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74

  谁知锦鸡却不让赵然离开,一抖翅膀又落到他前面:“咯咯,先别走。”
  赵然忙道:“真的很晚了,怕打扰您休息,改日我再来拜访。”
  锦鸡道:“咯咯,不能走,我还没吃饱,你走了我吃什么?”
  赵然大惊,道:“我可不能吃,我是无极院的方主,你要是吃了我,会惹天大的篓子!”
  锦鸡奇道:“咯咯,谁说要吃你了?你在这里等着,我马上回来……”说罢振翅高飞而去。
  一见锦鸡离去,赵然翻身而上驴背,老驴载着赵然撒蹄就跑。赵然在驴背上惊魂未定,拍着驴头道:“不仗义啊驴兄,刚才躲在我后面。”
  “昂昂……”
  “别叫唤啊,把那只鸡叫来,你我死翘翘啊!”
  “昂……”
  “别叫啊……”
  正“转进”之间,一团黑影掠过赵然头顶,重重砸在老驴的奔行路线之前,老驴“昂昂”了两嗓子,两只前蹄高高撩起,一个急停刹住,赵然好悬没给摔下来。
  赵然定睛一看,砸在地上的赫然是一只野猪,正琢磨时,那只锦鸡自天而降,扑哧扑哧落在野猪尸身上,问道:“咯咯,不是让你等着吗?跑这里来干什么?这只野猪刚捕来的,照你的法子,做给我吃。”
  “啊?啊……那什么,你不是要吃烤肉么,我来这边拾些柴禾,呵呵……”
  “咯咯,回去吧,柴禾我来拾,你烤肉就好。”
  赵然一听说要回去,心下就存了拼命的想法,踢了踢老驴,低声道:“咱拼了!”他是想和老驴联手,他先扔出五雷神宵符,若是敌人受到重创,那就并肩子上,如果敌人没事,那就给老驴加上一张神行符,一块儿逃跑。
  可谁知老驴的反应只是一声“昂”,然后就乖乖转身,顺着原路往回返了,气得赵然心里暗骂“你个没胆色的畜生”。
  但老驴既然不配合,他也只能乖乖就范,被锦鸡“押解”着回到了水塘边。那锦鸡抓着硕大的野猪在赵然头顶盘旋,身姿灵巧之极,赵然冷静下来一想,或许老驴不敢动手是有道理的,目前的自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回到水塘边,赵然操起屠夫的活计,剥皮去毛,将野猪架在篝火上烤了起来。一个时辰后,猪肉烤好,满山坳中都散发着浓郁的肉香。锦鸡咯咯个不停,围着篝火兴奋地转来转去:“咯咯,好香好香,咯咯……”
  硕大一只野猪,大半倒是进了锦鸡的肚子,留给赵然和老驴的只有一条腿。赵然和老驴一边一半分而食之,一边吃一边看着锦鸡在篝火前撒欢。
  “这只鸡疯了……”
  “昂昂……”
  “可惜没酒,要不可以试试灌醉它!”
  “昂昂……”
  “有那么好吃吗?我怎么不觉得。”
  “昂昂……”
  “你去跟它说,其实烤鸡比烤猪好吃。”
  “昂——”
  “开个玩笑,你干嘛瞪我?”
  ……
  赵然和老驴无奈之余正在闲扯时,忽听一阵马蹄声响起,赵然、老驴和锦鸡都望向了声音传来之处。不多时,就见两个道士各乘高头大马,自山坳外转了进来。
  赵然大喜,高呼道:“大卓师叔,小卓师叔,是我啊,我是无极院的赵致然!”
  来的两个道士非是旁人,正是和赵然一别年许的华云馆道门行走,卓腾云、卓腾翼两位黄冠。
  赵然可算是见着亲人了,正要诉苦之际,却见这两个道门行走齐齐向锦鸡行了一礼:“见过五色大师!”
  那锦鸡一边啄着根野猪肋骨,一边道:“咯咯,你们来了?唔,还有半条猪腿,你们兄弟分了吧,自己动手,我正忙,就不招呼了。”
  两人道了声谢,也不去取那条猪腿,来到赵然身边。卓腾翼问:“赵师侄,传讯符是你发的?”
  赵然已经有些傻眼了,干巴巴道:“咹……”
  “发生了何事?”
  赵然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指了指篝火对面,道:“那个……鸡妖不是妖?”
  卓腾云和卓腾翼对视一眼,当即明白了,卓腾翼苦笑道:“你发传讯符就是因为五色大师?”
  赵然便将经过详述一遍,追问:“这只鸡,呃,是什么五色大师?”
  卓腾翼将赵然拉到远处,低声解释道:“五色大师原本是五色斑斓锦鸡,后来不知因何得了修行之法,成了灵妖。这长虫山便是它所居之处。此事十方丛林是不知晓的,只华云馆心中有数,没想到你成了无极院的方主,竟然找了过来。”
  赵然想了想,问:“这只妖咱们不捉?”
  卓腾翼笑道:“年前便与你说过,大多数妖物都不扰人世,既然不扰人世,它自修炼,与你我何干,为何要捉?再者,这位五色大师纯灵剔透,心思极善,你来是经过前山没有?你道这山里怎会有如此好田好水?都是这五色大师护着的。”
  赵然这才恍然,懊恼道:“早说啊,白跑一趟不提,还担惊受怕了一宿。”
  卓腾翼也觉得好笑,道:“它自好端端在此修炼,谁知道你居然能看穿它的踪迹,当真无话可说。”
  赵然透过篝火望去,只见卓腾云正毕恭毕敬陪着锦鸡说话,想起自己之前还打算抓过来烤着吃,不禁汗颜无比。
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
  赵然捉妖未成,还被妖捉着烤了一夜野猪,闹了个灰头土脸,讪讪下山。不过他此行也不算白费力气,见到了卓腾云、卓腾翼两位道门行走。
  对于自家的根骨问题,两个华云馆的师叔左看右看打量了半天,然后告诉他看不太清楚,似乎根骨正了一些,但又不太显眼,这种情况道门通常称为“废根骨”,也就是说或许可以试着修行,但炼炁的效果极差,要赵然做好别人修行一年他修行十年的心理准备。大卓、小卓师叔劝解赵然,说此事切莫放在心上,人之一世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一定非入修行之途才是正道。
  赵然面色沮丧,实际上心里并不在意,只不过这两位道门行走心中却比他本人还要遗憾。赵然服用散骨丹后如果没有得正根骨,其实并不是最差的情况,因为他还有机会再尝试服用第二次,可如果“正”出了废根骨,就意味着他最后的机会也丧失了。两位道门行走原本对他的阵法天赋还是很看好的,所以对此反而更加可惜。
  大卓、小卓师叔临走之际传了赵然一套修炼功法,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如果赵然勤奋修行的话,能够更好地配合他布设法阵。当然,在这两位师叔的眼里,赵然注定一辈子是过不了羽士这一阶了。
  赵然得了一套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修炼功法,心里有所不甘,厚着脸皮讨要关于炼制法器的道书,借口当然是要自己炼制一套阵盘。或许是这种道书并不是什么珍贵之物,又或许是两位师叔单纯的同情心泛滥,总之赵然的要求没有被拒绝,小卓师叔说回华云馆后给他找几本寄来。
  赵然最后的收获便是,他证实了自己前夜梦境的真实性,只不过因为无法内视,暂时还看不到气海深处的情形。
  回到前山后,赵然会合了在村子里等候了一宿的关二和鲁进,面对手下这两个巡查的提问,他当然没有脸皮将昨夜的经历重复一遍,只是含糊其辞的蒙混了过去,搞得关二和鲁进满腹疑窦,却碍于身份没法追问,只好把这份好奇强自压了下去。
  回程的路上,秋雨再次扬扬洒落,三人快马加鞭,一路赶到羊马驿避雨。这回赵然没心气再和李驿丞闲谈了,更衣洗漱后让李驿丞上了热汤熟食,和关二、鲁进两个坐在厅中吃喝,一边吃一边望着屋外牛毛般的秋雨发呆。
  忽听驿站外传来几声喝斥,其中还夹杂着女人的哀求。赵然起初并没在意,后来声音越来越吵,便忍不住起身出去一看究竟。关二和鲁进则飞快地从厅中取了斗笠和蓑衣追了出来,跟在赵然身后,顺便给他戴上斗笠、披上蓑衣。
  驿站外,一个衣裳褴褛的妇人跪在满是泥浆的官道边,她身子前倾,尽量护住怀中襁褓里的婴儿不被雨水淋湿,同时苦苦哀求李驿丞:“大人行行好,我这孩子要淋雨了,让我们娘儿俩进去避避雨吧。”
  李驿丞不耐烦道:“这里是官驿,只接待官面上的差事,不是你能进来的地方。你赶紧去别处,莫在这里多所滋扰!”
  妇人语带哭腔:“大人求求您了,孩子受不住啊……”
  李驿丞喝道:“都与你说得很清楚了,快滚!我这驿站里今日有贵人,你进去冲撞了贵人怎生是好,别再纠缠不休,否则不客气了!”
  赵然看不下去了,指了指关二:“去和李驿丞说,让那母子进来。”自己返身回转正屋。
  很快,妇人抱着孩子进了驿站,却不入屋,只在檐角下避雨,看身上的破衣都快湿透了,还沾着泥浆,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李驿丞进屋后弯着腰来到赵然面前,陪笑道:“赵方主,实在抱歉得很……”
  赵然摇头:“别说了,我懂驿站的规矩。可这娘儿俩不容易,孩子还小,让她们继续在外面冻着,我于心不忍……你让她们进屋来,站在外面算怎么回事?嗯,再给上些热汤和吃食。”
  李驿丞笑道:“您老慈悲,算她们今日走运。”一边转身去安排,一边心里叫苦,这个月的支应又超了。
  母子两个进了屋,先冲赵然磕了头以示感激,然后忐忑不安的坐在角落里一张方桌边,见热汤和面饼端上来时还兀自不敢相信,直到赵然一再点头微笑示意,这才狼吞虎咽地开始吃喝,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喂怀里的孩子喝汤。看得赵然心中暗自叹息不已。
  正在此时,赵然心中一动,只觉脐下三寸气海之内忽然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息,这丝热息在气海内飘来荡去,时隐时现,若不留神的话,几乎感觉不出来。
  赵然稍一转念便想明白了,敢情功德力的获得就是那么简单!
  等妇人吃饱,赵然将妇人唤过来问话,一问才知,这妇人竟是带了孩子去谷阳县伸冤的,走到半路上下起了秋雨,故此才有刚才那一幕。赵然忙问究竟是何冤屈,这妇人便详细讲述了一遍。
  此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去年收成不好,这妇人的丈夫向村子里的富户借钱度日,可因为生息太高,如今还不起,已经被富户告到了县衙,县衙来了差吏将她丈夫带走了,如今已经投了大牢。这妇人是要到县里喊冤,请求县令从宽发落自己丈夫的。
  “你说喊冤,冤情何在?”
  “……县里抓了我男人……”
  “你家借钱是否属实?”
  “……是借了五贯钱……可那张家索要月息两分,实在太高了!”
  “借的时候知道月息那么高么?……知道还借?”
  “不借就得饿死啊,道长,您老人家帮我说说话,救救我那当家的吧!我给您做牛做马了!”
  “别激动,别哭,好好说话……官府有青苗仓,专为你这等青黄不接人家的所设,为何不去青苗仓借钱?”
  大明在各府均有青苗仓,专为向遭了灾,或者生计艰难的农户家提供借贷,息钱也低,多不过本钱的四厘,农户可到县衙里申请,由县里帮忙代办。说起来,青苗仓的设置也是道门于五十年前督促朝廷施行的善举,其中至少一半本钱都由各府道宫所出。这妇人放着常平仓的钱不借,反而去借高利贷,赵然很是不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