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951

  城中重新恢复了安宁,魏国公府却变得风雨凄凄,徐鹏举唉声叹气,他已经听到了风声,原本和他不错的兵部尚书张鏊是铁定完蛋了,能逃过牢狱之灾就算是幸运。
  户部尚书马坤又上书朝廷,要求严惩乱军,追究罪责,徐鹏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地位,到处拜求高抬贵手,甚至要低声下气,去拜求镇守太监何缓!
  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一个身体不全的太监。
  高大的徐鹏举在何缓面前,拱肩缩背,宛如奴仆。
  想到这些画面,徐邦阳突然觉得心脏好像要被撕碎了一般,疼!真的疼!
  他再也不想多留,搬出了家门,在城外的一处庄园,带着手下的几十个人每天疯狂训练,练得汗透衣衫,练得筋疲力尽,倒在训练场上,就能呼呼大睡。
  什么屈辱,什么愤懑,都抛到了一边,就像牲畜那样过日子。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魏国公府派来了人,说是有旨意,让他接旨。
  徐邦阳不明所以,急忙洗了个澡,匆匆回到了国公府,大堂之上,中间正坐着织造太监石公公,见到了徐邦阳,他微微颔首。
  “呵呵,早就听唐大人说过,你有祖上遗风,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徐邦阳听封。”
  徐邦阳跪在地上,石公公抑扬顿挫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徐邦阳富贵不骄,忠心国事……特加封巡江参将之职,钦此!”
第495章
惺惺相惜
  郑氏刚刚三十出头,年轻貌美不说,又给徐鹏举生了一个儿子徐邦宁,眼下正在京城,和小阁老混得风生水起,只要把小阁老伺候好了,承袭了国公的位置,自己就是国公的娘!谁还敢说自己出身微贱,还敢说自己光是有一张脸蛋,老娘是美貌智慧两把抓。
  前途是美好的,但是过程是曲折的,要防着任何异常情况出现,除了呆头呆脑的老大徐邦瑞之外,最后威胁的就是徐邦阳!
  这个小兔崽子没死在军营里头,竟然又爬了回来,还一副鼻孔朝天,看不起人臭德行!你算个什么东西,脸晒得跟锅底灰似的,从里到外都是一股子丘八大爷的恶心气,就凭那个蒜罐子脑袋,也想抢我儿子的位置,简直做梦!
  嘴上骂着徐邦阳,可是暗地里她可不敢怠慢,派出人手,悄悄盯着,有什么事情就立刻报告。
  “夫人,朝廷下旨意了。”
  “啊,老爷怎么样了?”郑氏惊问,她听徐鹏举感叹,南京守备可能丢了,她也跟着提心吊胆。
  婆子忙说道:“夫人放心,老爷没事,只是罚了半年的俸禄。”
  “哦,那就好。”郑氏点点头,朝廷的那点可怜兮兮的俸禄,根本就没看上眼窝子,懒洋洋摆手,“没事你就下去吧。”
  “遵命。”婆子一转身,又说道:“对了夫人,那,那位被加封参将了。”
  “什么?”郑氏惊得大呼起来,“你是说徐邦阳那个兔崽子当了参将?”
  婆子点点头,郑氏怒气冲冲,骂道:“他有什么资格?凭什么不是我儿子?”婆子也不敢多话,只能低下了头。
  郑氏眼珠转了转,心有不甘问道:“参将是几品官?”
  “奴婢听前面说,没有品级。”
  “哦,这就好!”郑氏顿时又欢喜了起来,看来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位置,就当是给要饭的一个碗吧!
  郑氏满心不屑,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个巡江参将看起来没品没级,要论起实权,犹在徐鹏举那个南京守备之上!
  明朝为了管理长江航运,防守留都,设立提督操江一职,一般都是有德高望重的勋贵重臣执掌,地位和南京守备不相上下,而且上面没有那么多婆婆,再加上能插手长江航运,实在是肥的流油的好位置。
  如今提督操江一职暂时空缺,而巡江参将作为提督大人的副手,就顺理成章作为管理留都上下航运的第一人!
  想到这里,徐邦阳的脸都涨得通红,一颗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是真正掌权的肥缺,没有贵人是不行的,徐邦阳的眼前闪过了唐毅笑吟吟的模样,咕嘟,徐邦阳艰难地咽了口水,唐毅说要给自己一个好位置,不会对象这么快吧?
  对了,传旨的时候,石公公就提到过唐大人,没错就是唐毅了!
  徐邦阳一跃而起,撒腿就往唐毅的行辕跑,把徐鹏举都给晾在了一边。气喘吁吁,到了行辕,一打听,看门的士兵客客气气告诉他,中丞大人正在和两位部堂商讨要事,请他等一等。
  中丞?
  徐邦阳晕菜了,他掏出了一锭银子,塞到了士兵的手里。
  “兄弟,中丞是哪位啊?”
  士兵倒是笑了起来,“你不是要见唐大人吗?中丞大人自然是他了!”
  “啊!”
  徐邦阳身体摇晃了两下,差点一屁股坐下。
  震撼来的太强烈了,他的脑袋都死机了,只剩下一句话不断跑过: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御史中丞本是御史台的二把手,唐宋以来,御史大夫的位置虽然还在,但是长长空缺,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的实际长官。到了明朝,废除御史台,转而设立都察院,中丞就成了对副职的尊称。
  只有副都御使和佥都御史能当得起,他们都是京官,执掌朝廷风宪,权柄大得吓人。而外官之中,能被尊为中丞的只有一类人,那就是巡抚!
  因为巡抚本身和参将一样,都没有品级,他们的享受的待遇和挂的职务有关系,一般都是挂副都御使,或者佥都御史,正是有了言官的身份,才能顺理成章,监察一省的文武官吏。
  说到这里,就再明白不过了。
  唐毅已经是巡抚大人了,二十出头的一省之长啊!
  光是想想,就让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徐邦阳突然觉得自己这二十几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泪流满面,心里头别提多苦了。
  晕晕乎乎,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过来,把他带到了唐毅的书房。
  见徐邦阳进来,唐毅面带微笑,“徐公子,请坐吧。”
  徐邦阳可不敢托大,连忙跑到了唐毅面前,大礼参拜。
  “卑职叩见中丞大人,恭贺大人高升!”
  唐毅淡淡一笑,“什么高升,不过是平级调动而已,还不一定是福是祸呢!”
  “装,真会装!”徐邦阳暗暗鄙夷,杭州知府虽然是高配的四品官,可再怎么高,也只是地方官吏,摆不上台面。
  佥都御史虽然也是四品,却执掌一省,权力大了何止十倍。
  而且对于翰林官来说,最难的不是入阁拜相,而是如何从“蓝月亮”变成“大红袍”。哪怕那些名扬天下的前辈,什么商辂啊、李东阳啊、杨廷和啊,包括严嵩在内,都是坐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冷板凳,十年算是少的,二三十年都有。
  无数翰林前辈就是在漫长的煎熬之中,被慢慢淘汰掉了,抱憾终生。
  相反,一旦成为光禄寺卿、苑马寺卿、国子监祭酒一类的小九卿,或者是佥都御史,穿上了红袍,那么恭喜你,苦尽甘来,从此进入了升官的快车道,五六年时间,升任部堂,执掌一部,一点难度没有。
  还有更妖孽的,比如历史上的张居正,仗着徐阶的提拔,一年的时间,从翰林学士火速入阁,简直比火箭还火箭……
  无论张居正怎么妖孽,只怕他都无法超越唐毅了,在担任杭州知府两年之后,一步升任应天巡抚,从此步入封疆大吏一级,速度之快,年纪之轻,官位之高,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决策的时候,听说内阁都吵翻了天,司礼监也不敢批红,吵来吵去,最后还是嘉靖亲自拍板,把唐毅送上了应天巡抚的宝座。
  嘉靖是气迷心了?还是觉得把唐毅推到了火坑,良心发现,突然要弥补他的损失了?
  你要是这么想,显然是把嘉靖想得太美好了,这位道君皇帝把唐毅又推到了另一个更大的火坑,饿不,根本就是火山!
  先说说应天巡抚吧,南直隶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安徽加上江苏,面积非常大,事情也多,就会根据不同的使命,设置不同的巡抚,比如为了对付倭寇,就设立了苏松巡抚,为了平定农民起义,设立了凤阳巡抚,从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同为巡抚,但是管辖的侧重区域完全不同。
  那唐毅这个巡抚管什么呢?
  简言之就是南京,就是留都,就是应天府!
  再说明白点,就是管理南京多如牛毛的军队!
  “徐公子,喝茶。”唐毅倒了一杯。
  徐邦阳慌忙双手捧起来,“多谢大人,您只管叫我邦阳就是。”唐毅没说话,而是示意他把茶水喝下去。
  徐邦阳仰脖,把茶水倒了进去。
  呕!
  一股难以形容的苦涩从嘴里蔓延开,徐邦阳差点都吐了,他强忍着把茶水咽了下去。难道唐毅还要戏耍自己?
  下一秒,他也傻了,只见唐毅给自己倒了一杯,也喝了下去。
  “喝得了苦茶水,才能干得了大事情。”唐毅叹道:“朝廷让我裁军。”
  “不会吧?”
  徐邦阳真的吓坏了,开什么玩笑,光是减少一点俸禄,就弄得振武营兵变,死了一位侍郎,要是大刀阔斧地裁军,那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唉,振武营兵变,陛下极为震怒,不只要严惩叛乱士兵,还要彻底清查,将无用之兵悉数革去,减轻朝廷负担。”
  唐毅淡淡说着,针对振武营兵变,南京兵部侍郎李遂主张安抚士兵,许复旧制月粮及折银,并密捕为首25人入狱,杀3人,其余戍边卫。
  胡萝卜加大棒,这也是历来哗变的惯用手段,这一次还死了一个侍郎,不杀人是交代不过去的。
  只是朝廷态度非常耐人寻味,以往得过且过的内阁对这个处置非常不满意,认为乱兵烧杀抢掠,残忍分尸朝廷命官,已经形同匪徒,不可能效忠大明朝廷,必须全部解散。
  同时,还有其他募兵,世兵,也积弊重重,必须加以清查整顿,重新核定员额,发放粮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