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951

  “行之,我做了十几年的官,两任巡按,两任县令,都是七品。我扪心自问,政绩绝不在任何人之下,为何没人提拔我,为何没有我一展才华的位置?”
  胡宗宪语带凄凉,坦白讲,明朝的进士还是稀缺资源,十几年的时间,最差也能熬知府一级,做得好的,换上一身大红袍。向他这样,在七品打转的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唐毅叹口气,“梅林兄,小弟以为你也不要太过介意,我看对你的安排都饱含深意,是为了砥砺你的才能,无论军务还是民政,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你都走了一个遍。如今到了东南抗倭,就是你一飞冲天的日子,我相信不会远了。”
  胡宗宪错愕了一下,自嘲地笑笑:“行之,你不会是安慰我吧?”
  “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谎话,撒了谎我的脸都会红。”唐毅无耻地说道,小脸白白净净,一点颜色不变,胡宗宪摇着头苦笑。
  “或许老弟是对的,我也这么安慰自己,可是老哥不年轻了,我耗不起了,难道让我穿着七品官服,致仕回家,有什么面目去见先人?”
  胡宗宪说着眼圈发红,拳头下意识攥紧,骨节咯咯作响,显示着内心强烈的挣扎。理想和现实的撕扯,最为痛苦不过,胡宗宪无意识地交叉十指,不停地搓手。
  “行之,你见识高妙,你可知朱纨大人为何身首异处,对了,还有你的岳父王大人被调到了蓟辽?”
  唐毅眼珠转了转,叹道:“东南的水深啊!”
  胡宗宪咂摸了一会儿,哈哈笑道:“行之果然厉害,一语中的,东南的水的确太深了。要想搅起风浪,必须有强大的支持,才能放手一搏,老弟以为可对?”
  “也对,也不对。”唐毅又叹了口气,他发现这次谈话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难受,都压抑,压得他喘不上气。
  胡宗宪的意思很明白,他要倒向严党。唐毅的感觉就好像看着一个老朋友去跳火坑,那滋味相当不舒服。
  “梅林兄,能给你支持的人不少,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唐毅几乎是质问,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对面的家伙。
  胡宗宪同样不好受,他也学着唐毅叹口气。
  “行之,老哥和你开诚布公吧,京城的几个山头屈指可数,徐阁老、陆太保、李太宰。”他故意没说严嵩,可是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固然都有些实力,可是我胡宗宪不想只是自保,我要做事,要做大事!朝廷之上,能左右国政的只有最强的一伙人,也只有他们鼎力支持,才能在东南坐稳,才能推行真正的变革,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毕其功于一役!”
  胡宗宪说的没错,首辅和次辅之间的权力简直不可以道里计,哪怕逼着严阁老同意,只要他想,随便安插人手扯扯后腿,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其余李默和陆炳,都是守着一摊,没法影响全局,自保有余,进取不足,都不是胡宗宪能够依靠的力量——只是和严嵩搅在了一起,那就是跗骨之蛆,狗皮膏药,贴上了就是无法洗刷的恶名,在大明的官场,道德破产了,别管做多高的官,有多少权力,都是沙滩的城堡,经不起风雨。
  “梅林兄,你的心情我懂,可是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或许等个三年五载,朝廷的局势明朗了,那时候梅林兄再大展宏图,岂不是更好?”唐毅循循善诱,希望打消胡宗宪的念头,可惜胡宗宪并没有听下去,反而一脸的悲悯。
  他高昂着头,努力向窗外眺望,指着人来人往说道:“三年五载,或许朝廷会有变化,可是谁又能说得准?可是有一样我能说得准,那就是东南,就是抗倭的大局,如果拖个三年五载,又要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有多少人家破人亡?人间天堂,变成了遍地腥膻的地狱,我等得起,东南等不起啊!”
  胡宗宪指着心口,泪水流淌,唐毅同样眼圈发红,他不是装的,而是自惭形秽,愧不能及。
  其实胡宗宪所说,唐毅和老爹早就推演过了,他们的结论都是要努力自成一系,尽量不选边,保全自己,等待机会……说得再好听,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面,而胡宗宪呢,这个傻瓜竟然把东南的百姓放在最前面,难道你不担心会身败名裂吗?
  “梅林兄高风亮节,让小弟钦佩。只是小弟以为东南或许还有转机,张部堂经验丰富,有厉兵秣马多时,想必会给倭寇致命一击,到时候东南的局势就会大为改观……”
  没等唐毅说完,胡宗宪就摇头了。
  “行之,我胡宗宪不是疯子,如果张部堂还能撑得住,我何至于如此啊!”
  “什么?”
  唐毅惊呼出来,“梅林兄,他们真的对张部堂下手?”
  “没错,赵文华在三天前已经上书弹劾。”
  “什么罪名?”唐毅追问道。
  “是靡饷殃民,贻误战机!”胡宗宪毫不迟疑说道。
  “胡说八道。”唐毅气得站了起来,他早有准备,可是真正发生了,才知道严党的疯狂,担负着半壁江山安全的重臣,竟然随随便便就下毒手,置百姓于不顾,自毁长城,丧心病狂,莫过如斯!
  唐毅突然疾言厉色,狠狠盯着胡宗宪。
  “梅,林,兄!你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说实话,是不是你已经和赵文华联手了?”
  胡宗宪痛苦地点头,一行泪水从眼角流下来。
  “行之,是我和赵文华联名弹劾的,你只管鄙视我胡某人就是了!”
第300章
你被利用了
  沉默,可怕的沉默,唐毅突然抓起酒壶,咕嘟咕嘟,不停灌酒,整整一壶酒下肚,他的脸涨红的可怕,血液几乎从肉皮里迸出来。
  “行之,别喝了,梅花酒后劲极大,会喝坏的!”胡宗宪劈手抢下了唐毅手里的酒壶,扔在了一边,唐毅摇摇晃晃,胡宗宪要去搀扶,唐毅狠狠甩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醉眼蒙眬看着胡宗宪,看得胡大人一阵阵发毛,手脚没地方搁,别提多尴尬了。
  “胡宗宪,你不是说喝醉了清醒吗,现在我也醉了,咱们就开诚布公。平心而论,我也讨厌张经,也不认同他的抗倭方略。可是你别忘了,此老历经两朝,清正廉洁,人品操守无可挑剔。对这样的人下毒手,百年以后,史书会怎么记载,梅林兄,你想过没有?”
  胡宗宪浑身颤抖,冷汗湿透衣襟,他痛苦地说道:“行之老弟,为兄岂能不知?可是不如此如何能获得赵文华的支持,如何能攀上严阁老的大腿,如何一展心中抱负?我胡宗宪一人名节事小,东南百姓的安危事大啊!”
  “哼,你就能保证赵文华会比张经好?我看他贪得无厌,除了捞钱一无是处,别忘了我可是和他一起被绑架的,论起对赵文华的了解,老兄未必比得上我。”
  胡宗宪深以为然,笑道:“行之看得准,赵文华就是一块臭狗屎,可是老哥需要的就是他无能,只有他无能,他才会事事依靠我,听从我的安排。老弟,我给你说一点心得,你可愿意听?”
  “讲!”唐毅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人人都说贪官可杀,可要我说不会做事的昏官比贪官更可怕,一个贪官拿了三成,还有七成留下来做事了,可换成一个无能的清官,虽然没有贪,可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要他又何用?就以东南为例,每年耗费粮饷百万,最可怕的不是贪污了多少,而是策略变来变去,从朱纨到王忬,从王忬到张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变来变去,一来一回之间,几百万的军饷就化为泡影,数年之功毁于一旦,倭寇越剿越多,老百姓损失越来越大,如此看来,东南需要的不是清官,而是一个干吏!”
  放在平时,胡宗宪的这番高论,唐毅要给他拍巴掌,可是如今唐毅只有强烈的愤怒,他拍案而起,叱问道:“你说他们都不行,那你算得上擎天之柱,大明神剑吗?”
  “算!”胡宗宪毫不迟疑说道:“我已经观察了两年时间,想了两年,我有足够的策略解决东南的倭寇。”
  “终于见到比我还狂妄的人,你说吧,我倒要听听!”
  “那好,就请行之老弟品评一二。”胡宗宪挺身说道:“有人认为倭乱起于市舶司,要我说,恰恰相反,市舶司被废,才是倭乱不可控制的根源。这个根源不解决,哪怕是扑灭了眼前的倭寇,朝廷的压力一旦送下来,倭寇势必重新猖獗。而且以我之见,废除市舶司是最愚蠢的举动,放着每年几千万两银子的贸易收入不要,死捧着祖宗律条,和拿着金饭碗要饭有什么区别?”
  胡宗宪慷慨激昂道:“我若是掌握东南,就会推动恢复市舶司,即便不成,也要默许商贸往来,只要作坊运转起来,失业的织工就会重新有活做,不会铤而走险,桑农的生丝也有销路,不会饿肚子。他们收入增加,朝廷就能加税,就能有更多银子练兵。没有了破产织工和农户的支持,这是釜底抽薪,加强军备,这是增加我们的力量,两手策略,一阴一阳,就好比一个磨盘,一面让倭寇来源更少,一面杀死的倭寇更多。有个三两年,倭寇就会变成强弩之末,王直和徐海之流,都是商人本性,一旦觉得抢掠变得吃亏,就会动摇,就会妥协,到了那时候,倭寇之乱也就彻底平息了!”
  胡宗宪热情洋溢地说着,唐毅的嘴巴张得老大,胡宗宪所说,不正是自己和老师唐顺之讨论的问题吗?胡宗宪眼光之毒辣,简直让人惊叹。
  更让人叹服的是胡宗宪的勇气,他竟然说出没有市舶司,也要默许走私!你到底知不知道,海禁是朱元璋定下了的祖制,是万古不易的东西!
  其实诸如唐顺之,甚至王忬,或许也有张经,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官员,他们不是看不出东南的根子所在,而是不敢触及“祖制”二字。而选择了绕道而行,结果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越绕越远,问题越来越多……
  而胡宗宪,文采不及唐顺之,军务不及王忬,威望不及张经,其余私德更是天差地远,他就像是一柄钝刀,没有神剑的锋芒,却直指核心,一团乱麻,顷刻斩断。
  大勇气,大魄力!
  雄哉!胡梅林!
  事到如今,唐毅万分肯定,平定倭寇的重任必定要指望着胡宗宪,除此之外,再无第二人选。
  心态一变,唐毅越发同情起胡宗宪,这样一位注定标榜史册的人物,这样一位心怀天下苍生的大英雄,大豪杰,竟然要以勾结奸党,同奸党同流合污,开启他的伟大事业,真真是讽刺!
  胡宗宪不知道吗,他一清二楚,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和那些把自己的名声放在第一位的所谓正人君子比起来,胡宗宪光芒万丈,强盛无数!
  唐毅眼圈泛红,他还能说什么,就算胡宗宪不去弹劾张经,以赵文华的作风,他也会上书,接下来张经的去留和生死,就看京城的博弈。简单说也就是严阁老和李太宰的较量,或许还有徐阁老。
  别的事情唐毅不敢说,论起权谋算计,论起对嘉靖的了解,十个李默加起来也不是严嵩的对手,真正的变数就落在陆炳身上。可是凭着他和陆炳的几次接触,此人貌似强大,但是却有些银样鑞枪头。
  不是唐毅编排陆炳,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锦衣卫,陆炳的手段权力都毋庸置疑。可惜有一点,比起纪纲,钱宁,江彬这些凶名滔天的前辈,陆炳缺少了最宝贵的自我意识。
  说白了他就是嘉靖的提线木偶,嘉靖让他凶他才敢凶,嘉靖不让,他就是一条乖乖的哈巴狗,或许也正是如此,陆炳才能一直稳坐宝座。
  这样的人,别管拥有多大的权力,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他就没了用处。
  去掉了陆炳,凭着刚愎自用的李默,去搬倒老谋深算的严嵩,简直是痴人说梦。
  “半洲公危矣!”
  唐毅颓然长叹一声,猛地望着胡宗宪,怒道:“姓胡的,如果张部堂真的惨死,你继而蹿起,有朝一日,你也不会有好下场。做事留一线,以后好见面。要怎么保住半洲公,你给我拿出一个主意。”
  “行之老弟,你智计无双,还用得着老哥吗?”
  “哼,我想出来是我的,你想出来是替你自己赎罪,明白吗?”
  胡宗宪乖乖低下头,思索了好一会儿。
  “行之,我以为张部堂首先要做的是上书陛下,把东南的情况说一遍,而后把他进军的方略也送上去,让陛下御览。在旨意下达之前,最好能够按兵不动,只有如此,才能保住他的性命,最多就是致仕回家,行之以为如何?”
  唐毅闷头想了想,胡宗宪说的不错,张经之所以被猜忌,就是因为和嘉靖沟通太少,一切都自作主张,没有顾忌嘉靖的面子,惹来了老板的不快,也给了严嵩见缝插针的机会。
  闷坐了一会儿,唐毅站起身,“成了,我这就去嘉兴,想办法劝说半洲公。梅林兄,我也奉劝你一句,别跟严党走的太近,赵文华不是能长久的人!”
  嚯,一个小小秀才,竟然不把二品大员放在眼里,是该说他狂妄,还是无知呢!都不是,唐毅就有这个本钱,不说别的,他现在顶着钦差的名头,虽然满世界拉仇恨,可是他有上奏的机会,而且他又和赵文华经历过绑架,如果唐毅跟嘉靖说点什么,赵文华还真够危险的。
  一想到这里,胡宗宪的汗珠也流了下来,心说幸亏和唐毅沟通了,要不然这小子发起疯来,那可真就玉石俱焚了。
  唐毅出了红梅阁,骑上毛驴,一路疾驰,回到了馆驿。
  正好徐渭和戚继光凑在一起下象棋,只听棋子噼里啪啦作响,车冲马踩,炮声隆隆,小小的棋盘愣是让这二位弄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唐毅冲进来二话不说,拉起徐渭就到了里间,徐渭还不情愿,“呀呀呀,再大战三百回合!”
  等唐毅一开口,他就老实,仔细听完之后,浑身被汗水湿透,半晌才颓然长叹,“行之,胡宗宪真是个人物啊!”
  “嗯,此人光明磊落,心怀大局,的确是英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