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951

  严讷觉得凭着大学士的威风,还对付不了几个报童吗?
  还别说,他真就不行。
  京城的治安都在顺天府手里管着,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唐毅的人马,严讷的命令不但没有管住满世界乱跑的报童,还把自己给暴露出来。
  “是他!”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几个谋士听说严讷出面之后,都是一惊,赶快搜集各方资料,仔细研究起来。半天的时间,他们就把唐毅请了过来。
  “大人,毛病多半就出在严讷身上。”茅坤叹道:“捉拿俞大猷,必须经过刑部和大理寺的审核,还有内阁批文,恰巧严讷就分管礼部和刑部,他完全有动手脚的本事,嫌疑非常大。”
  徐阶标榜“三还”宣言,不再独揽票拟大权,内阁大学士都各有分工,除了徐阶总揽全局之外,唐顺之分管工部和兵部,李春芳分管吏部和户部,剩下的刑部和礼部就是严讷的分工。
  这一次捉拿俞大猷,事发突然,完全越过了唐顺之和胡宗宪等人。
  玩弄阴谋诡计,不但要有谋略,还要有能力,想要拿下一位功勋盖世的老将军,可不是轻松的,尤其是还要躲过各方耳目。
  顺着思路找下去,牵连其中的人也就不难发现了。
  首先要有理由,弹劾俞大猷的人是都察院御史陈聊芳,此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十分低调,和那些成名已久的骂神不同,他弹劾俞大猷贿赂上司,谎报军功,贪墨军饷,折子送到了内阁,严讷亲自批文,交给了刑部和大理寺。
  上午批文下来,下午捉拿俞大猷的人马就派了出去。
  为了保持神秘,韩丘等人连驿站都没住,只是他们动作再隐蔽,还是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当人马赶到了南直隶的时候,还是被发现,锦衣卫立刻把消息送到了宣府,不过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没法提前阻止了。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都牵扯进去,严大学士好本事啊!”沈明臣怒不可遏道。
  “不止。”王寅摇头,“还有内廷,内阁票拟之后,还需要批红,才能成为圣旨。对了,大人,黄公公怎么没有动作,就算不拦着,也该尽快给您送消息,莫非?”
  黄锦也出事了?王寅都吓了一跳,要是牵涉到黄锦,事情可就捅破天了。唐毅连忙摇摇头,苦笑道:“前些日子陛下又找了一帮老道进京,要炼金丹,黄公公一直在忙活此事,批红是吴太监给的。”
  说起来也是武将的悲哀,假如直接对胡宗宪下手,哪怕是个巡抚,布政使,都要经过嘉靖亲自过问,整天伺候在嘉靖身边的黄锦就不可能不知道。
  对方显然想到了,他从俞大猷下手,哪怕老将军在民间的名声再高,在文官的眼睛里,还是一个粗鄙武夫,连明发六部都没有做,直接就给拿下了。
  “严讷的手够长啊,连内廷都有人买他的账。”沈明臣疑惑道。
  王寅不客气道:“不可能是严讷,他不过是青词宰相,二十年为官,没做过任何值得称道的事情,谁会为了他得罪大人。”
  “那会是谁?”沈明臣追问道。
  “还能是谁,显而易见了。”王寅幽幽说道:“都察院那边张宗宪被弹劾,右都御史王廷主事,此人是徐阶的学生,刑部尚书黄光升也是徐阶的学生,大理寺卿是马森,徐阶可是他的大恩人,大明朝的三法司,都成了他徐阶开的,狗屁‘三还’,还不是大权独揽,比起严分宜都要厉害三分。”
  马森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资历很老,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严嵩倒台之后,他被召入京城,接掌户部。
  不过由于他此前举荐的江西布政使宋淳贪赃枉法,马森也受了牵连,被御史弹劾,差点丢官罢职,徐阶从中周旋,把他降为大理寺卿,依旧是大九卿之一,马森欠了徐阶天大的人情。
  “除了徐阶,谁能指挥动三法司,又是谁能让吴太监帮忙批红?”王寅反问道。
  大家都沉默了,综合眼下的信息,矛头所指,就是徐阶。
  当然,唐毅还有另外一种猜测,就是有人打着徐阶的旗号,狐假虎威。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徐党的势力,把账算到徐阶的头上,没有问题。
  “对了,鹿门先生,十岳先生,你们可查清楚了,严讷为什么会卷进了?我看他不是多事的人。”
  茅坤道:“大人还记得王本固吗?”
  唐毅失声一笑,“怎么不记得,那可是不下于京城几位骂神的搅屎棍子。”
  “他是严讷的大舅哥,前些年死在了辽东。”茅坤低声说道。
  “原来如此!”
  唐毅不由得感叹,官场说起来也小的很,不经意之间,就会得罪人。好在总算是有了方向,不至于像是没头苍蝇,乱猜乱想。
  下面的任务就是如何破局反击,唐毅动用关系,把陈聊芳的奏疏给弄到了,其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事情不少,几乎都可以忽略,唯独有一条罪名,写的十分清楚,就是俞大猷曾经将八万两的银票,分三批送给上司,一个月之后,俞大猷得以升任福建总兵。
  陈聊芳据此认定俞大猷贿赂上司,数额巨大,罪行严重,不严惩不足以整肃军纪。
  唐毅隐约记得的确俞大猷升官了,如果此事当真,的确有些麻烦。不但涉及了俞大猷,也涉及到胡宗宪。
  沈明臣记忆很好,他立刻向唐毅介绍了情况。
  的确有八万两银子,只是却不是贿赂,而是俞大猷打了胜仗,从倭寇手里缴获的,胡宗宪让他就地变卖,得到八万两银子,全都充作军饷,上缴总督府。
  “有证据吗?比如收据,或者是账册?”唐毅追问道。
  沈明臣摇摇头,咧着嘴苦笑道:“大人,要是我没记错,这笔银子没有进入公账,而是采买了礼物。”
  “礼物,给谁的?”唐毅隐约感到了不妙。
  “严世藩,还,还有王直!”
  嗡!
  脑袋一下子大了三圈,胡宗宪这个人什么都好,唯独不拘小节,说白了,就是有点匪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比如唐毅就知道胡宗宪克扣了不少军饷,其中有一部分用作宴饮款待,还有更大的部分是用来打点严家父子,收买倭寇头子,买通间谍细作。
  他出手大方,一次送出几万两,好些倭寇头子都是被他收买的。银弹攻势之下,倭寇内部人心惶惶,互相猜忌,乱成了一团,最后弄得王直和徐海不得不先后投降,不得不说,银弹攻势有些时候比起铅弹还管用。
  问题是这些钱都没法正式走账,只能靠着其他途径填补亏空,变卖缴获战利品,征收提编,截留朝廷税款,甚至以军用名义,低价采购生丝,再高价卖出……
  总而言之,能捞钱的法子胡宗宪都用过。
  事急从权,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一个名声很好的大臣身上,或许没有事情,可问题是胡宗宪和严党关系密切,加上他确实喜好排场,作风奢侈,人家很容易就把他和贪污联系起来,说也说不清楚。
  看得出来,对方果真是一个高手,也足够卑鄙。利用别人为国为民之心,反而作为罪状,偏偏又让你有口难言。
  俞大猷战场上有了收获,没有上缴而是私自售出,这是事实,把银子转给胡宗宪,没有任何凭证也是事实,胡宗宪又把银子给花了……哪管情理说得通,法理上也讲不清楚的。
  饶是唐毅机敏过人,都觉得事情很难办,非常不好开脱。
  几个谋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了许久,茅坤用手指敲了一下桌子,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鹿门先生,您可是有主意了?”
  “哈哈哈,大人,说起来也是天意,如果直接把俞老总押到京城,三司会审,明正典刑,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谁让他们自作聪明,在半路途中,审讯俞老总,就给咱们翻盘的机会。”
  其实也不是对方犯傻,因为把人弄到了京城,大庭广众之下,贪污的事情就算坐实了,也不过是把俞大猷贬为庶人,胡宗宪最多致仕了事,根本牵连不到唐毅,显然对方不会满足处心积虑的一击,只拿下两个可有可无的棋子,故此才会在途中威逼利诱,撬开俞大猷的嘴巴。
  “大人,眼下咱们要把水搅浑了,凡是东南的大家族哪个没有受过胡大帅的好处,岂止一个严世藩,徐阶如此,就算严讷也是如此,要把事情散步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真相;其次,要发动东南的世家豪商,替俞老总和胡大帅鸣冤,不光要在京城歌颂抗倭功绩,两京一十三省,尤其是士林,舆论都要造起来!”茅坤大声说道。
第687章
凄惨
  孙鑨是浙江余姚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官武库主事。他为人正直,看不下去嘉靖整日修玄,置国事于不顾,上书劝谏,极言宠幸方士之害,嘉靖震怒,打了孙鑨二十廷杖,逐出京城。
  换成普通人,只怕仕途就此终结,不过孙鑨不同于别人,或者说他有一个好班头,唐毅深知孙鑨的人品和才学,在同年之中是顶尖儿的,他暗中运作,把孙鑨调到了济南担任推官,由于政绩斐然,又升任登州知府,按察副使。
  严党倒台之后,空出不少职务,由于孙鑨官声极好,被破格升为山东按察使,成了丙辰科少数穿上红袍的官员。
  执掌一省刑名之后,孙鑨严肃法纪,查处不法之徒,尤其是大力打击遍布山东的土匪山贼,处以极刑,绝不手软,山东的治安大为扭转,百姓感念孙鑨的功绩,有“孙青天”之称。
  在两日之前,孙鑨得到了报告,说是济宁的大王庄,住进了一伙人,都骑着马,看起来十分凶恶,有人给他们送食物的时候,听到了里面有惨叫的声音,似乎在拷打什么人。
  孙鑨正在巡视地方,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刻调集二百兵丁,还召集了一批民状,连夜把大王庄给包围了。
  “我家大人驾到,还不出来?”
  士兵们在一座四合院前面,扯着嗓子大喊,喊了半天,里面没有一点动静,孙鑨把脸一沉。
  “动手!”
  用士兵抱着圆木,十几个人一起用力,嘭嘭嘭,连着三声,两扇朱红的大门轰然倒地,孙鑨带头,走了进去。
  没迈出两步,迎面就走了一伙人,为首的一位脸色铁青,别提多难看了。
  “你们是哪来的兵,敢到这里撒野?”
  孙鑨翻了翻白眼,心说好大的狗胆,竟敢抢我的台词!
  “你们是哪里的,有百姓告发你们,私设刑堂,拷打无辜,本官乃是山东按察使孙鑨,特意过来查看,到底有没有不法,怎么,你们还敢拦着吗?”
  一听孙鑨是山东按察使,韩丘也吓了一跳,他虽然是京官,可是和按察使还差着好大的距离,不能太过无礼。
  他想到这里,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感情是孙大人,在下是都察院御史韩丘,这厢有礼了。”说着,他抱拳拱手,深施一礼。
  孙鑨愣了一下,皮笑肉不笑道:“原来是韩大人,既然是到了山东地面,为何放着驿站不住,跑到大王庄来,不知道您是公事,还是私事?”
  韩丘看了看四周,冲着孙鑨比划了一下,两个人到了一旁。韩丘低声道:“孙大人,我是奉了旨意办差,还请老兄行个方便。”
  “哎呦,还是钦差啊!”孙鑨呵呵一笑,“韩大人,我姑且叫你一声韩大人,朝廷早有规矩,凡是钦差大人,所过之处,都要提前通知,住处由地方衙门安排。据我所知,山东的各级衙门都没有得到公文,您这个钦差……恐怕不真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