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951

  唐毅听到这里,总算是恍然大悟,难怪黄锦会被陆炳踢了一脚呢,准是他保举自己,得罪了想要拿自己做文章的李默,才惹来陆炳的愤怒。
  可是黄锦对自己的保举,实在是太重要了,说是绝处逢生也差不多,只要有和嘉靖沟通的渠道,自己就能奋力一搏,就有了生存的希望!
  想到这里,唐毅发自肺腑抱拳拱手,深深作揖。
  “黄公公,唐毅多谢你的高义,只要我能闯过眼前的关口,必定涌泉答报。”
  黄锦眼圈发红,感叹说道:“咱家能在如狼似虎的东南活下来,也都靠着兄弟的帮忙,只是这次的关口不好过啊!你说皇爷让咱家去查赵文华,说他真的有贪墨,严党不会放过咱家,如果说没有,李默和陆炳也会放过咱家,整个风箱里的耗子,两头不得好啊!”
  黄锦唉声叹气,不停抱怨。唐毅不似刚刚那么激动,仔细一琢磨,也明白了过来。原来黄锦是得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他不知道怎么办,才把自己叫上,分明是希望自己当他的狗头军师。
  想通了之后,唐毅对黄锦的感激之情倒是降低了三分,能在京里混的,没一个简单的,他的精力转到了案子上面。
  “黄公公,赵文华到底是吞并了哪里的商铺?”
  “这个,还不是南城外面的商铺,这次地震不光把外城都给震倒了,连带着很多商铺都毁坏了,有的主人还被砸死砸伤。”黄锦压低了声音:“唐兄弟,给你交个底儿,不只是赵文华,京里头不少达官显贵都趁机买了不少铺子,只是赵文华这家伙太混蛋了,竟然明抢,才让人家抓到了把柄……”
  黄锦絮叨叨地说着,马车转眼到了西苑。黄锦带着唐毅到了万寿宫的门口,黄锦转身进去禀报。
  唐毅低头等着,他的心里头不停翻转,想着自己进京以来的作为。平心而论,唐毅认为自己没有犯什么错,唯一的错误就是不够分量。
  假使自己有尚书侍郎一级的身份,推动开海绝不会像现在一样,如履薄冰,甚至朝不保夕。
  当然文官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绝对爬不上去。可是要想自保,就必须变得更加重要。
  想到这里,唐毅抬起头,目光炯炯,盯着不甚高大的万寿宫,暗中想道:“只要能得到宫殿主人的赏识,只要他需要自己,就没人能动得了我!”
  无论如何,也要借助最后的机会,把嘉靖彻底摆平,让他永远离不开自己!
  唐毅攥着拳头,拿出了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儿头。
  正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万寿宫里脚步声响起,唐毅急忙看去,走出来的不是黄锦,而是一位红面大汉,长须飘飘,走起路来十分有特点,仿佛白鹤一般,优雅庄重。不是别人,正是陆炳陆太保。
  看到了他,想起了黄锦挨得那一脚,唐毅的怒火蹿了起来,他故意低着头,陆太保被华丽的无视了。
  陆炳用眼角扫了他一下,似乎很不满,走了两步,又停顿下来,微微摇头,转身到了唐毅的身边。
  “唐行之,你是个聪明人,本督也不废话,趁早收手,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掺和的。可不要把自己的小命玩没了。”
  唐毅傲然地仰起头,轻笑道:“陆太保,您能说这话,小子会一直念着您的好。可是小子也说一句,您这个锦衣卫大都督做得太失败了!”
  “你!”陆炳霎时间脸就变得紫红,“小兔崽子,你找死!”
  陆炳一把揪住唐毅的衣服,唐毅满不在乎,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陆太保不用吓唬小子,里面的人不会让你杀我的,所以你不敢。我也送你一句话,无论多高的位置,多大的权力,一旦心甘情愿做了傀儡,就永远是棋子,而没有资格做下棋的人!”
  “你真狂啊!”
  陆炳狠狠一甩唐毅,冷笑道:“本督倒要看看,你是怎么下棋的。”
  “那您就等着吧,保证很精彩!”
  唐毅拍打了几下衣服,轻松说道。
  这时候黄锦从里面跑了出来,冲着陆炳龇牙干笑,急忙拉着唐毅往里面走,“皇爷等着呢。”
  随着黄锦进了万寿宫,按照上次的规矩,行了大礼之后,这一次嘉靖没有赐座,只是淡淡说道:“黄锦向朕推荐了你,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朕希望你能秉持一颗赤子之心,朕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嘉靖顿了顿,补充道:“些许流言蜚语,就不要在意了。”
  嘉靖的语气中带着不耐烦,显然就等着唐毅谢恩滚蛋,不要打扰他的清修。
  唐毅心中暗想,如果真是灰溜溜走了,自己就会彻底成为无足轻重的棋子,被人随意摆布,无论如何,都要奋力一搏!
  唐毅想到这里,跪倒在地:“小臣叩谢陛下洪恩。”不等嘉靖让他跪安,唐毅就抢先说道:“小臣在路上听黄公公说起,地震之中,内外城之间商铺损失严重,由此引发不少纠纷。小臣以为此事实在荒唐。”
  嘉靖正为这事烦心呢,随口问道:“怎么就荒唐了?”
  “启奏陛下,据小臣所知,成祖之时由于京城人口凋敝,财力窘迫,只是修筑了皇城和内城,而没有修筑外城,仁宗和宣宗都将京师视作行在,有复都的打算,修筑外城的提议也被搁置,一直拖延至今。”唐毅简单回顾历史,然后说道:“随着商贸繁荣,京师户口增加,在南城以外,聚集了大批商贾,他们建仓库,开铺面,生意越来越大,南城以外的繁华,甚至超过内城。”
  唐毅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道:“然则南城以外的土地,终究是无主荒地,论起来,这些土地都是陛下所有,可笑有些人竟然忘了这个事实,为了所谓的房产地产,闹得沸反盈天,把真正的主人忘在了一边,这不是荒唐,什么又是荒唐!”
  这一番话铿锵有力,嘉靖两眼冒光,是啊,由于外城建造与否一直存在争议,外城的土地也就没有确定归属,原则上都是他嘉靖皇帝的。
  突然多了一大片土地,嘉靖本能感到这是好事情,可是该怎么做,他还吃不准,只能盯着唐毅。
  只见唐毅激动地说道:“小臣以为该趁此机会,理清地产归属,昭示陛下之仁德,以土地收益弥补户部亏空,倘若能成功,则朝廷能增加数百万收入啊!”
第325章
真正的天子门生
  说起京师外城,有一段漫长的故事。
  朱棣夺下了侄子的江山,迁都北方,仅修筑了皇城和内城。内城的东西两道城墙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埂,南城墙向南推进了二里余,北城墙则缩进了五里。
  由于当时明军将蒙古势力驱入茫茫大漠,也由于当时的经济尚未恢复,对建设外城的军事和经济的需要都不十分迫切,因此也就无暇顾及这项工程。之后的仁宗和宣宗都有复都南京的打算,称北京为“行在”,当然无意修筑北京的外城。
  英宗即位后,立意定都北京发动人手修筑了九门的城楼,增设了城门外的箭楼和城墙四角的角楼,加深了城壕,用砖包砌了城垣的内侧等等。
  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先携着土木堡大胜之威,直取京师,大明从上到下都感到了切肤之痛。在宪宗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蒋琬奏请兴建北京外城,只是在廷议的时候,他又收回了建议,结果一拖又是六十几年。
  直到嘉靖朝,蒙古俺答兴起,屡屡入犯,边塞告急。同时,京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繁衍,商业繁荣。特别是住在城外关厢的居民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内,其中“南关居民稠密,财货所聚”
  为了保护百姓和商业,修筑外城的要求也就历史地被再次提了出来。
  只是想要修筑外城,工程之庞大简直难以想象。最初嘉靖坚持要体现王者尊严,皇帝霸气,必须四面同时修筑,把内城包围起来。草草一算,光是外城就要二百里左右,沿途山川河流相间,施工难度极大。
  无论是人力和财力,已经没落的大明帝国都承担不起来。经过严嵩的软磨硬泡。最后决定,先修南城,把最富庶的地方圈起来,至于其他三面,日后再修,也就是敷衍搪塞。
  拖了一百多年的工程终于开始修了,结果就在建成之际,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又弄得一地鸡毛。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所谓的南关其实有点像后世城市的贫民窟,只是聚集的不是过不下去的百姓,而是四面八方来的商贾。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里缺少整体规划,私搭乱盖是家常便饭。
  虽然商铺林立,生意兴旺,但是缺少干道,交通不便,屋舍低矮逼仄,污水横流,乱得一锅粥。
  了解了南关的情况,唐毅就冒出了一个念头,天啊,这不正是土地开发的最好位置吗?要是让后世的地产商知道,都会高兴地冒鼻涕泡。
  首先背靠京城,寸土寸金,无论投资多大,绝对不会打水漂。
  其次刚刚经过地震,原有的格局被打破,正是大破大立的好时候。
  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让后世无数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大明的君臣竟然不懂的如何操作,空守着一座宝山讨饭,真是可悲可叹,让人笑掉大牙。
  比起所谓的开海,搞土地来钱貌似更容易,更快捷。
  唐毅敢打包票,穷疯了的嘉靖一定对他的计划大加赞赏,只是京城利益错综复杂,自己必须拿出一套让各方都满意的方略出来。
  只有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嘉靖不得不倚重自己。抱上了全大明最粗的大腿,什么李太宰,什么严阁老,小爷都不鸟你们!
  唐毅想到这里,大声说道:“陛下,小臣有一套设想,要上达天听。”
  “讲!”嘉靖急促地问道,显得迫不及待。
  “遵旨,小臣以为,首先要把外城的规划做好,城墙建多大,要圈进多大的范围,然后再进行规划,哪里是道路,哪里是商业区,哪里是住宅区,把一切都弄好。而后按照规划,全面施工,把外城重新建造起来。”
  嘉靖眉头紧皱,修长的手指敲着大腿,不解地问道:“唐行之,按照你的设想,朝廷要花多少银子?朕可不是善财童子!”
  唐毅急忙笑嘻嘻说道:“小臣哪敢让陛下出钱,小臣的意思是要对南关的商户百姓进行全面排查,他们占据朝廷的荒地,手中缺少正式的房契地契,即便被侵占吞没,也没法打官司讨回公道。朝廷可以重新划住房土地,发给房契地契,不过需要各个住户缴纳一笔银子,至于多少,要按照居住年限,还有房舍大小计算。南关至少有十万户百姓,按照一户五两银子计算,也有五十万两。”
  总算见到钱了,嘉靖喜上眉梢。
  “唐行之,区区五十万两,也不够朝廷建城的开销吧?”
  “陛下圣明,按照小臣的估算,如果重新规划,外城适当扩大,南关可居住的百姓至少会有二十万户,也就是说,还要增加一倍的人口。以多出十万户计算,增加各类商铺至少在五千家,京城的铺面在三百两银子以上,外城按二百两计算,光是铺面一项,就有一百万两。另外新增的百姓需要购买土地房舍,一间房五十两,十万户就是五百万两!三项加起来,就有六百五十万两之多,别说修外城,重修京师都足够了。”
  什么叫点石成金,这就是!
  唐毅还没有计算百姓和商铺增加之后,带来的税收增长,光是一个外城,就价值六百多万两银子。
  嘉靖只觉得自己坐在了金山上面,一双大手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许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服用重金属,嘉靖喜怒无常,此时他就像兴奋的孩子,突然从云床上面下来,拉着唐毅,坐在了他的对面,欢喜的眉开眼笑。
  “很好,很好啊,朕果然没有看错你,真乃朕的管仲啊!”嘉靖感叹道:“若是早把你找过来,朕何至于被那些饭桶弄得第二卷。,朕,朕要重赏你,户部尚书怎么样?”
  扑通,唐毅直接趴了!
  那可是二品高官,几时能允许一个小小的解元出任,看来嘉靖真是欢喜疯了。
  唐毅连忙拒绝:“陛下洪恩小臣感激不尽,只是小臣万万不敢接受。”
  “哼,怎么,怕做不了?”嘉靖促狭说道:“只要把事情办成了,有朕给你撑腰,谁敢胡言乱语,朕的廷杖可不是吃素的。”
  黄锦也帮腔道:“皇爷说得没错,试问天底下有谁能帮着弄到六百多万两的银子,小唐大人,你是当之无愧。”
  唐毅连忙摆手,“公公误会了,虽然算出了六百多万两的价值,可是还需要投入,首先要建一道坚固的外城,还要规划街区,修筑道路,修筑排水管,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没有三四百万是解决不了的。更何况百姓迁入不是一蹴而就的,铺面也不是修好就能变现的。实际上这个工程在初期不大可能赚钱,相反,还会赔钱。”
  嘉靖和黄锦这下子都糊涂了,一个赔钱的工程,怎么弥补亏空啊?嘉靖的脸色瞬间就变了,眼中的喜色全都变成了凶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