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951

  沉默了半晌,徐阶摇摇头,“叔大,十几年来,为师总是小心保护着你,怕你遭受风雨,事实证明,为师错了。你放心,等到风波过去,为师就会给你安排历练的机会,我相信以你的才华,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不要再让为师失望。”
  前面的话多漂亮,张居正都自动忽略了,关键是一个“再”字,显然老师已经定了调,自己这一次让他失望了。
  放在三年前,张居正的确希望去地方历练,积攒能力和人脉,可如今他已经是翰林学士,小九卿之一,往上一步,就能冲击内阁。
  不是每个人都像唐毅一般妖孽,不管地方还是京城,不管是文职还是武官,都能吃得开,向张居正这种,已经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要出人头地说了算,却要被外放。
  说穿了,就是充军发配,就是流放!
  还能不能回到京城,能不能成为徐阶的传人?一切都充满了问号。
  唯一值得喜悦的是老师还没有彻底放弃自己,只要还活着,还在官场,就有重新爬起来的机会。同僚们不是常说三思吗?
  思危思退思变。
  或许到了地方上,自己能看得更清楚,学得更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张叔大在什么地方,都能开创出一片自己的天!
  张居正不断鼓励着自己,给自己打气。他现在无暇悲伤,更无暇埋怨,不管是徐阶还是唐毅,唯一要做的就是为了生存而战。
  当然去地方也分三六九等,而且离开之后,老师会不会继续罩着自己,张居正吃不准。为了抱住徐阶的大腿,必须帮他出力气,解决眼前的困局……
  “师相,弟子以为,若是晋党卷入其中,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唐毅是个精于算计的人,不会任由晋党坐享渔翁之利。”
  这句话差不多是张居正一段时间,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
  任何成熟的政治人物,做事只有一个最高原则,那就是自己的利益!
  谁也不会傻乎乎替别人火中取栗,帮着别人冲锋陷阵。
  到目前为止,晋党只是摇旗呐喊了两声,别的事情都没有掺和,如果唐毅和徐阶拼一个你死我活,最得意的肯定是杨博,他可以轻轻松松,捞取丰厚的战利品,相比徐阶,一旦让杨博掌握了朝局,凭着晋党深厚的人脉,充裕的资金,他们就会如鱼得水,为所欲为,只怕唐毅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吧!
  徐阶思索了一下,张居正的建议的确很不错,难得老徐脸上露出了笑容,“叔大,那你说该如何处置?”
  “师相,弟子以为应该把情况透露给唐毅,让他知道晋党在其中煽风点火,其次,应该提审严讷!”
  “严讷?怕是不妥吧?”
  徐阶老脸又跟吃了苦瓜似的,其实自从案发以来,弹劾严讷的奏疏都能堆积成山,可是不论内阁,还是宫里,都没有传出对严讷的处置意见,只是准许他在家养病,明面上连一个看管的人都没有,至于暗中吗,另说。
  道理不难,严讷虽然是青词起家,可毕竟入阁拜相,要维护内阁的尊严,而且严讷和李春芳都是中旨入阁。
  所谓中旨入阁,是和廷推相对。
  从弘治八年,李东阳和谢迁经过廷推入阁,确立了阁臣经过廷推的先例,第二卷。之前,都是特简入阁,也就是皇帝直接下旨意,不用经过群臣的意见。
  其实中旨入阁也有道理,毕竟内阁定为是皇帝的秘书,自己的秘书自己选,天经地义。可随着内阁权力越来越大,阁老几乎等同于宰辅,总领百官,因此借由廷推,获得百官的认可,就成了惯例。
  当然了,嘉靖是向来不守规矩的,他厌倦了大臣的争权夺利,徐阶提议增加阁臣,嘉靖所幸塞了两个饭桶进内阁。
  李春芳是徐阶的徒弟,严讷对他执学生之礼,徐阶也不好反对,皇帝和首辅都是这个意思,下面的人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严讷刚刚由嘉靖任命不久,把他揪出来,升堂拷问,不是打皇帝的脸,说他识人不明吗?
  基于上面的两条原因,徐阶一直在暗中庇护严讷,也怕他胡说八道,牵连太广,不好收场……
  可眼下张居正提议审讯严讷,徐阶立刻明白了他的打算。
  唐毅不是善于打悲情牌,制造舆论压力吗?我们也照方抓药,把严讷抛出来,入阁拜相是多少人的一辈子的梦想,当他们看到一个大学士被肆意欺凌,保证会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而且审讯严讷,也等于是打了嘉靖的脸,皇帝陛下如果迁怒唐毅,出手惩戒,徐阶的尴尬一下子就化解了。
  不得不说,挫折使人进步,放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张居正智商一下子回归了,出手老道狠辣,让徐阶都眼前一亮。
  “唉,到底是老了,以前光想着朝廷,内阁的脸面,可是人家都不要脸了,老夫还死抱着规矩不放,真是害人害己啊!”
  要是让唐毅听到这二位的话,只怕又要自愧弗如。
  严讷以往多次替徐阶冲锋陷阵,是铁杆的徐党,而这次出手明明是张居正在后面怂恿,严讷就是可怜的木偶。
  大难临头,直接把严讷抛了出去,他们没有一点羞愧和不舍,当真是一对天生的师徒啊!
  “大人,严讷被带走了,囚禁在刑部大牢。”
  沈明臣大声说道,透着强烈的兴奋,总算把严讷拿下,露出了一点办案的样子。大学士都被抓了,到时候都察院,刑部,都跑不了。
  徐阶的实力保证会受到重创,而且威信扫地,名声一落千丈。当初的设想基本都要达到了,当浮一大白。
  沈明臣满心盼着喝酒庆祝,哪知道王寅和茅坤两个一个盯着养鱼缸里的金鱼发愣,一个抱着胳膊,闭目养神,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
  总是一副死人德行,你们真是太扫兴了!
  “唉,徐阁老这一招老道啊!”王寅啧啧说道:“当初夏言也只是被勒令致仕,还没到家,遭到严嵩陷害,身首异处,不过他也没有受过牢狱之灾,更别说被当众审讯。严讷算是开天辟地,头一个了,把内阁的尊严拿出来糟蹋,真是下了血本!”
  “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是严讷凄凄惨惨,出现在大堂之上,不知道会不会逆转舆论啊?”茅坤跟着感叹,民心如水,当大家看到严讷的惨相之后,会不会心生同情,再度翻转舆论,谁也不敢说。
  正在这时候,唐毅从外面走进了院子,见三个人都在,笑着拉把椅子,坐在了对面。
  “三位先生,怎么都愁眉不展啊?”
  茅坤苦笑一声,“大人,徐阁老学得挺快,准备如法炮制了。”
  “原来是为了此事啊!”唐毅微笑道:“三位不用着急,我这里正有严家侵占土地,欺行霸市,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证,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赶尽杀绝!”
第703章
一个君子
  其实徐阶抛出严讷,已经有些晚了,如果在舆论刚刚燃烧的时候,立刻三司公审,严惩严讷,一位大学士无论如何,也是足够的。
  可是碍于内阁的脸面,加上担忧党羽寒心,徐阶采用了拖延的方法,本以为能息事宁人,哪知道唐毅能量超乎想象,愣是把舆论烧到了天上。
  而且假手谕的事情传出来,虽然被证明是假的,可还是牵连到了徐阶,在大家的眼中,徐阁老不再干净,他和这个案子肯定脱不了干系。
  此时把严讷抛出来,不过是替罪羔羊而已。真正掩护的还是背后的徐阶。
  当然作为徐阶的铁杆心腹,六科廊却不这么看,都察院倒了霉,他们难免兔死狐悲,整个案子又绵延了两三个月,朝政一团乱麻,六部九卿人心惶惶。
  加上内阁大学士都要被审讯,对朝廷,对文官集团都是莫大的伤害。
  六科的人都认为是有权臣新贵小题大做,兴风作浪,不顾大局。大学士带着镣铐受审,文官脸面尽失,宰辅尊严荡然无存,何以统领百官,何以执掌国政?
  一群非黑即白,视祖宗法条,是非对错为金科玉律的人,竟然讲起了朝局,讲起了相忍为国,真是莫大的讽刺。
  不过他们的说法还是有些市场的,毕竟文贵武贱,深入人心,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也该收场了。
  这不,就有一些人趁着清晨,跑到什刹海,堵着进行恢复训练的俞大猷,有人哀求,有人冷嘲热讽,怪话连篇。
  因为你一个人,朝廷都乱了,你不是没死吗?不还活蹦乱跳吗?就不能站出来说一句话?不要让背后的那些人再揪住不放了……
  唐毅虽然请了长假,毕竟身为宣大总督,马芳和杨安他们秉承唐毅的意思,推动设立学堂,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搞不定,只有写信求助。
  唐毅修书一封,让人给远在南京的老岳父王忬送信,希望他推荐一些精通军事的文人,或者有投笔从戎想法的年轻学子,到宣大充当教官。
  信写到了一半,门吱呀呀推开,探进来一颗小脑袋,向里面看着。
  “平安,你小子又惹了什么祸?”
  老爹好厉害,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自己,平安嘟着小嘴,跑到了唐毅的身边,扬起小脸,嘴唇一扁一扁的,眼泪委屈地流下来。
  唐毅把笔扔到了一边,伸手把儿子抱起来。
  “还挺沉的!”唐毅宠溺地刮了刮儿子的鼻头,“说吧,你到底惹了什么祸?”
  “笨,笨儿把人咬了!”平安低声说道,小脸儿惨白,看样子真的害怕了。笨儿就是小毛驴,其实也不算小了,已经十岁了,通常毛驴的寿命只有二三十岁,笨儿已经是驴生过半,唐毅不舍得再骑了,倒是平安和小戚,经常骑着小毛驴到处玩,还管它叫“笨儿”。
  粉嫩嫩的小娃娃,配上粉鼻子粉眼的小毛驴,大写的萌,走到哪里,都引来无数的赞叹,小毛驴很乖巧懂事,从来不伤人,可如今却把人给咬了,唐毅也吃了一惊。
  “平安,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伤的重不重?送去看大夫了吗?”
  小平安攥着小拳头,突然几乎吼出来,“平安想让他去死!”
  唐毅吓了一跳,心说儿子啊,你才多大啊,就这么大的杀心?
  换成别的父母,或许早就发飙了,不过唐毅很有耐心,他觉得儿子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种话。
  “平安,告诉爹,为什么那么恨人家,有道理爹帮着你,要是没道理,就要打屁股了。”
  平安把小脑袋扎在唐毅的怀里,哭着说道:“他们欺负俞老伯,用鸡蛋扔他……”
  一刹那,唐毅的脸色大变,他强忍着怒火,抱着儿子站起,低声问道:“俞老伯呢,他在哪?”
  正说着,有两个护卫跑了进来,一看唐毅,连忙施礼。
  “小的无能,请大人赎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