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874

  赵然笑道:“老黎能有此心,我是感激不尽,但这笔银子先等几天,这么直接分下去,不是上途。”
第一百零八章
交流挂职
  正月二十八日,简寂观下诏,批准各地上报的府宫、县院方丈名单,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玄坛宫当即召开公推大会,将赵然推上了玄坛宫方丈的法座。
  而在松藩,陆元元也成为了天鹤宫的方丈。陆元元升座当天,余致川代表宗圣馆现场观礼祝贺,据闻有上百名提前得知消息的四川各家散修也赶到了天鹤宫,观礼之余拉着余致川套近乎,让余总编着实“焦头烂额”了一番。
  监院白腾鸣专程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言辞中唏嘘不已,对于不能继续和赵然共事而“深感遗憾”。
  赵然也很遗憾,因为他发现,坐上玄坛宫方丈之后,他没有办法调人。不是说他威望不够,如今天下大势摆在眼前,他真要调人的话,除非简寂观强行压制,否则根本不成问题。
  他的困难在于,玄坛宫一个萝卜一个坑,占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空位给你留下来。作为与九江并称的天下首富之地,玄坛宫的道门职司个顶个的香饽饽,但凡有个空位都立刻打得头破血流,哪里可能留给他?
  除非撕破脸皮的强行挤占,把下面的三都和八大执事赶走,但这样一来,他还得给那些被他挤走的三都和执事们找出路,并且后遗症也很突出,在没有大错的情况下把人赶走,会导致人心不服,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就事倍功半了。
  琢磨来琢磨去,他把监院冷腾兴叫到了自己的方丈院。两人见面,赵然惯例邀请对方坐下,亲自出手泡茶,然后笑问:“冷监院与我松藩宗圣馆坐镇的龙阳祖师是否有亲?”
  冷腾兴道:“哪里敢高攀,听闻龙阳祖师是杭州人,我家祖上却是陕西人,当然,五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的,如果龙阳祖师愿意认下我这门亲戚,我可是巴之不得的。”
  简单闲谈了几句,冷腾兴恭维起赵然在川西北的成就。他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的,对赵然在松藩的事迹如数家珍,瓦解白马三部、发展民生、抗旱救民等等,都说得头头是道。
  赵然谦虚道:“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同道们的支持和关爱。冷监院是精于布道的,当知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一个高效、务实、愿意做事的团队,想要把事情做好,那是不可能的。”
  冷腾兴点头道:“方丈说得再对没有了。”
  赵然道:“来之前,我也看了新下来的信力簿,整个南直隶九千六百多万,应天府八百三十万,在十八个州府中高居榜首啊。这说明,冷监院还是用心的,玄坛宫各级同道们还是负责任的。”
  冷谦有些坐立不安了,脸上有点发红:“实在是当不得方丈如此夸奖。”
  他的确很不好意思,应天府虽然排在南直隶十八个州府的第一位,但人口也多啊,下属八县,合计三百万人,占了整个南直隶总人口的将近五分之一,可信力值呢,却还不到十分之一。随便一个会算账的,都知道这肯定是不如意的。
  这只是在本省内对比,如果拿出来跟外省对比,比如和松藩对比,那就更不堪了。松藩五十多万人,去年信力值突破五百万,如果按照这个数字算,应天三百万人,是不是应该达到三千万才合格?
  而且他也有所耳闻,三茅馆为何不派自家的修士来出任方丈,反而从天鹤宫请来了赵致然,就是因为陈天师对应天府、对南直隶的布道事务很不满意!
  赵然看出了他的尴尬,连忙安慰:“非是我故意示好,的确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大明首善之地,高官显宦、富贾豪绅云集于此,哪一个都不是好招惹的,更何况这些年……唉,不说也罢。总之,能达到八百三十万,我认可冷监院的能力,认可阖院同道们的能力……”
  一番话说得冷腾兴眼泪都快出来了,各种委屈被赵然撺上来,只觉这位方丈当真是理解道友、体贴下属的好方丈。
  “方丈……我……”
  “什么都不用说了,我懂!”
  等冷腾兴心情平复后,赵然道:“当然,我们既然身在京城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就只能努力去适应他,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想办法做好我们的事情,走好我们的每一步。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去年取得了八百三十万的成绩,那么今年能不能突破九百万呢?”
  冷腾兴点了点头:“有方丈在,就等于有了主心骨,我一定配合好方丈,拼死完成这个小目标!也希望方丈能够将您在松藩的做法带过来,让我们都有一个学习的机会。”
  赵然鼓励道:“我相信冷监院,相信玄坛宫的诸位同道们。说到我在松藩的经验,确实是有一些的,我忽然想起来,既然要学习,就好好学一学嘛,真正的学懂弄通做实。”
  “怎么个学懂弄通做实?”
  “想要学懂弄通做实,就必须加强四种能力的学习,一曰脚力,二曰眼力,三曰脑力,四曰笔力。”
  喝了口茶,让冷腾兴仔细体会一番,接着道:“想要增强四种能力,就必须从实践出发,一切结合玄坛宫的实际,具体来讲,我认为可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请进来。走出去,就是我们玄坛宫派出虚心向学的道友前往松藩;请进来,就是我们从天鹤宫将有经验有成绩的道友请到应天,两边相互交流、相互挂职,一期挂上一年或者两年,共同学习提高,这叫交流出真知。你看如何?”
  “方丈这个办法好!”
  “那咱们就抓紧些,宜早不宜迟。天鹤宫那头,我跟白监院熟得很,他肯定同意,咱们这边,你张贴个告示,让大家自愿报名,愿意去的,立刻安排。”
  “自愿?”
  “当然是自愿,强扭的瓜不甜嘛。当然,松藩是艰苦边远地区,去那边要做好过苦日子准备的,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咱们道宫可以搞一个‘松藩补贴’,每个月的薪俸加五两,一年六十两!凡是学成归来的,都将作为下一步提职的备用人选。你看怎么样?”
  话说到了这份上,冷腾兴还能说什么,自是满口答应了下来——他不答应也不行,黎大隐曾经私下里威胁过他,若是不能好好配合赵方丈布道,他一家老小明年就要做好离开京城的准备。
  有了一年六十两的大额“松藩补贴”,又有回来后进入提职备用人选范畴的诱惑,玄坛宫当即便有十多人报名前往。
  赵然拿着这份名单,开始对位选人。
第一百零九章
团队
  应天府八县,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六合、江浦,其中上元和江宁两县一北一南分治京城。赵然动作没那么猛,也没必要把八个县都安插上自己人,因为庶政归还府衙和县衙,事务减少一大半,他也就用不着那么多人了,因此在征募赴松藩挂职人员时,只在玄坛宫和上元、江宁两个县衙发了公告。报名的也都来自这三处。
  职位最高的是玄坛宫的龙高功,这么一个清贵职司选择出走边地,着实是出乎赵然的预料。好奇之下,赵然将他招过来谈话,一问才知,这高功竟是个坚定的卫道士。
  这些年,随着南直隶大政方向的变革,龙高功愈发看不惯京城儒学排挤道学的现象,因此而愈发失落郁闷。听说有一个和松藩对换挂职的机会,第一个报了名。
  赵然对此还是很赞赏的,反而不想让他走了,当即出言挽留:“既如此,我的建议是暂时留任一段时间,今年或许会和往年不同。”
  龙高功道:“我知方丈与前几任都不一样,但大势如此,想要在布道上有根本性的改变,依旧是不现实的,难道不是么?”
  赵然默然不语,龙高功说的是对的,至少在庶政上,南直隶十方丛林为朝廷让路,这是近几年的方向,目的就是为了验证陈善道所说的另一条路是否走得通。
  龙高功见赵然不答,继续道:“其实我很久以前就在关注松藩,方丈或许不知,我与总观留经主是至交,我们常常书信往来,讨论松藩的布道,研究《八卦》上的文章,对于松藩信力值六年翻十多倍的壮举,我很是向往,也想去看一看,道衙之间人员相互交叉是怎么进行的,布道事务研究室的是怎么将务虚和务实紧密结合的,这些都是我近年思索的问题。尤其想去看一看的,是为何川西北的青苗钱会实施得如此成功,还有红原守御所垦殖兵团……”
  赵然怔怔看着眼前越说越兴奋的龙高功,心里想的是,原来南直隶还有这样的人才,当真是没想到。
  龙高功最后道:“……我知这些制度大部分都是方丈首倡,按理说方丈既然来到玄坛宫,这应当是我跟随方丈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但我仔细考虑过,这些东西是制度、是体系,应天府目前不具备作出如此重大变革的土壤,甚至就连我刚才说的这些话、这些词,能听懂的人都很少——当然,以前我也是不懂的。以前只是通过天鹤宫创办的《八卦》来了解松藩,而今能有机会亲自去,我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我想去看一看那个六年信力值翻十倍的地方,我认为,那才是我真正向往的圣地,还请方丈成全!”
  赵然问:“我看过《皇城内外》的世俗版,我知道这份期刊是咱们玄坛宫在主办,但说实话,没有办好……”
  龙高功躬身谢罪:“就在我经堂名下,没有办好,是我的错。”
  赵然道:“什么原因?”
  龙高功道:“没有专人负责、没有钱物供给,只能转载摘抄其余刊物的文章。”
  赵然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回去准备吧,十天后出发。”
  除了龙高功外,玄坛宫八大执事中还有个典造愿意去挂职,因为有了龙高功的珠玉在前,赵然也很感兴趣的和他畅谈了一番,但谈完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此君也信誓旦旦的说了很多要去松藩学习提高的套话,但对学习什么却一无所知,反而两次试探着确认是否一年期满后回来能得到升迁。
  与他相同的还有上元县院的监院,和刚才那位典造相比,这监院更显得自信满满,谈起条件来也更毫不掩饰。在赵然看来,他或许能力是有的,但对权力的追求欲太强,表现得太直白了一些。
  但不管如何,愿意主动去边地挂职,这就足够了,他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如龙高功一样纯粹,只要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他就愿意给他们机会。
  萝卜和坑大致选好,赵然当即飞符已经出任天鹤宫方丈的陆元元,请她和监院白腾鸣商议此事。
  玄坛宫和天鹤宫的挂职交流并不是正式的人员调动,不存在档籍变更、薪俸调整的问题,陆元元和白腾鸣都知道赵然在应天府的处境,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抽调了十多名十方丛林中的道士,和玄坛宫对应交换岗位。
  在和赵然飞符沟通之后,经过微调,最终的人选得以确定,领头的是天鹤宫高功蒋致标、白马院监院雷善、龟寿院监院陆致羽,他们将过来接任玄坛宫高功、典造和上元县监院;剩下的人手都是这三位的得力干将,相当于组成了三个团队,前往应天协助赵然布道。
  这边人选一确定,赵然就开始找冷监院,商议玄坛宫、上元县部分职司的调整,目的就是为这三个团队腾位置。
  二月十日,玄坛宫挂职道士团来到了抱月山庄,一件硕大的法器已经停在了山庄中的湖边空地上,一群人静静的等候在法器边,正是天鹤宫蒋致标一行。
  双方寒暄已毕,赵然向龙高功等做了个手势:“诸位,启程吧。”
  龙高功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攀上清羽宝翅,他身后是鱼贯而入的应天府众道士。众人上去之后都在好奇的四处打量,又是激动又是忐忑。
  曲凤和操着控制飞舵,郑雨彤则在不时提醒:“扶好栏杆,把绳子系在身上,这是专为你们准备的绳索……不要摸那个地方,那是聚灵符阵,看来下回得设置一个盖子……”
  赵然携随同送行的冷监院一起抱拳:“恭送诸位!”
  龙高功等人也抱拳躬身:“方丈、监院,我等必尽心尽力,多看多学,不负方丈和监院的苦心。”
  清羽宝翅缓缓升上半空,掉头向西而去,直到看不见影了,冷腾兴依旧仰望着天际,满脸羡慕地叹道:“我何时能够乘坐一次啊?早知道我也报名算了……”
  赵然笑了:“冷监院想飞?这个简单,一千两银子!哈哈,开个玩笑……等一年期满,冷监院负责去松藩送人接人就是了。”
  冷腾兴喜道:“方丈可不要哄我!”
第一百一十章
大采购
  应天府衙位于大中桥边,南临贡院和府学,东侧就是密集设置的六部及有司。因为应天府地位较高,故此每任府尹品级都远超除了九江之外的天下各府,挂三品衔,算得上朝中重臣。
  工部侍郎、应天府尹汪宗伊正在府衙花厅中会客,会见的是刚刚履任玄坛宫方丈的赵然。在接到赵然的拜帖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不论这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赵方丈想干什么,他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远不近,既不得罪这位大法师级的仙长,也绝不会将手中掌握的庶务大权再还回去。
  想干涉应天的官府运行么?对不起,恕不从命了。
  但赵然的表现却和汪宗伊的预想有点出入,他并没有提出什么干涉府衙权力的要求,而是说了一桩杂事,他问的是,位于聚宝山下的官窑村能不能恢复起来。
  立国之初,江南遍地都是官窑,出产海量的砖石用于修缮宫殿和城墙,如今庞大的应天府城墙便是那时修建起来的。这些官窑的聚集地,便称为官窑村,其中最大的一处,便是位于应天府城外聚宝山下的官窑村,最盛时有窑二百余座,年产青砖两百多万块。
  但几百年过去了,对于青砖和路石的需求只有当年建城时的不到十分之一,大量的官窑都被荒废,聚宝山下这座官窑村也只剩十多处还在烧制,用于维持最基本的建房需求。
  于是汪宗伊询问:“方丈需要大量购买砖石么?是打算在何处兴建道宫?还是说只是想要修缮玄坛宫?如果是这样的话,目前所产是足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