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951

  “文长兄,你真把我当成了活神仙不成?”唐毅失声笑道:“你前面的判断是对的,可是后面却未必。如果王崇古真的和苏州的豪商结合,凭着他们超强的实力,足以碾压我们。”
  徐渭挠了挠头,嘿嘿笑道:“行之,你也太瞧不起自己了吧?”
  “非也,我是有自知之明,说到底我的根基太浅,远远比不上他们。”
  “那,那为什么王崇古还要屈尊降贵,难道他忌惮荆川先生他们?”
  唐毅也有这个想法,毕竟老师是南京兵部尚书,手握大权,乡勇逐步成型,老爹的地位也扶摇直上,王崇古身为苏州知府,没有必要得罪他们。
  可是唐毅转念一想,又给推翻了。
  政治和商业并不是能完全混为一谈的东西,王崇古不大可能随便牺牲背后的利益集团。那他在担心什么呢?
  唐毅脑中不停闪过无数词汇:东南、豪商、票券、百姓、商品……对了,还缺一样东西,那就是票号!
  “对,就是这样,才能把一切都串起来!”唐毅兴奋地手舞足蹈,如释重负地笑道:“票券大热,百姓把真金白银都投入进去,很多人还嫌不过瘾,他们甚至大肆举债买券。文长兄,你说他们会向谁借钱?”
  “那还用说么,我又不是白痴。”徐渭鄙夷地说道:“天下谁不知道山西票号,势力雄厚,不向他们借钱向谁借钱。”
  “这就对了!”唐毅笑眯眯说道:“晋商虽然没直接介入,可是他们向外放贷,实际上手上也有相当数量的抵押票券。茶叶上涨是符合这些票号钱庄的利益,要是茶叶券变成废纸,他们借出去的钱也就回不来了。”
  徐渭终于豁然开朗,一摊双手,笑道:“左手要买茶叶,越便宜越好,右手握着票券,价格越高越好,手心手背都是肉,真难为王崇古了。”
  唐毅点头,“没错,以我的估计,赵永芳这些人未必知道是我做的,他们只是求助王崇古,希望通过朝廷施压,把炒高茶价的人找出来。而王崇古投鼠忌器,所以他微服前来,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和解,也就是文长兄所说的和事佬!”
  徐渭咧着大嘴笑了起来,把两条腿得意地架在桌子上,简直傲娇的要上天了。
  “看来我徐大才子也不差啊。”
  “岂止不差,简直诸葛在世。”唐毅夸张地说道。
  徐渭得意笑道:“过奖过奖,对了,行之,你打不打算给王崇古的面子?”
  “文长兄的看法呢?”
  “当然不能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管他是天王老子,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快闭嘴吧!”唐毅伸手捂住了徐渭的嘴,再让这位说下去,搞不好就要上梁山了。
  唐毅在地上走了好几圈,眼前局面对自己非常有利,看空茶叶的大户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只要再撑半个月,大局已定。操控票券的人就要尝到最惨痛的败绩,他们想要一手遮天,根本是痴心妄想!
  不过……王崇古和晋商一旦和大户站在一起,那就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问题,就比如晋商简单地宣布减少收购茶叶量,茶价就有应声崩塌,自己的努力就付诸东风流水。
  看来山西人得罪不起啊!
  唐毅凝眉瞪眼,咬牙切齿,他表面看起来温文尔雅,理性冷静,实际上却比任何人都固执,他不想被任何人摆布,反过头来,他还想操控一切,改变这个世界,哪怕他的力量不够,他也想着用聪明才智去填补。
  可是如今,盘算了手上一切的筹码,唐毅不得不说,他没有丝毫的胜算。唯一的杀招就是玉石俱焚,拉着大家一起完蛋。显然王崇古就是担心他会蛮干,所以才来找他。
  沉默了许久,唐毅终于咬了咬牙,“来人,备车,我要去见知府大人。”
  这一次是唐毅主动拜访,而王崇古变成了主人,可他并没有占据主动的喜悦,相反,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忧愁。
  他的商业天赋丝毫不比当官天赋差,自从茶价开始大幅度波动,王崇古就意识到背后的风险,立即通知所有晋商票号,盘点家底儿,仔细排查。
  这一查可不要紧,四大晋商票号,已经陆续借出去四百多万两银子,其中有八成的借款都是用票券担保的。
  也就是说,票券出了问题,晋商也要跟着倒霉!
  王崇古简直被后辈气疯了,没有经过筚路蓝缕的艰辛,却享受了太过的荣华富贵,使得他们对危机失去了敏感,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长此下去,辉煌的晋商就要出大篓子!
  就在王崇古愤怒不已的时候,手下人突然来报,说是唐毅求见。王崇古顿时一惊,他本以为唐毅不会轻易低头,年轻人谁没有傲气,谁能轻易放过到嘴的肥肉。甚至王崇古都想给唐慎写信让他出面,免得唐毅不知道轻重闹出了不可收拾的后果,大家一起倒霉。
  哪知道没等他行动,唐毅就主动上门了,这让王崇古大为惊讶。
  “行之贤侄,你来找老夫,是想给老夫泡功夫茶吗?”
  王崇古还记着呢,唐毅满脸羞惭,忙说道:“还请先生原谅,学生欺骗了您,愿意领受责罚。”
  王崇古故作不知,淡淡说道:“你又怎么骗老夫了?”
  “先生,学生没跟你说实话,黄公公确实找到了晚生帮忙,晚生借给他三十万两银子,又砸了数以百万的银子,把茶叶炒了起来。先生找到学生,学生没敢说实话,还请先生见谅!”
  果真是他!
  尽管王崇古早就有了判断,可是当唐毅亲自说出来,他还是惊骇不已。
  这小子还不到十五岁,比起外甥张四维小了那么多,竟然能调动几百万了的银子,呼风唤雨,何等的厉害!真是可惜,此子若是山西人,哪怕拼了老命也要辅佐他上位,有他在,最起码晋党五十年安枕无忧。
  王崇古短暂失神,随即呵呵一笑:“贤侄,少年有为啊,老夫军务政务繁多,生意的事情管不过来,你自己看着办吧。”
  你还装蒜。
  唐毅暗自鄙夷,还有脸提政务军务,在你们的眼里,生意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十几年后同意俺答通贡贸易,就是你和你外甥的手笔,别欺负小爷,小爷看过明史!
  就在唐毅左思右想之际,王崇古已经端起了茶杯,他可不是口渴,而是端茶送客,下了逐客令。
  唐毅咬了咬牙,反正自己年纪小,耍点无赖也不丢人,他一躬到地,然后苦着脸说道:“先生钦点弟子为案首,天地君亲师,名分已定。弟子有肺腑之言,不得不说。黄公公找到弟子的时候,弟子基于义愤,帮了黄公公一把。可是一个多月以来,弟子发现苏州的票券市场简直就是一个大火坑,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此次茶叶风暴一旦扩散,老百姓发觉手里的票券不值钱,必然挤兑商行店铺,商店势必大量倒闭,进而波及到钱庄票号,苏州商业必然遭到重创,危害之大,远远超过倭寇侵扰。别人或许不懂,先生一定清楚其中的危险,弟子斗胆请先生出手,为了苏州,为了江南,一定要力挽狂澜才是!”
第241章
拉人下水
  王崇古眯缝着眼睛,悠悠问道:“行之,票券之危,当真如此严重?”
  “不敢欺骗先生,这也是弟子近一个月来的心得,只怕票券要背后的那些人到了收网的时候。”唐毅笃定地说道。
  “听说票券也出现十几年,背后又是那么多强悍的世家,哪里会轻易垮了,你小子不要危言耸听,哄骗老夫。”
  唐毅慌忙举起右臂,攥着拳头,对天发誓。
  “先生,弟子万万不敢欺骗您。”
  你刚刚就骗了老夫,王崇古对此话显然将信将疑,问道:“你可有什么根据?”
  “先生,所谓票券本来是考验人的眼光,如果对未来判断精准,就会获得丰厚酬劳,是一个很不错的东西。可是由于朝廷官吏不通金融,不懂生意,没有提前进行规范和预防,结果票券市场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了。”
  唐毅做足了功课,侃侃而谈:“大到粮食、丝绸,小到点心,肉类,凡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都产生了票券,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先是追涨杀跌,赚取差价,接着倒买倒卖,到了最近几年更加疯狂,各大豪商大户加入其中。他们力量强悍,能够左右市场,操纵物价。从他们介入之后,票券就完全变了味道。从最初的投资,到投机,再到敛财工具,票券已经成了洗劫苏州百姓手中金银的超级骗局。”
  王崇古倒吸一口凉气,陷入了沉思,他一直在观察,可是怎么也没想过问题竟会这么严重,还有些不信。
  “行之,老夫看苏州商贸繁荣,老百姓都十分接受票券,大小商铺也都客人云集,丝毫没有危机的迹象,可不像你说的这么可怕!”
  “非也!”
  唐毅断然道:“先生,票券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判断之上,物价岂有一直上涨而不下跌的道理?可偏偏这几年苏州的物价很少下降,即便是短暂下降,也很快就涨回来。弟子调查了苏州十八种民生必需品的价格,包括,大米、面粉、豆油、盐、茶、蔬菜、水果、布匹等等,其中大米涨幅一倍左右,果蔬更是多达三倍,至于布匹也有五六成之多。”
  说着,唐毅将一份统计图表送到了王崇古手里,展开一看,就让王崇古拍手叫绝。没有多余的文字,只是十几张折线统计图,将价格上涨的态势描绘一清二楚。王崇古敏锐察觉到图表的价值,忍不住说道:“行之,这是你弄出来吧?”
  “是。”
  “嗯,改天老夫派几个人过去,跟你学学,你不会敝帚自珍吧?”王崇古明笑得像是狼外婆,十足的趁火打劫敲竹杠。
  唐毅轻轻一笑:“些许小事哪用得着先生吩咐。”
  王崇古满意地点头,把精力又放在了物价上面,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行之,老夫观之,好多东西翻了一番还多,按照道理,百姓该怨声载道才是,怎么听不到任何抱怨啊?”
  “这正是票券带来的错觉。”唐毅严肃地说道:“物价上涨,带来票券价格更快上涨,老百姓手上的财富看起来不断膨胀,他们对物价也就不敏感了。可是!苏州物价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这种畸形的物价根本不可能长久维持。另外倭寇频频入侵,变数横生,一旦发生长时间战乱,供应不足,物价飞涨。到时候老百姓就会拿着票券去挤兑店铺,当他们发现店铺拿不出东西的时候,恐慌就会瘟疫般蔓延,几千万的票券一夜之间变成废纸,成千上万的铺面倒闭,无数百姓倾家荡产,走投无路,或是悬梁自尽,或是铤而走险。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只怕到了那时候,苏州就是人间地狱!”
  “不要说了!”
  王崇古突然断喝一声,脸色铁青,额头上冒出了细腻的汗水。面对着千军万马,王崇古丝毫不惧,可是此刻他真的怕了,从心里往外怕了。
  唐毅的分析入情入理,简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府试之前,就有倭寇杀入了苏州地界,幸亏他防备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而当时苏州城的票券就动荡了好些日子,幸亏举行府试,转移了大家伙的注意。
  现在想起来,王崇古都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倭寇杀到了苏州,只怕早就大祸临头!
  不光他的仕途就此中断,晋商票号也会受到极大损失。
  “可恶,真是可恶!”王崇古气愤地骂道:“小畜生,竟敢不告诉老夫,还让老夫出头,简直可杀不可留!”
  唐毅一缩脖子,莫非说我呢?偷眼一看王崇古尴尬的表情,唐毅瞬间明白,是有另一个“小畜生”说动王崇古找自己的,果然自己猜的没错,只是和事佬没有那么好当的,小爷一定要把你们拉下水。
  王崇古发觉唐毅神色怪异,只当他识破了刚刚的失言,只好如实说道:“贤侄,老夫可没有出卖你,只是猜到除了你别人没这个本事。”
  “呵呵呵,先生无须自责,既然是师徒,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劳,不管出了什么事,弟子都站在您这一边。”
  “点你做案首,是老夫最英明的决定!”王崇古欣慰笑了起来,笑到了一半,他突然憋了回去,忍不住大骂道:“臭小子,给老夫下套子是吧?分明是你来求我,怎么变成你帮着老夫了!”
  ……
  王崇古虽然愤怒,可是不得不仰仗着唐毅的智慧,两个人足足聊到了深夜,都在讨论票券,讨论苏州。
  唐毅努力说服王崇古,让他出手解决苏州的隐患,只是王崇古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正如他曾经给唐毅提出的要求一样,晋商的利益要维护,其次就是他任内不要出事。至于掀起晋商和江南大户的战斗,一点兴趣也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