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874

  张居正见劝说有效,于是道:“那下官就告退了,宋仙师暂且在官驿待上一、两日,此间诸事已了,咱们很快就要返回大明了。”
  宋雨乔点头:“张副使放心,我哪儿也不去,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的。”
  张居正呵呵笑道:“麻烦谈不上,还是从安危上考虑,呵呵。”
  话说赵然将明觉等几僧接进官驿,入正房上茶,一问来意,这几位都是过来向赵然表示祝贺的。赵然也是好笑,心道你们还是不是天龙院的和尚了?
  这几位,包括没有过来的性真,今天都给他帮了大忙,赵然自是感激连连,说了一箩筐客气话,并且诚挚邀请他们有空前往松藩,到白马院做客云云。
  临了还专门给闻达和阳梵写了幅字略表心意。
  将这几位送出门后,赵然气也消下去大半了,思忖片刻,挪步来到厢房,敲了敲门。
  “师弟请进。”宋雨乔将房门打开。
  赵然板着脸、背着手踱步进去,站定之后道:“宋师姐还记得么,当日在华云山时我说得很明白,此行所为国事……”
  宋雨乔接话道:“不让我跟着来……”
  “原来你还记得?记得你还来?”
  “师姐我向你赔罪了……”说罢敛衽为礼。
  “你知不知道这次有多凶险?差点你就回不去了!”
  “师姐我错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不听师弟的吩咐……”
  “呃……若是下次再犯……”
  “认打认罚,听凭师弟处置……”
  这个态度非常诚恳,不是宋雨乔的风格啊,赵然不解的盯着宋雨乔,迎上对方低眉顺眼的浅笑,一时间被堵得说不出话来,沉默片刻方道:“那个成安,师姐见还是不见?”
  赵然已经想好了,宋师姐千里迢迢甘冒奇险,来到兴庆只为见一面成安,索性就成全了她。不过却要事先和成安想办法打个招呼,将她这幅“痴情”浇灭才好,省得后患无穷。
  却听宋雨乔道:“不见了。”
  赵然反倒愣住了:“真不见了?”
  “不见了。”
  赵然满是狐疑的打量了一番宋雨乔,猜不透她怎么想的,问道:“为什么?”
  宋雨乔轻轻摇头,自失一笑:“此行回山后,我闭关半年,不出山门半步。”
  不见就好,也省得麻烦,而且有这种甘心自罚的态度,也算是开窍了。赵然懒得再猜她究竟怎么想的,于是道:“那就一起用饭,明日返程。”
  “好!”
第四十二章
老朋友
  从白河入兴庆的时候,赵然走了十五天,从兴庆返回白河,用时就更长了,单单是到灵州,就走了整整五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赵然拖带了从金波会所竞拍到的六十三个明人百姓呢?
  为了将他们顺利带回大明,赵然买了三辆平板大牛车,其中一辆用来给实在走不动的女子轮换着乘坐,其余两辆则拉着给他们准备的毛毡、陶罐、黍米、肉干等等,以备路上食宿。
  好在能够在西夏为奴,成日干着重活还能存活十年的人,基本上都是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壮劳力,所以一路上倒也没那么多灾病发生,再加上赵然颇多照顾,所以没有减员一人。
  这些人听说要返回大明,年长一些的在离开兴庆之后便开始满脸泪水,年岁小一些的则在激动之余略微有些茫然,看得张居正和护卫明军都忍不住有些伤感。
  到了灵州之后,赵然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找了家官道旁的大车店。进城出城太麻烦也太耗时,他要赶在十月前返回松藩,实在耽搁不起了。
  当晚,赵然将这些人召集起来,道:“贫道出钱将你们从兴庆赎回来,今后大家依旧做回大明的百姓,而不再是任人打骂凌辱的奴隶了。”
  此言再次引发一阵唏嘘,勾起许多人的泪水。
  赵然接着道:“贫道会将你们护送回大明,等到渡过白河之后,各位何去何从,便需要好好考虑考虑。我知道你们都是松藩的百姓,因战祸之殃而被掳至西夏,有一些人,亲眷都在西夏亡故,如今孑然一身,比如谷娘子,还有一些人,有可能家人还留在松藩,比如雷大郎。等回了大明,尔等便可回家,十年了,也该去见见亲朋故宅,看看还有没有存留下来……”
  众人伏倒,大呼“道长慈悲”。
  赵然抬手虚扶,请大家起身,道:“诸位,贫道这几日来左思右想的是,诸位回到大明,不再为奴,此诚然可喜可贺,但诸位身无分文,将来以何谋生?松藩历经多年大战,什么田土、什么牧场、什么房舍,说实话,其档籍契文多半是流失了,制度败坏无疑,想要跟官府索要,怕是没人认账,也无法认账。贫道就在想,若是回去以后,诸位反而无衣无食,流落野外,以至于身死,那岂不是贫道的罪过?”
  众人沉默着,面面相觑,当即有人领头,喊道:“还请道长大发慈悲,指点我等一条生路。”
  赵然点点头,道:“贫道回去后,便将至红原白马院担任道职,同时贫道还是楼观派的修行弟子,贫道打算在大君山,嗯,也就是原来的鹧鸪山左近,施行授田之策,帮助各位在红原重谋生业,重立门户。”
  当下,赵然便将他的授田方法详细做了解释。
  赵然在红原准备施行的“授田法”,并非直接授予,而是一种发卖制度。当年在谷阳县施行的授田法在红原行不通,因为赵然并没有承包那么多土地——他如今的身份,也不好如当年一般再行直接出面承包了。
  当然,由官府——即白马院直接授田也不是不可以,但田土的好坏、胥吏的操守、处理时的繁琐,都会带来种种弊端,而且授田的最初几年,官府是得不到任何银钱收益的,这也会影响到他对红原的发展规划。
  赵然的打算,是由官府出面发卖土地,想要耕种的,按照每亩一两到二两不等的价格发卖;想要畜牧的,草场的定价则为三钱到一两。
  具体操作的时候,引入在龙安府已经根基丰厚、制度完备的慈善金,向需要的农户借贷银钱,农户借贷了银钱之后向官府购买,再以低息归还慈善金。
  农户们拿到了土地,在借贷还息的刺激下努力耕种放牧,官府获得了人口和银钱,可以开办诸如水利、修路之类的工程,促进农田牧场的高产以及商业上的流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税赋,以此实现民治上的良性循环。同时,道门获得了稳固的信众,渐渐改变红原的族群对比。
  解释完毕,赵然没有逼迫他们立即答应,而是把时期宽限到了回明之后。
  “诸位渡过白河之后,愿意到红原安家落户的,可以跟随贫道前往大君山挑选你们满意的田土和草场,若是不愿的,也可自行回家。”
  说完之后,赵然便转身离去,他身旁的张居正自然又是一路紧跟,不停的向赵然请教,直问了半个多时辰才意犹未尽的回去歇息。
  到了夜深时分,赵然心中一动,打开房门,向门口的明觉道:“大师还不休息?”
  明觉摇了摇头:“将道长送出夏境,小僧此行才算圆满,如何安心休息?也不知何方宵小,竟然打起了道长的主意……”
  说话间,院中翻墙落下一僧,赵然仔细看去,不禁乐了:“觉远道友,这几日跟得着实辛苦,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否?来,请入内一叙。”
  一旁的明觉还有些不明所以,赵然已经跟他解释:“此乃我之故交,当年初入修行门槛时曾与他结识,大师放心,不妨事的,叙叙旧情而已。哦,对了,忘了介绍,这是觉远道友,乃大雷音寺……”
  话没说完,觉远更正道:“大雷光寺!”
  明觉问:“熙河外积石山大雷光寺?记得有一晚夜窥官驿的,便是你么?”
  觉远上前合十:“阿弥陀佛,见过明觉师兄,小僧正是大雷光寺住持觉远。早闻师兄大名,今日得见,还望师兄多多指点。”
  明觉问:“你早听说过我?”
  觉远一笑,道:“师兄担任奉迎虹体特使,此事谁又不知?”
  说着,三人入了赵然的屋子,相互对坐。
  赵然知道肯定赶不走明觉的,干脆就大大方方任其旁听,自己向觉远道:“道友如今什么境界了?记得当年道友便是和尚境第二观智——缘摄受智,这都有七八年没见了吧?看上去似乎大有进益?”
  觉远瞄了一眼明觉,道:“小僧近年来颇有顿悟,如今已看破耳识界,入了沙弥境。”
第四十三章
交易
  佛修六大境界,初境为和尚境,大致相当于道门的道士境和羽士境;第二境为沙弥境,又分为两个层次,在生灭随感智上时,略低于道门的黄冠境,在坏灭随观智上时,则又稍高。
  觉远没有说自己是在沙弥境的哪一观智,但大概就在黄冠境左右罢了。赵然对此还是略为惊异的:“道友今年还没贫道岁数大吧?这就已经成沙弥了?再给道友十年,怕不是就混出个比丘来?”
  觉远没好气道:“道兄也不差啊,如今已是黄冠,却不知是何时入的黄冠?再过几年,不就是金丹法师了?”
  赵然嘿嘿道:“刚入黄冠而已,比不得道友。话说道友实在是客气得紧,千里迢迢赶来送行,贫道多谢了!”
  觉远翻了个白眼:“你愿意当贫僧是来送行的,那贫僧就是来送行的好了。此为其一,第二,道兄当年讹我那两千银子,是否可以归还了?”
  赵然作诧异状:“道友不要凭空污人清白,明觉大师还在这里坐着呢,贫道何曾讹过道友银子?”
  觉远从袖中翻出一沓黄纸,“啪”的一声拍在赵然面前的小木桌上:“明觉师兄在这里,刚好做个见证!”
  赵然顿时笑了:“这不是你买的我君山股票么?怎么说是讹你银子呢?”
  觉远忿忿道:“当日你可是说好的,买了你这劳什子君山股票,大把大把银子到手,一年进项至少两成!这都七年了吧,按照你当日的说法,这些银子怎么着也得五千两往上了。银子呢?快快赔来!”
  明觉听得新奇,忍不住伸手将桌上的这沓黄纸捡起来翻看。
  赵然笑道:“觉远道友,你拿着股票就跑来找贫道兑银子,怕是不合规矩。”
  觉远气道:“哪里不合规矩?道兄你是想赖账吗?明觉师兄,你给评评理!”
  赵然正要解释,明觉却在旁边点了点头,插话道:“觉远师弟,的确是不合规矩。”
  “啊?”觉远不明所以,压根儿没想到这位天龙院的明觉师兄竟然不帮自己说话,顿时愣了。
  只听明觉道:“这股票小僧也有的,三年前,金波会所拍卖竞价过一次天马药业的股票,贫僧花费三百八十两银子,购买过十股,每股三十八两银子。当时竞买是因为觉得有趣,没想到如今每股已值五十两。”
  说着,明觉从怀中取出一张同样的黄纸,上面写的却是“天马药业股票”,下面的数字是一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