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874

  当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道士,其貌不扬,名叫谷腾丰,是白马院都管。赵然看着有点眼熟,回忆中似乎是在玄元观见过。
  当年赵然为了晋升道职而去玄元观跑关系,拜见时任玄元观巡照的宋致元,和这位老道在宋致元公事房中匆匆见了一面。
  听袁灏一说,这位果然是来自玄元观,原本是玄元观巡照房水房的提科道士。
  提科道士一般是省观或者总观中,授予某些资深道士的名分,这些道士是经堂道童出身,在八大执事房没有得到具体道职,却又担负着一定的职司,位在五主十八头之下,又高于普通的经堂道童。
  谷腾丰在玄元观混了几十年都没有混上道职,相比赵致星而言,不论家世背景还是个人才能,想来都差远了。如今被调来白马院任都管,算是升了一级,但如果他年轻二十岁,也许可以看作前途光明,但如今嘛,恐怕是被踢过来养老的。
  赵然含笑招呼:“谷都管是省观下来的高道,眼界宽、见识广,将来还盼谷都管多多指点。”
  谷腾丰唯唯诺诺道:“好说,好说,岂敢,岂敢。”
  谷腾丰之后,是白马院都厨雷善,这位却是来自官府,也是举人出身,原平武县县丞。
  袁灏又道:“聂都讲和范高功不在县中,曾方丈履任永镇,在永镇办道法会,专门点了他二人过去向永镇灵蛇院的经堂道士们讲课,唔,应是前日结束。他二人走时说,也不知能不能赶回来迎候方丈,若是来不及的话,让我代转歉意。不过他们肯定于公推之前回来,不会误了方丈的升座大仪。”
  赵然微笑点头:“无妨,无妨。”
  剩下的七位执事都在场,李知客、卢方主、左巡照都来自道门,罗典造、申迎宾、张贴库、龙账房则来自官府。
  这些白马院的道士身后,是十多位红原本地“名流”,但红原是刚从西夏手中夺过来没多久的地盘,缙绅和豪富都不存在,只有部族头人、往来行商和乡村耆老。
  红原三部,龙白部、查马部、筇河部,龙白和查马都没有人来,只有三部中实力最弱的筇河部来了两位头人,齐齐向赵然躬身施礼。
  赵然将他们一一搀起,和颜悦色安抚了不少好话,答应了他们过些时日就到他们寨子中作客。然后又向其余人等众人挥手示意,表示自己谢过大家出城相迎,这才跟随袁灏进了红原。
  红原实在太过简陋,只有一条不到百丈的主街,主街上的房屋还稍微像点样子,几座酒楼、茶肆、布店、粮铺、药铺都是木头房舍,其余则是石屋,至于街道后面的其余房舍,一眼望上去基本上全是土屋。
  城中最好的建筑,无疑就是白马院,袁灏介绍,这里原是佛门兴建的万象寺,看得出前任曾方丈在改建时确实动了不少心思。道院虽小,却很是干净整洁,用的石料和木料也足。
  当晚,袁灏请赵然至道院对面的酒楼中吃饭,七位执事全部到场,吃的自然又是烤全羊。
  赵然也不和他们谈什么政事,不讲自己的规划,扯的都是众人极感兴趣的闲闻。比如张大真人飞升的景象,比如天龙院涅槃大法会的热闹等等。他讲故事的水平自是不用提的,直说得众人时而紧张、时而兴奋,时而开怀、时而落泪,又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对他修士的身份油然而生莫大敬意。
  一顿饭的工夫,赵然便初步树立了让人敬畏又感亲切的形象。
第五十七章
素履子
  十月的最后一天,天鹤宫监院杜腾会亲自来到红原白马院,主持赵然道门生涯中的第二次公推。
  杜腾会驾临红原,并不像内地时一样带那么多从人,仅仅是四名方堂巡查,以及方主和高功随行。他对红原的情形比较了解,知道带来的人太多,白马院接待困难。
  当晚,杜腾会挨个和白马院袁监院、三都、八大执事谈话,亲自过问明日公推的各项事宜。自从赵然在叶雪关大议事搞了一出跳票之后,整个川省道门在公推之前,都自觉不自觉的开始盛行“谈话”制度,务求保证公推不出岔子。
  十一月初一,白马院召开公推大仪,赵然以四十三票的全部票数,公推升座,成为白马院第二任方丈。
  杜腾会长出了一口气,道:“致然成功升座,此番我便宽心了。”
  赵然笑道:“有杜监院保驾护航,我哪里需要担心的。”
  杜腾会摇了摇头:“也不尽然,红原虽小虽偏,却总出幺蛾子,致然今后要小心谨慎。好了,一会儿便该你升座了,去准备一下。”
  公推之后,赵然才算正式成为方丈,于是下去更换了方丈礼袍,按照升座仪轨,受三坛大戒,经请神、启奏、拜表等程序,正式升座。
  赵然的升座大典是开放的,除了全院道士、火工居士,上百名红原城中的商贾、百姓听闻新方丈升座,都挤进来观看。
  赵然为升座仪轨做了精心准备,专门炼制了一张三阶符箓“请神符”,又准备了许多具备灵力的耗材,总值当在二百两银子以上。白马院没有那么宽裕,赵然咬了咬牙,算是自掏腰包了。
  花大笔银子做准备,当然是为了收服白马院同道、震慑红原百姓。他的符箓随同青词打出之后,只见法座之上立时金光乍现,在赵然诵念《太上文昌宝忏》声中,一尊虚影渐渐成型。
  这尊虚影神像头戴绿玉额缀的乌纱,怀抱长柄如意,身着金黄朝服,须髯三寸,面庞方正之中透着说不尽的威严,正是主掌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
  连同杜腾会在内,殿中所有道士全都肃然拜伏,向着文昌帝君稽首行礼,观礼的百姓各个张嘴结舌、目瞪口呆,继而山呼拜倒。
  只见帝君虚影睁开双眼,喝了声:“汝为何人?”
  赵然答曰:“弟子赵致然,今日公推升座,为红原白马院方丈,恭领帝君训示。”
  帝君虚影道了声:“正位!”然后渐渐散化开去,身影消失。
  杜腾会等众道士这才起身,望着帝君消失之处惊叹不已。
  赵然领了圣训,缓步而上法座,端端正正坐了下来。
  这便是一张三阶请神符的功效,能够请出上天大神虚影现身片刻。但也仅仅如此了,帝君位阶太高,二百多两银子绝无可能请动本尊,功效和诸蒙在无极院请出的土地本尊虚影不可同日而语。
  现身的虚影乃是他万千虚影分身中的一道,按照道门的说法,对祭拜之人的功名利禄有些好处。
  当然,若是能将帝君本尊化身请下来,那好处可就太大了,只不过以此界之能,哪怕打出一张九阶神符怕也是办不到的。
  但就算如此,也足以起到极强的震慑之效了,此刻就连杜腾会也安心静坐,聆听赵然说法。
  “道本无名,无名居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号曰混元。混元之初,无形无象,既分二仪,能生万象。故云之为道。初自龙汉,三皇依之设教,五帝依之置治,始於一化,淳朴自然,将明寒暑之期,遂分阴阳之序。上古圣人履之,无言无教,无心於物,物来归之;不教於民,民皆仰之。此则履纯朴天道也……”
  赵然今日升座说法,开讲的是道藏中的《素履子》。《素履子》在道藏诸多经典之中是极有特色的一部,分为《履道》、《履德》、《履忠》、《履孝》、《履仁》、《履义》等等篇目,以道为本源,阐述治世的各种方法,寻找和探究其中遵循的道之原则,并且突出了去“履”和去“行”等实践要求。
  在这片道经中,明确了儒门治世的指导思想和前提,也就是道本儒末,道为原、儒为策,道为学、儒为术,为儒门治世寻找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道的形而上之于具体而微找到了工具。
  基于红原白马院的特殊体制,赵然认为,将这篇《素履子》拿出来宣讲,是十分对路的,也算是为自己当年提出“道衙合一”这一创新方式补充理论根源了。
  赵然在白马院升座仪典上的白日请神,自是轰传整个红原乃至松藩,这些都是后话,暂不细表。当晚,赵然拿到了天鹤宫的任命文书。
  为杜腾会践行之后,赵然回到方丈舍,将前来拜见请示的白马院众道士们屏退,吩咐他们不得打扰,然后将文牒展开。
  任命文牒瞬间被赵然吸纳,他的脑海中呈现出《先天功德经》第四章的功法。这是关于结丹之后,如何使丹生神识,令神识寄托于物,从而形成本命元神的方法。从境界上来说,就是从法师境突破到大法师境的功法。
  赵然现在还是黄冠修士,但他在升为无极院方丈时,已经拿到了结丹的功法,如今升为白马院方丈,又拿到了凝练元神的功法,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都不会为功法所困扰了。这也是他当年在叶雪关大议事时搏出来的机缘。
  拿到了下两步的功法,赵然美美的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醒来,便让典造房找来过去近三年来,白马院接收和下达的各类文书以及典籍簿册,一份一份仔细翻阅。
  主政一地,不是到了地头之后立刻就开始指手画脚,实现所谓“心中的抱负”。来之前赵然对于主政的方向当然有一套规划,以及希望达成的目标,但这仅仅是方向和大略,具体怎么入手,还要结合白马院的实际情况来通盘考虑。
  如果计划可行,那就结合实际调整之后慢慢推行,不合适的,就要做出改变,再寻找机会一步一步试行,如果有违背当地实际情况的,那就干脆推翻重来,甚至舍弃废止。
  而要想了解实际情况,第一步就是翻阅文书,做好功课。
第五十八章
笔记
  白马院的文书不算多,也不算少,赵然埋头看了三天,对道院的情况大概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中,他对道院中每个人的履历看得都特别仔细,希望能够尽量了解到他们的背景和经历,建立一个大概的印象。
  比如监院袁灏,此君在川西总督周峼幕中时,以对战事精通而著称,行事也十分果决,同时还极有担当。
  又比如都厨雷善,做过主簿、县丞,对民生治政相当熟稔。
  都讲聂致深,是曾致礼在安悦太乙院任监院时的都讲,曾致礼调去了永镇,他却没有跟过去。
  ……
  除了人事问题,赵然还比较关注道产。白马院基本没有什么道产可言,号房的申迎宾几乎无事可做,相当于闲人一个。而龙账房报上来的大账上,整个白马院只有存银一千余两,仅够维持道院正常运转两个月,可谓穷得响叮当。
  如此穷困的局面,也是因为没有道产的缘故,完全指望上峰拨款,没有自我造血的机能,这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
  这让赵然很不高兴!白马院可是官道合一的道院,不仅要布道,还要担负官府的职责,没有钱,怎么办事?
  赵然足不出户,一门心思闷在白马院的方丈舍中查看各种文书档籍,一看就是整整七天。
  赵然就任白马院方丈后的第七天,收到了二师兄余致川的笔记,笔记很长,详细记述了楼观派此行前往福建鹤林阁的所见所闻。
  身为内丹南宗紫阳派的掌舵者,又是总观真师堂的坐堂真人,许真人的百岁寿诞办得十分热闹。
  许真人原本打算过一个很低调的寿辰,做寿的也只是以本阁弟子门人为主,外请的不过区区三个宗门的二十余人,其中还包括了楼观。
  但许真人的打算明显落空了,寿诞之日,不仅整个福建各宗各派的掌门宗主上山祝贺,连许多外省的修士都千里迢迢赶了过来。按照余师兄的说法,主要是百多年前海琼真人白祖师留下的遗泽。
  许真人是彭真人弟子,彭真人是内丹南宗祖师白玉蟾的亲传弟子,当年白祖在世之时,便如这几十年的张老道一样,是整个道门的顶梁柱。白祖师游历天下,广结善缘,施恩无数,可以说,半个道门、乃至更多的散修世家都受过白祖师恩惠。
  道门讲究缘法因果,这些惠泽自是反馈在了紫阳派后辈弟子身上。许真人乃白祖师三代弟子都如此,当年彭真人百岁大寿的时候,来的贺客更多。
  余师兄长篇累牍的对寿宴进行了大篇幅的渲染,他笔力越来越臻于圆润成熟,描述起来活灵活现,看得赵然津津有味。
  其中最令赵然感兴趣的,是一位名叫顾南安的修士。赵然曾听老师江腾鹤提到过,是老师当年还在黄冠境时,于浙江衢州认识的道友。
  大明除了道门馆阁修士之外,还有大量的散修,散修之中又包括各种大小不一的宗门、世家。其中浙江衢州的顾家是散修中比较出名的世家,论及实力,甚至比许多道门馆阁中的小宗门都要强,功法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
  这位顾南安竟然比老师江腾鹤还早一步获受炼师箓职,看到这里,赵然都不禁替浙江道门在衢州的馆阁——游龙馆感到心疼。
  为一名炼师授箓,需要三百六十万圭信力值,赵然不知道衢州一年的信力值是多少,作为四川的修士,他拿到的信力簿中,只能看到本省各府、各县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可是松藩地区去年信力值的十二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