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951

  “为什么,难道陛下改主意了?”徐渭不解地问道。
  “主意倒是没改,不过多半犯嘀咕了。”唐毅苦笑道:“这次我爹打了大胜仗,可是也告诉了朝廷,东南的倭寇远远没有压下去,甚至说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我爹的奏疏肯定会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阻挠开海。”
  诸大授沉着脸说道:“开海通商,须海面平静,商路畅通,欲海面平静,则要剿灭倭寇,剿灭倭寇就需要钱。”
  陶大临接过来说道:“朝廷眼下没有钱,因为缺钱,所以才要开海……”
  说到这里,在场的几位都傻眼了,怎么成了一个死局啊?反复推演了好几遍,他们怎么都解不开死结,连徐渭都急得冒汗了。
  埋怨唐毅道:“行之,你倒是拿个主意啊!”
  唐毅把两手一摊,“我又不是庙里的神仙,有求必应,无所不知。开海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我只知道必须要拿出花费最省,功夫最小,收益又最大的方案,只有如此才能说服咱们的皇上。”
  诸大授嘴角抽搐了两下,“行之,我怎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啊。”
  “别气馁。”徐渭说道:“这世上主意总比问题多,行之,你说对吧?”
  “嗯。”唐毅欣然点头,赞同道:“文长兄说的很对,只是有一点,陛下不会拿如此千头万绪,三言两语说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当殿试考题的,大家伙还是要先应付殿试吧。”
  幸亏唐毅的提醒,诸大授,陶大临,徐渭,王世懋,曹子朝,大家伙都有了心里准备,没有一棵树上吊死。
  面对着烂大街的题目,就要看谁自圆其说的本事强了,唐毅屏息凝神,拿出了最好的状态,简短洁说,上午写好了策论,下午又工工整整抄了上去。等到傍晚时分,主考官将卷子收走,殿试也不用誊录,只等三天之后,就会公布成绩。
  唐毅和众人一同出了西苑,抬头仰望,一轮圆月,高挂空中,洁白的月光洒满了一地。经过了残酷的考试摧残,大家伙都没了吟诗作赋的雅兴,匆匆回到了住处,等待三天后的结果。
  唐毅一路回来,抿着嘴,皱着眉,一句话都不说。到了住处,唐毅下车就往书房里走,徐渭实在是忍不住了,跟了上来。
  “我说行之,你没考好怎么?”
  唐毅靠在椅子上,重重叹口气。
  “文长兄,你说我算不算灾星?”
  唐毅没头没尾冒出这么一句,徐渭一愣,指着自己鼻子苦笑道:“你还想和我比惨是不?”
  唐毅一阵心虚,和徐渭比起来,他的日子简直就是蜜罐了,不过唐毅心里头惴惴不安。
  “文长兄,我不是矫情,你最熟悉不过,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考一次出一次的麻烦,而且还越来越大,差点连命都没了。好不容易乡试结束,我没事了,北方又地震了,至于会试呢,又被李默叫了过来,差点着了道。”
  唐毅煞有介事道:“这次殿试从头到尾,都顺顺利利,考官也没有找麻烦,卷子答得也算不错。可越是平静,我这心里头就越忙得慌,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所以啊,我琢磨着,不要说话,不要出屋,挨过这三天,等着发了榜,说不定霉运就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就不说话了,有事比划啊!”
  唐毅说完,微闭二目,竟然真的盘膝打坐,五心朝天,一声不吭。
  徐渭绕着他转了五圈,只留下一句:“你丫病得不轻!”一甩袖子,转身就跑。等到徐渭消失了,唐毅冲着他的背影哼了一声,“我也是为了你们好,谁知道倒霉事落到谁的头上。”
  ……
  转眼到了第二天,唐毅特意等到日上三竿,想来大家伙都吃过了早饭,才跑到花厅,准备拿点包子稀粥,填填肚子。
  他刚走进来,却发现从徐渭开始,几个人谁也不少,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见唐毅进来,都一脸的怪异神色,挤眉弄眼。
  唐毅不知道他们玩什么把戏,不过他说了不说话就是不说话,抓起两个包子,端着一碗粥,就要往外走,都到了门口,徐渭实在是憋不住了。
  “行之,你可以说话了。”
  唐毅一愣,徐渭补充道:“你已经显灵了!”
  “不会吧。”唐毅慌忙放下了碗,关切问道:“是你们谁出事了?”
  王世懋翻了翻白眼,“我们都没出事,但也都算是出事了。”
  唐毅还不明所以,诸大授道:“行之兄,咱们老师出事了。”
  “老师?哪个老师?”
  “还能有谁,会试主考,大学士李本呗。”陶大临道。
  唐毅顿时张大了嘴巴,李本在会试中打压自己,唐毅已经听说了,对于这个所谓的老师,他是没什么好看法。毕竟李本一味听从严党指令,跟着他混只能给奴才当奴才,一点滋味都没的。
  嘉靖要赶李本走,唐毅心里头非常赞同,如果李本留在朝中,以老师的名义命令自己,还真不好拒绝,欺师灭祖的罪名是谁也担不起的。他滚蛋了,自己也就清净了。
  唐毅虽然这么想着,可是也不能来的这么快啊,总要等到殿试结束之后吧。不然朝廷的体统何在啊!
  “你们听谁说的,陛下罢免了李阁老吗?”
  曹子朝摇摇头:“哪用得着陛下罢免啊,咱们李阁老自己就把自己给罢免了。”
  唐毅听糊涂了,“发生什么事了,快给我说说。”
  曹子朝当即滔滔不断,把事情说了一遍……唐毅听完,眼珠子都掉了出来,怪叫道:“这也太扯了吧!绝对能排上本朝的十大丑闻啊!”
  原来自从被嘉靖臭骂之后,李本就知道仕途完蛋了,他等着过几个月,抡才大典结束,上奏请求致仕回家。
  二十几年宦海浮沉,他在京城的时间甚至比家乡还要长,住的时间久了,就难免有些舍不得。最让李本抓心挠肝,牵肠挂肚的是百顺胡同翠芳楼的周小翠周姑娘。
  李本虽然大学士当得窝囊,可是文采过人,年轻时候也是有名的帅哥,深得姑娘们喜爱。当了高官之后,不能继续出入风月场所。
  但是也架不住一颗躁动的心,周小翠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难得是熟读经史子集,见识过人,不少京官都去找她,谈心倾诉。
  有好事之人就把周小翠介绍给了李本,两个人相谈甚欢,周小翠温存体贴,李本在她面前总能找到男人的尊严,屈指算起来,差不多前后有了六七年的时间,处久了就有感情,周小翠年纪也不小,屡屡有从良的意思,李本就出了三千两银子替她赎身,准备把她带回南方。
  也不知怎么回事,周小翠从哪里得知李本失宠,这下子她可就不干了,跟着一个毫无前途的老糟头子,还要远走他乡,哪里愿意,她偷偷找来了一个干哥哥,就准备带着银子逃跑。不巧正好赶上李本赶来,那位干哥哥情急之下,推了李本一把,正巧他的老腰垫在门槛上,只听嘎嘣一声,李阁老两条腿就失去了知觉,疼得昏死过去。
第339章
菜鸟当自强
  李阁老和人家争风吃醋,把腰给摔断了,简直就成了有史以来朝廷最大的丑闻。不论是严嵩,还是徐阶,甚至锦衣卫得到消息之后,都立刻下令封锁。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想捂就能捂得住的,李本疼昏过去,家人抬着他穿街过巷,往家里跑,好多人都看到了。那个周小翠也是个狠茬子,她和不少朝廷的人打过交道,知道伤了阁老,那是有死无活的大罪。
  跑也没用,唯一的生机就是闹大,最好弄得天下皆知,反而可能活下来。于是乎她趁乱跑到了顺天府,投案自首,在大堂上痛哭流涕,说什么李本霸占了她,拆散她的好姻缘,她听说李本要致仕回乡,满以为能逃出魔掌,结果李本又杀来了,情急之下,才推倒了李本,酿成了大祸……
  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子,痛哭流涕,梨花带雨,自然而然能得到同情分,于是乎纷纷谴责李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是当代的贾似道,祸国奸相。
  好家伙,这种烂事八卦本来就解释不清楚,偏偏传播速度极快,没有半天时间,就闹得人尽皆知,等到上面有所察觉,什么都晚了。
  事到如今,就算李本不残,也断然没脸在官场上混下去了,都不用嘉靖批准,李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抹着眼泪上书请罪,自愿抛弃一切待遇,回乡闭门忏悔。
  唐毅听完大家伙的叙述,弄清了事情之后,不由得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徐渭只当他心里头愧疚,憨厚地伸出大手,拍了拍唐毅后背。
  “行之,你不用自责的,没准还是我克死李本呢!我徐文长还真是厉害,克死爹妈,两位哥哥,媳妇,儿子,现在又加上个老师,对了,行之,你说过那个什么世界纪录,要不要给我写上一笔?就,就叫命最硬的人!”
  唐毅抬起头,由衷的拍了拍徐渭的肩头,“文长兄,你的命很快就软乎了,而且不软乎也不行,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诸大授和陶大临听出唐毅语气里面的担忧,问道:“行之,李本折了,莫非对咱们有什么损失吗?”
  没等唐毅说话,王世懋满不在乎插嘴道:“能有什么损失,他在内阁里说话还顶不上放屁,要是因为他,把咱们都划成了严党,那才是倒霉呢!”
  大家伙都是自己兄弟,王世懋也不用装什么尊师重教,反正就是在卷子上写了一个“中”字而已,人家王二公子还认为李本取低了呢!
  “行之,你说对吧?”王世懋大咧咧问道。
  唐毅仰望着天棚,半晌才痛苦地摇摇头。
  “各位兄弟,说句不好听的话,咱们要倒霉了。”
  唐毅这家伙主意比谁都多,什么难事似乎都能解决,还从来没有看到他这么忧虑过。诸大授忧心忡忡问道:“行之,不就是没了一个靠山吗,反正李阁老的大腿又不粗,有他没他,能有多少差别?”
  “有些东西就像是水,像是阳光,像是空气,有的时候不以为意,可一旦失去了,麻烦马上就到了。”
  其他几个人一听这话,忍不住齐声问道:“有这么严重?”
  “比你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万倍!”
  唐毅站起身,在地上烦躁地走来走去。
  他努力搜索脑中的记忆……谁都知道科举三年一届,但是恐怕没多少人知道科举也分大小年。
  什么叫大年,就是有选庶吉士的年份,明朝考中进士之后,通常有观政学习的阶段,新科进士们会被送到六部等衙门熟悉政务,就和实习生差不多。
  而所有观政进士当中,排名前列,擅长书法和文学,又经过朝考选拔之后,会被提拔入翰林院观政学习,而这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庶吉士!
  众所周知,在明英宗之后,形成了非翰林不得充任大学士的潜规则,也就是说,你没有考上前三五十名,入选不了翰林,一辈子做官的顶点就是尚书或者是布政使,永远没有进入帝国核心权力圈的本钱。就连靠着大礼议崛起的张璁,他虽然没有入选翰林院,但是嘉靖直接任命他做翰林学士,才得到了进入内阁的资格。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皇帝绝对强势和无条件信任,而且破坏了规则,又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强烈反弹,正因为如此,张璁的首辅当得一直不舒服。
  庶吉士如此重要,不是每一科都有,通常是两科选一次,也有连续三科不选的情况,数量绝对比大熊猫稀有,比如嘉靖二十六年就选了庶吉士,张居正就是那一科,嘉靖三十二年也选了,张四维同学还考了第一名。
  到了嘉靖三十五年,这一科就没有庶吉士了,也就是科举的小年。当然不选庶吉士不代表进入不了内阁,因为三鼎甲中状元会被授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则是翰林编修,就拿唐毅来说,他考不上三鼎甲,那就失去了进入内阁的学历资格。
  弄清楚了这一点,就知道有选庶吉士和没有选庶吉士的差别了,人家一科有二三十个翰林官,都能冲击内阁,你这边只有区区三个,兵力悬殊,怎么和别人比啊。
  在历史上,嘉靖三十五年的丙辰科,绝对是明朝科举史上弱爆了的一科。
  首先第一点,这一科没有选庶吉士,先天不足。
  其次,主考官大学士李本只是严党的马仔,没有实力罩着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