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1

  看着儿子的背影,严嵩用力摇摇头,露出了难看的苦笑。严世藩是个天才不假,只可惜他的天才都在如何捞银子,还有阴谋诡计上面,把握大势的本事太差。
  要真是自己撑不住了,人家一道命令,就能把他给抓起来。
  相比之下,唐毅比起严世藩要厉害太多了,一辈子做官,积攒下金山银山,不如有一个好儿子啊!
  严嵩带着落寞,缓缓回到了值房,懒洋洋靠在圈椅上面,一动也不动,只有微微起伏的胸膛,还在显示着生命的迹象。
  坐了差不多一刻钟,严嵩总算喘上了气,恢复了平静。
  这时候外面响起第二卷。。
  “爹,儿子回来了。”
  “进来吧!”
  严世藩推开了房门,大步流星,走到了严嵩的身后,背着手一站,一语不发,好像欠了他几个亿似的。
  又有脚步声音,唐毅从外面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给严嵩行礼。
  “下官拜见首辅大人。”
  “不必不必!”严嵩一伸手,“扶我起来。”
  严世藩心不甘情不愿,伸手搭起老爹,严嵩亲自走过来,拉着唐毅的手。
  “状元郎,这么多年,老夫早就想找你好好谈谈,偏偏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的事都怪世藩莽撞。你在陛下面前,网开一面,没有继续追究,他才能全身而退。老朽代替世藩,谢谢唐大人的大恩大德!”
  “岂敢岂敢!”
  对待严世藩,唐毅是不假辞色的,可是面对着严嵩,就算他再狂妄,也不敢失礼。
  首辅可不只权力大而已,更是百官之师,德高望重,哪怕是徐阶和严嵩杀成了那个样子,面子上还要过得去。
  “元翁,下官不过是就事论事,不敢逾越职分而已。”
  “好啊,年轻人要是都能像状元郎一般,大明中兴有望啊!”严嵩拉着唐毅,愣是让他坐在了对面,那可亲切的劲儿,就好像是面对自己的子侄一样,和蔼可亲。
  唐毅反倒是有些不自然,他刚刚是想回家的,还有一大摊子事等着呢!偏偏严世藩追出来,说严嵩要见他。唐毅虽然不情愿,却也不好回绝,加上他也想听听严嵩要说什么。
  “状元郎,你以为老夫是何许人?”严嵩突然没头没脑问道。
  唐毅忙说道:“元翁德高望重,是朝臣的表率,天下的担子都在您的肩上,陛下倚重您,百官敬佩您,您就是大家伙的主心骨。”
  “呵呵,不愧是状元郎,就是会说话啊!”
  唐毅羞赧道:“元翁叫我行之就好。”
  “嗯,行之,老夫今天就和你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严嵩给了儿子一个眼色。严世藩急忙去把窗户门关好,检查了一圈,才回到老爹的身后。
  严嵩借着这个时候,观察了一下唐毅,他身材很高,眉目疏朗,相貌一等一,和自己年轻的时候,有几分相似。不知道若干年之后,他会不会也变成自己这个样子?
  “老夫知道,天下人不齿严嵩的所作所为,可是他们想过没有,要是除掉了严嵩,这世上就能变得好了?都说老夫就凭着写青词,就得到了重用!他们也不想想,天下的事情,多如牛毛,东南抗倭,西北御鞑靼,赈灾,河工,漕运……哪一项是靠着写青词能解决的?关键还是要有人撑着,东南交给了胡宗宪,交给了令尊唐慎,倭寇就被压下去了。用对了人,这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严嵩似乎在和唐毅说话,其实是说给儿子严世藩的,这些年严嵩把用人大权给了儿子,严世藩的用人水平的确太差了,才弄得严党青黄不接,后继乏力,更是缺少治国之才,才弄到了今天的窘境。
  “行之,你在地方上做过官,有什么感受?”
  唐毅谦逊道:“下官才做了多长时间,哪有什么感受,反倒是苦没少吃,有上头的,也有下头的,两头受气罢了。”
  “呵呵呵,说得好啊,做官说穿了和当媳妇没什么区别,会当媳妇两头瞒,说穿了老夫也是个媳妇,不过是辈分高一些罢了。”严嵩突然一笑,“行之,从你的身上,老夫倒是看出了令师荆川公的风采,不骄不躁,凡事以大局为重。前些日子,陛下提起过,内阁只有两个人,要增补大学士,老夫以为荆川公十分合适,不知道你怎么看啊?”
第571章
父子不同调
  身为一名文官,入阁拜相,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唐顺之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都具备了入阁的实力。
  只是这话由严嵩提出来,唐毅实在是理解不了,老头是嫌自己死的太慢,特意请了一个催命鬼吗?
  如果唐顺之入阁,他和徐阶联手,衰老昏聩的严嵩根本不是对手。别说唐毅大惑不解,就连严世藩都傻了。
  唐毅刚刚打完了咱们爷们的脸,您老倒好,不想办法找回来面子,还给他们天大的好处,真是老糊涂了!
  严世藩拼命挤眉弄眼,甚至干脆用脚踢了老爹一下。
  严嵩浑不在意,微微一笑,“行之,或许你会怀疑老夫没安好心,那老夫也就把话挑明了。”
  严嵩笑眯眯看着唐毅,“行之,今天在玉熙宫你也都看见了,陛下严词训斥了我们父子,说句俗气的话,我们父子圣眷衰了,朝廷要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
  心里面唐毅也是这么看的,只是表面上却不能显露出来。
  “元翁,您老龙马精神,老当益壮,陛下片刻离开不得,今天陛下也无非是稍微训斥两句,哪个做属下的能不被上面骂,您老切莫介怀。”
  严嵩老眼放光,闪烁着洞穿一切的智慧,唐毅的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人家。严嵩自嘲笑笑:“行之是厚道人,可是老夫还是要说,与其让那些老夫并不喜欢的人上位,还不如交给稍微能让老夫放心的。”
  严嵩动情说道:“这些年来,咱们之间,或许有些误会,可是行之你在东南的时候,每一年过节都给老夫送礼,从来没有怠慢。胡汝贞也和老夫提到过,你们父子都帮了他的大忙,这些老夫都记在心里。而且老夫也知道,徐华亭几次算计你们师徒,下手可从来不客气,要不然凭着行之的功劳,早就应该进入一部历练,哪里用得着在詹事府、顺天府这种衙门周旋,说起来简直可笑!”
  严嵩不无讥讽地说道:“徐华亭看重清流,喜欢言官,殊不知那些人空有一肚子道理,扒下官衣,连肚子都填不饱。真正做事,还要落在你们这些干吏的身上。当然了,老夫也有自己的想法,令师只要入阁,他和徐华亭的主张不同,肯定会有分歧和龃龉,行之你是大才,由你辅佐令师,足以和徐华亭抗衡,等到老夫退下来,就是你们和徐阶之间斗争,老夫也好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行之,你觉得这个买卖可还做得?”
  严嵩的每一句话,唐毅都仔细听着,用心分析。
  还真别说,按照目前的局势,帮助唐顺之入阁,还真是一步妙棋。
  外人或许不知道,可是唐毅一清二楚,老师和徐阶之间的分歧相当大,平时两个人几乎很少来往。
  就拿唐顺之主持兵部来说,他希望能整顿京营,精练边军,尤其是要增加募兵数量,甚至主动反击俺答,派遣骑兵进入草原,捣毁牧民据点,焚烧草场,避实击虚,攻击老弱妇孺……
  天可怜见,唐顺之这一套设想完全是为了大明好,俺答连年入侵,百姓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不做出强有力反击,实在是有愧百姓。就连严嵩都被唐顺之说服了,答应支持。
  到了徐阶那里,竟然坚决反对,甚至有不少言官上书,说唐顺之是冒进,手段残忍,不是君子所为。
  “自己人”尚且如此,能指望严嵩帮忙吗,边防战略的改革就搁置下来,俺答依旧年年入寇,每年都有几十万的百姓受到涂炭,九边生灵,哀鸿遍野。
  窥一斑而见全貌,如果严嵩倒台,徐阶一家独大,唐顺之想要入阁,绝对十分困难,几乎就不可能实现。
  趁着双方厮杀正酣,把老师推入内阁,等到严党倒台之后,唐顺之也坐稳了位置,再顺势接收一些严党的势力,没准真能和徐阶掰掰手腕。
  哦!
  唐毅想到这里,也恍然大悟,严嵩的算盘打得真够精明的,他手下的人分量都不够,索性就把唐顺之推出来,由他和徐阶打对台戏,要想顶住徐阶的压力,就必须有一帮心腹手下,严党的人就是唐顺之最好的选择。
  要说严党都贪财吗?
  也未必如此,话又说回来,徐党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贪得少,是因为没有坐上好位置,想贪没有机会。
  严嵩说得对,治国不能靠着清流,要依靠干吏,虽然严嵩,和他的亲儿子、干儿子都不能用,但是严党不乏经验丰富的循吏,不说别人,东南总督胡宗宪,那就是最好的代表。
  唐顺之要是接收了严党的势力,就有相应的照顾严嵩父子,有人替他们说话,再加上多年伺候嘉靖,留下来的感情,严嵩就能安心退休,含饴弄孙,过上安宁的小日子。
  唐毅偷眼看去,严嵩鬓角都是老年斑,稀疏的头发尽数白了,寻常人能活到八十的都不多,严嵩八十多岁,还要操持帝国的大政,还要伺候嘉靖,应付政敌……
  想想都头皮发麻,他累了,也倦了,嘉靖又开始厌恶他,急流勇退,总比别人把他赶走要好。
  一瞬间,唐毅甚至理解了这位老首辅的无奈,只是唐毅不会轻易点头,因为他还吃不准,严嵩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里面有没有什么阴谋诡计……
  “能得到阁老的厚爱,师父一定非常高兴,只是入阁乃是大事情,还请阁老能赏几天时间,下官会抽空和恩师说一声,询问他老人家的意见。”
  “是啊,荆川公是个有主见的人,还请你告诉他,即便是入阁,老夫还会让他继续分管兵部的事情,保证不会架空权力。”
  还真是人老成精,严嵩又戳破了唐毅的一点担忧,唐毅连忙起身告辞,他生怕再待下去,就被严嵩给忽悠上道了。
  送走了唐毅,严嵩长长叹了口气,好像被抽空了力气,整个人都瘫在了椅子上。
  严世藩强忍着怒火,把老爹扶上了罗汉床,又取来一碗参汤,给严嵩喝了两口,老头子总算是恢复了一丝精神。
  严世藩忍不住埋怨道:“爹,您老想什么呢,怎么能让唐顺之入阁?就算入阁,也要咱们这边的人啊!您老怎么总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严嵩斜了严世藩一眼,轻蔑讪笑,“严世藩,你知道今天在殿上,为什么陛下会那么愤怒吗?”
  提到这里,严世藩的脸色一变,嘉靖的暴怒,还是让他心有余悸,后背冒冷汗。
  “醒醒吧,一个《清明上河图》不至于闹成这样,远的说是陛下不满咱们父子治国秉政,弄出来的问题,往近了说,就是你舅舅当吏部尚书的后遗症,陛下厌恶咱们了!”
  说起来严嵩也有气,他当初还没决定写不写奏疏,可是严世藩,还有好几个人都在耳边嗡嗡嗡,说吏部一丢,大势已去,让什么都不能让吏部。严嵩被说得没了办法,只好上书嘉靖,拿着老面子愣是把欧阳必进推了上去。
  可接下来的事情大大出乎严嵩预料,先是他的密奏泄露出来,朝堂之上,沸反盈天,纷纷弹劾欧阳必进。
  接着严世藩又冒冒失失,在唐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嘉靖对他们父子流露出强烈的不满。
  抢了一个吏部尚书,却动摇了圣眷,算来算去,还是吃亏了。
  “要是再这么下去,你舅舅的位置肯定保不住了,到时候吏部一丢,圣眷一失——严世藩,你还有本事扳回来吗?”
  严世藩的大白脸越发惨白,天下第一聪明人是有些过了,但是严世藩绝对不是傻瓜,他和唐毅打官司,换成被人,他说不定早就赢了,之所以很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毅的圣眷远在他之上。
  甚至说,如果不是严嵩罩着,严世藩的圣眷都成了负数,尤其是今天,更让严世藩感到了嘉靖的不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