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951

  晋商和他们的盟友徽商做生意是很成功的,可是他们的成功却是建立在官商勾结上面,建立在特权上面,这种成功对整个社会来说,非但没有好处,还有很深的伤害。
  唐毅可不想东南刚刚起步,好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沾染了晋商的基因,只会长成歪瓜裂枣。
  “儿子变了!”
  唐慎由衷地叹道,以往的唐毅也很厉害,可是总该人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不论是力主开海,还是挑衅严世藩,甚至出手干掉赵文华,乃至于和闽浙大姓较量,他虽然都获得了胜利,可是总有那么一点欠缺。
  说白了就是匠气,每一次都要费尽力气,苦心筹谋,压上所有的筹码,固然赢得很爽快,可是其中的代价和危险也不少。
  人不可能一直幸运下去,贪多嚼不烂,太过贪功也有吞不下去的那一刻。
  如今的唐毅不但学会了攻击对手,更学会了在什么时候收手,学会了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平衡点。
  嘉靖视严党和徐党为黄河长江,不因为清浊好恶而偏废,唐毅同样把世家和海商看做泾河和渭水,海商过分了就狠狠敲一下,反过头来,也不能让世家独大,还需要海商牵制。只有驾驭好这两匹马,才能带领着东南快速向前,唐毅也能在马车上安安稳稳,舒舒服服。
  挫折使人成长,唐毅经此一役,不知不觉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上位者的角度,去平衡手下的势力,虽然还很稚嫩,但却是好的开始。
  点一个赞!
  “真是高兴啊!”唐慎抓起酒杯,和唐毅重重一碰,“来咱们爷俩一醉方休!”
  这边唐家父子开怀畅饮,那一边有一对父子却是相对无言,谁啊,就是杨博和他的长子杨俊民。
  杨博抓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一口一口喝着葡萄酒,酒香醇厚,可是老头子越想越气。最后更是啪的一声,把玻璃杯给摔了个粉粉碎。
  “爹,您老这是干什么,要好些钱呢!”杨俊民埋怨道。
  “哼,你爹我这一辈子,没吃过亏,却让一个胎毛未褪的小兔崽子给骗了,真是无颜见人,无颜见人啊!”
  杨博怎么这么生气呢,原来那一天和唐毅谈完之后,老头子兴冲冲回到了行辕,把儿子叫过来,他口述,杨俊民书写。
  杨博努力回想,生怕漏掉了唐毅的奇思妙想。一直弄了两三个时辰,写得杨俊民的胳膊都快断了才堪堪弄完。
  “好啊,真好,按照这个法子,经营几十年,草原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予取予求。唐毅说得好啊,要学会利用经济武器,用商品打击蒙古人,这话颇为管子的精髓,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杨博感叹不已。
  杨俊民挠了挠头,“爹,孩儿也认为这个方略十分高明,只是光有方略吗?”
  “你还要什么?”杨博迟疑道。
  “好处啊,爹,您忘了,咱们不是要进入东南,分享开海的利益吗?”
  杨俊民一句话,点醒了杨博。
  对啊,怎么把正事给忘了。
  这个方略再好,却没法立刻变成银子,而且还需要朝廷国策配合,长期经略,说白了,就是做菜的菜谱,要想吃到美味,还需要购买食材,需要洗菜切块,需要上锅烹炒,细心调味,等到能吃的时候,自己还能不能活着都不好说了。
  再说得不客气,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而东南开海则不然,如今已经是摆上桌子的一道菜,拿起筷子就能吃了。
  唐毅这小子典型的画饼充饥,用美好的远景把杨博给忽悠住了,轻轻松松就把他放了出来,愣是没付出什么像样的代价。
  醒悟过来的杨博能不气吗!
  好家伙,一辈子打雁,被雁啄了眼,唐毅你真行!
  杨俊民笑道:“爹,我看唐毅倒是挺有趣的,倒不如咱们就做一个顺水人情,和他交个朋友算了。”
  “不行!”杨博断然说道:“告诉你一句话,你爹这辈子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杨俊民把手一摊,“那您还能如何,进攻南京的罪名是许家和郑家的,加上之前被查抄的李家和蔡家,七大姓去了一大半,又过了这么长时间,陛下的怒火也消了许多,奈何不了唐毅的。”
  杨博沉着脸,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露出了笑容。
  “你小子看着吧,你爹有办法让唐毅吃个闷亏,还要感谢你爹手下留情!”杨博伸了伸懒腰,嚣张地笑道:“要是不露一手,还真当老夫是面捏的。”
  ……
  嘉靖三十六年的上半年,是动荡的,是混乱的,在前后派遣了六位钦差,东南的案子总算是告一段落。
  兵部尚书杨博亲自撰写了长达万言的奏疏,详细汇报了东南的情况。首先杨博将主要罪名,抢掠市舶司物资、毒杀巡抚阮鹗、攻击南京城、豢养倭寇等等罪名,都归结到了被抄家的四大姓身上。
  嘉靖当即下令,四大姓中,直接涉案的一律斩立决,其他的男丁发配九边充军,女子充为奴婢。
  一时间,被砍头的就有七百多人,其中李家的李东升,蔡家的蔡通贵,还有策划攻击南京的郑宏宇,许云埔四个人被处以凌迟之刑。
  为了震慑宵小,四个人被分散在杭州,泉州,苏州和南京四地行刑,在同一天,他们被推上了断头台。
  刽子手把他们绑在十字架上,享受的是最高等级的千刀万剐之刑,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整整割了三天,四个人最后只剩下了完好的头颅,还有一身骨架子。
  深受倭寇之祸的百姓争相讨要割下来的肉块,拿回去祭奠死去的亲朋,欢呼声,惊叫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把持东南多年的闽浙大姓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收场了……
第450章
尴尬癌
  处罚了主犯,其他官员赏罚也不能含糊,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历来都是如此。
  首先是浙直总督胡宗宪,他之前有失职之过,好在后来能将功赎罪,揪出幕后黑手,功过相抵,嘉靖赏赐了一对如意,荫一子锦衣卫千户,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倒是谭纶,由于查案有功,办差得当,嘉靖破格提拔,官升两级,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而原来的浙江巡抚唐慎则是升一格,加左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接替阮鹗的缺。
  至于原来的福建布政使参议杨继盛也提了一级,变成苏松巡抚。
  东南三省的封疆大吏全都换了,这一手可是震撼了大明的官场。这三位巡抚当中,除了唐慎是平调之外,谭纶和杨继盛都是擢升,论资历威望,他们远远不够封疆大吏的资格。可是东南处在战场第一线,这时候只看才能,不看资历。
  谭纶文武双全,参与抗倭以来,练兵作战,屡立大功,上一次推举浙江巡抚的时候,他就是人选之一。
  这一次五位钦差办案,赵贞吉和鄢懋卿都因为急躁偏颇,险些酿成大祸,已经被嘉靖召回京城,各自罚俸半年。
  唯独谭纶在办案期间,老成持重,又最先查到藏匿倭寇据点,立功不小,接任浙江巡抚,也是名正言顺,别人说不出太多。
  最奇怪的要数杨继盛,他自从嘉靖三十二年南下泉州,无论民政,还是军功,都是一等一,在吏部的政绩考评都是优等,可是他就是升不上去,原因谁都明白,杨继盛弹劾严家父子,把他压在泉州,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要不是给唐毅倒地方,他也没机会升任参议,虽然参议比起知府要高一级,实际上他的权力远不及唐毅,说得不好听,就是唐毅的助手,那为何杨继盛能高升巡抚,执掌一省大权呢?
  从圣旨上或许能看出一丝端倪,“……继盛受命以来,夙兴夜寐,竭心尽力,运筹帷幄,颇有功业,发天兵于猝然,破海盗于月港,东南数十年之患,消弭一空……”
  杨继盛能升官,原因竟是月港的胜利。要知道这场胜利可是唐毅策划的,杨继盛不过是执行者而已,他都高升巡抚,唐毅该得到什么赏赐呢?
  再看看给唐毅的圣旨:“……泉州知府,市舶司提举唐毅,勇于任事,两月之间,恢复市舶,有功于朝廷,然则该员志得意满,行为乖戾,作风浮躁疏漏,以至钦案证物被天火焚毁,有负圣恩,罢去泉州知府一职,贬为晋江县令,着令原晋江县令海瑞,接替泉州知府,市舶司提举一职……”
  好家伙,赏赐没捞着不说,还从知府变成了县令,更气人的是原来的部下海瑞竟然爬到了唐毅头上。
  两个人要是再见面,该怎么办啊?难道唐毅要管海瑞叫府尊大人吗?
  按照常理,就算贬官,也是要外调的,不能一个城里的知府知县上下对调,这不是诚心玩人吗?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陛下怎么这么……”唐慎想说糊涂,话到了舌尖儿,又吞了回去,只是满脸的愤愤不平。
  唐毅却摆摆手,气鼓鼓道:“爹,这个损主意多半是杨博弄出来的,此老被我涮了一回,什么实际好处都没捞着,故此心中不平,弄出了这么一手。不过您放心,我在福建待不了多久的。”
  “是吗?”和儿子在一起,唐慎的懒癌就发作了,一点不愿意动脑子。
  唐毅只好无奈道:“您老调任福建,哪有父子同在一省为官的?”
  唐慎尴尬笑笑,“行之,我还是想不明白,这一次朝廷一口气换了三省巡抚,到底是想做什么啊?”
  唐毅抓起茶壶,给老爹倒了一杯铁观音,双手奉上,笑道:“东南的事情,就像铁观音,头一泡儿要掉倒,剩下的就是一泡一泡的品。经过了几次的折腾,陛下对东南的情况也看明白了,策略也定下了,掌大局的还是胡宗宪,而下面的人要多用循吏,多做事,少说话,上下一心,才能政通人和,如臂指使。而且我斗胆猜测,陛下或许要加大开海的力度,不满足于泉州一地。”
  听完儿子的分析,唐慎琢磨了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不论是谭纶,还是杨继盛,都是心学门人,都主张务实的抗倭策略,对开海也都十分热衷,杨继盛更是直接协助唐毅开海的帮手。
  他们掌权,开海势不可挡了。
  泉州做成了,如果宁波,甚至松江等地都能开海,正规贸易通了,谁还跑去当倭寇啊,此消彼长,虽然不敢说倭寇能快速消灭掉,但已经露出了曙光,额不,是朝阳,成就大功已经不远。
  比起大局,自己受点委屈也不算什么,唐毅笑呵呵的,反正知县和知府都是蓝袍子,区别就是胸口的补子,反正一般的老百姓也看不出来,也就无所谓了。
  宠辱不惊,要的就是这个气度。
  转过天,唐毅刚刚起来,就接到了一封请帖,看上面的名字,正是杨博,邀请他去钦差行辕赴宴。
  “师兄,我看老家伙没安好心,摆明了是想羞辱师兄。”
  “呵呵,不要瞎说,人家杨老大人是前辈,要尊着他。”
  唐鹤征上上下下看了唐毅一遍,以往唐毅在人前是影帝,可面对自己人的时候,还总是真情流露,该笑就笑,该骂就骂,从来不客气,现在倒好,越发深沉了,唐鹤征总结道:“师兄,你越来越虚伪了。”
  “哇呀呀!”唐毅真的怒了,“再敢啰嗦,把你送回京城,让你爹收拾你!”
  唐鹤征开朗了不少,可是一听老爹,两腿发软,连忙屁颠屁颠去拿官服了。穿戴整齐,从书房出来,迎面王悦影笑着走来,她挎着小篮子,用一块青部包头,足下穿着木屐,襦裙上还沾着露水,活脱一个从田里回来的小家碧玉。
  在篮子里,放着几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还有一把菠菜。王悦影的厨艺越发精湛,不但大鱼大肉做得好,就连素菜也颇有功夫。昨夜发了面,蒸一锅馒头,配上菠菜汤,拍黄瓜,就是一顿清淡可口的早饭。
  见唐毅要走,王悦影闪过一丝失落,随即关切地嘱咐道:“哥,酒多了伤身,哪怕有解酒丹顶着也不成,要爱惜身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