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874

  听到这个建议,杜腾会手指在桌上轻轻叩击起来,陷入沉思当中。
  这个建议固然能够解决刚才所说的人员安置问题,但同样也面临着难处。最大的难处,就是这个布道研究室的三定问题。
  通常所说的三定,是指确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员编制。
  嘉靖二十年,依据叶雪关大议事的决议,玄元观报总观核准,新立天鹤宫,给天鹤宫下达的职责就是主理松藩地区布道事务,这就是定责;天鹤宫内设方丈、监院、三都、八大执事房,直属白马院、飞龙院、龟寿院、灵蛇院四个道院,这叫确定机构;天鹤宫核定受牒道士二百四十五名,这叫定编。有了这个三定方案,玄元观依此划拨布道经费,天鹤宫才能正常运转。
  如果再成立一个布道研究室,应该怎么摆?什么级别?几个人?这都是难题。如果向玄元观申请的话,玄元观大概率是不会批复的,因为天下道门十方丛林都没有这个成例,如果给天鹤宫批一个“布道研究室”,川省别家道宫怎么办?
  所以,这个“布道研究室”只是天鹤宫自行成立的一个机构,不应与八大执事房并立,其人员编制也只能从天鹤宫内部自行调剂,赵然确信,杜腾会手上肯定有空编缺额,几乎每一个主政的掌权者手上都会留几个空编,用来应付突发情况——比如现在。
  赵然手指转着茶盏,等了一炷香时分,就听杜腾会道:“在天鹤宫下挂一个布道研究室,此议倒是可行,但此研究室的级别应当如何考量?”
  赵然道:“我认为,不应当比照八大执事房,不以机构来定级别,而是定人。”
  “这话怎么说?”
  “研究室没有级别,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常设的小组,不存在级别问题。什么人出任研究室的职司,他原本是什么级别,那就是什么级别。比如,若是将聂致深调入研究室,他现在是府宫三都一级,那他依然保持这个级别,但不再是方丈了,或许可以称为中提科。”
  听到“提科”这个称谓,杜腾会眼前一亮,赞道:“好主意。”
  道门十方丛林中,有许多高道每天处理的事务极为繁重,需要有道士从旁协助,比如赵然当年去总观下观的时候,求见赵云翼等三都,都需要先过提科道士一关,由提科道士安排见面的时间。
  如总观下观的张阳明监院、沈云敬方丈,以及大都管、大都讲、大都厨一级的高道,他们身边的提科道士,按惯例出来后都会放任府宫方丈、监院,因此被称为“大提科”;如省观一级的方丈、监院和三都,他们身边的提科道士,出来后一般会下方某县院为方丈、监院,自从道门开始重视三都之后,有些运道好的,背景强的,甚至会任命为府宫三都,因此被称为“中提科”;还有一类是府宫监院和方丈,他们身边的提科道士,出来后会放任县院一级的八大执事之流,又被称为“小提科”。
  至于县院一级的方丈和监院,如赵然和袁灏,他们是不配提科道士的,当然,在日常中,会有专门的道士协助打理事务,但那不叫提科道士,只不过县院中会同样认为他们是提科道士,或许可以归为“不入流的提科”。
  赵然的意思,就是借用“提科道士”这个称谓,名义上不错,级别也有,但不占方丈或者执事的职数,无论调入调出,都能衔接上正式的级别,操作起来也好办。
  杜腾会手指赵然,笑道:“致然不愧是修行中人,想问题就是别具一格,此策甚好,我准备采纳了,争取两个月内就将布道研究室的框架搭起来。”
  赵然道:“监院虚怀若谷,愿意采纳意见,这才是高道的风范,贫道佩服!”
  杜腾会又冷笑:“岳腾中他们几个还想闹着要去玄元观挂职,叶云轩也拐弯抹角派别人来试探我能否放行。只要我在天鹤宫,他们几个哪也别想去!”
  赵然会心一笑,这就是当年他拼了命不愿在景致摩手底下任职的原因了。基于杜腾会和叶云轩之间极为恶劣的关系,只要杜腾会不松口,哪怕是玄元观直接下文调任,岳腾中想要离开松藩的希望依旧渺茫,杜腾会有一百种方法让调令变成空文,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是随便从故纸堆中翻出一个案子来重启,然后让岳腾中作为涉案人员配合调查,配合期间哪也别想去,需要配合多久谁也说不清。
  更何况叶云轩不是赵云楼,他想正式下文往玄元观调人,当真没那么容易。
  解决了这桩难题,杜腾会轻松了许多,向赵然道:“岳腾中上了一道谏文,是对松藩各部部民事务的建议,致然听说过没有?”
第三十章
部民信道谏
  听杜腾会谈起岳腾中等人的小动作,赵然回答道:“听说有这么回事,但尚不知其详情。”
  杜腾会返身到书案上查找了一通,从一堆文牍中拣出一份来,递给赵然:“致然看看。”
  赵然接过来后,见是篇《部民信道谏》,然后立刻认认真真翻阅起来。
  岳腾中上书的这篇《部民信道谏》,主要讲的是如何促进松藩各部部民信奉道尊的问题,按照他的谏言,包括以下三条:
  首先是“打蛇打七寸”,但这个“打”字,却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打”,而是说要将重点投注于各部土司和大小头人之上,也就是说,要想让各部部民信道,关键在于让各部土司和大小头人们信道。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怀柔之策,拉拢各部土司和大小头人。具体办法包括,承认各部土司和头人沿袭下来的部族制,赐封各部土司为防御使、团练使,赐封大小头人为千户、百户,从官职上将其纳入朝廷管辖。
  其次是“宜缓不宜急”,也就是说不可急躁冒进,而宜缓行缓用,不可用过分激进的手段激怒各部部民,应当竭力团结和维护各部现有体制,承认历史,着眼将来,以防发生部民变乱,从而影响松藩稳定,影响明军对西夏战略的大局。具体办法包括,尊重各部民俗和习性,理解他们因认知偏差而对信道所产生的歧义,至少十年之内包容部民个人信仰的自由。
  最后是“吸纳与变离”,这是对如何达成让部民信道这一目标的建议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每年对松藩各部给予一定钱粮补助,解决他们的困难生活;对愿意入道者,优先受牒,愿意出仕者,给予固定科举名额,愿意从军者,钱粮抚恤加倍;每年田赋劳役可酌情减免……
  最终,通过上述治策,让各部部民感受道门和朝廷对他们的优容,让他们生出感激之情,从而自觉自愿将自己视为明人,如此一来,信奉道尊一事,将水到渠成。
  看完,赵然摇了摇头:“岳腾中这是冲我来的啊,看来我在红原做到事情,他们不太高兴。”
  杜腾会笑道:“他们认为,你这么搞,或许能得到一时的信力增长,对宗圣馆有好处,但却不利于松藩的长治久安,将来必定会给总督府、给朝廷惹出各种是非来。”
  “那杜监院怎么看?”
  “我九岁学道经,十八岁入道门,数十年如一日,为道门奉献了一辈子,我当然要坐在道门一边,坐在宗圣馆一边。而且红原这两年的发展我是看在眼里的,不知道他们说的‘不利于松藩长治久安’语出何处,我完全没有看到嘛。”
  “多谢杜监院。”
  “不用谢我,这也是我的职责本分,这些年,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为谁做事,怎么做事,我是想明白了,可有些人总是不明白,呵呵。”
  这些小动作的确给人添堵,但在如今松藩的整体形势下是很难掀起浪花的,赵然只是摇了摇头,便不再对想。
  从天鹤宫回到白马院,一路上赵然都在思考下一步给永镇灵蛇院配备方丈的人选,想来想去,还是只能从问情谷选人。
  一个是曹雨珠,另一个是庒雨琪,这两个如今都在羽士境巅峰徘徊,至今没有结成丹胎。曹雨珠入羽士境十二年,庒雨琪入羽士境十年,这两位都是苦大仇深的主,坐困山中是无论如何没办法突破了,只能拉出来溜溜。
  好处在于这两位都旁听过赵然给郑师姐开办的方丈短期速成班,对于怎么做一名合格的修士方丈,想必都有初步概念。缺憾是,这两位的箓职不高,有些个黄冠境修士才能主持的科仪,这两位搞不出来。不过这也不算大缺憾,赵然可以再从斋醮大仪中继续找几个羽士境能主持的,补充她们的不足。
  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二人未入黄冠,不符合总观所下诏令的要求。但松藩地处偏远,又没有外人,与十方丛林打交道的职责归他一个人说了算,到时候他报备时就说这两位是黄冠境界就好,没有受箓而已,谁又能分得清呢?两个低阶修士,有谁会真去查呢?实在有人要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大不了说自己失察,换人就是,总观又没有下达处罚条例,弄虚作假没成本,不必瞻前顾后。
  思索之间,赵然又收到了一张白庚发来的飞符,言称以李光宪黑材料换来的两百名汉奴半个月前已经发出,望请方丈查收。同时,成东家代表高衙内又发来了请求,继续索要黑材料,尤其是指名道姓索要关于白马监军司左厢指挥使吴化纹的黑材料。
  赵然回到白马院,立刻将那堆黑材料翻出来,找了一份吴化纹关于延迟向白马山夏军大营发送军粮三日的报告,将里面报告自身存粮不足的内容删掉,然后飞符给了白庚:“这份材料管他们要三百人。”
  桌上堆着几份需要赵然批阅的卷宗,包括白马院归还慈善金借贷银三百两、组织民力继续兴建一环外民房、为火工居士周化龙授予正式道牒(此人为两年前布政使周峼安排至白马院入道的亲族)等等。
  其中还有一份关于小街庙为部民入籍的报告,赵然也留意看了看,上个月,共有十七户龙白部民、二十三户查马部民逃到山下,总计近二百人,比去年十二月增加了两成。
  看来这两部的逃难风潮有愈演愈烈之势啊,赵然对此万分欣喜。
  看完公文,赵然在客堂李知客、方堂堂头关二的陪同下,前往红原守御所面见宁守御,商谈在月亮渡设立道庙的事宜。
  以白马院为主,以小街庙对三部,以月庙对边地驻军,最充分的将红原地盘上的各色人等信力全部收集上来,这是赵然对红原布道的结构性安排,预计这座月庙建成后,每年将为红原贡献信力值六万圭以上。
  关于月庙庙祝的人选,赵然已经选好,通过天鹤宫行文,谷阳县无极院的金久已经在赶往松藩的路上,等他赶到之后,赵然就准备将月庙交到他的手上。
  在此之前,月庙的筹备事宜全部交由李知客和宁守御对接,这件事情完成后,赵然准备让李知客晋白马院都讲之职,空下来的知客职司,则由现任小街庙卢庙祝顶替,对卢庙祝来说,接任重要的知客职司,这是将他纳入下一步提升名单之中了,也算酬功。而卢方主空下来的方主职司,则由关二顶上。
  和宁守御谈得十分顺利,月庙的地址已经选定,将于二月一日正式动工,争取在两个月内竣工,到时候,月庙将承接松藩卫三处大营及周边百姓的敬香祈福,成为红原信力值吸纳的又一个重要支撑点。
第三十一章
巡查
  事情谈妥后,赵然准备回去,却被宁守御拉住了:“方丈,有个事情,想跟方丈打个商量。”
  “哦?守御请讲。”
  “不知白马院还需不需要耕地?”
  “当然需要!莫非守御愿意继续拿出河边的耕地来?”
  “是,照目前看,三里禁地还是太多了些,其实用不着的,我打算再退出一里来,大约总有三千亩好地。”
  “哎呀,老宁啊,贫道代白马院,代红原百姓感谢守御所啊!这可是大好事、大善事啊!真正体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啊!放心,一切比照成例来,每亩地给守御所供粮一斗!”
  正说着,就见远处一匹红马奔驰而来,马上翻身下来一个典造房的火工道士,手中捧着一份公文,几步来到赵然面前递了上来:“方丈,有急文。”
  赵然接过来打开,看完之后沉吟片刻,向宁守御笑了笑:“老宁,不好意思,今晚我就不在你这里用饭了,让李知客和关堂头代替我,好好敬一敬军中的诸位将士们。”
  宁守御道:“实在是遗憾得很,不过方丈既然有事,末将是不敢搅扰的,末将和李知客、关堂头也没怎么热闹过,今晚一定和他们不醉不休!”
  赵然辞别红原守御所,赶回白马院,监院袁灏、都厨雷善、都管谷腾丰等人齐聚赵然的方丈书房。
  赵然扫了一眼,笑道:“来得那么齐么?也好,咱们都说说吧,堂堂叶大都讲,这又是要闹哪一出?”
  他此番赶回白马院,是因为杜腾会给他送了一份急信,说是刚刚得知,都讲叶云轩马上要到松藩,实地了解松藩当前的布道事务,并在天鹤宫召集一次议事,讨论基层布道之策。
  杜腾会在信中猜测,或许此事与岳腾中等人那份谏书有关,提醒赵然切莫大意。
  随同杜腾会的来信,还有一份转发自玄元观的公文,玄元观说,都讲叶云轩将于二月初前往松藩,就有关布道事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请天鹤宫及各县道院做好接待准备云云。
  袁灏接到公文后不敢怠慢,立刻催促赵然回转白马院,同时将三都中剩下的两位也都请了过来,一起商议应对之策。
  听赵然问及,雷善先道:“四年前,叶都讲就来过松藩,当时将松藩搅得鸡犬……嗯,人人自危,当时以白马三部闹得最凶,在白马三部的带动下,松藩各部也都纷纷吵闹起来,向叶都讲反应和举报各种情况,最后连天鹤宫杜监院都被请到庐山协助核查去了,方丈不可大意。”
  袁灏道:“方丈,此事怕是别有用心,下官怀疑,叶都讲此来松藩,当与我白马院有关。”
  赵然看了看都管谷腾丰:“老谷,你怎么说?”
  谷腾丰沉吟片刻,道:“方丈不是和玄元观云楼监院有旧么?能否和云楼监院通个气,问问?”
  当下,白马院这四位碰到一处,仔细商议应对之道。商议了许久,结合袁灏等人经历过的上次经验,拿出来的方案是:抓紧时间重新梳理白马院的账簿,但凡有问题的,赶紧先弥补上;重新整理白马院这三年来各项档籍卷宗,手续不齐补手续;做好对叶都讲一行的接待工作,认真考虑好巡查的路线和时间;与筇河部大土司美思提前通气,搞清楚美思有没有参与这件事或者有没有参与的念头,最好通过美思,了解到丹木、完丘两大土司的态度和行动。
  这些事情,由袁灏、雷善、谷腾丰三人分担了,赵然则去玄元观打听叶都讲此行背后的内因,而且在聂都讲巡视红原的时候,赵然也会因病卧床——他和叶都讲可是公开翻过脸的,见面会很尴尬。
  距二月已经没有几天了,估计叶都讲已经在来松藩的路上,赵然也必须快一些赶到玄元观,早日查明原因也好早日做出正确的应对。
  南归道人如今已将白马院钟楼当成了临时寓所,此刻正在百无聊赖的俯视着道院中人来人往,听得赵然唿哨召唤,精神一振,展翅来到方丈院。
  赵然抱拳:“南归主任请了,贫道要赴青城山一行,还请主任助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