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951

  唐毅并没有做声,只是拳头攥得紧紧的,作为出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民族,没有理由对蛮夷卑躬屈膝!
  或许感受到了主人的豪情,小毛驴狂叫着,撒欢往前跑。小脑袋扬得高高的,只是小傻货,无论扬得多高,都比不上人家马匹啊,气得小东西一个劲的叫唤,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一路疾驰,竟然错过了宿头。
  王怀义丝毫不担心,没走出多远,就找到了一座破庙。
  “唐公子,就在这休息吧!”
  唐毅点头,王守义跳下了战马他先小心翼翼解下了护膝,塞进了怀里,生怕弄脏一点。见大家笑眯眯看着他,王怀义不好意思地:“这东西能护身,俺七年多都靠着它死里逃生哩!”
  众人一副信你才怪的表情,王守义只能摸摸鼻子,掉头跑进了庙里。
  他动作飞快,先是找了几块木板铺在一起,就是睡觉的床铺,然后把供桌踹碎,点上了一堆篝火。
  唐毅他们把随身带着的干粮拿出来,在上面烤一会儿,渐渐发出了焦糊的香味。切成片,塞上烤熟的碎肉,又涂沫了一点酱汁,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王守义连着吃了五个,还意犹未尽。
  “唐公子,我们在草原和鞑子捉迷藏的时候,也经常吃干粮肉干,从没有这么好吃的。是怎么做的,能不能说说秘方,有机会告诉弟兄们,让他们改善点伙食。”
  提到了吃,徐渭最是权威,抢先说道:“你还是别想了,这肉干是挑选最好的牛腱子肉,浸泡,煮沸,切片,而后进行卤制,光香料就不下七十几种,除了普通的香料,还加了人参首乌等等大补之物,不但顶饿,还能消除疲劳,预防旅途疾病。一斤肉干,少说也值一两银子。”
  “乖乖!我岂不是吃了二两多银子了!”吓得王守义张大了嘴巴,他年轻时候家里很有钱,可也没有把食物弄得这么精致啊!吓得他都不敢吃了,王绍周眼珠子来回乱转,怦然心动。
  好不容易挨到了大家都睡了,他悄悄爬起来,把装满肉干的袋子放在面前,吭哧吭哧,吃得不亦乐乎,撑得肚皮溜圆,睡不着,只能挨着,到了后半夜才迷糊过去。
  等到天光方亮,众人爬起来,才发现王绍周趴在被窝里,一动不动。沈林好奇地到了前面,一摸脑袋,吓了一跳!
  “啊,好烫!”
  唐毅急忙跑了过来,只见王绍周小脸通红,半睁着眼睛,白眼球都成了兔子,昨天还欢蹦乱跳,怎么一夜功夫,就成了这幅样子?
  沈林在一旁更是急得掉眼泪,“绍周,你可千万不要死啊,要不然谁和我斗嘴抢吃的啊!”
  “别提吃的了!”徐渭气呼呼的声音响起,他抓着只剩下半袋的肉干,呼天抢地,“你小子太不地道了,这就是吃独食的报应!”
  唐毅也弄明白怎么回事了,一口气好几斤的牛肉干,小小的身体哪能承受那么多的补药。真真该死,要不是徐渭嘴碎,王绍周也不会好奇偷吃。
  “文长兄,就由你背着绍周吧!”
  徐渭的胖脸一下子垮了,摸了摸鼻子,只能认倒霉,背起了王绍周。
  多了一个病号,半天的路,走了一整天,到苏州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差点关城门。要是被关在外面,他们只能找个地方哭了。
  进城之后,同样让他们大惊失色,道路上满是摩肩接踵的赶考学子,不少人扛着行李,在大街上走来走去,磨破了嘴皮子,愣是找不到一间客房。急得蹲在街边直哭,唐毅更是瞠目结舌。
  “这就是府试啊,也太凄惨了吧!”
第230章
好人有好报
  其实往年的府试没有这么多人,苏州虽然是人才汇聚,几乎家家读书,但是毕竟县试录取有限,一州七县,加起来应考的学子三四千之间。
  可是今年情况不同,由于去年好些地方闹倭寇,致使县考无法进行,两年的并到了一年,使得考生将近六千。前一段时间,倭寇又攻击松江和泰州等地,弄得不少人逃到了苏州避难,又占了不少客房。
  这么一来,苏州的客栈人满为患,就连马棚柴房都倒了出来,可还是很多学子没法安置,眼看着露宿街头。虽然到了三四月份,晚上还是有些小冷,要再赶上一阵春雨,还没等考试,就要倒下去一半。
  要真是都病倒了,自己录取的几率会不会增大一些?唐毅不无恶趣味地想到。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唐毅把王守义叫了过来。
  “王百户,考试在即,我不方便去找府尊大人,你去告诉王知府一声,就说唐毅愿意鼎力相助。”
  王守义答应着,急匆匆到了知府衙门报道,听说是杨博派来的人,王崇古不敢怠慢,把王守义请进来。询问了路上的经过,又问了一些军事上的事情,还真别说,王守义虽然野路子,可是有想法有本事,说得头头是道,王崇古极为满意。
  “好,本官立刻提拔你为把总,帮着训练夜不收精兵。”
  “遵命!”来到就升官,王守义欣喜异常,给大人磕头谢恩,突然想起唐毅的嘱咐,忙说道:“启禀大人,小的是陪着唐毅唐公子来的,他让小的给您带话,愿意帮助安置考生。”
  王崇古正为了这事发愁,顿时喜上眉梢,一拍大腿,笑道:“有行之贤侄,我就不用发愁了!”
  ……
  事实证明,王崇古是很有眼光的,唐毅先找来了周沁筠,让她把全城所有绸缎庄都暂时关闭,清理出来,改成干净的客房。又调集了一批家具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笔墨纸砚,供应学子们使用。
  随后唐毅以昌文纸店的名义,邀请应考学子前来居住。
  几年下来,昌文纸店早已不是寻常的文具商店,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拥有昌文纸店的高级会员,那就代表你才华出众,家世显贵,是值得投入的潜力股。
  有纸店号召,学子们欣然同意,到了这些临时改装的客栈一打听,三人间半个月只要一百文钱,还提供免费伙食。
  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价格啊,要知道苏州城最便宜的客栈也要三百文,还不管伙食。走进屋子一看,崭新的家具,床铺被褥又松又软,干净整洁。除了临时隔出的房间,隔音效果差一些之外,别的简直无可挑剔。
  人都说昌文纸店的老板厚道,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别的店铺都指着学子考试发一笔横财,人家不但不赚钱,看样子还要搭钱,真是了不起,够意思!
  周沁筠一共拿出了一百二十多家铺面,平均一个店面前后院加起来,安置差不多二十人。一下子两千学子就有住的地方,街上哭鼻子的消失的干干净净。
  “我有点不明白了。”徐渭挠着头,疑问道:“你可是无利不起早,这么帮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唐毅不屑说道:“文长兄,你没听说过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吗?”
  徐渭把嘴都撇到天上去了,信你才怪!
  “唉,文长兄,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身为士林中人的自觉,我和他们都是一个阶级。”唐毅说完,将半个包子塞进了嘴里,起身抄起灯笼就往外面走去,此时天色还有些暗淡,路上点点灯笼,宛如萤火虫,汇聚成一条条长龙,向着考场涌去。
  跟着唐毅一起去参加府试的只剩下王世懋和沈林,至于王绍周小盆友,此时还在床上哼哼着。
  他由于暴饮暴食,又大补太过,无法消受,直接倒了。
  大夫诊治之后,开了三服催吐的药,喝下去半个时辰,王绍周就哇哇大吐,把胆汁都吐了出来。这还不够,又开了下泄的药,蹲了三天厕所,孩子小脸都垮了,身体软的和面条一样。他都怀疑大夫和他有仇了,不带这么整人的。
  接下来的日子王绍周只能躺在床上,每天喝稀粥调理脾胃肠道,让积攒在身体里的药力散发干净,大夫说得好,要是不妥善调理,都有肠穿肚烂的危险。
  没了半条命的王绍周哪里还能参加府试,只好流着眼泪,叨叨念念:“都别中啊,下一次再陪着我一起考!”
  要是让唐毅知道这小子诅咒他们,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
  随着漫长的人群,到了考场的外面,两旁都是戒备森严的士兵,一手持火把,一手拿着兵器,杀气腾腾,一副战时的景象,丝毫不敢怠慢。
  事实也的确如此,倭寇前不久袭击松江,苏州境内还有小股倭寇流窜。如果稍微不甚,抡才大典被倭寇第二卷。了,考试的学子受到了伤害。王崇古就等着被士林的唾沫星子淹死吧!
  为了保住老命,王崇古格外小心认真。
  考场前面,每县的教谕提着大灯笼,带着二十名士兵严阵以待。见到本县的学子就招呼过来,好像是老母鸡召唤小鸡一般。
  由于人员太多,不时听到有人喊帽子丢了,鞋子掉了之类的。乱哄哄的,好像菜市场。唐毅好歹练过武术,和寻常的文弱书生不同。
  他好像快速转动的陀螺,从人缝之中轻松插入,三转两转,就到了教谕的前面,有了他带路,王世懋和沈林也都赶了过来。
  教谕拿着名册,挨个对照,太仓的考生动作都不慢,在所有州县里面,第二个集结完毕,也就是第二个入场。
  同县考一样,唐毅领了卷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正襟危坐。
  等到所有考生都入场之后,高大威严的王崇古走了出来,先是带着大家伙拜了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接着说了一大堆没营养的话。而后就开始发放考题。
  府试只有两场,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头一场,每一个考生都铆足了劲头,暗暗祈祷诸天神佛能够保佑自己。
  唐毅相对淡定,他身为县试案首,道理来讲是必中的。
  只是名次前后有些差别,唐毅当然希望名次越靠前越好,只是凭着一篇文章定高下,比起“一卷定终身”更加具有主观性,也更加不公平,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考题发到了唐毅手中。
  展开一看,第一道出自论语,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吾与尔有是夫!”
  这是一道大题,孔子告诉颜渊,用我就去做事,舍弃就归隐,只有我和你能做到。
  没有丝毫的争议,这种题目满大街都是,唐毅在几天之前,还做过一遍,看起来王崇古比张守直厚道多了。
  第一道题唐毅迅速能想出十几种破题的方式,他面带轻松,去看第二道题,唐毅几乎惊得叫出来。
  只见六个字赫然在列:“止于仁为人臣。”
  一看这么别扭,就是个截搭题,前面说过截搭题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根本不可能押中。不过这六个字却让唐毅倍感情切,原来年初的时候,他和徐渭探讨截搭题的时候,徐渭就出过这个题目。
  这句话出自《大学》,全文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做君王的要仁德,做臣子要恭敬,做人子要孝顺,父亲要慈祥,与人交往要诚信。
  本来顺理成章的东西,无端把仁和人臣扯在一起,难度就直线上升。唐毅苦思了许久,终于弄清了关键,此“仁”不是臣子的仁,而是臣子的君王的仁,弄清了这一点,再去做文章,一点难度都没有。
  徐渭还不无得意地说道:“写上句时通身力气都在下局,写下句之时通身力气都在上句!”显然有了以往的经验,唐毅应付起来,从容了许多。
  连续两个题目,大题做过不算什么,就连截搭题都做过,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