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951

  连喊了三声,房门开了一道缝,从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唐毅灵机一动,从马车上拿下来一个拨浪鼓,连着晃了几下。
  小女娃眼前一亮,一只脚迈了出来,可是却又收住了,一回头,就跑进了屋子里,没有一会儿,房门开放,一个老太太从里面走了出来,来到院门亲手打开。六十多岁的样子,有些苍老,不过腰板挺直,尤其是眉眼之间,透着一股子刚强的劲儿头。
  老太太打量一下唐毅,先是一愣,随即飘飘万福。
  “早就听汝贤说过,大人年轻有为,今日一见,果然非比寻常。不知大人光临寒舍,可有什么事情?”
  “呵呵,老夫人过誉了,我就是提前拜个年,这不,刚从赵大人那边过来,多有叨扰,还请老夫人不要见怪。”
  “哪里哪里,快快请进吧。只是家中简陋,委屈大人了。”
  “不碍的,头几年我们家也挺穷的,实不相瞒,我和家父就住在一间竹楼,冬天冷死,夏天热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会有变化的。”
  听唐毅说话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海老妇人顿时生出了好感,只是一转念,又叹道:“我们家摊上了一个犟种儿,怕是一辈子就在河西呆着了。”
  到了客厅,唐毅偷眼看去,屋子里的桌椅板凳多数都是竹子制成,而且手工粗糙,勉强能坐罢了,看起来应该是海瑞的手艺,唐毅也不算太在乎,倒是觉得有些委屈了王悦影,谁知人家王姑娘可比他自然多了,抱着海瑞的小女儿,没两句话逗得小娃娃咯咯发笑,海老夫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女孩。
  “大人,这位可是尊夫人?”
  唐毅自豪地笑道:“转过年得空就成亲,到时候还要请老夫人去做客。”
  “多谢大人抬爱,只是,只是怕是去不了了!”
  “为何?”
  海老夫人犹豫了一下,叹道:“都是汝贤这个逆子,他要辞官不做了。”
  “什么?”唐毅一愣,忙问道:“老夫人,这是为何啊,刚峰兄差事办得很不错,市舶司,晋江县,一多半的担子都在他的肩上,他怎么能撂挑子啊?”
  海老夫人也是脸色阴沉,怒气冲冲。
  “大人,这个逆子就是缺管教,您随着老身过来吧。”
  唐毅起身,跟着老太太进了东边的房子,一铺简陋的土坑,海瑞盖着一床薄薄的棉布,脸冲着墙,只留给了唐毅一个背影。
  看到这里,老太太一把抓起了鸡毛掸子,啪得一敲,怒骂道:“逆子,唐大人屈尊降贵,你装什么死,这就是我们海家的待客之道吗?你想气死老身啊?”
  还真别说,海瑞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老娘,被老太太一吼,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转身,看了眼唐毅,说道:“大人,下官病势沉重,已经写好了给朝廷的奏疏,不日就要辞官,一介草民之家,难以接待贵客,还请大人回去吧。”
  海老夫人气得直翻白眼,“你个忤逆子,还知不知道好歹!”
  唐毅摆摆手,“老夫人,少安毋躁,容我问两句。刚峰兄,我也懂点医术,看你的气色比起前些日子还好了很多,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内里的病,外面看不出来。”
  唐毅背着手,走了两步,笑道:“是不是因为本官利用了你做戏,你就迁怒本官?”
  海瑞沉默不语,老太太把眼睛一瞪,骂道:“逆子,大人问话你还敢不说,老身断然不能容你一个心胸狭隘的畜生!”
  老娘发飙,海瑞被逼无奈,只好说道:“唐大人,海瑞还不至于那么心胸狭隘,我只是有些事情想不明白。”
  “刚峰兄请讲。”
  “那好,问了我就说!”
  海瑞猛地从炕上坐起,须发皆乍,大声说道:“唐大人,下官想请教几件事情。第一,闽浙七大姓海商把持海路,大肆走私该不该杀?”
  “该!”
  “操控市场,随意罢市,置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致使泉州城动乱,该不该办?”
  “该!”
  “还有,为了一己之私,阻挠开海国策,该不该处置?”
  “该!”唐毅干脆回答。
  “哈哈哈,唐大人,既然这些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市舶司提举,为何不用霹雳手段,铲除这些毒瘤?下官却听说,今天下午,竟然有人交了五万两银子,你就把他们给放了,这是什么道理?朝廷法度,就值五万两银子吗?”海瑞前些日子只是心中有刺儿,可是听说唐毅把抓捕的七大姓代表以五万两一个都放了,他彻底被激怒了。
  “唐大人,您是六首魁元,我朝读书人的楷模,海某只是一介举人,和大人天差地远,海某就是想不明白,为何不能秉公而断,偏偏要让坏人嚣张,好人受难?这大明朝还有没有公道二字,要是没有,海瑞这个官做的还有什么滋味?”
  海瑞声色俱厉,老夫人气得嘴唇发青,怒道:“疯了,真是疯了!大人,不要听这个逆子胡说八道,老身这就好好教训他。”
  “老夫人,您先别忙。”唐毅长叹口气,“刚峰兄,你说的都对,我无可辩驳,也不敢辩驳,只是我问刚峰兄一句,我要是真按照你的想法做了,后果会如何?”
  海瑞茫然,“还能有什么后果,百姓必定欢欣鼓舞,朝廷之上,正直之士也会赞同大人的果敢作为。”
  “错,大错特错!”
  唐毅叹了口气,“刚峰兄,闽浙七大姓,在东南经营多少年,他们手上又有多少朝廷官吏,东南世家的把柄,一旦逼急了,他们把这些都抛出来,东南诸省立刻就大乱了。朝廷让唐某到东南开海,是为了弥补财政的缺口,我没弄到银子,反而捅了马蜂窝,弄出了天大的麻烦,东南乱,天下乱,试问到了那个时候,是我这个知府,还是你这个知县能扛得起来的?”
  唐毅顿了顿,又说道:“刚峰兄讲的大义道理我固然钦佩,可官场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那讲的是什么?”海瑞红着眼睛问道。
  “讲的是利益,我这个市舶司提举,就是协调各方利益,闽浙海商闹得过分,我敲他们一笔银子,朝廷上下,哪怕听命七大姓的那些人,他们也不敢说我什么,可是超出了这个度,就是滔天洪水,就是人头滚滚。刚峰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到了阳明公这里,变成了知行合一,阳明公教导的是成功啊!”
第412章
摆平
  如果问唐毅,是改革容易,还是革命容易,唐毅一定会说革命,因为革命是从别人身上割肉,而改革是从自己身上割肉。从秦汉以来,变法几乎没有成功的,而改朝换代却像是家常便饭。
  做官说白了就是协调分配利益,这是非常高深,也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是让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利益,人家本来就占据着优势,让他们低头,难度可想而知。
  “刚峰兄,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了,我只问你一句,是我做知府,我去开海比较好,还是换一个人做知府,换一个人开海比较好?”
  “这……”
  海瑞一下子就被问住了,他这个人钻牛角尖儿,但是不代表他笨,相反海瑞看得很清楚,唐毅这家伙深得圣眷,又顶着六元的光环,师出名门,父亲又是手握兵权的功臣,他撒开了做,别人不敢怎么样。
  如果换成了其他人,只怕早就被七大姓连皮带骨都给吞了。可正是因为如此,海瑞才更愤怒。
  “唐大人,天子信任你,百姓支持你,又有那么多人希望你大刀阔斧,做出功业,您为何高高抬起,轻轻发下,连您都没有勇气做事,下官实在是看不出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了。”
  “唉,刚峰兄,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如果手段齐出,和七大姓对拼,不见得会输。毕竟我背后还有东南的世家,还有交通行和乡勇,胜算还是很大的。”
  “那为何您不出手?”海瑞不解地问道。
  唐毅叹口气:“刚峰兄,或许你的眼中只有黑白,我唐毅的眼里,看到的都是一片灰茫茫。七大姓固然可恶,可是他们手上控制着大量最优秀的水手,掌握着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们代表着走向海洋的希望。”
  海瑞沉着脸,嘟囔道:“不就是一群海盗,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旁的海老夫人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心说这个畜生真够轴的,唐大人和你推心置腹,你怎么就不知道好歹呢!
  “是海盗没错,可是刚峰兄你知道吗,茫茫大海,代表着危险,也代表着财富,商会那边接待了那么多的西洋商人,他们多半都是海盗出身。不是亡命徒,谁愿意冒着葬身大海的风险,去开拓新的土地,追逐财富。倭寇是祸国殃民的混蛋,但是利用好了,未尝不是开疆拓土的一把利刃。我大明商帮众多,但是以晋商和徽商作为代表,这些商人都仰仗着朝廷的特权活着,丝毫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唯独能和西洋商人竞争的就是闽商、浙商,还有一部分粤商。”
  唐毅感叹说道:“事缓则圆,我如果对他们痛下杀手,他们手下控制的人员多半都会沦落海上,倭寇之祸会猛烈十倍百倍,到时候受难的百姓何止千万?陛下和朝中诸公又会如何看我?我还能坐得稳吗?但是只是拿一些银子,一来我对陛下有了交代,见到了银子,陛下就会无条件支持我;二来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诉东南的世家,各地的商人,我唐毅是有本事对付闽浙大姓的,他们要想摆脱闽浙大姓的盘剥,大可以归到我的麾下,通过市舶司,走正规渠道通商。人心向背,这点变化非常重要,此消彼长,有个一两年的功夫,市舶司兴旺起来,咱们也有了钱,战船扩充起来,实力就会远远超出七大姓的走私船队,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失去了对抗的本钱,唯有乖乖俯首帖耳。一旦把他们拉过来,倭寇就彻底被孤立了,到时候海陆齐出,平定倭乱也就不难了。”
  第一次,唐毅将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他很清楚,对付海瑞这种,谎言根本骗不了他,唯有拿出真东西,才能打动这头倔驴儿。
  果然,海瑞听完之后,仿佛被雷击中一般,一动不动。
  他实在是想象不到,一个小小的市舶司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唐毅不过是一个知府,整个东南,乃至天下都在他心里装着。
  就算再讲究原则,也清楚一个理儿,什么都比不上抗倭重要,只有消灭了倭寇,东南才能安宁。市舶司在唐毅的手里,只不过是撬动大局的杠杆而已。
  倘若真能如唐毅所说,最终能平定倭寇,或许也没什么不妥……不对,海瑞几乎被唐毅说服,可是他又突然瞪大了眼睛。
  “唐大人,下官不服气。”
  “刚峰兄有什么疑问,只管讲。”
  “唐大人,俗话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只因为七大姓有用,就对他们过往的恶行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再说东南的世家,他们靠着闽浙大姓走私已经不对,您还要给他们好处,把他们喂得更饱,这合理吗?”
  “不合理。”唐毅干脆说道:“刚峰兄,我要是不这么做,难道要和所有人为敌吗?东南世家、闽浙大姓、倭寇、官吏,我把这些人都推到了对立面,靠着我一个人,当然,还有你海刚锋,咱们能打赢吗?”
  海瑞拳头紧握,咬了半天牙,最后还是摇摇头,苦笑道:“大人,海瑞明白你的难处,可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海某还是要辞官!”
  唐毅摇了摇头,苦笑道:“唉,成仁取义!历代读书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着要对得起良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桃花源,以为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我不在污浊的世间打滚儿了,我是干净的,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圣贤教诲。”唐毅突然脸色一沉,冷笑道:“光想着良心,可想到了肩头的责任?我大明虽然堪称富庶,可是能够有幸读书的人二十之中,只有一个,而在这些读书人当中,能考中举人的,更是万中无一,能牧守一方,做父母官的,更是少之又少?拍拍屁股走人了,除了能表明你自己卓尔不群,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人,爱的不是百姓,而是自己的名声,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该做的事情吗?阳明公何以被万众尊崇?盖因为阳明公主张知行合一,知道了,看见了都没用,还要做出来,兼济天下,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别说海瑞,就连一旁的海老夫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不愧是六首魁元,真是一副伶牙俐齿,巧舌如簧。道理滔滔不断,说的海瑞老脸通红,浑身哆嗦,冷汗湿透了后背。
  海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低低声音说道:“逆子啊,你可都听明白了唐大人的教诲?快别犯浑了!”
  海瑞恍惚之下,双膝跪在地上,大礼参拜,而后抬起头泪水长流,“唐大人一番金玉良言,海瑞羞愧难当,扪心自问,海瑞不及大人万分之一,似海瑞一般的蛮子,留在官场上还能有什么用,只会坏了大人的事,大人何必还要留我啊!”
  真是一头极品倔驴,到了这时候,还想走呢!
  唐毅彻底被打败了,“刚峰兄,为政就是调停利益,可是该怎么调,向哪个方向调,其中的差别就太大了,你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乃是官场的良心,有你在,就有一个标杆,最起码,你在身边,我唐毅就不敢过分损害百姓利益。正好,我这里有一件大事要拜托刚峰兄处理。”
  海瑞正在发愣,海老夫人气得踢了他一脚。
  “汝贤,大人吩咐,你还敢不听!”
  海瑞茫然问道:“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