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951

  “你只管说就是。”杨继盛鼓励道。
  “那我就斗胆一次。”唐毅笑道:“先说倭寇的问题,是因为市舶司草率被废才酿成大祸,那市舶司为何被废?究其原因,在于海禁政策。再说九边,为何兵无战力,将帅懦弱呢?无他,弊在世袭二字!椒山公,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若是出生那一天便知道自己的未来,他还努力干什么?不触及军户制度,想要彻底改变九边被动挨打的局面,第二卷。还难!”
  唐毅还想说下去,杨继盛却面色严峻,用力摆手,“行之这话和我说说也就算了,千万不能再对别人提前,不然会有麻烦的。”
  唐毅嘿嘿一笑,没有反驳,他的话直指朱元璋,在祖制大于天的明朝,妄议太祖那可是大罪过,搞不好一辈子的功名就毁了。不过唐毅对杨继盛有信心,他也希望杨继盛明白,严党就好像庞大身躯上的创口,狰狞恐怖,臭气熏天,最容易被人看到。可是真正的病根却在身体里面,除掉严党,并不能让这个国家变得好多少。
  ……
  显然杨继盛也听了进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变得沉默了许多,经常抱着头思索,脸上不时显出痛苦的神色,到了晚上,又一坐就是一整夜。唐毅的话对他影响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他原本很多天真的观念都开始动摇。简单地说,就是进行三观重组,从一切归罪于严党的偏执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天下,看待朝局。
  离着京城越来越近,杨继盛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似乎他已经走了出来,和大家说说笑笑,一起胡吃海塞,到了晚上倒头就睡,唐毅暗暗松了口气,貌似警报解除了。
  腊月初七,他们总算是赶到了京城。
  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离着老远望去,庞大的城墙就好像伏在地上的巨兽,巍峨如山,高大雄伟,这就是大明帝国的心脏。初次见到的士子们不由得血脉喷张,江一麟更是激动地扯着嗓子鬼叫,惹来百姓异样的眼神,弄得大家一起掩面,不认识丢人的家伙。
  唐毅同样在四处打量,不过他看到了另一面,寒冬腊月,成帮结队的百姓穿着破烂的棉衣,露着黑色的棉絮,腰里系着草绳,脚上的鞋子露出脚趾,冻得青紫,有的人甚至伤痕累累,一步一步挪向城门。
  他们卑微地躬着身体,捧着破碗,向过往的商旅祈求一点施舍。在城墙下面,还有更多的百姓有气无力地躺着,身上盖着脏兮兮的棉被,有的连棉被都没有,只能找一些稻草做成一个窝。
  谁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到明天,或许一场雪下来,他们就要变成僵硬的尸体。唐毅看到了,杨继盛也看到了,一滴泪水从眼角流下,一路上也见过流民百姓,但是都没有这次来的强烈和震撼!
  这是京城啊,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怎么会有如此凄惨的一幕?
  杨继盛猛地从书童手里抢过包裹,不管衣服还是银子,抓起来就往难民那边跑。唐毅急忙跳下来,一把拉住了他。
  “椒山公,你这么给银子,百姓只会争抢。回头我出一千两银子,给大家伙熬点粥,发些包子馒头,岂不是更好!”
  杨继盛一愣,痛苦地摇摇头,唐毅能清楚地听到他的拳头攥得咯咯响,半晌杨继盛终于平静下来,掏出一包银子,塞到了唐毅的手里。
  “这是我给百姓的,不许拒绝!”杨继盛凶巴巴说道。
  唐毅无奈,只好收下了银子。
  ……
  经过了小插曲,众人都进了京城,情况和城外迥然不同,虽然还下着小雪,但是操着各种口音的士子络绎不绝,大家都在高谈阔论,拜会亲友。
  沿街的客栈也都应景,这个叫“状元居”,那个叫“进士坊”还有什么“魁星客栈”“三元之家”,总而言之,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上前一打听,嚯,可都不便宜,哪怕是最下等的客房还要三两银子一个月,而且还要店家提供伙食。
  有人提前半年就到了京城,算起来光是食宿就要五十两银子,再加上拜会朋友,请客送礼,一场科举考下来,不花上百两银子,那是想都不要想。
  听说不少寒门学子不得不借钱参加考试,许诺考上之后,加倍奉还。科举不光是学子的狂欢,也是给高利贷的节日。
  当然别人如此,唐毅可不需要,由于酒精、家具、药玉等等都在京城大卖,收入颇丰,加上锦衣卫从中帮忙,雷七盘下了十几处铺面,而且他料到老爷和少爷早晚会进京的,干脆又买了三处宅子,最小的都有几十间房子,又靠近棋盘大街,去会试考场也方便。
  众人都欣喜下榻,紧张地筹备科考事宜,还有人跑到南直隶的会馆,联络朋友,沟通情报。
  杨继盛倒不用忙这些,他先去吏部报道,这一去可了不得,他竟然被提拔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大明朝公认四个最肥的地方,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其中兵部武选司由于掌管武官升迁,比起文官更加直接,简直是肥肉当中的肥肉。就拿勋贵和将门来说,老一辈死了,后人想要尽早承袭爵位,就要经过兵部武选司的批准,如果不上供,随随便便卡你几年,就够你吐血三升而亡的。
  杨继盛能到这种衙门,简直是造化中的大造化!
  不过这位新任的员外郎却穷酸的出乎想象,他把银子都给了唐毅去救济灾民,身上是一分钱都没有,只能赖在唐毅家里。唐毅当然是求之不得,每天好生招待,杨继盛早出晚归,去兵部上班,看起来十分忙碌,经常到了深夜屋子里还亮着灯。
  唐毅并没有觉察出什么异样,离着年关越来越近了,虽然离开了家,不过爷俩凑在一起,就算过年。唐毅早早带着沈林往前门溜达,后面还带着马车,摆出一副扫荡年货的架势。没走出多远,沈林就看到了街边一个卖糖块的小摊。
  新鲜的酥糖,还印着小人,沈林拿了一块给唐毅尝尝。
  “嚯,不错啊!”唐毅笑道:“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还没有残渣,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摊主笑道:“这位公子圣明,俺家五代人都做‘小孩儿酥’的,老北京就没有更地道的!”
  “好,来二斤,不来二十斤!”唐毅不大喜欢吃糖,不过估计着女孩子一定喜欢,赶快给王姑娘送去,让她也尝尝。
  沈林怯生生说道:“少爷,能不能再多买点?”
  “怎么?你想要吃?不怕牙坏了?”
  “不,不是,我想送人。”沈林低着头,小脸通红。
  唐毅哈哈哈一笑,“长本事了啊,就听你的!”
  主仆正在买东西,突然唐慎急匆匆跑来,见到唐毅,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毅儿,椒山先生不辞而别了!”
第155章
王世贞
  书房之中,应用之物都在,唯有几件换洗衣服消失了,八仙桌子上还摆着一张瑶琴,正是杨继盛平时所用,唐毅急忙伸手拿起,一封信赫然出现。老爹一把抓过来,抽出信纸,爷俩一起看去。
  “子诚贤弟,行之小友,见信如晤:继盛北上之时,曾拜谒荆川先生,先生曾言‘愿益留意,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而为’。然则继盛以为欲天下大治,首在正本清源,前有奸佞仇鸾为祸,如今仇鸾已丧,唯首辅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恶贯满盈,人神共愤。继盛自幼受教庭训,是非分明。入仕以来,承蒙皇恩,欲以一腔热血,做博浪一击,为国锄奸,百死不悔。
  然北上途中,幸遇子诚兄与令郎行之贤侄,兄父子皆是大才,南倭北虏,尽在心中。继盛承蒙指点,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严嵩有罪,朝政策略亦有过错,百年积弊,非是一日半日能解,非是斩杀一两贼臣,天下便能焕然一新。继盛亦明白荆川先生之苦心,反躬自省,本欲实心用事,身在兵部,为国选贤,充实武备,平定四方之乱,重新盛世……”
  爷俩看着杨继盛诉说心志,颇为感动,可是再往下看去,却浑身冷汗直流,只见杨继盛愤然写道:“进入兵部以来,各方告急文书雪片飞至,十月,俺答入寇!己卯,俺答犯大同,分掠朔、应、山阴、马邑!十一月,犯山西三关!壬辰,犯宁夏!兵部侍郎蒋应奎御敌不力,竟勾结左通政唐国卿杀良冒功,被杖于廷。腊月,俺答犯宣府,参将史略战死,兵部尚书赵锦下狱。辛巳,吉能犯延绥,杀副总兵李梅……”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战败的消息,大明朝的九边重镇,百万雄兵,在俺答的铁骑之下,竟然脆弱的像是一张纸,漏洞百出。武将无能战死沙场,文官无胆,下狱论死!
  爷俩总算是明白过来,为什么天子脚下有那么多的难民,原来都是从九边跑过来的,说来讽刺,当年为了天子守国门而建立的雄城,竟然变成了难民的收容所。
  十几万的京营非但不能保护百姓,连出城抗敌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古人一次次突破防线,在大明君臣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身为一个骄傲的士大夫,一个深切爱着土地的汉子,杨继盛拼命想要麻痹自己,可是他真的做不到,他的心在流血!
  “……继盛无有荆川先生的远见卓识,也没有子诚兄深沉内敛,更不及行之小友机谋百变。继盛亦知弹劾奸佞十死无生,纵然除去严贼,朝廷仍需内调外养,苦心经营,才能扭转颓势。但是严嵩去总比不去的好,老贼无有治国之能,尸位素餐,一意媚上,多在台上一天,大明便多受一分损失,忠贞之士便会被害。继盛自忖无有救民水火之能,唯有骨头够硬!拼尽一腔鲜血,铲除国贼。至于中兴大明,则要烦请子诚兄和行之小友,以及万千志士,继盛九泉之下,遥祝诸君功成……路途之上,承蒙子诚兄款待,继盛已经感激不尽,如今上书弹劾严贼,又岂能牵连朋友,继盛令觅住处,子诚兄不必挂怀,瑶琴一张,留作纪念,继盛顿首拜别!”
  爷俩看完了杨继盛的一封信,全都默默不语,心中好似刀割,明知是飞蛾扑火,明知是万劫不复,明知作用不大,依旧要倾尽所有,把满腔血撒尽,这是何等勇毅,何等英雄!
  唐毅咯蹦蹦咬着牙齿,猛地一拍桌子,自责地说道:“都怪我自作聪明,要是随便劝说几句就能改变主意,那还是杨椒山吗!早知如此,我就该……”
  唐毅突然说不下去了,杨继盛是兵部员外郎,是当朝的官员,他下定了决心,岂是唐毅能阻止的?
  老爹擦了擦眼泪,拍着唐毅的肩头说道:“儿啊,以椒山先生的性子,路见不平,岂能不管,奸佞横行,岂能不谏!只是历年弹劾严嵩的言官非死即伤,从来没有好下场,我真怕椒山兄也重蹈覆辙,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唐毅豁然站起,他轻易不会感动,可是杨继盛的一片赤子之心,却不能不动容。
  “爹,我想救椒山先生!”
  “嗯!”唐慎用力点头,说道:“没错,如果连杨继盛都不救,咱们爷俩还有良心吗?”
  爷俩下定了决心,可是面对着现实,又变得为难起来。
  他们初入京城,人生地不熟,连朝廷大门冲哪边开都不知道,又怎么去救人?更何况杨继盛一心死谏,爷俩连人都找不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会听他们的。
  唐慎想了半晌,苦恼的抱着头,一筹莫展。唐毅在地上转了几圈,正在这时候,沈林从外面跑了进来,他刚刚找来了镖局,用快马把酥糖送回太仓,足足三十斤的糖块还特别分成了两部分。沈林记得珠儿说小姐的东西丫鬟不能随便吃的,专门送给她的应该就没事了吧!
  “少爷,糖送出去了,说是初十之前就能送到王小姐的手里。”沈林兴冲冲说道。
  唐慎烦躁地摆摆手,“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别来添乱!”沈林吓得一吐舌头,连忙退出去。
  唐毅却眼前一亮,突然大笑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沈林,快快准备拜帖。”
  唐毅要见的是谁?正是当今的文坛盟主,杨继盛的同科好友王世贞。算来算去,也只有王世贞能阻止杨继盛飞蛾扑火的自杀行动了。
  沈林急忙准备好了马车,唐慎有心跟着,唐毅却拦住了他。
  “爹,你要参加会试,这时候到处跑容易引来非议,还是我去吧!”
  “嗯,那也好,一切小心!”
  “孩儿明白!”
  离开了家门,稍微一打听,文坛盟主的大名无人不知,唐毅很顺利找到了王世贞的府邸。眼下王世贞是大理寺的左寺,官职不大,宅子也不大,在一座幽深的小巷子里,只有三进的院子,门口有一个家丁,百无聊赖地支应着。
  唐毅跳下马车,急忙跑过来,说道:“请问这是王世贞大人的府邸吗?在下想要求见王大人。”
  小厮踩着条凳坐着,扣了扣耳朵,懒洋洋说道:“想见我们大人的多了,你还不够格,一边去吧。”
  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唐毅强压着火气,怒道:“我是太仓来的,是你们家大人的亲戚!”
  “亲戚?这年头就是条狗,都说是我们的大人亲戚!”小厮斜着眼睛说道:“我们家大人见得过来吗!”
  “你敢骂人,没挨过揍是不是!”唐毅一腔怒火,正好没地方撒,抓起小厮的胸口,挥拳就要打。
  这时候突然有人咳嗽了一声,不悦地说道:“哪来的朋友,随便动手打人可不好!”
  唐毅不由得一松手,小厮急忙喊道:“老爷,您可算回来了,这小子太不是东西了,冒出您的亲戚不说,还要打小的!”
  听到小厮叫嚷,唐毅瞬间一愣,莫非眼前之人就是王世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