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951

  唐鹤征忙点头,坐在了唐毅对面,只是坐了半个屁股,两只手按着大腿,随时准备站起来。
  唐顺之没工夫注意儿子,对唐毅说道:“行之,此番为师清剿白莲教,外人看来,为师风光无限,大功一件,实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白莲教势力之大,教徒之多,简直超乎想象,而且名目繁多,诸如:弥勒教,清水教,光明教,圣女教……不一而足,愚夫蠢妇,应者如云。如同韭菜一般,割下了一茬,要不了多久,又会长出一茬,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啊!”
  不止唐顺之有此感慨,唐毅同样深知其中的道理,哪怕几百年之后,打着各种神,各种教,敛财骗人之徒依旧层出不穷。以唐顺之的智慧,他不会觉得自己能彻底剿灭白莲教,他担心的应该另有其事。
  “师父,您是不是担心乡勇会被白莲教侵入?”
  唐顺之沉吟半晌,点了点头。
  “行之,乡勇的提议是咱们共同提出的,成则一荣俱荣,败则一损俱损。为师实在是担心乡勇编练,一旦失败,我们都会万劫不复,为师倒是不在乎功名利禄,哪怕败了,也能给后人留下借鉴,可为师怕你的未来受到影响啊!”
  唐顺之说的语重心长,舐犊之情,溢于言表。唐毅不光是他的弟子,还是衣钵传人,发扬光大他的政治理想,做他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唐毅比起唐鹤征更像他的儿子。这些日子唐顺之都在思索此事,却没有一点思路,故此才苦恼不已。
  “师父,弟子以为历代儒者都缺乏一个实事求是的精神。”唐毅沉着脸说道:“比如轻徭薄赋,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税收得少了,军队养不起,官员也养不起,为了所谓的轻徭薄赋,不得不弄了一大堆没有功名的胥吏充实官府,结果百姓付出的代价更多。还比如为了防止官吏侵害百姓,就纵容宗族势力做大,朝廷政令最多到达县衙,地方上都是族老乡绅在代替朝廷,行使权力。师父,弟子斗胆言之,地方的家族藏污纳垢,为所欲为,我不敢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好的寥寥无几。宗法大于国法,朝廷权力不下乡,造成了权力真空,造成了社会碎片化。而白莲教,就是借助这些碎片做大,反过头来威胁朝廷,威胁社稷,不可不察啊!”
  唐毅的一番话,已经不是在批评祖制的弊端,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秦汉以来,外儒内法体制的最大弊端,历代朝廷都把乡绅看成了朝廷的支柱和天然盟友,可是在唐毅的眼中,他们才是一群最需要整顿和防范的人。
  其实推而广之,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最大的乡绅,藩王勋贵是第二层,士大夫又是第三层,乡绅地主是最底层,层层叠叠,都压在了百姓身上,也难怪民不聊生。
  由于灯下黑的原因,历代的士大夫都不愿意检讨自己的问题。比如一旁的唐鹤征,他就觉得师弟的话离经叛道,天理伦常,是孔孟圣人定下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岂容更改!他想要出言辩驳,哪知道老爹唐顺之竟然欣然点头。
  “行之说话从来都是一针见血,为师多有不如。只是你说的这些,和乡勇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其实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体两面,朝廷是干什么的,简言之就是调节各方利益。拿轻徭薄赋为例,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减轻百姓负担,一个是履行朝廷职责,不能为了前一个目标,而把后一个给扔了,那就是自我阉割。弄得朝廷没有力量管理地方,没有力量防御敌人,就会闹得倭寇袭扰,白莲匪徒遍地。同样的,担心乡勇会给白莲教渗透的机会,会让地方尾大不掉,会出现一堆麻烦,那就需要迎难而上,把问题都解决了!”唐毅说着站起身,到了箱子前面,打开了箱盖。
  随手拿出一本小册子,送到了老师的面前。
  唐顺之接过,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详细写着一名乡勇的情况,从小到大的档案,包括家人,一清二楚,后面还有记录参军训练以来的表现,战场立功情况,在最后一页,还有一个特殊编号,这个编号就是士兵的身份,他通过编号,可以去指定的钱庄,也就是交通行,领取俸禄和赏银。
  从放出乡勇的那一刻开始,唐毅就在筹谋,他需要乡勇变得强大起来,但是他绝不想乡勇变成任何野心家的私兵,就算他也是一样。
  唐毅几个月来,都在努力设计制度,并且给最亲信的几个人写信,让他们不断试验方法,总结经验。
  眼前这两箱子,是雷七和钱胖子名下乡勇的情况,一共四百个人,每人都有比朝廷完善一百倍的档案,不敢说其他势力就没法混入,即便是进来几个,也掀不起风浪,无足轻重。
  最最要紧的是唐毅把俸禄发放和下面的军官分开,也和家族分开,引入了银行,这就杜绝了私兵的问题,同时大家族也没法用俸禄要挟控制乡勇。
  其余诸如加强士兵教育,灌输忠于国家社稷的理念等等,全都让唐顺之眼前一亮。
  唐毅这个徒弟最让他欣赏的就是设计制度的能力,环环相扣,思虑周全,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他的安排之下,竟然全都顾及到了。
  唐顺之一口气看了十几个士兵的档案,最后忍不住开怀大笑,“行之,这可是为父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不过也可能是最糟心的礼物。”苦笑道:“要想做得这么详细,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师父加油!”
  唐顺之笑骂道:“小兔崽子,好好考试吧,早点进入官场,早点帮为师的忙,也免得师父被累死了!”
  唐顺之为了忙乡勇建档的事情,都没留唐毅吃饭,直接把他赶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阵阵冷风吹拂,唐毅咧着嘴笑了起来:科举,小爷来了!
第223章
长相思
  所谓童子试其实就是州府县学的入学考试,大明规定非学校不得科举,考上了秀才,才能够进入官学,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由于是官学的学生,秀才才会自称生员。
  当然别以为是入学考试就可以轻视,事实上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拿不到秀才功名。
  县考要提前一个月到礼房报名,这个没法替代,唐衙内只能带着他的狗腿子报名——王二公子王世懋,小胖墩儿王绍周,书童沈林,另外还有一位王家的族人,以及一位县学禀生。
  因为报名的时候,要采取五人联保,还要加一位禀生做担保,保证的内容有考生身家清白,即娼、优、隶、卒之子孙不得应试;不得冒籍,即不是本县之人不得冒充参加考试;不得枪替,即不得请人代考;四是不得匿丧,即父母之丧服未满不得应考。
  一旦稽查发现考生存在诸如此类以及违犯考场考纪等问题,皆唯廪保是问,也就是说一个人出问题,五个倒霉蛋都要跟着连坐。
  不是知根知底,互相信任的,多半都不会冒险,因此每年都有找不到担保人而没法参加考试的,当然以唐家和王家的地位,绝对不会出这种尴尬的状况。
  他们吃完早饭,就赶来报名,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来晚了,前面有好大的一群人,三个一帮五个一伙。
  沈林就低声说道:“少爷,要不要去跟里面的疏通一下,让咱们先进去?”
  “笨蛋!”唐毅瞪了他一眼,“沈林,你给我记住了,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进入体制内,懂不?”
  “不懂。”沈林傻愣愣摇头。
  “简单说,以往咱们可以不守规矩,没人能说咱们什么,可是往后必须守规矩,至少表面要如此,不能让别人挑毛病,懂了吧?”
  “哦!”沈林默默点头,就连王世懋都颇为赞同,老爹北上的时候,早就告诉他了,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跟着唐毅学,保证没有亏吃。
  不过王二公子不知道,他学习唐毅的第一天就吃亏了,好些有关系的早就从后门进县衙,已经报好了名。
  他们傻乎乎地在春风中等待,站得腰酸腿疼,直到临近中午,才轮到了他们。
  迈步往里面走,迎面出来几个刚刚报完名的。最前面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家伙,看起来至少有六七十岁。
  唐毅看过他一眼,只当是送孙子来报名,现在才知道这位竟然给自己报名,唐毅真想上去劝他一句:大爷,你该退休了,找个地方跳小苹果更适合你。不过他还没这个胆量,生怕老头会气昏过去。
  双方擦肩而过,没走两步,突然来了一阵风,老头的头巾掉在了地上,露出斑驳的头皮。跟着老头一起来的随口说道:“洪叔,你的头巾落……”
  “闭嘴!”
  老头就像是踩了尾巴一样,猛地蹿起,破口大骂:“混账羔子,不许说那两个字,要说及第,及第!懂吗?”
  老头骂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多难听的话都蹦出来了,另一个年轻的士子看不下去,随手捡起头巾,给老头带上了。
  “您老少说两句,戴结识了,保证不会……”年轻人一想老头刚才的狰狞表情,吓得把落地两个字咽了回去,随口说道:“保证不会——及第。”
  沉默了三秒钟,老头简直须发皆乍,猛地跳起,抡起巴掌就打。
  “老夫这次要是不能取中,都怪你的臭嘴。”
  “唉,不能不讲理啊,你不让说落地,我说的是及第,是及第啊!”年轻人大声争辩道。
  老头脸都青了,脱下鞋底就追打过去。
  “让你说,你还敢说!”
  ……
  看着疯子一般的老头,唐毅几个只觉得脚底板涌起一股寒气,冷到了脑瓜顶!
  无论如何,他们都要赶快通过要命的科举,一想想一辈子都在考试中度过,还不如杀了他们呢!
  几个人心有余悸,进入了礼房,里面的书吏垂着眼皮,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道:“忙了一上午,也该吃饭了,你们下午再来。”
  说完一抬头,书吏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一下子从位置上蹿起。
  “唐公子,您,您怎么来了?”
  唐毅轻笑了声,“还能干什么,报名啊!”
  “哎呦,您随便说一声,小的就亲自上门填好了多方便,何必劳您的大驾啊!”书吏说着拉唐毅坐下,又是斟茶,又是倒水,脸上的笑和招财猫有得一拼。
  “说起来当初唐大人在衙门当师爷的时候,我们两个就是好朋友,一起喝酒,一起聊天,唐大人如今鲤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真是好生令人羡慕。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一辈更比一辈强,唐公子也错不了,小的恭祝您早日三元及第,蟾宫折桂……”
  这家伙的好话就像不要钱一般,说了十来分钟都不带重样的。唐毅勉强保持着微笑,王世懋可忍不下去了。
  “是不是先把正事办了,外面一大堆等着报名的,我们也要回家温书。”
  “啊,是是是!”
  书吏陪着笑脸,刷刷点点,填好了几个人的姓名年龄,体貌特征,三代履历,书吏又送到了门口,看着几个人消失,才揉着酸胀的腮帮子,回到了礼房。
  唐毅本想着回去温书,可是刚到门口,有衙役匆匆跑过来,对唐毅说道:“公子,堂尊大人要见您!”
  “谭大人有什么事?”唐毅随口说道。
  衙役忙咧嘴苦笑道:“不是谭大人,是张大人。”
  “哦?”唐毅愣了一下,他没对谭聪怎么样啊,这家伙怎么就跑了?
  其实唐毅过了年,除了看望老师,就在家里头温书,并不知道知州已经换人了。在清查白莲教的时候,好些地方官受到牵连,丢官罢职,弄得官员有了缺口。
  谭聪这家伙虽然没有建树,好歹是在太仓发现的贼窝子,他准备进献玄龟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被唐顺之给压下来。倒不是心疼谭聪,而是不想弄得人人皆知,引来嘉靖的好奇。唐荆川可不能靠着这玩意升官发财。
  这么一来,谭聪有功无过,愣是高升了一级,调到徽州担任知府。
  这下子好玩了,他挖空心思升官没成,竟然不经意间高升知府,真是天意弄人。
  太仓的新任知州叫张守直,他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曾经做过嘉定的知县,政绩不俗,后来有调任山东当推官,不过由于为官清廉刚正,迟迟没有得到重用,十年下来,只混到了太仓知州。
  唐毅在衙役的带领之下,来到了签押房,张守直正等在这里,他四十不到的样子,身形清瘦,腮帮凹陷,颧骨突出,两只眼睛贼亮贼亮的,不是一副好相与的模样。看到唐毅并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说道:“你就是唐毅?”
  “正是学生。”
  “你还没通过考试,不用自称学生!”张守直严厉地说道,唐毅弄了一个大红脸,只得诺诺低头,不再言语。
  唐毅身为唐荆川的弟子,自称学生绝没有什么问题,张守直是摆明了鸡蛋里挑骨头。令唐毅困惑的是这家伙到底为何看自己不顺眼,貌似没有得罪过他,难道是有人让他来找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