多五年,贫道便可轻松卸任了,也算得偿所愿,呵呵。”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步五年计划
  赵然继续往下看,就见诏令中对实施此策约了五年之期,分作三步推开。
  第一步,选定少数县院进行尝试。大明两京十三省,各选两到三个还没有配备方丈的县院,在该府所供奉的道馆中遴选愿意前往履任方丈的黄冠修士出任这一道职。这一阶段用时一年,于此期间,考察施行中出现的问题,在大范围推行前予以完善。
  第二步,将这一措施推行两京十三省所有县院,先期以未配方丈的县院为主;配有方丈的县院暂时不做变动,待现任方丈辞道或辞世后,不再选任俗道充任方丈,由馆阁修士慢慢填充。这一阶段用时三年。
  第三步,自第五年起,在府宫、省观乃至总观全面施行,十方丛林中的所有方丈都将由馆阁修士出任,其职级分别对应三大境界。
  接下来,诏令中明确了方丈的职司,主要就是两个,一是负责主持斋醮科仪,二是在三都议事时可以投上一票。同时,诏令中对监院的职司规定得也更加详细,赵然看来,这是担心方丈对具体事务横加插手的一种措施,对此他不仅理解,而且赞同。
  赵然看完后,沉思良久,道:“以小道看来,此策算得上详尽可行,尤其是五年三步走的方略,能够尽量保证十方丛林的平稳过渡,对于现任方丈的措置,也给了一个缓冲,减少了阻力。关于这一方面,我没有更多的意见。但我还有点不太成熟的想法,也不知当不当讲。”
  张阳明道:“致然请说,我们此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不要有什么顾虑。”
  赵然道:“去年真师堂议事,景致摩的初衷或许不好,但他提出来的几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值得重视的。馆阁修士因身份使然,又身负道法,很容易在议事时形成权威的局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修士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说得对也就罢了,若是说的不对,就容易左右三都议事,影响监院和三都跟随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我想,应该在这方面有所限制。”
  张阳明和沈云敬对视一眼,各自动容。其实他们早就在担心这个问题,只不过经历了真师堂在元福宫议事的那一幕后,都不敢将这种担心说出来,没想到赵致然能主动提及,这就很意外且很难得了。
  “致然说说,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我有两个建议。其一,对修士的任期进行规定,四年或者五年一任,同一职位上,最多你能超过三任。每一任时,都要经历公推方可升座,若其不得人心,公推失败,就要离任,重新由道馆指派新人进行公推。如此一来,就能对其有所制衡。”
  张阳明和沈云敬一起点头,点头的同时也在凝神思索。
  “其二,建立监督机制,失去了监督,哪怕再是有德之士,也容易自我膨胀,生出心魔,不仅不利于自身的修行,对事务的处理也会导致偏差。我的建议是,暂时先由各道馆的道门行走担负起监督职责,具体办法再仔细斟酌。将来应该在总观成立专门的部门,统一对道门行走的管理,巡视修行界不法。”
  “其三,建议省观一级的方丈至少八年以后再考虑引入修士,总观方丈职司,至少十年后再予考虑。到了这个位置,一举一动的影响都极大,没有治事经验的修士是做不了的,需要等待他们成长……”
  沈云敬摇了摇头,笑道:“若照你的建议,那老道我辞道去享清福的念头,岂不是要成空了?”
  赵然诚恳道:“您老万万不可抛下十方丛林不管,总观需要您和张监院坐镇啊。”
  张阳明收起折本,道:“你的建议,我们回头再议一议,这份诏令不久就会施行。我和沈方丈都认为,谷阳县的经验是好的,你在这方面是很有成算的,故此想给你加点担子,请你再多辛苦辛苦。不知道致然对来九江布道有没有兴趣?”
  赵然顿时怔了怔,心道莫非这是眼前两位大佬特意送来的礼物?九江可是一府之地,而且是天下第一府,自己今年二十九岁,出任天下第一府的方丈,合适么?再说了,刚才不是谈到,府宫方丈应由金丹以上境界的修士出任么?而且至少也在三年以后吧,两位大佬是什么意思?
  就听张阳明道:“这两年,四川有很多布道的思路都走在了天下之前,值得好好琢磨和推广。前一阵子,云翼将松蕃地区高半格的思路作了提炼,总疏成文,报给了我和云敬方丈,他建议,鉴于九江地位特殊,也当效仿松蕃例提上半格,同时他还提出,重中之重的星县都昌院,升半格的相关事务,更应向你征询意见,因为此策最初便是由你在叶雪关大议事时提出的。其后,我和云敬监院将此策交三都议事讨论,已经形成决议,九江的升格已经定下来了,而且议事时大家也认为,由你出任星县都昌院的方丈,是众望所归!”
  沈云敬点头道:“不错,星县为庐山之所在,如果说九江为天下第一府,那么星县当为天下第一县,适逢升格和修士下丛林两项革新并行,若无你这个倡议人来星县主持,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放心。等到三年之后星县理顺了,怕是还有更重要的担子加给你,你要做好吃苦的心里准备。”
  听着两位大佬以公事公办的态度,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未来从容晋升的康庄大道,赵然在感激之余也不禁暗想,自己经过那么多年的奋斗,如今算不算是等得云开见日出了?
  在星县监院的位置上干三年,等待自己的就是九江府宫的方丈,再往后,江西道观乃至总观高道,这条路就算铺平了,功法上的问题,还是问题么?
  功法有了,功德力也不会是大问题,星县在籍人口三十多万,这就快赶上整个龙安府了,而整个九江人口三百余万,几乎等于半个四川,整个江西则有一千八百万人,这是多大的基数?这么多人,又能提供多少功德力?
  但是……凡事都有但是,这和赵然的设想有出入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忙碌的赵致然
  对于目前的赵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师门争取到刷经寺洞天,而有了师门的支持,赵然在松蕃的布道之路将极为平坦,所以他原先的设想就是拿下红原。
  相比而言,去星县的弊端则是去了以后孤家寡人一个,明面上有总观大佬撑腰,但在实际布道中,还是要靠下面的人做事。真要做事的时候遇到麻烦,的确可以请总观大佬们帮忙,但求一次、两次还行,三次、四次也无不妥,再要多了,谁还管你。用人也是如此,看谁不顺眼了,觉得是个麻烦,可以免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四个,但再想免下去,那赵然自己就成麻烦了。
  赵然飞快衡量着其中利弊,然后耍了个滑头,道:“那小道就在这里多谢张监院和沈方丈的栽培了!这样吧,近期小道也不能履任的,双修大典结束之后,通微显化大真人还交给小道一件事情,尚需去趟西夏。另外,大真人飞升在即,小道也需随侍左右,等诸事底定,再去庐山向您二位报到,聆听训诫,如何?”
  张阳明道:“这是自然,大真人的事情重要得多,耽搁不得,那到时候就等你消息。”
  赵然这是先把星县方丈的职司装在兜里,但又没有说死,若是刷经寺洞天拿到手中,他就想办法去和曾致礼抢位子,若是不成,那就去星县走马上任!
  同是府宫三都级别的晋升,与他而言,其实都不差。
  这件事谈完,张阳明和沈云敬含笑离去,重回玉皇殿广场席间,赵然看他们俩离去的身影,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两位似乎有些如释重负?
  赵然也慢步踱了回去,刚落座,裴中泽就过来了。
  “致然,等你很久了,见你一直在忙……此刻得闲了?咱们喝几杯,哈哈!”
  赵然一看,裴中泽身后跟着的是裴中泞,于是笑道:“中泞师妹也来了,呵呵,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对了裴师兄,恭贺你顺利破境金丹,师弟我当真羡慕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羡慕嫉妒恨啊!”
  裴中泞眨着眼睛凑上来:“赵师兄,我写了很多故事,回头还请师兄指点!”
  这次庆云馆因是身在四川之故,也得了四个观礼名额,没想到这俩居然来了。不过一想也是,如今庆云馆的下一代弟子,就指望这两人了,馆中必是大力栽培的。
  刚喝了一杯,江腾鹤过来道:“致然,大天师让你过去,要见你。是云意大天师,不是邵大天师,快去吧。是中泽和中泞啊?你们稍等一下吧,致然回来就让他去找你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