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校对)第8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874

  赵然离开大君山,继续返回都府,给都府十方丛林的道士们传法,过了几天,古克薛一脸惭愧的来到都府,向他禀告:“卫使,属下有负卫使重托,还请卫使重责。”
  赵然有些诧异:“出什么事了?”
  古克薛道:“古大他们看守不利,梅玉庵跑了。”
  赵然问:“怎么跑的?”
  古克薛道:“古大他们这几日松懈了,兄弟四个晚上吃酒,多吃了几杯,醒来时就发现梅玉庵跑了。他们赶去梅玉庵的住处搜寻,结果发现了留在桌上的信,是写给余总编的,请卫使过目。”
  赵然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就见信中说,因为听到了余致川要和德佑观陆氏长女成亲,梅玉庵自感伤心不已,不愿再留下来,决心远走他方,重新开启新的人生。她希望余致川不要找她,不要再给她的生活带来困扰,就此永别,祝福余致川和陆元元美满幸福云云。
  看罢,赵然问:“你确定这是她写的?”
  古克薛道:“卫使将她发的信件和这份留书比对,是不是她写的,一目了然。”说着,将那几封信取出来,让赵然过目。
  赵然看完后又问:“她去了什么地方,能查到么?”
  古克薛道:“天地广袤,她又没有留下线索,属下无能,实在不知该如何去查。不过这两日看押中,古大他们曾听她询问过横断大山的路途,他们没有回答她,也不知是不是往那边去了。”
  赵然问:“她要是回来,该怎么办?”
  古克薛摇头:“恐怕回不来,属下听说横断大山十分凶险,她一个黄冠境女修,哪里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
  赵然又看了看手中梅玉庵的留信,感慨道:“还算明晓事理,也罢,信是留给我二师兄的,放回去吧。”
  又道:“你们这次也辛苦了,有什么心愿?”
  古克薛想了想,道:“原先我师徒花了不少银子,向梧桐道人购买了灵鳌岛附近的双屿岛,此事后来泡汤了……”
  赵然点头,道:“我问一问。”当即飞符广西钦州港,由北帝馆长老代转王守愚,再由王守愚转听风道人,最后转到了被分封在灵鳌岛的萧山。
  一番往来后,萧山爽快的同意将双屿岛让给古克薛师徒。归属于他的灵鳌岛大小岛屿十八个,萧山从东蓬莱馆分立出来的宗门人手不够,难以充实新立的灵鳌府,他正在招募修士,有赵然开口,当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赵然在领了他这份人情的同时,也支付了一笔五万两银子的购岛费,稍作补偿。半个时辰之后,双屿岛成了古克薛师徒的立身之基。
  师徒五人欢喜不已,赵然又问:“可有什么信得过的人帮你们打理双屿岛?”
  古克薛想了想道:“原本是打算和红柚道人一起经营双屿岛的,但东海大战,他们这批海上大掌柜被稽查舰队俘获,如今也不知关在何处。”
  赵然似笑非笑:“你是要替他求情?”
  古克薛低头:“不敢,属下听说,他恶迹不彰,战后未曾移交东极阁。”
  东海大战后,海寇联盟被俘获的岛主和大掌柜被分为三种处置方式,夸大明等九人因平日作恶多端,被押入孤云夹道囚禁终生,言大拿等三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当场释放并予奖励,更多的是如尹驯龙、红柚道人之类,属于海寇中作战勇猛却没有明显恶迹的,被稽查舰队关押在嵊泗岛舰队基地,分别被判十年到三十年不等,以帮助训练新募水手等方式赎罪。
  红柚道人就属于第三种,赵然还记得对他的判决是十五年,至今也才关押了不到两年。
  赵然问:“和你什么关系?”
  古克薛道:“结拜兄弟,他是经营海上青楼生意的,属下以前是作秀庵的,说起来也算投缘,相识之后一见如故,便拜了把子。”
  赵然摇头:“这件事我帮不了你,别说我不在其位了,就算在其位,也不能放人。如果他表现良好,或可帮助减刑,但顶多也就是减个一到三年,还要看他有没有重大立功表现。”
  古克薛叹息一声,道:“属下明白,不敢让卫使乱了法度。但红柚道人有个小妾,在他进了嵊泗岛拘押地后,一直没有背弃他,仍在痴心苦等,前个月来央求我搭救红柚,此女如今还在大君山下的小街等候我的消息。”
  赵然道:“可算有情有义。”
  古克薛道:“但她没有资质根骨,入不得修行。若是可以,能否请卫使出手,引她入道?此女擅能料理营生,属下想让她负责打理双屿岛。”
  这个忙赵然可以帮,但不是打入观想图,而是干脆借机试用一次自己获得的大禁术第七块拼图——言出法随。
  道术运转间,一张判词凌空生成,赵然摘在手中,让古克薛填写完此女的姓名、生辰八字等等信息,然后在判词一栏中写上:着予天赋,可即修行。
  判词升上天空,无火自燃,烧毕,一点白光眨眼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也不知道飞去了何方。
  赵然道:“旬月之内,可见成效,到时你去传功便是。”
  古克薛一脸好奇,又带着些许不信,躬身道:“是。”
  赵然也不戳破,到时候自有他们师徒大吃一惊的那天。
  事情处理完后,赵然继续忙碌,到四月底时,终于将都府的十方丛林上千道士引入修行门槛。至此,他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
  原本以为可以歇一歇了,但回山之后,他发现了厚厚一沓请帖,无一例外都是邀请他前去讲法的。
  赵然顿感吃不消了。
第四十三章
不拘一格
  到目前为止,赵然传法的对象是松藩、都府、龙安、潼川、黎州、应天府十方丛林,文昌观和玄元观高层,以及参加廷议的三品以上重臣,还有部分单独找上门来的熟识和友朋,总计近四千人,前后耗时四年半。
  如果以六年全部入黄冠计算,这些人将花掉三亿信力,平均每年五千万。以如今二十亿出头的信力总额来看,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如果一直这么搞下去,八千人的时候每年就要花掉一个亿,一万六千人的时候,每年要花两个亿,这就有点承受不住了。而十方丛林有七万多受牒道士,这么搞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赵然向玄元观老上司、已经坐了九年监院的赵云楼飞符:“老监院一向安好么?最近得暇否?致然想来看看老监院。”
  赵云楼同样被赵然打入了观想图,至今修行四年半,去年刚入黄冠境。以他的权势,收获功德力是很容易也很高效的,但他的问题就在于岁数太大,精元跟不上修炼的进度,这把年纪又不敢以猛药补充精元,只能慢慢调养,因此也只能慢慢修炼了。赵然估计,赵云楼能修行到黄冠境就已经是顶头了,金丹对他来说基本无望。
  但黄冠境可以保证健健康康活到至少八十岁以上,无病无痛,保养好一些的话,甚至可以到九十、乃至一百,这一点对于已经七十多才开始修行的老人来说,就算不错了。
  赵云楼当即回复赵然:“欢迎致然,快些过来陪我老道喝酒。”
  赵然当即启程前往青城山玄元观,南归道人落在丈人峰下时,玄元观大开中门,监院赵云楼、都管杜腾会、都讲陆腾恩、都厨冯腾川率领八大执事以上高道在观前迎候。
  香客们排着长长的人龙,继续由侧门而入,无数双眼睛盯过来,好奇的张望着,及至有人认出来者是赵致然仙师的时候,所有人都向着赵然叩拜下去。
  赵然连忙向香客们挥手致意,在一阵轰然而起的拜祝声中进了玄元观。他是私人拜会,没有公事在身,因此大家找了处偏殿相会。
  赵云楼道:“东方炼师在后山玉皇阁洞府中,少至观里,要不要我飞符请他一起过来?”
  简寂观诏令天下十方丛林,施行馆阁修士任方丈的政策之后,按照三步五年计划,东方敬已于前年出任玄元观方丈一职,他只在重大斋醮时出面主持,平常很少露面,尤其在赵云楼等俗道相继晋升羽士,已经有能力主持有成效的斋醮之后,来得就更少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至少在川省和南直隶,馆阁修士入十方丛林政策刚刚完成,就已经面临着落伍的窘境,无他,形势变化尔。
  赵然摆手:“不需劳烦敬师兄,来玄元观就是为了看望各位,和大家叙叙旧,各位有什么修行上的问题,也好一起探讨。”
  这几位早就等着了,于是挨个讲述自己修行中的疑难,讨论如何炼化功德力,乃至如何能获得更大的功德力。当然,精元的问题也是重点,这几位年岁都不小了,不敢服用玄甲龟的精血,否则一碗下去就得补死,只能想别的办法。
  情况稍好一些的是杜腾会和陆腾恩,他们两个刚六十出头,可以使用稍微烈一些的补药,赵然对他们的预期是突破金丹,冯腾川和赵云楼就大了不少,一个马上七十,一个七十八了,也就是黄冠境到头的命。
  不过这些话赵然是不会讲在明里的,他仍旧是祝福各位“老前辈”们早日全部结丹。
  一堂小范围道法指点课完成后,赵然问:“不知玄元观布道研究室是个怎生模样了?”
  大家都没想到赵然会问起这个部门,几位玄元观高层面面相觑后,当管的都讲陆腾恩斟酌语句道:“还是原先那些人,岳腾中、聂致深领头。真要说起来,他们还是做得不错的,在思想上的转变也比较明显,放下了以前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认真总结出了不少做功德的好思路和举措。这两年,川省百姓生活安定、信力稳定增长,他们也出了一把力气,毕竟是道学理论比较透彻的,在布道研究室也算发挥专长……”
  赵然笑了笑,知道他们误解了自己,以为自己要打击报复,于是道:“是这样,自我辞道回川后,各地州府都在邀请我前去讲法、传法,说实话,这么传下去怕是不成,一来我精力有限,二来授箓所耗信力的效率也不高,我打算立个规矩,今后想要学习功德修行的,先要通过考试。考什么呢?我想成立一个创作小组,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作为考试依据。以前和岳腾中、聂致深也是接触过的,他们的文章和道学理论功底算是很不错的,如果可以的话,能否把观里的布道研究室借给我,帮我把考录教材编出来?占用时间不多,大概三五个月就行。”
  赵云楼当即点头:“致然心胸开阔,不计前嫌,真具有道高士的风范,腾恩,你看呢?”
  陆腾恩道:“这是好事,我去找他们谈。”
  岳腾中和聂致深都是赵然当年在白马院施政时的阻碍,后来被叶云轩弄到玄元观布道事务研究室去了,算是脱离了被打击报复的危险。虽说当年双方不对路子,但赵然对这两人的品性还是很钦佩的。他当年为了搞掉两个绊脚石,自己就组织过一次对岳腾中和聂致深的背地调查,结果什么大问题也没查出来,令他郁闷不已。
  后来叶云轩大案爆发,整个玄元观有重要职司的道士被揪出来七个,时称叶云轩集团窝案,令赵然很惊奇的是,岳腾中和聂致深依旧不在里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然向来不拘一格用人才,如今需要了,自然就想到了这两位。十方丛林中当然也有大把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可用,但基本上都担任要职,比如简寂观经堂的留经主,比如现在还是玄坛宫高功、《皇城内外》总编辑的蒋致标等等,只不过这些人都在要紧职司上,他一个下野的修士,也不好公然征调,因此,玄元观布道事务研究室这么个闲散编外机构,就被他瞄上了。
第四十四章
不受他的恩
  岳腾中在玄元观布道研究室已经蹲了近十年,度过了最初两年的沮丧和烦闷,尤其是经历了叶云轩大案的间接打击之后,他已经不做多想,安安静静把心思放在了手中的工作上。
  这些年,他和聂致深一起,跑遍了川省的各个府县,了解到部民、山民、边民、流民、贫民等以往不为道门主流关注的各色人等的生活状况,写出了很多理论文章。
  一开始撰写的《赋予部民平等论》、《边民自立疏》等文章被赵云楼、陆腾恩等玄元观高层狠批之后,他们也感到日子很不好过。活在世上,谁又能不为五斗米折腰呢?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干,玄元观发放的冰炭钱、年节费都被扣得一干二净,他和聂致深还勉强度日,但被研究室其他同道翻白眼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被白眼翻多了以后,他们也开始渐渐转变思路,开始“捏着鼻子”写一些符合领导意图的文章。这种文章越写越多,被领导表扬得也就越来越多,被扣去的冰炭钱、年节费也就慢慢回来了,面对生活,岳腾中和聂致深低头了。
  思想转变过来以后,写文章也就越发得心应手。《川省青苗钱的前世今生》、《农户小额贷款的利与弊》等等文章相继出笼,《部民融合新思路》、《让山民走下山》等等文章更是得到了玄元观好评,很多文章被推送全省十方丛林和官府,要求各方认真学习揣摩。
  今天是岳腾中自松藩东南霍山部回来的日子,进了布道研究室的公事房,岳腾中将大茶缸提到外间灌满了浓茶水,回来坐在自己的书案前,转了转脖子。
  对面的聂致深放下笔,问:“霍山部如何了?”
  岳腾中道:“还是那样,变化不大,但的确如你我所料,现在苗头有点不好。我这次在山上待了半个月,和几十户部民都谈得比较透,与其说他们能生,不如说他们能接纳。”
  “哦?霍山部人口大量增长,不是生育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
  “有不少人花钱、送粮食,就为了认个霍山部的远房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8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