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874

  龙阳祖师叹道:“有许多年没见到这腊雪寒梅了,今日一见,睹物思人呐……”招手道:“致然,一起上来吧。”
  赵然有心拒绝赵丽娘,却无从拒绝起,寻根究底,大君山洞天是人家龙阳祖师的修行之地,自家楼观不过是看护之责罢了,龙阳祖师答应了带赵丽娘过去,自己怎么拒绝得了?
  “呃,不知赵师伯离山,东方师伯他们知不知道?”
  赵丽娘一瞪眼:“他管不着!”
  赵然赔笑:“您知道的,宗圣馆毕竟还在玉皇阁辖制之下……”
  龙阳祖师摆手道:“致然不用担心,牵连不到你们楼观头上,这件事我做主了。”
  赵然最后的努力宣告失败,只得上了腊雪寒梅,路上无话,夜深之时便进了大君山洞天。
  接了赵然的飞符,江腾鹤携余致川、骆致清一齐迎了出来,龙阳祖师和赵丽娘都不是爱说话的性子,淡淡寒暄了两句,便直上主峰小世界。
  赵丽娘进了新云显台,龙阳祖师则又随意挑了一处山峰,将云显台取出来安置其上,然后便洒然挥手,让楼观师徒“该忙什么忙什么”,而且“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不要来打扰我”。
  如此一来,主峰小世界中便有了一个龙阳祖师、一个赵丽娘,和江腾鹤一道,“三分天下”。
  好在小世界很大,并不影响江腾鹤演化楼观世界,否则赵然还真要想办法把赵丽娘挤出去。
  赵然回来的路上已经用飞符向江腾鹤说明了原因,此刻师徒二人相顾无语,各自摇了摇头。
  过了两天,问情宗一脉赶到了大君山洞天,江腾鹤携赵然再次出门迎接。赵然一看,问情宗自林大法师以下,郑雨彤、宋雨乔、曹雨珠、庒雨琪都来了,唯独缺个周雨墨,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此外,和楼观派一样,问情宗也有十多个俗家坤道,多是在外收养的孤女,年岁长的已经六十了,小的则只有十来岁。
  全知客召集了楼观的俗道,一起出来帮忙,将问情宗大大小小的物件搬了进去。江腾鹤亲自陪着,将林致娇一行引入后山,然后指着谷前崖壁上的留白道:“此谷还待师妹取名。”
  林致娇道:“还叫问情谷吧,这个名字用了近百年,祖师传下来的,不能弃。”
  郑雨彤二月份的时候曾经来过一次,回去后将这里情形告知了师父和几个师妹,将此处形容为“绝美的江南水乡”,今日再来,殿宇廊庭上又多了精美的彩画和雕像,比起当日更加妙不可言。
  一众女弟子们当即欣喜异常,就在此间欢快的叽叽喳喳起来。
  林致娇向江腾鹤微笑:“师兄有心了,多谢师兄,多谢楼观。”
  赵然又简要介绍了一下整个大君山中的各处所在,然后便由问情宗自行收拾新家,辞别出来。
  江腾鹤道:“听致真说,你快要结丹了,伸手过来。”
  查探之后,江腾鹤满脸欣喜:“致真闭关了,你也就在这三五月内了,致真已经给你讲过结丹的窍要了吧?”
  “是,弟子都记下了。”
  “今年之后,我楼观便多了一个大法师、一个法师,真是好啊。如此看来,为师也需抓紧了。明日起,为师便在楼观世界中闭关参修,力争年内婴化阳神,冲入大炼师境!山门中若有什么事务,你多和林师叔一起商量着办,遇到大事向龙阳祖师禀明再行定止,当然你要分清楚,莫打扰了祖师清修。等你闭关了,便让……便让那位玉兔灵仙担上一段日子,她叫什么来着?”
  “蟾宫仙子。”赵然连忙回道,同时心里也为二师兄余致川和三师兄骆致清默默致哀——老师宁愿把事务交给一只兔妖,也不放心交给你们两位,这还真是情何以堪啊。
  “要不,让凤和操持?”赵然认为,还是曲凤和更靠谱一些。
  奈何江腾鹤摇头:“凤和资质极佳,致真闭关其间,我已让他随致清入后山修行,你也不要以俗务来烦扰他。以他的进度,明年便可入羽士,再有三年,当入黄冠。他是我楼观三代首徒,为师对他期许甚深。”
  好吧,既然老师这么说,赵然只能凛遵,答应不以俗务打扰曲凤和的修行,然后恭恭敬敬将老师送进了主峰小世界。
第一百零三章
比例
  从真师堂议定归属算起,历经整整一年,大君山洞天算是正式启用了,当然,杨致温、张裴氏和大小卓师叔还在继续辛苦,最后的竣工时期,大致当在年底了。
  隔了一天,赵然等问情宗一脉安置妥当,便来到问情谷外,打了张飞符进去。过不多时,宋雨乔出来了。
  昨日接她们入住之时因为人多,还不曾留意,今日单独相见,忽然发现,宋雨乔的气质似乎多有不同,面庞上莹莹带了一层光华。
  “咦?”赵然有些诧异,问:“师姐这是……似乎修为大进了?”
  宋雨乔笑了笑,道:“刚看出来?前个月刚出关,结丹了。”
  赵然张了张嘴,好半天才合拢:“哎呀呀,这个真是,恭喜宋师姐了。”
  宋雨乔道:“还要多谢你才是,兴庆一行,让我领悟多多,尤其被关押在天龙院那几日……虽是磨难,却也是福分。”
  赵然下意识从扳指中摸出一个装了九枚朱火灵果的篮子来,递过去:“一点贺礼,不成敬意啊,呵呵。”
  宋雨乔接过来看了看,道:“多谢你了,斗法之时正用得着。你找我出来什么事?”
  “那个……”
  “周师妹?”
  “哈哈,师姐果然聪慧!”
  “她原本是想回来的,但不巧得很,有事耽搁了,前几日还飞符与我,让我去一趟北溟海,我明日就走。所以,你这次见不到她了。”
  赵然一脸失望:“她去北溟海干什么?”
  宋雨乔道:“谁知道呢?无外乎历练呗。她自己说过,她的道在与人争锋上,不经磨砺难有精进。”
  “修炼,又是修炼,她就不懂劳逸结合吗?这般修炼下去,怕是入魔了!”
  “话不要乱说,但你这关切之情呢,我去了之后原话转给他,放心吧。”
  “呵呵,那就辛苦师姐了,最后一句就不要转告了。”说罢,赵然又摸出一个篮子来:“这一篮朱火灵果,请师姐转交给她,斗法之时正合用。”
  宋雨乔去北溟海了,赵然很想跟着去,但松藩那么多事情,他哪里走得开。他的大道和旁人不同,旁人尽情的在修行的世界中逍遥之时,他却只能坐在书案前,点上灯烛,默默的批阅卷宗。
  进入六月之后,松藩已经明显感到了炎热,若是放在过去,白马院的同道们只能默默忍受,有一搭没一搭的处理着各种日常事务。
  但如今的红原有了慈善金的强力支持,赵然便财大气粗的优抚起辛辛苦苦的这帮部下,大笔一挥,便在袁灏报上来的公文上划了个圈,给每人发了一两银子的暑期清凉补助。
  接下来,是白马院所担保的上月慈善金放贷统计。根据慈善金李管事的报告,上月共计向三百五十六户牧民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四千七百九十两。
  看着这个数字,赵然感觉有些对不上,想了想,在桌上堆得高高的几摞公文中翻找,将白马院典造房登记的上月配售土地报告翻出来对照,上面记载的数据是配售田地两千八百亩,其中上田五百亩、中田九百亩、下田一千四百亩,收拢售田银一千五百四十两。
  思忖良久,赵然将典造房罗典造唤来,问:“上月党项人置换了多少草场?我记得好像是六万八千八百亩?”
  罗典造道:“方丈好记性,的确是这么多。”
  赵然点了点头,让罗典造退下去,又将袁监院请到自己公事房,将门关上,道:“慈善金每月会给我一份放款报告,五月放款四千七百九十两。账房给我的账目上显示,回笼售田银一千五百四十两,中间差三千二百五十两。”
  袁灏皱眉思索片刻,脸色也开始凝重了:“差额只有三千二?有点少了。”
  如果袁灏说“这很正常”,那么赵然不会再跟他就此问题纠缠下去,然后,他会找人查袁灏,此刻听见袁灏直接点明差额“有点少了”,于是松了口气,颔首道:“的确少了。”
  在赵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红原从三月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各路商贾们纷纷前来贩卖货物,短短三个月时间,城中便多出来二十余间商铺,粮食种籽、农具、羊羔、牛犊等货物是充足的。单单金记商铺就从兴庆运回来两次商货,其中羊就有七千多只。
  无论是汉人流民们配售耕地也好、党项人换置土地也罢,之后,他们还会向慈善金贷款购买上述物资,用来生产。而三千二百四十两的差额是远远不够的,在土地低价配售的情况下,在党项人置换草场数量与四月持平的情况下,购地支出和购买上述物资的比例大致应在一比三。
  三月份的时候,赵然心里测算的比例为一比二点九,四月份是一比三点一,都在正常之列。
  但是五月份,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一比二,这说明什么?说明土地的配售和慈善金的放贷不成比例,最大的可能,就是土地卖多了,或者换一句话,就是有人冒名在以配售价格购买耕地!
  袁灏当即起身:“我去查!”
  赵然叮嘱:“动静不要太大。”
  “我晓得的!”
  赵然继续翻阅其他公文,他最关注的问题,还包括红原的人口数量,信众是基础,信众增加,才能令信力值可持续增长。
  按照典造房截止五月底的统计,在籍的红原百姓正在快速增长,已经由去年十一月的一万两千人,增长到了一万六千多人。增长的主要是内地迁徙而来的流民。
  此外,兴庆府那边,白庚的努力成效也很显著,这几个月已经开始陆续向红原发来赎买的汉人了。四月份是九十八人,五月份就达到了两批次共二百四十五人。
  至于山中的白马三部,至今没有在典造房登记入册,所谓的六万余部民,只是三部当年内应归附时自报的数字,对于赵然来说,这部分人并不存在。
  三部的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的,当然,这要等到先将土地问题捋顺,使党项人初步归心之后才能开始着手,在此之前需要谨小慎微一些。
  在赵然的计划上,三部问题将会是明年白马院最为重要的事务。
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
  不得不说,监院袁灏的办事能力当真强悍,前后不过七天,他便将五月份土地配售和慈善金借贷之间比例失衡的问题查了出来。
  赵然桌上放着一张单子,上面开列着六个名字:都管谷腾丰、典造房罗典造、经堂董静主,以及典造房、账房三个执事的火工居士。
  上述六人,一共冒籍购买耕地四百八十亩,三个管事的道士各自一百二十亩,三个具体操办的火工居士各自四十亩。
  赵然愿意发卖红原的草场,但对耕地是禁止发卖的,只能配售。红原需要这些本就不多的耕地来吸引更多的内地汉民,以改变本地的人口构成,绝不允许有人冒籍购买。
  配售的耕地均价为五钱银子,大约是四川省内行价的八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与白送没什么大的区别,所以上述六人的行为,是绝对的踏入了雷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