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951

  张永明资格够老,也不是好脾气,他到了万寿宫,拜见嘉靖之后,根本没听徐阶的那一套。
  见嘉靖喜欢,他重点讲述唐毅如何筹划千里奔袭,如何迷惑俺答,又不避箭失,亲赴万全右卫,指挥守城,追击俺答。
  到了最后,甚至把唐毅希望借机和俺答谈判,争取备战时间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陛下,唐帅老诚谋国,有韬略,更有威望,实在是九边将帅的表率,臣以为应当重赏有功之臣,激励士气,方能百战不殆,重塑大明天威!”
  嘉靖耐心听着讲述,他为唐毅的运筹帷幄惊叹,也因为他愚弄戏耍俺答而喜笑颜开,更惊叹他能亲上前线,不惧艰险。
  在嘉靖看来,肯于做事,就是一个好臣子。
  偏巧唐毅又立了大功,不重赏岂不是显得朱皇帝太小气了。
  嘉靖立刻下令内阁和兵部,共同拟定出一份有功将士的名单,其中重点就是唐毅该如何升赏,以他的功劳,给一个爵位也不为过。只是嘉靖又有点小心思,文官封爵,绝对是非同小可,往往意味着江山出了叛乱,社稷危险……
  嘉靖当然不愿意承认,徐阶抓准了嘉靖的脉,最终定下来加唐毅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品大员,继续总督宣大军务。
  升官没有什么争议,只是另一件事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弹,力道之大,甚至超乎了所有人的预估。
  唐毅建议和俺答乘胜议和,即便不成,也能争取时间,而且拖延的越久,对俺答越不利,要知道距离春暖花开,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烧毁了大板升,俺答没了粮食,肯定会死人的,到时候内部不稳,反对俺答的声音就会出来,大明可以趁机分化瓦解,削弱俺答的力量。
  天可怜见,唐毅可是全心全意替大明考虑。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最稳妥,也最省事的方案。
  就连张永明都觉得即便有些杂音,并不会怎么样。
  可是当抛出来之后,就捅了马蜂窝,首先开炮的就是吏科都给事中胡应嘉,他上书弹劾张永明两条罪状,其一轻言议和,有损天威,影响士气;其二俺答惨败,强弩之末,不思斩草除根,反而议和纵敌,不知所谓。
  这两条罪名,名义上是弹劾张永明,而实则指向的却是唐毅,尤其是第二条,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养寇自重,就是欺骗天子!
  好大的罪名,好毒的一支笔。
  大明的官员最重操守,一旦被弹劾,就要自轻处分,什么时候调查还给了清白,才能重新理事。
  张永明满腹的委屈,立刻上书,他在奏疏里面提到议和乃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俺答还有十几万大军,九边积弊重重,不可轻敌……
  他的肺腑之言,的确触动了嘉靖,可就在这时候,另一位骂神辛自修也上书了,他把弹劾的对象扩大到了唐毅,攻击他边臣结交近侍,谎报军情。
  有两位骂神带头,随后无数言官跟进,光是弹劾的奏疏就有几十份之多,简直要淹没了唐毅。
  “简直丧心病狂!”胡宗宪用力一拍桌子,怒骂道:“我看这帮畜生是不给忠臣良将活路了!”
第678章
大闹内阁
  胡宗宪的愤怒是真真实实的,他在东南领兵多年,面对着狡诈的倭寇,和俺答有很多相似之处。
  东南有万里海疆,西北有万里长城。倭寇背靠茫茫大海,多达十几万人,还和东南的海商大族有密切的关系。
  而俺答纵横草原,控弦之士二十万,又和晋商扯不清楚。
  毫不客气地说,唐毅和胡宗宪面对着同样的局面,甚至由于宣大离着京城更近,处理起来更加困难。
  大胜一场固然值得欣慰,可是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边患?非常值得思考,绝不是拍拍脑门,就能随便胡说八道的。
  东南因为开海而回归太平,西北要想安全,开边议和是必由之路,只是规矩必须由大明来制定。
  斗而不破,以势压人!
  正是唐毅方案的精髓所在,胡宗宪一眼就看穿了,他举双手双脚赞成。
  谋国之言,竟然被言官说成了居心叵测,还结交近侍,谁是近侍?不就是我胡宗宪吗?
  来吧!老子早就忍够了,不拿出点血性,还当老子是摆设呢!
  胡宗宪愤然起身,大声说道:“准备轿子,我要去内阁!”手下人伺候着胡宗宪换好了一品朝服,迈步就往外面走,迎面正好撞上了杨继盛。
  “部堂。”杨继盛惊道:“您这是有事?”
  “当然!”胡宗宪毫不犹豫道:“椒山,有一帮畜生弹劾行之,你知道吗?”
  杨继盛点头,他同样气得不得了,“实在是太欺负人了,行之刚刚立下不世之功,朝廷的赏赐还没到,一帮科道言官就敢随意攻击朝廷重臣,真是该杀一杀威风!”
  胡宗宪突然仰天大笑,杨继盛不明所以。
  “椒山,你是个老实人,我问你,科道言官真的有胆子随便攻击一个功勋卓著的朝廷栋梁吗?依我看,是有人授意的,他们不过是马前卒,咬人的狗而已!”
  杨继盛愣了一下,他没想那么多,听到胡宗宪的说法,也觉得有理,“部堂,您说谁是幕后之人呢?”
  “你是真不知道?”胡宗宪玩味一笑,“很快就会让你知道了!”
  正在这时候,轿子来了,胡宗宪撩开了轿帘,一屁股坐了进去。
  八抬大轿出了兵部衙门,直奔西苑而去,一路上胡宗宪脸色铁青,越想越是生气,怒火熊熊燃烧。自己在东南将近十年,耗尽了心血,熬枯了头发,没有自己撑着东南的大局,那帮人能安心在京城享乐吗?
  受益最大的一群人,反过头来,狠狠咬了自己一口,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要不是唐毅苦心周全,把自己调到了京城,只怕要遭受的屈辱更多。
  一年多以来,徐阶清洗严党,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好些干吏,只是名义是依附严党,就被人骂得身败名裂,丢官罢职,甚至祸及家人。
  不把这股歪风刹住,往后还不一定有多少忠心国事的大臣受到伤害呢!
  为了唐毅,为了自己,为了千千万万实心做事的人,必须出这个头!
  到了西苑禁门,胡宗宪沉默了一会儿,努力让自己的脸色看起来不那么难看,他下了轿子,到了门口,递上了牌子。
  胡宗宪挂着少保衔,在六部尚书当中,和杨博平起平坐,比起两位新进入阁的大学士位置还高,看门的哪敢多说,尤其是这位还黑着脸呢!
  赶快往里面通禀,没有多大一会儿,李春芳从里面笑嘻嘻走了出来。这位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严徐党争那么激烈,他对徐阶执学生之礼,对严嵩佝偻如属吏,说穿了,就是个三教踹不出响屁的窝囊玩意,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青词。
  这么个东西,也能入阁,胡宗宪越想越气,他只是微微一哼,懒得说一句就往里面走。
  李春芳摸了摸鼻子,无奈苦笑了一声,赶快跟了上去。胡宗宪直接到了徐阶的值房前面,这里原本是严阁老的值房,每当胡宗宪入京述职的时候,严嵩都会亲切接见,勉励一番。
  才不过一年不到,物是人非,不胜唏嘘啊!
  胡宗宪顿了顿,朗声说道:“下官胡宗宪求见徐阁老!”
  话音没落,徐阶笑呵呵从里面出来,一见胡宗宪,忙说道:“是汝贞来了,快快请进。”见徐阶很热情,胡宗宪的怒火减了两分,毕竟人家掌权,何必找不痛快。
  到了里面,有侍从奉茶,胡宗宪沉吟了一下,说道:“元翁,下官此来是想说说犒赏有功将士,还有加强九边防务的想法。”
  徐阶点头,“好,老夫正要找你呢。”
  “此次唐帅大胜俺答,为历年少有之壮举伟业,从马芳、戚继光、杨安以降,有功将士共有七千八百余位,其中战死疆场者就有四千多人,按照每人一百两计算,就要八十万两,另外斩杀人头将近五万,每一颗人头赏银五十两,就要二百五十万两,加起来是三百三十万两。”胡宗宪又说道:“此战中戚家军千里奔袭,战力无双,杨安的火铳兵同样犀利,更是证明南兵可用。为了防守住九边,下官提议调五万南方的士兵北上,充实九边,所需白银,要二百万两!”
  徐阶听着胡宗宪的话,脑袋嗡嗡作响,打胜仗固然好,可是赏赐也同样要命,加上调兵,就要五百多万两,眼下的内阁连五十万两都拿不出来。
  而且调兵也不是一件小事情,五万人马,足以打破九边的平衡了,那些世袭将门肯定要受到冲击,就连晋党也未必答应。
  胡宗宪的要求太过分了,徐阶神情凝重,默然不语。胡宗宪也没有吱声,只是淡淡看着,他已经想好了,徐阶要是好说好商量,答应了要求,咱们一天云彩散,就当那些言官是放屁。
  你老徐要是不同意,嘿嘿!你是少师,我是少保,论起圣眷,也不差你什么,大不了把官司打到陛下那去!
  足足沉默了五分钟,徐阶长叹一声,打破了沉默,“汝贞,国库空虚,你也是知道的,想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赏赐吗,先发一百万两,剩下的老夫再想办法。至于调兵,老夫以为还是要缓缓。”
  胡宗宪脸色一沉,“元翁,可否明示缘由?”
  语气不善,竟有些逼宫的味道,徐阶颇为不喜,他称呼一变,道:“胡部堂,此战马芳打得很不错,九边之兵还是可用的,大肆调动南兵北上,眼下行之手里握着几万强兵,要是再调动人马,老夫担心人言可畏,只怕对行之不好……”
  不愧是首辅,水平就是高,明明是打压,还能说成是为了你好!
  开什么玩笑,唐毅手下有多少人马?戚继光是蓟镇总兵,打完了仗,还要还给江东,唐毅手上不过是马芳和杨安两部,经过了大战之后,剩下的人马还不到一万。而他要防御的长城足有一千里,平均一里分十个人。
  对面的俺答至少有十五万人,还都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不调兵北上,能行吗?
  你徐阶为什么反对,是想把唐毅置于绝地吗?
  朝廷就是这么对待功臣?
  难怪那些言官敢肆无忌惮,果然是有人做他们的靠山!
  胡宗宪想到了这里,突然哈哈大笑,笑得徐阶一愣神,这家伙有病啊,内阁也是你撒野的地方?
  没等徐阶说话,胡宗宪先站了起来,“徐阁老,有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次宣大和蓟镇的人马都伤筋动骨,想让他们守住边疆,不增兵就是不行!至于赏银,至少二百万两,另外还要拨五十万两的火铳火药,补充消耗,不然,我兵部就不答应!”
  胡宗宪声色俱厉,徐阶被说得愕然无语,倒不是被问住了,而是被胡宗宪的态度惊到了。自从严家父子倒台,严世藩滚蛋,还没人敢和徐阶这么说话。
  你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兵部尚书,别以为在东南立了一点功劳,就能爬到老夫的头上为所欲为,别忘了,你还是严党呢!
  “胡大人!”徐阶咬着牙,怒道:“这里是内阁,请你自重!”
  让我自重,谁该自重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