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951

  “我的大人啊,您是兵部侍郎,历来总督都是挂兵部的衔的。”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唐毅真的着急了。
  如果徐阶趁机调杨博进京,把自己赶到九边,数年的苦心经验,自己的这点势力都会被一勺烩了。而且被压在九边,和张居正之间的卡位战,没打就输了。
  唐毅越想越怕,可是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假入自己是徐阶,也会这么干的。
  眼下内阁,六部,科道,都握在徐阶手里,大势所趋,根本没有反抗的希望。沈明臣低声说道:“大人,你能不能走走内廷的门路,或者求助陛下?”
  这个主意一出,朱先拍案叫好,其他人也颇感兴趣。
  “恐怕是不成,陛下越发怠政,黄公公太过绵软,不敢抗衡徐阶。”唐毅不无悲凉地想到,要是袁亨还在宫里,说不定徐阶也不会如此嚣张。
  后悔药是没处买的。
  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车到山前必有路,唐毅不停给自己打气,他又找到了老师,和唐顺之商量许久,唐顺之认可了唐毅的判断,可是他也找不出应付的办法。
  “行之,要不然为师再度出去督师,反正我在内阁也呆够了。”
  “可别!”
  唐毅吓得连忙摆手,“师父,要是内阁没了您老人家,弟子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就是杨博吗?他应该也不傻,徐阶一家独大,对他没有什么好处,要是咱们完蛋了,徐阶下一个目标就是他,唇亡齿寒,我估计他会想明白的。”
  摆明了,是安慰的话,唐顺之可不相信杨博会为了徒弟和徐阶闹翻。
  要是严党能多维持一段时间,或许……
  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唐顺之也吓了一跳,心说自己不是嫉恶如仇,痛恨奸党吗?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屁股决定脑袋?
  徐阶没有给唐毅多少思考的时间,在郭朴丁忧的第三天,廷推就举行了,果不其然,杨博以超高票通过,接掌天官之职。
  在廷推结束之后,徐阶让人把唐毅请到了自己的值房。
  两个人见面之后,还是和往常一样,见礼之后,唐毅恭恭敬敬坐在徐阶的下首。老徐偷偷打量,按理说,唐毅应该知道自己的处境,你小子就是砧板上的一块肉,要任凭老夫处置。可令人惊奇的是唐毅丝毫没有害怕,也没有愤怒,一如往常。
  不说别的,这份城府就让徐阶叹为观止。
  越是厉害,就越要防着你!
  徐阶突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感叹说道:“行之,你在兵部干的不错,老夫的门生弟子众多,可是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的。”
  夸了两句,话锋一转,徐阶笑道:“年轻人,就该多锻炼,行之你在东南抗倭,又在兵部做官,治理顺天府,也是颇有政绩。不过要说关乎大明生死,还是九边重镇,尤其是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四地,要是能够守住,则大明江山固若金汤,稍有差池,京城不稳……”
  徐阶先是把重要性吹上了天,感叹说道:“宣大总督一职,非行之莫属,你可愿意为国辛劳啊?”
  怎么是宣大,不是蓟辽啊?唐毅满心问号。
第652章
共同利益
  在内阁值房,谈的时间很长,徐阶是推心置腹,把如何处理军务的心得都说了出来,不过说起来,内容也有限得很,徐阁老实在是不善于打仗,当然了他也不想把唐毅培养成一个领兵行家。
  无非是向外界展示他是关心唐毅的,出任宣大总督,是对他的提携重用。
  只是徐阁老越是这么表演,人们看得就越是清楚,一个清贵的翰林,最年轻的侍郎,未来的帝师,竟然要跑去九边吃沙子,不是发配又是什么!
  要真是如同他说的那么重要,为什么不派张居正去?
  唐毅心知肚明,只是他真正感兴趣的并非徐阶的心思,而是为何要派自己去宣大。
  要说起来,宣大是俺答进攻的重点,远比蓟辽还要重要,骄兵悍将,遍地虎狼,岂是一个资历最浅的侍郎能够驾驭的?
  老徐把自己弄到宣大,是想假手俺答,干掉自己,还是另有图谋……
  心中不断的思索着,徐阶虽然阴险,可他还不至于下作到拿国家安危做文章,可是为何又要多此一举呢?
  里面肯定有文章,唐毅略微沉思。
  徐阶看着他犹豫不定,心说莫非小子不愿意上道?
  “行之,边疆是辛苦些,可是也锻炼人,文韬武略,出将入相,老夫是希望你能像汉初和唐初的那些名将明相,以后大明的盛世还要你们开创,不要让老夫失望啊!”
  又是一顶大帽子,徐阶是憋着一肚子坏水,要把唐毅放在火上烤。
  “师相,弟子不是不愿意去,只是有些肺腑之言,想要和师相说说。”
  “讲吧,老夫会全力协助的。”徐阶充满鼓励道,只要愿意滚蛋,什么都答应。
  “是这样的,您老也知道,宣大两地是晋党多年经营的地方,盘根错节,龙蛇混杂,弟子想要去大力整顿,真正做出成绩,没有师相的鼎力支持,怕是难以成功,弟子空着两个手去,也怕指挥不灵,您老是不是给弟子安排两支人马?”唐毅试探着说道。
  敢情是要权力啊!
  换成严家父子,肯定把脑袋一晃,绝对没有,可是徐阶的心思更加深沉阴险。听唐毅的话,他想和晋党掰掰手腕,这倒是一个好事情,把杨博弄进进城,他执掌吏部,凭着晋商多年积累的人脉,杨博必定如鱼得水,假以时日,杨博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如果唐毅能跑到宣大去折腾一番,重创杨博的声势,最好拼一个两败俱伤,玉石俱焚,倒省了麻烦。
  徐阶想到这里,笑着说道:“年轻人有抱负,有冲劲,实在是太好了!老夫多年以来,一直以为九边疲敝,积弊重重,非大魄力,大智慧不能成功,行之要是愿意振作九边,老夫自然鼎力支持,这样吧,就让天津副总兵杨安率领三千人马,随着行之去宣大,另外再调马芳出任大同总兵,行之以为如何?”
  “多谢师相!”
  从内阁出来,唐毅不断琢磨着徐阶的态度,言语之间,徐阶和晋党貌合神离,恐怕自己此番去宣大,不是双方博弈,而是三国演义,杨博应该也出了力!
  一想到这里,唐毅的脑筋就活动起来。
  火中取栗是唐毅的长处,如果杨博能扛起对抗徐阶的大旗,徐党和晋党斗起来,自己闷声发大财,那可是求之不得。
  如何在杨博身上做文章,如何让天下三杰的最后一位,老老实实替自己办事,要拿出什么东西,引诱杨博上钩,还真是要费一番心思啊!
  不管怎么说,被发配的挫败感倒是不怎么强烈了,唐毅重新燃烧起了旺盛的斗志。
  当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毅要先弄明白,为什么是宣大,而不是蓟辽。
  唐毅派人去吏部打听,董份很快送来了消息,还附赠了一份履历表。
  拿到了手里,唐毅总算是有了眉目。
  原来杨博接任吏部尚书之后,空下来的蓟辽总督交给了原宣大总督江东,然后由唐毅接任宣大总督,据说把江东调动蓟辽是杨博的主意,他说蓟辽战事繁重,地域广阔,土蛮经常入寇,非老成持重的大臣,不能主持事务……
  理由一大堆,可是在唐毅看来,都是废话!
  野猪皮又没有崛起,蓟辽战事再多,还能比得过宣大,土蛮又如何比得了俺答的二十万雄兵。
  事有反常,作为一条狡诈的小狐狸,唐毅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破解问题的关键还在江东身上。
  唐毅翻开了此老的履历,顿时吓了一跳,此老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同杨博是一科,资历同样深厚无比!
  入仕以来,历任主事、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御使、兵部侍郎、南京户部和兵部尚书。所到之处,皆秉公办事,尽心竭力,政绩突出,嘉靖曾赐予其飞鱼服、麒麟服、蟒袍玉带。
  在调任蓟辽之前,江东的官职全称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
  光从这一长串的职务,就看得出来,江东的地位何等重要,比之杨博,不遑多让。
  前面提到过,总督和巡抚是没有品级的,关键要看挂什么职务,总督有的挂兵部尚书,也有挂兵部侍郎,同时兼任都察院御史,而巡抚有的是侍郎,有的是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比如唐毅当过巡抚,只是他的巡抚是最低档的,以佥都御史充任。
  至于胡宗宪出任东南总督,是以少保衔,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东南六省军务,是疆臣当中独一无二的。
  而江东呢,他以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大臣的身份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理论上是有权调动京营的,比起胡宗宪,也仅仅差了一丝而已。
  至于唐毅,他出任总督,官职最多就是兵部右侍郎,加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在总督里面,算是最低档。谁让他资历浅薄呢,当然了,实际权力还是差不多的。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一大堆,只是说明,江东是足以抗衡杨博的老资格。
  而且此老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入仕几十年,家中不置产业,田地一点没有增加,妻儿还守着当初的几十亩田,耕作度日,和老徐家的十几万亩良田,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着这么一个清廉自律,又威望卓著的老臣,想必晋商这几年的日子应该很不好过……
  既然如此,把江东调走,让自己接任宣大总督,杨博的目的应该是不言而喻了。
  唐毅越想越有道理,他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相反还忍不住欢呼雀跃。
  徐阶啊,徐阶,绕是你算计无双,这一次怕是也打错了算盘,走错了佛堂烧错了香!
  其实徐阶固然是最强大的官僚,可是他的力量也仅限于官场,要说起来,唐毅和杨博两个人才是最相似的。
  唐毅背后站着东南的士绅工商金融集团,杨博身后是晋商势力,唐毅在东南有庞大的乡勇,杨博在九边有无数门生故吏。
  两个人都在官场上有追求,同样,两个人也要照顾背后的经济利益。
  这一点是徐阶忽略的,别看唐毅和杨博在官场上有仇,可是晋商和东南双方,作为大明经济命脉的掌控者,他们既竞争,又合作,彼此犬牙交错,共同利益非常大,除了少数一些高层之外,别人是弄不清楚的。
  就连算计无敌的徐阶也是一样!
  唐毅敢说,徐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调杨博进京,把自己赶到宣大,指望着自己和杨博斗一场,他好坐收渔人之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