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951

  尤其是税是固定的,经商最怕的就是不停变幻,没有依循,现在规矩明白了,大家伙做生意也就放心了。很短时间之内,顺天府的税收就增加了一大块。
  “有了钱之后,能做的事情就多了,比如商贩分散在各处,既扰民,又不规矩。正好选择几十处,就近建立临时市场,让商贩们都过来做生意,对百姓也方便,还容易管理。要筹建市场,就要劳力,征调民夫,容易影响百姓生活。正好,京城中有太多的乞丐流民,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还有明面上是乞丐,暗地里干一些偷鸡摸狗的营生,败坏风气。索性就把所有乞丐集中起来,在其中挑选四肢健全,能够干活的,全都充足劳力。建设市场,打扫卫生,收拾垃圾,虽然挣得银子不多,至少能够吃饭……”
  高拱听到这里,不由得站起身,深深一躬。
  “行之兄,心思缜密,此举真是大恩大德啊!”
  裕王好奇道:“高师傅,唐师傅的办法好在哪里啊?”
  “王爷,多少年来,每到冬天,城里都有人冻死,饥一顿饱一顿,救不了乞丐流民。唐大人给他们找了事情做,今年城里多半不会死人了。”高拱笑道:“这么做还有个好处,真正过不下去的都有了活路,剩下的乞丐多半好吃懒做,或是行为不端,这样的东西,就算冻死,饿死,也没什么可惜的!”
  仔细思索,还真是这么回事,唐毅的措施,环环相扣,面面俱到。虽然征了税,却不损害商贩的利益,相反利用税收,整顿市场,打扫卫生,整修道路……这些都是商人想做而做不了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难怪别人征税弄得天下沸腾,唐毅征税就安然无恙!
  裕王明白过去,气哼哼道:“这么好的办法,张师傅为什么说的那么不堪啊!他,他简直让孤王失望!”
  提到了张春,高拱立刻脸就黑了。
  “哼,这么长时间,还不过来,他想干什么?”
  高拱厉声咆哮,这时候冯保气喘吁吁,从外面跑了进来。
  “殿下,高师傅,唐师傅,怕是张师傅来不了了。”
  “怎么回事?没脸见人吗?”高拱怒道。
  冯保急忙躬身说道:“他摔了。”
  “哦?摔得还真是时候,别是装蒜吧?”高拱说话可一点不留情。
  冯保想笑不敢笑,回答道:“张师傅的轿子从家里出来,也不知道谁在胡同口扔了一大堆的白菜帮子,轿夫踩上了,把张师傅从轿子里摔了出来,四仰八叉,可惨哩!”
第602章
拉着王爷做生意
  裕王听说张春摔了,焦急道:“冯保,严重不?要不要找几个大夫过去?”
  冯保陪笑道:“殿下,要奴婢说,或许身上的毛病没事,麻烦在这。”他指了指心口,裕王不解。
  冯保只好仗着胆子说道:“王爷,张师傅口口声声说唐师傅视百姓为草芥,不管百姓生死,结果呢!在他们家门口,摆摊经营,做生意,他就跳着脚的骂,还要官府的衙役把人驱赶走,这算什么啊!不是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吗?说的好听,落到自己头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冯保摇着头,不无嘲讽说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看来这两句诗要留给张师傅自己了!”
  裕王沉着脸,怒道:“多话的奴婢,还不滚下去。”
  冯保老大没趣,屁滚尿流跑了,裕王脸色阴沉,显得很不高兴,他不停摇头,失望感叹:“张师傅实在是过了,太过了!”
  高拱一直没说话,只是偷眼看看唐毅,在心里头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这家伙够黑的!
  很显然,张春家门口的那些人都是唐毅有意弄过去的,你不是标榜爱民如子吗,你不是标榜无为而治吗,你不是说顺应民心吗!好啊,就把人送到你家门口,就让你忍受油烟刺鼻,腥臭满街,杂物乱扔,看你能不能受得了?
  没事的时候,只管一张臭嘴,看谁都不顺眼,天底下就他一个好人,别人都是草菅人命,不管百姓死活的赃官,等到事情落到了自己身上,就变了一张嘴脸,原来赃官至少表里如一,他们是既想当表字,又想要牌坊,名利双收,连赃官都不如!
  唐毅收拾张春,简直是大快人心,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手段还要更狠一点!
  像这种小人,根本不配留在王爷的身边,高拱心说,找个机会,一定让张春滚蛋。高拱给张春判了个死刑,当然他更感兴趣的是唐毅的为政之道,隐隐约约,他觉得唐毅所作所为,和他的想法有相通之处,只是唐毅已经变成了具体的措施,他还是些朦胧的想法。
  “行之兄,下一步的政务,你还有什么高见啊?”
  “中玄公问起,正好请您参详一二。”唐毅含蓄道:“百姓肩上负担不少,除了苛捐杂税之外,最重者,莫过于借贷利息,驴打滚儿,印子钱,借了之后,大半一辈子也还不起,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好不凄惨。”
  唐毅所说,高拱也深有体会,别以为在天子脚下就是多大的喜事,能占多少便宜。这些年修宫殿,修道观,工程不断,往往都要就近征调民夫,顺天府,还有周边的百姓首当其冲。
  几乎年年都要给朝廷无偿劳动,白干活也就算了,还会因此耽误农时,收成锐减,可是苛捐杂税不会少,很多百姓被逼无奈,只好大量借贷。
  民间普遍的利息都在五分,也就是百分之五,可不是年息,而是每月!折合到一年,假如借十两银子,就要还十六两!
  这还算是手下留情,有的利滚利,驴打滚儿,直接翻上了天,不知道要还多少。
  这还只是高利贷最小的危害之一,在唐毅看来,由于高额的利息,使得有钱人只要把钱借出去,什么都不干,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有容易的钱不赚,谁也不会傻傻去赚难挣的钱。过高的利息,直接回影响投资工商的热情。
  实际上,唐毅在东南组建交通行,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压低了社会利息,使得投资工商作坊,比单纯的借钱更有赚头。才使得大量的士绅蜂拥投入到工商领域,而且靠着市舶司的贸易,赚来大量的金银,东南市面上货币充裕,进一步压低了借贷利息,才形成了良性循环,东南的生产力快速爆发出来。
  唐毅也想在北方复制东南的成功,只是显然北方的条件远远比不上东南,唐毅的动作小心翼翼。
  “我准备针对中下等农户,只要他们在顺天银行,存款五钱银子以上,即可成为银行会员,三个月之后,向银行申请贷款,五十两以内,年利一成五到两成。存入的银行的银子,每年按照百分之五的利息计算……”
  高拱雄心勃勃,恨不得明天裕王登基,明天下午他就当首辅,好一展胸中的抱负。他以才华自诩,天底下能看上眼的没有几个。
  可是听唐毅说起银行的设想,高拱顿时就惊呆了,他以往可从来没有想过,立刻来了兴趣,让唐毅把想法好好说一说。
  唐毅没什么保留,顺天银行是他早就构思多时的一个想法,类似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主要是吸纳中下农户的存款,这些人手里或多或少,还有一些钱,只是远远不够放贷,只能留在手里。
  顺天银行,利用百分之五的利息,把钱吸收起来,农户能获得一些利息不说,一旦他们有了婚丧嫁娶,或者遇到了天灾人祸,可以从银行获得相对低息贷款,还不至于背负庞大的利息,被逼得倾家荡产。
  兼具理财和保险的双重性质,显然十分划算。
  唐毅计划着把银行运作起来之后,不只是针对农民,他还要把遍布京城的小商小贩,都纳入进来,这些人的财力比农民更雄厚,吸纳充足的资金之后。顺天府衙就可以向银行借款,修建市场、道路、水库、水渠……建成之后,比如市场,就可以出租摊位,道路可以收过路费,水渠收取使用费,总之有了收益之后,偿还贷款,顺天银行获得了回报,再把红利返还给百姓。
  当唐毅把这套想法解释完毕之后,高拱简直叹为观止。他突然觉得户部的那帮人都是吃白饭的饭桶,和唐毅比起来,他们都可以跳茅坑撑死算了。
  高拱仔仔细细推敲,整个方略几乎完美无缺,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当然也有人有损失,那就是那些指着高利贷活着的大户。高拱扪心自问,如果让他处理这件事情,多半会采取强力手段,规定最高利息,谁敢超过,严惩不贷,杀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只是那么做必然激起士绅强烈反对,能不能推得下去,高拱也没有信心。
  相比之下,唐毅的手段就显得柔和许多,可是也有效许多。
  他没有直接利用强力降息,而是在会员内部,先把利息降下来,大户们无从反对,普通百姓见到好处之后,就会蜂拥加入,顺天银行的势力快速膨胀起来。而且通过和府衙双赢合作,顺天银行就取得了朝廷支持,彻底站稳脚跟。
  赚取的红利分给百姓,又会进一步加强顺天银行的实力,彻底深入人心,到了那时候,大户们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被彻底抛弃,要么就加入顺天银行,成为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
  真正到了那时候,相信要怎么选择,根本不是那些大户能够决定的……
  当真是好手段!
  高拱听得如痴如醉,令人惊喜的是裕王竟然也频频点头,似乎很有心得,等到唐毅讲完,他有些腼腆地问道:“唐师傅,这个顺天银行,孤王能不能加入?”
  唐毅一愣,故作为难道:“王爷,您能捧场,臣当然是感激不尽,只是在商言商,您也要按规矩存款入股才行。”
  “没问题。”裕王得意拍拍手,“眼下王府就指着俸禄,用度太难了,要是每年能从顺天银行分一些红利,日子也能轻松些。”
  听到裕王要入股,高拱眉头一皱,显然他不希望裕王掺和和银子有关的事情,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帝国继承人就是了。
  尤其是让高拱感到不快的是,他教了裕王十年,把孔孟之道,掰开了、揉碎了,倾注了无数心血。
  可令人悲哀的是,竟然比不上只见过两面的唐毅。
  这小子一套花言巧语,就把裕王给哄得如痴如醉,心向往之。不得不说,所谓的道德,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
  高拱也不知道是该悲哀,还是该苦笑,不过他不好剥了唐毅的面子,抬头看看,名为王府,实则还不上江南的富裕人家,也实在是说不过去,罢了,不还没当皇帝吗,多赚点银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高拱如此安慰自己,只是他忽略了,有些东西,一旦染上了,就戒不掉了。
  或许朱家人都有些金融天赋,裕王对别的事情不热心,反应慢,唯独对顺天银行,那是情有独钟。
  下课之后,立刻在王府里凑了三千两银子,当然,他没有写朱载垕的名字,而是利用李氏的兄弟,作为人头,入股顺天银行。
  唐毅是乐开了花,既然没法从情感上胜过高拱,就从利益上牢牢绑住裕王,绑住裕王身边的人,别小看他们,等到裕王登基,全都会鸡犬升天的。
  孟冲、陈宏、李芳,冯保,十几个太监,都拿到了一张存单。
  唐毅特意把吴天成叫了过来,“顺天银行的事情我就交给你筹办了,除了裕王之外,严阁老,徐阁老,还有宫里的黄公公,那几家勋贵,该给的好处都不能少了。”
  “师父放心,弟子全都明白。”顺天银行比起交通行,实在是太小了,一点难度没有。吴天成压低了声音,道:“师父,据弟子所知,严世藩运了一批特殊的货物到了东南!”
第603章
麒麟之患
  进入了冬月,天气冷得邪乎,一场大雪接着一场,不过令京中百官都感到惊讶的是今年城中的乞丐几乎没有人冻死。只要雪刚刚停下,就会有顺天府的官差带领着工人收拾道路上的积雪,全都运到城外去,还贴心地撒上了一层炉灰,免得上了年岁的老人滑倒。
  府尹大人还特别下令,煤炭、木柴运进城中一律免税,顺天府还专门采购了一批,送给城中的穷苦人。
  虽然是小恩小惠,可毕竟衙门不再是高高在上,官老爷们关心大家的疾苦,把百姓的事情放在了心头。短时间之内,唐毅在民间的官声极好,到处都有赞颂之声,百姓的声音,御史言官也都听到了。
  此前唐毅推动改革,还是触怒了一些人的,他们正想要找机会弹劾唐毅,只是民心如此,不得不打消了念头。
  唐毅默默盘算了一下,眼下顺天府还顶着历年的亏空,有十二万两,如果顺利的话,明年顺天府光是商税一项,就有三十万两以上。
  把亏空补平,然后再办几所学校,吸引更多年轻人入学。作为一个顺天府尹,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