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951

  赵文华吓得浑身抽搐,一股黄色的液体从腿根儿流了出来,陆炳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贱种!”
  “来人,给我抄家!”
  赵文华身为天官,每天门前都是送礼的客人,这位又来者不拒,队伍都能排出一里地。陆炳杀来,这帮人望风而逃,早早就有人跑去严府,禀报严阁老和小阁老。
  说来凑巧,今天是老夫人七十五的寿诞,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寿了,严嵩让儿子陪着客人在外面吃,他亲自陪着老伴在内院,说来惭愧,自从伺候嘉靖以来,老两口很少安安静静第吃一顿饭了,严嵩格外珍惜,知道她牙口不好,专门做了软糯的菜肴。卸下了所有的伪装,严嵩就像是普通的老人,给老伴夹了芋头糕,老伴细嚼慢咽,看着她一点点吃下,严嵩咧着嘴笑了起来。
  “慢慢吃,回头再让他们做。”
  欧阳氏点了点头,“有你啊,我这一辈子福寿双全,哪怕立刻闭了眼,也没什么遗憾了。”
  “别胡说!”严嵩把眼睛一瞪,佯怒道:“我们还要长命百岁,等着五世同堂呢!”
  欧阳氏用力点头,转念眉头又皱了起来,“我就怕庆儿,还有那些孩子给你照祸啊!”
  严嵩一愣,又笑道:“不会的,伺候了陛下这么多年,就算有什么事,我也能化解了。”
  “那就好。”
  严嵩又去夹菜,正在此时,突然房门洞开,严世藩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冲了进来,气得严嵩一拍桌子,怒骂道:“严世藩,你想气死老夫不成!”
  老太太连忙拉住丈夫,“别骂,怕是有事了,庆儿,是不是啊?”
  严世藩强压着怒火,“娘,的确是出事了,文华被抄家了!”
  “啊!”
  欧阳氏一惊,把筷子落在了地上,拉着丈夫的手重了三分。
  “文华可是个好孩子啊,你们可要保着他啊!”
  严嵩的老脸也不好看,虽然赵文华半年多来越发猖狂,对他们也不像以往那么恭顺,但是狗养久了还有感情,更何况一个大活人。
  尤其是赵文华眼下还是吏部尚书,他的地位太重要,知道严党的秘密也太多,如果他倒了,没准火就烧到了他们爷俩。
  这饭是没法吃了!
  严嵩气哼哼拉着严世藩到了书房,去商量对策。
  另一边,被严嵩压得喘不过去的徐阶却是大喜过望,虽然他还搞不清楚赵文华是怎么倒霉的,但是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本来赵文华南下督军,传出吏部尚书的位置要交给礼部尚书吴山,此人是严嵩的同乡,官声还算不错,资历也够。
  徐阶这边根本没有能匹敌吴山的人选,也就是说严党还依旧牢牢把持着首辅和天官两个最要命的职位,他这个次辅能发挥的空间太小了。
  可如今赵文华倒台了,嘉靖势必迁怒严党,到了那时候,还会继续用严党的人吗?岂不是说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赵文华倒台,对严党的军心士气影响非常致命,那些倒向严嵩的会不会就此倒戈,那些中立派会不会转而倒向自己……
  有了这些人加入,此消彼长,哪怕是廷推,也未必吃亏很多。
  只要抢下吏部天官,拥有了人事大权,哪怕严党势力依旧凶悍,可也有一搏之力。徐阶激动地来回搓手,他立刻让人把张居正叫了过来,师徒两个要好好商量一番下一步的对策。
  各路人马都在运作,京城之中,暗流汹涌,没有端上台面的原因,是大家都在等着抄家的结果。
  陆炳前后花了三天时间,动用了一千多名锦衣卫,加上几位办案经验丰富的太保,一起动手,总算把赵文华的家产清点干净了。
  光是金银一项,就有黄金两万两,白银一百二十多万两,其余金银器具无计其数,至于珠宝细软,绫罗绸缎,房产地契,那就不要算了。
  赵文华何以能积累如此巨额的财富,都要从他担任的官职说起。
  赵文华最初在国子监干事,那是个清水衙门,捞不着什么好处,后来他巴结上了严嵩,第一个肥缺就是通政使。
  通政使是管内外奏疏封驳事务,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官员位置越高,挨得弹劾就越多,如果不想挨闷棍,打黑枪,就要走通政使的门路,这位能帮着你把奏疏压下,哪怕只有一两天的时间,也足够提前准备了,你说重要不重要!
  再有很多弹劾外官的奏疏,他也能截留下来,试问哪个督抚在京里没有安排人手,闻到了风声,还不大把大把的银子送给通政使大人,破财免灾。
  其中的油水之多,简直一言难尽。
  只是相比赵文华另外的职务,还算不了什么,他还担任过工部的侍郎和尚书,简言之就是天下的总工头,最大的地产商。
  在工部的任上,赵文华除了传统的受贿,侵吞,冒领等等之外,还有些更高明隐蔽的手段。比如利用银子和铜钱的兑换差价上下其手。一两银子可以铸铜钱六百九十文,但是发给民夫工匠呢,就按照五百五十文计算,就可以轻松获利一百四十文,付给一万两工钱,差不多就能贪墨掉两千五百余两。
  历来营建宫殿花费何止千百万,有多少银子流入赵文华的腰包,可想而知。
  另外针对工匠数量,赵文华也采取瞒报的多报的办法,比如出民夫百名就可以的工程,他上报就变成了五百名,虽然很多民夫不需要给工钱,但是还是要管伙食的,靠着层层瞒报,朝廷一点便宜占不到,银子都这么花了。
  赵文华的胆子比起别人还要大无数倍,他觉着这么一点点搜刮已经不过瘾了,他还侵吞宫里的建材,都运到了自己家中。
  比如陆炳就搜到了金丝楠木的柱子三十根,每一根市价都在一万两以上,而且他的府邸还用了六十根大柱,光是这一项,就价值百万两之多。
  其余的红铜,花斑石,琉璃瓦,各种硬木,油漆,染料,应有尽有……
  看着厚厚的清单,嘉靖的太阳穴不断跳起,他简直要被气炸了。
  难怪玉熙宫修不好呢,敢情把东西都搬到了赵文华的家里,简直岂有此理!
  “传朕的旨意,立刻把赵文华罢官,告诉内阁,重新推举天官。”
第389章
唐顺之的新工作
  家奴哈着腰,拿着簸箕往外面倒碎瓷片,已经是一天中的第七次,自从赵文华被抄家,严世藩就暴怒无比,在书房里面砸东西,跳着脚的骂,骂陆炳混蛋,骂赵文华找死,骂百官无情,在他的心里,骂得最狠的还是嘉靖。
  真无情啊,赵文华不管怎么说,不避箭矢,不辞劳苦,别人不敢去,他去东南督军,好歹任用了胡宗宪,稳住了大局。
  在工部任上,赵文华虽然贪污,可他也给嘉靖办了不少事情,宫殿道观,都给修了,外城也建得有了眉目,如果换成了那帮清流,人家倒是不贪,可是他们能给你嘉靖修宫殿吗?他们肯定一大堆的说辞,说什么劳民伤财,要爱惜民力,只有我们严家父子,只有我们的人能和不计毁誉,替你嘉靖办差,你怎么连一点情面都不讲?
  严世藩骂得累了,坐在椅子上,呼呼喘气。
  怒火小了些,恐惧就不可遏制地涌了上来。赵文华倒台,除了痛失一条走狗之外,更让严世藩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赵文华干掉的那些人有多少是嘉靖眼中钉肉中刺,他是在帮着皇帝做事,当恶人,做急先锋,结果嘉靖对待他就像对待草纸一般,擦过了随手就扔,一点不知道疼惜。反而把赵文华辛苦积累的一世财富都拿走了。
  严世藩他怎么不怕,要说起来,他贪得比赵文华更多,名声比赵文华还臭。到了哪一天,嘉靖怒了,一道令子下来,也能把他给抓了。
  想到这里,严世藩浑身冒冷汗,一只独眼不停闪烁放光。他披衣而起,踏着月色,来到了老爹的院子,书房里灯火通明。
  老严嵩默默坐在灯下,一语不发。
  “爹,儿子来了。”
  严嵩半天没说话,严世藩又问了一句。严嵩长叹一口气,“唉,说到底都怪当初对李默太狠了,哪怕留他一条性命,至于陆炳,也不该把他挤兑到天津啊!”
  严世藩不服气道:“爹,要知道尿炕就睡筛子了,陆炳他再厉害能怎么样,还敢对咱们爷们动手?当年他和我们一起干掉了夏言,这事情要捅破了,陆炳也是死路一条。别看他装得礼贤下士,在士林中名声不错,可读书人和他锦衣卫头子根本不是一路货。”
  严嵩摇头,“陆炳固然不敢和我们撕破脸皮,但是有些事情只要他暗中使些手脚,就能坏了咱们的大事。”
  不得不说,老严嵩的眼光还是有的,没了锦衣卫配合,至少不利于严党的消息就会多起来,天长日久,嘉靖的看法也会渐渐改变。
  严世藩也知道其中的滋味,只是他信奉做了不悔悔了不做的哲学,别说是陆炳,就算是嘉靖也别想让他轻易低头。
  要说起来,这一点上唐毅和严世藩是一路人,别看表面小心伺候着,可是心里头都极为藐视皇权。
  “爹,陆炳那边有袁亨盯着,这几个月东厂的势力恢复了不少,内廷的麻烦还不大,关键是要稳住京里,不能把吏部丢了!”
  严嵩到底是老了,脑筋一时转不过来,严世藩低声提醒道:“爹,再有几个月就是京察了!”
  严嵩悚然一惊,赵文华一倒台,他主持的京察自然就成了靶子,不少官员都跃跃欲试,想要推翻京察结果,替那些丢官罢职的翻案,只是严党努力压着,没有成功而已。
  但是明年就是正儿八经的京察之年,一旦吏部落到他人的手里,对严党来说,绝对是一场残忍的屠杀。
  而且有过李默的前车之鉴,肯定会更加小心,躲开严党的算计。
  严嵩摇摇头,“唉,文华一去,有谁能顶下吏部的担子啊?”
  “爹,儿子以为不在于咱们推什么人,而在于对方推什么人。”
  严嵩寿眉一挑,深以为然地点头,他们父子在赵文华身上已经栽了,如果对方推举的人员资历名望足够,嘉靖多半会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那徐阶究竟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呢,首先就是吏部右侍郎冯天驭,他也是心学门人,和唐顺之徐阶的交情都不错,做过右副都御使,还做过刑部右侍郎,资历勉强够得上,但是他本身是吏部的侍郎,接尚书总会有些瓜田李下。
  除掉冯天驭,剩下的就是礼部右侍郎赵贞吉,右都御使郑晓,虽然品级够了,但是毕竟没有独挡一面,相比之下,严嵩这边有礼部尚书吴山,工部尚书吴鹏,刑部尚书欧阳必进,都是极好的人选。
  虽然嘉靖厌恶严党,但是也不至于把官场的规矩都扔到了一边。
  严嵩盘算来盘算去,问题似乎不大,疑惑地看着严世藩,他到底担心什么啊?
  严世藩只是苦笑了一声,吐出三个字,可把严嵩给吓了一跳。
  “唐顺之!爹,如果徐阶推举唐顺之呢?”
  这下可把严嵩给问住了,唐顺之身为兵部尚书,政绩斐然,而且成名又早,不巧他还有一个宝贝徒弟唐毅,爱屋及乌,嘉靖对唐顺之的看法很不错,上一次抢夺东南总督的时候,徐阶就提到了唐顺之。
  如果这一次徐阶再推举唐顺之,抢夺天官,严党这边能阻挡的人还真不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