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874

  对此,赵然表示同意。
  岸上在商议的同时,第一期船长修士们也踏上了新江口船厂打造出来的第一批集装箱船,十六艘船上,各有八到九名船长修士,他们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轮换着熟悉舵手、帆索手、炮手、跳帮手等各个岗位。
  十六艘形制齐整的货船逐一离开栈桥,在江面上集结成队列,向着下游开去,场面还是相当壮观的。
  最后一艘船只升帆的时候,黎大隐笑着向赵然和陆西星抱拳:“岸上有劳两位了,此去一月,我必定将他们训练成熟手,年节前赶回来的时候,让二位好好看看他们的雄姿!”
  赵然和陆西星同时抱拳:“一路顺风!”
  黎大隐接过陆西星递来的酒杯一饮而尽,纵身上船。
  原本计划带学员出海的是陆西星,但黎大隐对建立船队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这三个月天天跟着上课,居然也混成了“海战专家”——当然是纸面上的。
  他主动向赵然和陆西星请缨,把差事揽了过来,成为了试航的舰队总指挥。
  望着一串帆影开出视线之外,赵然和陆西星又转身去看了看已经完工的战船和巡海船,询问了前几天刚结束的海试情况。
  海试时,两艘船出现了一点小问题,都是底部水密隔舱的问题,需要稍稍改动一下,问题都不大。
  云南的铁木已经到位,烘干的工艺已经完成,都堆在仓库中,琥珀道人承诺,明年元宵之后便可正式开工量产。大约三到四个月时间,完成第一批四艘战船和六艘巡海船的建造,半年时间,完成第二批次订单,明年七月前,向鸡鸣观稽查舰队交付十艘战船和十艘巡海船。
  汇报令赵然很满意,大笔一挥,支付第二笔船款,共十万两。
  船厂考察完毕,赵然先去了金川河,斜拉索桥已经成了金川河南北两岸的通行主通道,行人过桥一次一文,车马过桥一次三文,比起以前乘船摆渡来说,费用节省了一半,时间更是大大节省。
  原先乘船摆渡的船夫们,有的被招募为过桥收费员,有的则被征募为鸡鸣观的水手,剩下不愿担负这份风险的船夫,则被上元县组合成观光船队,为乘船游览金川河的游客撑船。
  在长江大桥的建筑工地,两岸同时开工,以一个月四座桥墩的速度,正在修筑岸上的引桥桥墩。如今已经打下去十二座桥墩,数百名建筑修士、四千多民伕雇工正在紧张的忙碌着,现场堆积着如山的碎石、黏土和泥沙,以及大量从太玄馆运来的钢索和钢板。
  如此壮观的工程场面,令赵然十分欣喜,至于源源不断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他已经不心疼了。
  慈善金工程款有四十万银子的时候,每花一两银子他都心疼无比,只剩几万的时候,他会莫名恐慌,向四季钱庄借贷第一笔银子的时候,他晚上会辗转反侧唉声叹气,但欠到四十万两的时候,他已经无动于衷了。
  钱不够了?借!
  为了这座桥,他已经花出去了八十万两,再花八十万两也无所谓,只要大桥能建起来,钱不钱的,已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他在忙着建造伟大工程、组建远征舰队,蓉娘也没闲着,彻底将小额银票的推行事务揽到了手上。
  自四月间开始发行四季钱庄的第一笔小额银票之后,通达钱庄、汇通钱庄等等大钱庄也相继跟进,之后是十余家中等规模的钱庄,宝钞司银库中已经囤积了三十万两抵押银。
  但这还远远不够,蓉娘接手之后,和时维明商量了一个办法,在皇城内外和《君山笔记》上同时发布公告,从隆庆二年正月起,想要发行小额银票的钱庄,必须接受宝钞司的资格审核。
  审核的条件有三项,存银量、店铺数、年汇兑业务量。
  不达标者,宝钞司将取消其发行小额银票的资格。
  赵然忙碌了一天,听蓉娘跟他讲这项政策的时候,他脑子里还满是工地上乱七八糟的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一头倒在床榻上闭目养神。
  边让蓉娘帮他按摩,边问:“出台这么个政策,你和时维明想干什么?”
  蓉娘骑在他背上给他捶肩,道:“宝钞司出台这项政策后,说明什么?说明能够发行小额银票的钱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钱庄,老百姓们是不是对小额银票就更有信心了?”
  赵然点了点头:“有道理,是个好办法。”舒坦了一会儿,脑子也清醒了一些,终于反应过来哪里不对:“那如果达不到审核条件呢?这些中小型钱庄怎么办?”
  蓉娘满不在乎道:“拿不到小额银票发行权的钱庄,当然就意味着实力不行,谁还敢再跟他们那里存银汇兑?”
  赵然一骨碌爬起来,严肃道:“如果造成一批钱庄的挤兑破产,后果会非常严重,你们这么搞是不行的!”
  蓉娘笑了笑道:“放心吧,不会的。”
  “什么不会?真会……”
  “不会的,有四季钱庄兜着,会给他们一条出路的。联营也好,入股也好、或者收购,路子多着呢。”
  赵然怔了怔,喃喃道:“黑啊,真黑!”
  蓉娘一笑:“好了好了,答应你,三方共赢,四季钱庄多掏一点,钱庄和百姓都不受损,不会害了你的功德,满意了?”
第九十章
联席协调会
  大桥的建设一直顺顺当当,船长修士们的训练也确实一帆风顺,但海贸许可证的投放进度却停滞了下来,整个十二月,只发出去一张。
  汤耀祖是显灵宫的宫院使,他在海外细作的部署上虽然一直很艰难,但总还是有收获的。年关前召开的在京机构第三次联席会议上,他向众人作了说明: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灵鳌岛召集的岛主大会上,有一半岛主响应了他的号召,我们得到的数字是三十二座岛,但也有人说是四十四座。大家也知道,海外势力很不好区分,有些岛主势力范围囊括很多岛,比如梧桐道人,主岛在灵鳌岛,但有八座岛的岛主向他臣服。又比如听风道人,大家是比较熟知的,落叶岛实际上是三座岛组成……”
  “梧桐道人组建了一支船队,各岛岛主都带船入伙了,他们提出要遮断整个东海的海路。而目前最新的进展,已经将巡视水域扩展到了落叶岛一线。”
  黎大隐问:“落叶岛也加入他们了?”
  汤耀祖道:“目前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我们只知道,听风道人一向与梧桐道人不和,但在灵鳌岛大会之后,面对急速膨胀的灵鳌岛势力,他还有没有勇气和梧桐道人对抗,这就难说得很了。”
  陆元元不解道:“灵鳌岛这么干,岂不是自绝于道门?他们不想上岸卖海货了?我们不卖给他们粮食和衣服,他们穿什么?吃什么?”
  汤耀祖向她解释:“灵鳌岛可以向南海购米,据说那边的半岛上物产极丰……”
  “半岛?”
  “就是云南南方十万大山之南……先不说这个地方,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他们强行上岸抢劫,会造成地方混乱,损失会非常重大。”
  陆西星道:“他们有没有派人上岸,向道门转递他们的要求?”
  汤耀祖道:“很有可能,我们也在等。”
  陆西星道:“如果他们提出要求,我希望尽量拖延时间,咱们的缉私船队还没有成型,可堪作战的船只才刚刚上了船台。最好能够拖延半年以上。”
  黎大隐道:“这不是个办法,太过于被动了,何况灵鳌岛也不会干等着我们造船。”
  陆西星道:“实在不行,我们启动斩首计划?”
  大家的目光一致转向赵然,等他表态。
  赵然思索片刻,道:“先抛开我们之前谈过的海上新秩序不提,单说斩首。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位化形大妖站在灵鳌岛一边,还有一位妖煞地狱海的大妖灵狐老祖态度不明。灵狐老祖的实力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三位处于不同化形状态的大妖是我们已知的。这些大妖和梧桐道人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搞清楚了吗?”
  汤耀祖摇了摇头,赵然点点头:“大海上风波险恶,方位不明,这一去若是遇险,道门无法支援。我们既然不清楚这些化形大妖和梧桐道人的关系,就必须从宽考虑,这样一支斩首的力量,需要派出几个合道?几个炼虚?为了这么一次斩首,会不会有损失合道或者炼虚的可能?斩首成功后,面对下一个梧桐道人,又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赵然拍板:“我不是反对斩首计划,这个计划需要两个条件,其一,需要我们有能够控制大海的舰队,斩首之后能够把战果牢牢捏在掌心;其二,需要我们有极其精准的消息,确保不会出现重大意外伤亡。”
  赵然讲完,大家都沉默了,过了片刻,黎大隐道:“那就先拼凑一支船队,唔,舰队,用来应急吧。海贼们的船,其实也不过是商船,在商船上加装守战用具罢了。他们可以,我们也同样可以,现在就向商贾们征购船只,先凑出八到十艘来,出海威慑,或许能争取拖到我们的战船下海。”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法,赵然也同意。形势变化很快,想要等到新船下水,或许海岸已经成了露风的筛子。
  一艘五百料的商船,大概在五、六千两银子,虽说搜购的是二手旧船,但仓促之间想要弄到船只,就只能按新船价格购买,船主还不一定愿意卖。
  再配上一些二、三百料的辅船,乃至百料左右的快哨船,购船的预算是八万两,这笔银子由赵然从鸡鸣观的账上支付。
  没办法,到目前为止,赵然等人都尽量将这件事控制在“缉私”范围内——尽管感觉快要控制不住了,因此银子还得由鸡鸣观掏。
  至于船上的守战法器,陆西星已经代表雷霄阁表示,会由雷霄阁负责配备。
  这件事由负责呢?赵然扫视在场诸位,黎大隐已经高高举手了:“我来负责购船吧,京师地面上,还是我比较熟悉,哪家做过海商,哪家有船,我心里头大致是有谱的,保证明年二月份之前给你们把船队凑出来。致然也放心,账目上不会给你乱来的,必定一清二楚!”
  大家都笑了,赵然笑道:“老黎是船长训练班的主事者之一,将来缉私舰队建成,你也是奠基人。对于什么船能出海打仗,想必比我们在座的诸位都要更懂行,这件事交给你,我也放心。”
  说完,又转向陆西星:“船上所需的法弩重炮、火龙炮、水龙炮等等,便请陆师兄多多辛苦了。”
  陆西星当即慨然应诺:“放心吧,我立刻申请雷霄阁调拨。”
  沉吟片刻,赵然再道:“当然,如果事态实在紧急,又或者梧桐道人当真做下人神共愤的勾当,在消息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放弃实施斩首计划的可能,这就要显灵宫诸位道友努力了。”
  汤耀祖点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另外,也请卫师兄留神,灵鳌岛肯定会派人上岸打听我们的动静,这样的探子,能抓到一两个,对于我们了解他们的布置会有很大帮助。”
  联席协调会议之后,隆庆二年的正旦就到了,赵然在参加正旦大朝会、主持文昌观斋醮法会、参加慰问看望等各种事务的同时,也一直处在紧张的心情之中。这样的心情,他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上一次同样的紧张,还是在红原守御战之前。
  到了正月十四的时候,赵然正和蓉娘在春风阆月中赏雪,就听管事禀告:“有一位来自东海的修士求见,他说他姓杨,名叫先进。”
第九十一章
落叶岛的意向
  杨先进曾经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时,担任特别劳动大队的队长,和赵然也有过一面之缘,因为改造期间的表现,被赵然给予过好评。
  不过,一个曾经的特别劳动大队队长是不够资格与赵然相对而坐的,他今天能够坐在赵然对面饮茶,也是海上的大势使然。
  白板竖起,打出字幕:“多谢赵方丈接见,小人不胜惶恐。”
  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他这块白板,但赵然依旧很是好奇,去年就很想知道白板后面的秘密,今日就更想了。只不过这种事情必须找合适的时机才能询问,否则说不好就会伤及对方的自尊心,更何况今日事关重大,只能暂时压下这份心思。
  “还没出十五,先进就来了,年都没过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