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951

  军士们一个个低下了头,默不作声,有几个干脆端起酒碗,大口喝着酸涩的浊酒,心里面就跟有一股火似的,到处乱窜。
  当兵虽然不好,可一个月有一石粮食,还能填饱肚子。大家伙也不年轻了,十几岁能去当学徒,都二三十岁,除了种田,真是不知道能干什么。可是家里头有田可耕,谁又会提着脑袋投军啊?
  一想到要失去了饭碗,谁的心情也不好受,甚至有人眼圈发红,强忍着泪水。胡老成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
  破旧的院落,气压低得让人窒息。
  孙凡仗着胆子,打破了沉默,道:“大人,俺还想当兵。”
  “为什么。”
  “俺要养活儿子。”
  “一石粮食够吗?”
  孙凡愣了一下,痛苦地摇摇头,“不够,有比没有强!”
  “哈哈哈!”唐毅笑了起来,“其实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此话一出,大家伙都来了精神,聚精会神听着。
  “本官可以帮忙,把你们打散,分配到其他的军中,继续吃粮当兵。”
  孙凡和胡老成激动地就要下跪,唐毅一摆手,拦住他们,叹道:“什么地方都有欺生的毛病,你们去了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干,粮饷还会更少,再有每逢打仗,要冲在最前面,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说句实话,会比现在过得更难。”
  唐毅说的坦诚,大家心里也都有数,可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别的选择吗?生活已经不允许他们做更多的奢望了,只要能活下去,就是幸运了。
  人活着最大的动力就是希望,明天比今天好,儿子比自己好,当知道未来只会更暗淡的时候,再坚强的汉子也会承受不住。
  有人捂着脸,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懦弱,却没有注意到,对面的人泪水也流了下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毅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只有把他们逼上了绝路,这帮人才会服从自己的安排。
  “其实,还有一条路,不知道大家愿不愿?”
  唰,所有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一双双眼睛的深处,燃烧起强烈的光芒。没有人说话,全都注视着唐毅,仿佛在聆听天神的旨意般虔诚。
  “弟兄们,抗倭大局已定,朝廷大举裁军,是必然的,这一次振武营兵变,不过是把一切提前了。本官身为朝廷命官,也是无可奈何,只是大家为了朝廷效力多年,年纪也不小了,离开了军营,就没了生活来源,本官于心不忍,朝廷更不能寒了人心。经过这些日子的思索,本官决定成立一个长江航运公司,专门经营船只货运。把四川,湖广的粮食运到东南,再把东南的丝绸家具,卖到湖广四川。往来之间,需要大量的人手,押送搬运,你们的生计就都有着落了。”
  唐毅说完之后,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热烈回应,反而是难以掩饰的失望,低落。士兵们纷纷摇头叹息,颇不以为然。胡老成瞪了大家伙一眼,气得骂道:“兔崽子,唐大人为了大家伙着想,让你们搬东西挣钱,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勤快点,还能饿死吗?”
  他这么一骂,总算是有个年轻的士兵,仗着胆子道:“扛活儿多累啊,从早到晚,得不了几个铜子,还天天挨打,俺可不愿意。”
  “俺愿意!”孙凡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唐大人让干啥,俺就干啥,唐大人不会坑咱们的。”
  还算有个上道的,唐毅勉强笑道:“回头去振武营开一个退伍的文书,拿着文书去航运公司的账房,他们会给你一张股票,以后根据这个分红。”
  什么公司啊,什么股票啊,孙凡是不明白的,可是分红两个字他可听懂了。
  吞了一下口水,傻傻问道:“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唐毅道:“航运公司的股本暂时是一百万两,其中三成给了勋贵军官,毕竟要靠着他们打通关系,下面干活办事的也是三成,至于剩下的四成,要留给上下游的客商,有了股份,他们才愿意用咱们的航运公司吗!三成是三十万两,折算成股票,一张是五两银子,如果说航运公司一年净赚一百万两,一张股票就能分到五两银子。当然了,生意有好有坏,分红有多有少,比较稳当的还是工钱。”
  “还有工钱!”孙凡嘴巴张得老大。
  真是个傻小子,唐毅笑道:“干活还能没有工钱?暂定的最低工钱是六钱银子,干得多挣得多,还有奖金啊,津贴啊,能比你们当兵多一些。”
  “多多少?”孙凡难得机敏起来,立刻追问道。
  “这个很难说,不过你们可以参考一下盐铁塘,最早的一批工人,一年下来,工钱加上分红,最少也有五十两银子,分到土地的,赚得就更多了。”
  吸!
  所有人都发出了惊骇的声音,一年五十两,银子啊!
  他们当兵又多少钱,一个月一石粮食,折银子才六钱,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远,判若云泥。所有人的脑袋都傻掉了,根本不敢相信,全都认为唐毅在骗他们,世上哪有这种好事情。
  很多军士都认为去航运公司干活,就是给人家当奴仆,做苦力,他们坚决不信能够发家致富,甚至改变命运。
  人一旦上了犟劲,还真不好说,一个个虎着脸,低着头,油盐不进,十足的榆木疙瘩儿。
  到了后来,唐毅干脆不费吐沫了,他给太仓那边下了一道命令,调来了二百多名工人,让他们现身说法,给士兵们讲讲,这几年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当昔日的难民,一个个衣冠楚楚,站在了士兵的面前之后,他们完全傻眼了。
  凡是参加开凿盐铁塘的,多数都拿到了运河票号的股份,虽然之后很微弱的一点点,但是架不住运河票号发展成了交通行,成为了东南的金融霸主,他们都算得上原始股东,手里的那点股票,都翻了百倍之多,每年光是分红,就有一大笔钱。
  在几年前,他们都成为了小康之家。
  如今更是了不得,有人购置了田产,做起来小地主,还有人开了店铺,建了作坊,头脑灵活一些,都赚了大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至于那些稍微老实笨一些的,留在交通行里面,也有大把的工作可以做,领着工钱,拿着分红,潇潇洒洒,一年到头,几十两的收入,足够送家里的孩子进学堂了。
  如今的太仓,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读书上学,哪怕以重视教育,师爷遍地的绍兴都比不了。
  尤其是杭州建立三大学堂之后,太仓立刻跟进,不用官府出钱,交通行下面的士绅工人就把银子凑够了。
  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各种课程。这几年的时间,太仓出来的学生几乎年年在苏州拔得头筹。整个南直隶,苏州教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在嘉靖三十七年的乡试,苏州府一口气拿了七十六名举人,更是囊括了五魁,其中有二十五名来自太仓。
  以往苏州是很强不错,可是也没有强到如此离谱的程度,一个府就占据了南直隶的一大半,其余徽州,扬州,应天,全都被无情碾压了,联起手尚且比不上苏州一地。
  除了科举上面的辉煌之外,苏州的学子更多的投入到了工商金融领域,如今的东南,绍兴师爷和苏州账房并驾齐驱,难分伯仲。
  而苏州商帮也快速崛起,领袖南直隶,甚至有人断言,三十年之内,苏商能超过晋商,成为大明朝最强大的商业力量。
  振武营的士兵们,从二百多位工人身上,看到的是自信,听到的是希望。
  他们不光自己经营有成,下一代也表现亮眼,有的孩子才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有的经营作坊,比起村里的土财主还有钱……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都自惭形秽。几年之前,他们比自己还惨,都是一群难民,凭什么能混成今天的样子,不就是搭上了“唐毅号”顺风车。
  一个盐铁塘运河就造就了这么多人,一条长江会如何?
  只要不是傻子,就会算这笔账。
  事实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瞬间,一股旋风刮了起来,振武营的士兵争相退伍,加入了航运公司,握着股票的一刹那,全都泪流满面,后半辈子就指着这张纸了!
第498章
心学少主
  短短五天时间,振武营一万多全数同意退伍,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任何骚乱,每个人都欢天喜地,好像中了大奖一般。
  他们也确实该高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张价值五两银子的股票,毫不客气说,这就是下金蛋的鸡。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人跑来,要用十两,甚至二十两买走!
  所有军士真真切切明白了,手里头不是一张纸片,而是一张银票,一张金票。回到了家里,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收藏起来,谁也不让碰,生怕跑掉了。
  唐毅的花样显然不会这么一点,他从盐铁塘和市舶司调来了一整套人马,有负责航运船只的,有码头组织的,有账目计算的,有采购物资的……总而言之,方方面面的人才进驻振武营。
  拿惯了刀枪的丘八大爷们,不得不拿起了纸笔,听着各种艰涩的知识。军营一下子变成了学堂,弄得好些老百姓都去看热闹。
  好高的大个子,被先生打手板、罚站、还有绕着校场跑圈的,振武营的军士一时间成了百姓的笑谈。
  都说三十不学艺,现在读书,还想考个状元不成?
  早上买菜时,有几个妇人碰到了孙凡的媳妇,互相问好,就有人忍不住嚼舌头根子,“孙小娘子,你当家的被罚得可惨哩,手都肿得和馒头似的。”
  “哦。”孙凡的媳妇默默点头,没有作声。
  另一个上了年岁的妇人插嘴道:“唉,都遭了什么孽啊,要受这个罪!不就是不当兵了吗,干点什么不成。不说别的,我们家的老二就给国公府帮闲,一个月下来,有吃有喝不说,还能拿回家一两八钱的银子,比起当兵的都舒服。”
  “哎呦,国公府啊,是魏国公家吗?”其他几个妇人都来了精神,眼中满是激动羡慕的神色。
  “可不,咱南京还有第二家国公府吗?当然是魏国公徐老爷家!”老妇人的声音提高了八度,神情谄媚,非如此就不足以表示对国公爷的崇敬之情。
  “告诉你们啊,人家国公府,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金银没脚面,在里面待些日子,人就沾了贵气,看看我们家老二,多少媒婆都踏破了门槛,我可是定下了规矩,人长得不好看不要,身子骨弱的不要,不是黄花闺女不要……”
  一路上老妇人都在不停吹嘘着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了不起,其他人不时附和,露出夸张的表情配合,孙凡的媳妇只是低着头,默默不语,过一条街道,就回家了。
  冲对面来了一架马车,车帘挑起,孙凡从里面跳了出来,紧跟着从里面探出一张年轻的面孔,不是别人,正是徐邦阳。
  “孙凡,这两天好好准备一下,马上你们就动身去南昌,到了之后,会有人接应你们的。”
  “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好好做。”
  “嗯,我相信中丞大人的眼光不会错,提前祝你一路顺风。”徐邦阳放下了车帘,马车从妇人们的身边呼啸而过,后面还有几个小厮,跟着马车跑得四脖子汗流。
  老妇人眼尖儿,有个脸上带着一颗黑痣的小厮,不正是自己引以为傲的二小子吗?还冲着自己点头呢!
  儿子跟着马车跑,孙凡那家伙怎么有资格坐在马车上,对比也太强烈了吧!老妇人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就连其他人的目光都透着怪异,似乎在询问自己,吹得牛皮怎么这么快就破了?
  她不甘心,气急败坏到了孙凡的面前,讥诮地说道:“怎么?攀上了高枝儿,连国公府的人都认识了?方才那位是哪一位管事啊?”
  “三婶啊。”孙凡道:“不是管家,是魏国公的公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