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874

  赵然道:“也不瞒你们,向海外修士出售武备,这是道门几百年来的头一次,为此,在总观很有些不同意见,阻力相当大,能够给你们放出这条口子来,我鸡鸣观已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你刚才说的这些符箓,都是杀伐性很强的法器符箓,就目前情形而言,总观是不会拿出来的。”
  杨先进沉默片刻,继续打字幕:“我们落叶岛和岛主联盟相比,实力差距很大,我们需要这些东西自保。”
  赵然劝道:“不要急在一时。我刚才也说了,单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总观是不会拿出来的,那么什么情形下可以拿出来呢?如果落叶岛展现出对道门的友好、诚恳,甚至信赖,当道门能够完全信任落叶岛的时候,你们所要的这些东西,还会是问题吗?我的话,你好好想一想。”
  杨先进深呼吸了一口气,问:“何时可以交货?我要抓紧时间赶回落叶岛,听风岛主和弟兄们都在等我的消息。”
  赵然算了算日子:“七天后给你交货。”
  “需要那么久吗?”
  “都说是全新打造的了,总不可能你一交银子,这些东西就凭空给你变出来不是?”
  杨先进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点头。
  实际上,军甲法器什么的,从五军营大库中就能现搬,而且可以保证拿出来的全新或者九成新的,至于符箓,赵然扳指里就有,他等的是天妃娘娘神像。
  在九州阁的督促下,第六天深夜,天妃娘娘神像便由三清阁排出飞行法器,空运到了鸡鸣观。
  下来的是一对双修道侣,显灵宫宫院使汤显祖热情介绍:“这位是鸡鸣观赵方丈,这两位是岭南青云馆梁道长和伦道长。”
  赵然抱拳道:“去年秋,曾于《君山笔记》见过贤伉俪的报道,夫妻双双破境出关,同受大法师箓职,成为同道们传颂的一段佳话。”
  天妃娘娘神像要得急,南直隶、江浙的九州阁修士来不及赶工,正巧同为九州阁神像炼制师的伦带娣在为一座新落成的天妃娘娘庙炼制神像,于是周真人亲自指示,催促她完工后由岭南先送应天急用,刚好补上这一出。
  而伦带娣的双修道侣梁逍游又是三清阁的人,听说三清阁正在酝酿派驻海外的人选,夫妻俩一合计,干脆申请一同出海,去体验一段海岛生活,就此来到应天。
  这两位将作为鸡鸣观公开派驻海外的第一批修士,伦带娣出任落叶岛天妃娘娘庙的庙祝,梁逍游则担任经主。伦带娣作为九州阁修士,主要任务是主持布道、增加信力,梁逍游作为三清阁的修士,干的则是评估形势、打探消息的工作。
  这两位都是各自本职工作的专业人士,业务方面不用培训,赵然用一夜的时间向他们介绍了这次任务的背景和形势,便匆匆送他们上了落叶岛的船只。
  和汤耀祖并肩目送船只离开龙港码头,赵然道:“无论如何,能有这样的双修道侣,是我道门之福,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
  汤耀祖道:“赵方丈当年不也同样有过西去的经历么?正因为咱们三清阁的人一辈接一辈不顾个人安危,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有了如今大明的和平安定,这是我三清阁修士的责任!可以说是不幸,也可以说是万幸!”
  赵然觑着这位汤院使,不由自主再次打出切口:“哈喽?”
  汤耀祖再次一脸懵逼:“什么?”
第九十三章
争帅
  黎大隐实现了他的承诺,用时一个月完成了船队的收购,八艘五百料福船,二艘三百料广船,这十艘大船将构成鸡鸣观稽查舰队的主力。
  此外,还有十二艘二百料、百料不等的中小型船,一共耗费六万九千两。
  赵然都不得不惊叹于黎大隐的办事效率,说实话,换做他自己,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么多海船的收购,他自己都感觉无从下手。要知道,这可是正月!
  这些船现在就停泊在龙江船厂的民用船厂里——新江口船厂正在批量建造集装箱船和战船、巡海船,没有船台改造它们。
  船厂的匠师和配备的船厂修士、水手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修补更换船上损坏的板材,清扫船舱,检查缆索,涂刷漆油。
  这些工作完成后,还要安设装备,包括聚灵符台,法弩重炮等等。这些装备都已经从五军营的大库中拉到了船台边。
  因为收购来的这些船只船型各异,所以需要分别规划和布置,五百料的船只安装两到三台法弩重炮,一台水舞龙,甲板面积大的,再加一台火龙炮。三百料的两艘海船只能在一前一后各安放一台法弩重炮。更小的船只则只能在船头安放一台。
  硬帆船是横帆,在拥有操帆容易、节约人手、易于修补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各种缺陷,比如它是横帆,在炮位的布置上,比纵帆要少很多。
  不过在东海海面上行驶的都是硬帆船,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此武备,其实已经算是很强了。
  海上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所以赵然干脆也向水师借船了。由陆西星背书,鸡鸣观通过兵部行文,将松江镇的船只和水军全部借了过来。
  松江镇有三艘五百料战船,二百料以下船只三十八艘,这些船可以在松江就地整备,等应天的船只完成武备,再开过去和他们汇合。
  到时候,鸡鸣观稽查舰队将拥有十一艘五百料海船、两艘三百料海船、五十艘二百料以下中小船。如此规模的舰队,虽然依旧远远不及岛主联盟,但也可堪一战。至少护住长江口应该是有把握的。
  二月中旬,船只整备完毕,一百五十名修士和两千六百名水手、军士入驻龙江船厂,随时准备登船。
  但一直到出发前夜,鸡鸣观议事堂中依旧灯火通明,联席各方始终没有决定出,到底由谁来出任稽查舰队的总指挥。
  依着赵然的意思,从根源上来说,东海局势的变化,是由他而引起,他若是不想为道门争取这片大海的控制权,就不会引发岛主联盟的成立,这件事情理应由他来了结。
  但其他人不这么认为。
  赵致星首先反对,他的理由是:“应天需要赵方丈主持。”他列举了现在正在开展的事项,应天长江大桥的建设、宗室爵禄制的改革、稽查船队最新船只的大规模建造、小额银票的发行、文昌观的布道,然后大声疾呼:“离开赵方丈,哪一项还能正常运转?”
  赵然正要表态,告诉大家世界离开了谁都能正常运转,刚说了个:“能……”
  就被赵致星凶狠的堵了回去,赵致星斩钉截铁道:“不能!”
  与此同时,黎大隐、陆西星都对赵致星的发言表示严重同意,并且以热烈的掌声给予回应,把赵然听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补刀的是陆元元,她在如此严肃的会议上为赵然找了一个很不严肃的理由,证明赵然确实不是舰队总指挥的合适人选:“赵方丈成亲还不到半年,孩子都没有,就这么领军出征,不合适。”
  这样的理由居然引起了与会各方的一致共鸣,令赵然很是惊诧。
  接下来是对总指挥一职的争夺,但如此“争权”的场面,却令赵然很是感动。谁都知道岛主联盟船多势大,更兼常年在海上争斗,优势极为明显,此时此刻愿意挺身而出,绝不是为了争权抢功,这是真的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拼啊。
  争抢最激烈的是陆西星和黎大隐,两人已经拍案而起,双手拄在桌子上,鼻子都快碰到了一起,互相瞪着对方。
  “我是朝天宫的宫院使!”
  “你没上过船!”
  “我们朝天宫是雷霄阁的在京分院!”
  “你没上过船!”
  “这是海战,是打仗!我们雷霄阁专门干这个的!”
  “你没上过船!”
  “我是炼师,比你修为深,活命机会大!”
  “你没上过船!”
  “你应该去搞修行球比赛!”
  “你没上过船!”
  ……
  后来,黎大隐讲了几句话,他说:“诸位,就在两年前,我三茅馆还是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家师祖是道门堂堂大天师,我家老师是真师堂的坐堂天师,那个时候的我,意气风发啊,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没有难得住我黎大隐的!可是如今呢?我师祖做了什么,老百姓不知道,普通修士们不知道,但诸位都是知道的。我老师为此沉沦颓丧,也不知还有没有振作的机会,我三茅馆上上下下,都在弯着腰做人……”
  说到这里,黎大隐几乎哽咽了:“就让我去吧。我知道形势不好,我知道困难重重,但至少,这是一个为三茅馆赎罪的机会,这也是一个证明我黎大隐的机会,更是一个让我三茅馆弟子直起腰的机会。为了这一天,我黎大隐从来没有落下一天训练课,所有学员的名字,我都记得,海上试航演练的时候,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在这里,我郑重恳请诸位,给我这个机会,给三茅馆一个机会!”
  听着他的恳求,陆西星缓缓坐了下来,汤耀祖、卫朝宗等人也不说话了。
  沉默片刻,赵然开口道:“真要论起带船出海,这里没有一个人能自称比老黎强,表决吧,同意老黎出任稽查舰队总指挥的,请举手!”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包括黎大隐自己。
  舰队是在半夜起航的,赵然等人目送船队驶入夜幕之中,黎大隐在最后一艘海船座舰上向着赵然等人挥手,终于钻进了江上的水雾中。
  良久,赵然转身,向身旁的陆西星道:“咱俩明天去太湖。”
第九十四章
扩建
  太湖位于应天东南,一小半在常州,大部分隶属苏州,经吴江与长江相连。
  兵部在太湖也有一座船厂,位于浒墅关,主要打造一百料以下的江船。每年从这里建造上百艘各类巡江船、风快船等等,补充江淮水关乃至三大水营。
  赵然和陆西星赶来之前,对这里的情形已经有所了解,实地勘查之后,认知得更加清楚了。
  这里的的确确只能打造小船,而且基本上以平底船为主,吃水也就在两尺到三尺之间。想要让这里承担起建造五百料,哪怕只是三百料以上的海船,都不太现实。顶多也就二百料,还要对船台进行改造。
  除了船匠和工人没有经验和能力外,这里的船台也不适合大船搭建,需要大力改造。另外,造出来的三百料以上海船,吃水都在六尺到一丈,这么深的吃水,吴江有些水道是过不去的,需要全面疏挖。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来不及。
  和船厂的兵部官员、总匠商议之后,赵然下了三十艘二百料巡海船、六十艘一百料快哨船。巡海船的图纸和说明赵然带过来了,直接交给总匠,快哨船的图纸船厂自己就有。
  订单总价十二万两,相当于浒墅关船厂过去八年接单的总额。好在这里船台比较多,匠师和工人也不少,分三批即可建造完成,预计六月底能够交船。
  赵然将订单和六万两预付款拍下,又拉着陆西星回了龙江船厂,路上,他向陆西星道:“我的错,轻忽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早该下单造船的,迟误了半年啊。这半年太重要了,若是没有耽搁这半年,黎大隐现在就已经拿到大量战船了,不至于如此困难。”
  陆西星道:“致然做得已经够好了,去年二、三月就开始准备的,谁能想到灵鳌岛敢和我道门对抗?致然一定要冷静,熬过前期,以大明的实力,怎么也不会输了的。”
  重回龙江船厂,八个船台已经全部开工,正在同时建造四艘五百料战船、四艘二百料巡海船。陆西星直接以朝天宫的名义下令,要求兵部管理的新江口分厂立刻扩建船台。
  兵部车驾司的官员和总匠很快拿出了扩建方案,准备在两个月内增加四个船台。这已经是最大能力了,船台并不复杂,没什么技术含量,真正的难处是匠师和船工,扩建四个船台,需要多出至少四十名有经验的匠师和两百名船工,新江口分厂没有那么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