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874

  “老师,这里头怕是有些误会。银子不是朝廷拨的,上元县至今也未曾征发一家一户,学生以乌纱帽作保,这都是玄坛宫拿出真金白银做的。”
  “玄坛宫拿银子?”
  “不错,听说是修行球彩票慈善金专门赞助的。”
  杨一清愣了愣,又问:“那文明城市创建又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自愿的,玄坛宫没有强迫报名参评的意思。”
  “既是自愿,为何你们又如此积极?”
  梁友诰笑道:“若是能评上文明城市称号,玄坛宫答应,一个县给两千两银子的奖励……”
  “一个县奖励两千银子?那也不值当你们如此热切吧?”
  “老师,是专门给道院和府衙的人头奖励,非是公费,只要拿到称号,三个月内就能发下来人均十两,差不多快相当于大半年的薪俸了。您说我要是拦着不许参评,那还不被下头骂死?”
  杨一清皱眉问:“这笔银子也是慈善金赞助?”
  梁友诰道:“正是。”
  杨一清继续追问:“那江边地价飞涨,这是怎么说的?”
  梁友诰心里一跳,暗道老师这是作甚?是不知究里还是说要跟赵方丈硬碰硬?他在其中分润了莫大好处,自是不敢随意乱说话,心念急转之间,干脆一推了之:“此事似乎与近日风闻兴建大桥有关,此等大事,非是学生能够随意置评的,还请老师见谅。”
  杨一清想了想,也不再难为自家这个门生,于是放他走人。
  考虑良久,又取了张帖子,唤过管家:“速速送至汪侍郎府上。”
  管家接过帖子问:“老爷说的是汪府尹?”
  “正是,现在就去,记住,得了准信再回府。”
  管家连忙去了,一直等到夜深才回,向杨一清禀告:“汪府尹在外忙碌一天,亥时方归,他说不敢当老爷亲自登门,他明日午后过来拜访,有什么事请老爷指教当面。”
  杨一清点了点头,汪宗伊还是很识相的,知道他这个礼部侍郎是简在帝心的重臣,将来有望廷推入阁,礼数上还算恭敬,如此一来,明天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到了第二天午后,汪宗伊果然乖乖上门了,按照品秩,两人位在同阶,因此杨一清敞开正门,将汪宗伊请入府中。
  寒暄几句,香茶两盏之后,杨一清试探着进入话题:“听说城外临江一带,近日地价飞涨,比年初之时高出一倍不止,汪府尹可有耳闻?”
  汪宗伊点头道:“自二月以来,江边地价就在不停上涨,怎么?杨侍郎也有此意乎?”
第一百三十五章
试探
  对于汪宗伊的询问或者说示好,杨一清拒绝了:“非我有意,只是曾闻民间反应疾苦,有给事中上奏,言许多高门大户为占其地,与百姓相争,巧取豪夺,以致多有家破人亡之惨剧,此非京城百姓之福。”
  汪宗伊笑道:“杨侍郎说的可是霍韬、桂萼之奏本?通政司邸报我已阅之,不过虚妄之言,凭空臆想,当不得真。”
  “何谓凭空臆想?”
  “虽说言官可风闻奏事,但风闻也要有所闻罢?究竟哪家在巧取豪夺,哪户家破人亡,至少说出个一二三嘛。什么都没有,不是凭空臆想又是什么呢?”
  “地价上涨,总非好事。”
  “倒是无妨,江边之地多为滩涂,并无耕地,只要不伤农本,其实涨一涨也没甚大碍,反倒颇受欢迎。不知杨侍郎近日可曾去过江边?”
  杨一清沉住气问:“江边如何了?”
  汪宗伊笑了:“从仪凤门起,由沙洲至七里滩,多有民户、店铺、货仓的墙上画着大圈,圈里写个大大的‘拆’字,杨侍郎可知为何?那都是打算出手的人家自己写上去的,但凡有这个‘拆’字的,地价立马比原来翻上一倍还多,哈哈,不过就算翻上一倍,若杨侍郎有意,汪某认为,依然有利可图,将来怕是还能再翻一倍!”
  杨一清目光炯炯,盯着汪宗伊双眼道:“霍韬、桂萼之本是否凭空臆想,本官自会去查实。”
  汪宗伊笑道:“如此,有劳杨侍郎费心了,汪某还为此很是烦恼,正好杨侍郎查实之后能还汪某一个公道,汪某向杨侍郎道谢了。”
  至此,两人再没什么可谈的了,勉强闲聊了几句修行球大赛的战况后,杨一清将汪宗伊送了出门,汪宗伊上轿之后,一阵冷笑,杨一清转身入内,亦是满脸怒意。
  姓汪的不给面子,接下来又该怎么办?杨一清在花园中徘徊来去,苦苦思索,想罢多时,给另一位门生,户部主事时维明写了封信。
  时维明很快回了信,隐晦的告知杨一清,户部曾于上月拨付一千两银子给应天府,专司京城整修路道一事。
  得了这个消息,杨一清顿时如获至宝,向给事中霍韬写信。
  ……
  赵然在玄坛宫方丈院中忙活了一整天,此刻正在审阅高功蒋致标报送上来的一组文章,之所以称为一组文章,是因为共有三篇。
  从二月份走马上任到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持续酝酿了两个月,该进场的人已经进场,不愿进场的人想必也不会进场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是分清谁是支持者、谁是反对者的时候了。
  至此,这组稿子在千呼万唤中即将发布。
  当然,作为试水的文章,按照赵然的要求,并没有上来就高举兴建大桥的旗帜,而是把观点隐藏在后面。
  这组文章都是市井间的报道,第一篇的标题是《一场大雨竟致天人永隔》,讲述的是某母子相依为命住在江北,老母亲病重,儿子赶往江南的京城中买药,奈何准备返回时,正逢大雨侵袭,江上波涌浪急,无船敢于入江。儿子无奈,在江边苦等两天,等到赶回家中时,老母却已经停了呼吸。
  第二篇文章写的是某商贾贩卖货物,货船行至江心时,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将货船掀翻,商贾扒住一块木板才侥幸逃生,但上岸之后,却又纵身跃入滚滚江水之中,因为他已经就此破产。
  第三篇则写了才子佳人,总之就是有情人为大江所阻,阴差阳错,以致我住长江南,君住长江北,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故事。整篇文章写得极为揪心,文字极为伤感,结局更是催人泪下。让蒋致标手下的笔杆子写这种文字,的确有些困难,也不知改了多少稿,直到将裴中泞请来,才终于完稿。
  这组文章的发表,是一种信号的释放,简单来说,就是测一测各方的反应,这是控制势态平稳有序的重要手段。同时,借用这种隐晦的文章开始推波助澜,慢慢让势态升温。
  审改完毕,赵然在稿子上大笔一圈,写了个“发”字。这三篇文章就将发在明日面市的最新一期《皇城内外》世俗版中,同时也将登载于《八卦》等重要刊物上。虽说文章会隐藏在修行球大赛战况和彩票中奖组合的后面,但有心人必然能够知道用意,接下来就能看出前一段筹备工作的效果来了。
  稿子审阅完,赵然继续批阅下一篇公文,却是如何处置前一阵子抓到的各方散修的请示。
  赵然看着下面这一串名字和来历,不禁摇了摇头:东海某岛散修邵虞行,当夜以邵大天师后辈名号行骗;东海某岛散修杨先进,当夜破坏街道卫生;东海某岛散修十四君,当夜与人斗殴;东海某岛散修古克薛,当夜违法嫖妓……
  这帮海外散修,自己以前在四川时从未打过交道,没曾想来到离海较近的南直隶,竟然一下子扫出那么多来,当真是令人吃惊。
  再看他们犯的事情,其实都不大,但这却是个警示的好机会,惩处重一些,能够起到示范效果。虽然谈不上“乱世用重典”,但有时候矫枉必先过正,这是有道理的。
  于是赵然大笔一挥,同意了下面的意见:建立特别劳动大队,兴建京城公厕,以劳动改造人品。
  赵然继续捡起下一份公文,正待看时,却见门口一个身影闪入,却是东方礼悄无声息进来了。
  赵然无奈道:“礼师兄就不能提前说一声么?吓师弟我一跳……”
  东方礼笑道:“正巧带人在城中熟悉布控点,顺道过来看你一眼。”
  赵然问:“如何了?”
  东方礼道:“致然上次提供的名单很重要,这四十二个人里头,我们已经证实身份排除掉的有二十九人,需要关注的便只剩十三个了。此番过来,我们是想请师弟再去看看,这十三个人里头有没有中奖的,若是有的话,明天不是发布结果可以兑奖了么,我们先布控四季钱庄,看一看中奖的这几个,以便进一步排除和缩小范围。”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君山移动
  四季钱庄在京城一共有四个分铺,在兑奖环节查验人头,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赵然当即答应了,带着东方礼前往紫金山。
  路上,东方礼问:“之前看到《君山笔记》上说,宗圣馆已经研发出新一代飞符,价格极低,不知此种飞符何日发卖?是否容易被人拦截?收到之时动静大不大?”
  赵然道:“其实也不能说是新一代飞符,或许可以称为简易版飞符,使用上与之前的飞符区别不大,但承载的字符就要少很多。”当下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东方礼问:“《君山笔记》上说,这种飞符只售一两银子,载物的也只需二两银子,如此低廉的价格,宗圣馆不会折本么?”
  赵然道:“我正在考虑组建君山移动,礼师兄有没有兴趣入股?”
  “君山移动?这是致然准备组建的新商铺么?”
  “是的,专门经营飞符、通信、交流、沟通业务。”
  “那为何叫做移动?为何不叫……君山飞信?或者君山交通?”
  赵然笑了笑道:“电信……飞信的前景不如移动广阔,交通将来会有新的业务。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礼师兄有没有兴趣?”
  东方礼看着他自信满满的笑脸,想起他过往的“战绩”,不由冲口而出:“好,五万两?还是十万两?我们玉皇阁入股!”
  赵然道:“五万两,玉皇阁占一成,十万两,玉皇阁占一成五,礼师兄选哪一个?”
  东方礼琢磨了半天,才回过味来,赵然这是有点限制入股的意思,这表明他对君山移动的前景极为看好。于是追问:“如果二十万两呢?”
  赵然很快给出了答案:“占两成。”
  东方礼考虑了良久,又问了一个问题:“飞符这种低阶法符,是最易仿制的,更何况如致然所言,这又是一种简易版的飞符,只要一经问市,便可由符文结构倒推出炼制方法。致然如何保证,将来的君山移动所产飞符会有人愿意购买而不是自制?”
  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定价的问题,而在无法保证技术垄断的情况下,决定价格的基础因素,就是成本。赵然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大大咧咧取出一张自用飞符交给东方礼:“礼师兄看看吧,若是由师兄炼制,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东方礼接过来后,有些迟疑:“真让我看?”
  赵然做了个请的手势,以示自己毫不介意,东方礼也不急着去紫金山了,两人就在路边找了个茶楼坐下。东方礼将神识浸入符中,赵然在对面相陪,喝了一碗茶,东方礼就从符文结构的研究中退了出来,感慨道:“原来竟是这么个思路,当真巧妙……简简单单的一个拆分,省却无数麻烦,为何千年以来从未有人想到过?”
  赵然道:“也不一定没人想过,但我道门修士,向来只求大道,视此为旁枝末节者比比皆是,想到了也不一定有兴趣去探究,就算探究出来了,也不一定会想到广而告之,更可能藏而不露,以为秘传,传上一两代,若是偶遇不幸,便即失传。也只有我这样的俗人,才会专注于此,哈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