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951

  何心隐大笑道:“大人深谋远虑,何某实在是五体投地。”
  唐毅相信一点,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尤其是面对王直和徐海这种狡诈无比的海盗头子,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就蹬鼻子上脸,不知好歹。
  所以在招降纳叛之前,必须给倭寇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官府是不可战胜的,只有这样,才能逼着他们乖乖听话。
  唐毅又和胡宗宪商讨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把谭纶,卢镗,汤克宽几个人都请了过来,共同商讨了全新的作战方略。
  唐毅还煞有其事给这个方针起了个代号,叫“玄武计划”,说白了就是乌龟加毒蛇。
  首先要在浙江、南直隶、福建沿海,建立起一整套防卫体系,在近海安排船只巡逻,岸边设置瞭望台,村镇建立高墙,互相驰援,各地安排驻军,一旦遇到倭寇,果断出击援救。
  这一套东西没什么稀奇的,一直都在做,只是这一次投入的规模更大,唐毅向胡宗宪讨三百万两酬劳。
  就是以加强防御的名义,给花了下去,大造道路,整修港口河道,修建桥梁直道。
  大把的银子撒下去,胡宗宪很快就发现了好处。
  由于大量的投入,需要征用几十万的工人,东南的闲散劳力一下子有了生计,而且采购砖瓦木料,又让木匠、泥瓦匠、砖窑、钢铁作坊都活络起来。
  人活下去的动力就是希望,看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谁还愿意冒着杀头危险当倭寇啊。
  当然这种方式见效还是太慢,唐毅又提议挑选精锐,每一千人组成一队,装备马匹,船只,偏箱车,作为快速打击拳头,遇到小股倭寇,果断吃掉,遇到了大股倭寇,就凭着速度优势,拖延迟滞,疲惫敌人,等待大军到来。
  唐毅还有更狠的一手,除了陆地上之外,他把水师也进行了编组,俞大猷的船队如今已经有新式战舰三十多艘,每五艘一组,一改往日防御作战的模式,开始主动攻击,甚至抢掠倭寇!
  “倭寇抢走一两银子,水师就抢回二两,掠夺一个人,就抓他们两个,烧一处村庄,就烧他两个岛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计算战功的时候,不拘泥一城一地的胜负,只看倭寇损失的总量,倭寇比我们损失多,就是胜利!”
  这一番宣言发出,整个东南的战场为之一变,明军不在疲于奔命应付倭寇的袭扰,反而嗷嗷叫得攻击倭寇,光是三个月之内,俞大猷所部就抢回了三十多万两银子,毙杀倭寇五千多人。
  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徐海,他都哭了,什么狗屁官兵,简直比倭寇还倭寇!
第462章
“花和尚”虚辰
  在一个团伙之中,老二往往是最困难的位置,老大防着你,老三老四,直到老十八,都盯着你,恨不得却而代之。
  徐海这家伙很不幸处在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上面有海盗之王王直,下面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豺狼。唐毅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突破口选在徐海身上。
  俞大猷的反劫掠,有八成都落在了徐海身上,而且俞大猷一改往日硬碰硬的作风,打了就跑,仗着船只精良,训练有素,占尽了便宜。
  当然徐海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发动手上所有力量,打探俞大猷的行踪,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让他打听到了,俞大猷率领着十艘要去偷袭小磨山岛。徐海立即集中了一百多艘战船,给俞大猷摆下了一座口袋阵。
  还真别说,俞大猷真的杀了进来。徐海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他即刻指挥着船队,把俞大猷的战船给包围了起来。倭寇们眼珠子都红了,好你个俞大猷,我们都吃了多少亏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该你老东西倒霉了!
  倭寇们蜂拥而上,俞大猷只是轻蔑一笑,不是猛龙不过江,没有充分的准备,俞大猷哪敢随便钻进来。
  自从泉州开海之后,水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俞大猷可以动用的银子越来越多,除了打造军舰之外,还建造了一批青铜炮。
  没有造出来太多,只有六十门,俞大猷将这些火炮装在了三艘最大的战舰上面,他的座船就是其中之一。
  当倭寇靠近的时候,俞大猷的船只横了过来,露出了狰狞的面目,霎时间炮声隆隆,硝烟滚滚,一枚枚铁丸砸向了倭寇的船只。
  这一下子可把倭寇都给吓坏了,以往的海战都是接舷战,哪里遇到过这种残暴的打法。
  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有十几艘船只相继中弹,不是沉没,就是受伤。俞大猷潇潇洒洒,从包围圈跳了出来。
  他还不满足,竟然又调转头,冲着徐海的船队杀了回来。
  这一次双方倒是杀在了一起,只是倭寇也讨不到便宜,明军这边装备了数量惊人的手榴弹,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弹雨。
  手榴弹还真不算什么稀罕玩意,那位被嘉靖斩首的三边总督曾铣就曾发明了地雷,用来对付鞑子。
  最初的地雷,开花弹,手雷,都是差不多的工艺,一个铁壳子,装上药,加一个引信,经过唐毅的提点,明军很快做出了手榴弹,出现了掷弹兵。
  徐海很荣幸,成为掷弹兵的第一个猎物。
  密集的手榴弹比起炮弹还可怕,因为距离近,扔得更准确,猛烈的爆炸,把船板炸得满天飞,周围的倭寇纷纷受伤,倒在血泊之中。
  就连徐海的手臂都被弹片划伤,一场大战以倭寇的惨败告终。
  俞大猷以伤两艘战船的代价,干掉了三十多艘倭寇战舰,毙杀倭寇一千五百多人。为水师最漂亮的一场胜仗。
  消息传到了杭州,唐毅亲自带领着士绅百姓,杭州的学子,一起在码头,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
  船只刚靠岸,俞大猷就抢先下船,几步到了唐毅面前,大礼参拜。
  “末将拜见大人!”
  唐毅的巡海道已经被拿下了,算不上俞大猷的上司,可是官场规矩如此,向来以文御武。哪怕只是七品的巡按御史,得到了准许,一样能号令一品总兵。
  既然要认一个老大,别人还不如唐毅呢!
  这个道理俞大猷懂,唐毅也懂,再说了他也不想自己的田长出别人的庄稼,坦然受了俞大猷的礼,连忙把他搀扶起来。
  “俞老哥,我备下了接风宴,咱们一醉方休。”
  “哈哈哈,有酒喝就好,再不喂喂肚子里的酒虫,都要造反了!”
  俞大猷大笑着,带着手下的参将游击,乃至千总把总,大家伙齐集一堂,吆五喝六,喝得别提多快乐了。
  从中午,一直到了傍晚,才纷纷散去。
  最后只剩下俞大猷和唐毅两个,俞大猷喝了不少酒,脸色涨红。
  “大人,您和末将交个底儿,这次把末将召回来,是不是上面的意思?”俞大猷神色很不好。
  这些日子仗打得很爽,可是也惹来了不少非议。
  尤其是王本固就几次找到了胡宗宪,大明的军队不去保护子民百姓,反而像是倭寇一样,纵兵抢掠,假以时日,兵和匪还有什么区别?
  这位更是扬言,要弹劾败坏朝廷法度的奸贼。在他的眼里,只要是和他不是一个调子,那就是奸臣无疑。
  “的确有些压力。”唐毅很坦然地说道。
  俞大猷脸色更加阴沉,“大人,若是朝廷要追究罪责,我俞大猷担着就是,绝不牵连别人。”
  “俞老哥!”
  唐毅把酒杯放下,略带怒意,“我是那么不讲义气的人吗?”
  “当然不是。”俞大猷慌忙说道:“大人,末将是觉得武将升官容易,只要您不吃亏,我就吃不了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俞大猷语重心长,听在唐毅的耳朵里,却觉得十分讽刺,敢情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已经背黑锅背习惯了,如此对待武人,难怪世人都以行伍为耻!
  唐毅用力拍了拍俞大猷的肩头,健硕的肌肉震得手掌生疼。
  “俞老哥,你只管打仗就是,别忘了,我的师父可是兵部尚书,有他老人家压着,咱们都吃不了亏。”
  “那可太好了!”
  俞大猷来了精神,激动地说道:“大人,让末将再出征吧?要不了几个月,我就能把徐海的脑袋揪下来!”
  他信心十足,说话掷地有声,唐毅呵呵一笑,“自然少不了老哥的神勇无敌,只是眼下该换换方法了。”
  ……
  军事上压制住了徐海,下一步就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把他拿下。
  唐毅仔细研究了细作送来的报告,徐海是徽州人,算是胡宗宪的老乡,从小也是苦孩子出身,年轻的时候甚至到了杭州虎跑寺当和尚,法号叫普净,人称明山和尚。
  后来在叔父的带领下,随着王直出海做生意,渐渐成为一名倭寇首领。
  何心隐还向唐毅透露了徐海的一个习惯,或许是僧人出身,徐海格外相信神仙,在他的老巢还有一间神堂,里面供着稀奇古怪,一大堆的神仙。
  有弥勒佛、观世音、济公、关羽、龙王爷、土地公,只要能说得上名的,几乎都能找到,尤其重要的是还有一只小耗子。
  何心隐不解其意,后来在酒桌上,从徐海的表弟嘴里知道的原因。
  徐海小的时候,曾经给地主放羊,结果弄丢了一只,地主把他毒打了一顿,扔到了柴房关起来,也不给吃的,不给喝的。
  家里面知道了消息,苦苦哀求,最后只能把爷爷的棺材板给卖了,换了一只羊,才把徐海救出来。已经过去了五天时间,大家都担心徐海已经死了,哪知道救出来的时候,他还欢蹦乱跳。
  原来柴房里别的不多,老鼠特别多,而且又肥又大,徐海晚上捕捉老鼠,渴的时候就喝棚上漏下来的雨水。
  爷爷当时就给徐海竖起了大拇指,说孙子有出息,是个人物!
  把棺材板卖了,值得!
  五年之后,爷爷死的时候,只有一张芦席,又过了二十年,徐海果然成了天字二号的海盗之王。
  除了小时候靠着老鼠活命,徐海正式出海经商的那一年是庚子年,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走耗子运起家的,所以对待耗子格外虔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唐毅格外的感兴趣。
  “夫山兄,徐海当真十分虔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