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951

  俺答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九边重新烽火遍地,到处告急。
  ……
  拼了命,打出来的大好局面,竟然化为乌有。唐毅的郁闷可想而知,用脚趾头想,唐毅也知道,一定是晋商在背后帮了俺答一把。他们有什么交易,唐毅不清楚,可左右逃不过粮食换金银珠宝。
  可是别忘了,草原不产金银,他们的东西都是从汉人百姓手里抢走的。每一锭银子上面都沾着血,赚这种钱,是要天打雷劈的!
  作为一个还有良知的人,唐毅是断然不会容许晋党人物入阁的。
  “大人虑得极是,要是按照晋商的搞法,早晚要把大明朝给搞垮了。”王寅思索着说道:“只是眼下好不容易把火烧了起来,要是不能重创徐阶,此老缓过手,大人的下场可就不妙了。”
  这就是唐毅的为难,良心和利益没法两全。
  选择了良心,就会像历史上无数的前辈一样,提前出局,只能游山玩水,顾影自怜,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反,选择了利益,等到爬到了高位之后,蓦然回首,又变成了另一个徐阶,另一个严嵩,曾经的理想都成了一句笑谈。
  难,真难!
  作为唐毅的谋士,王寅和茅坤他们只能提出建议,却不能替唐毅做主,还要他做出选择才行。
  唐毅起身,缓缓踱步,不停思索着。
  凭着自己两世为人的聪明才智,就不信找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实在不行,就和徐阶讲和吧?
  唐毅很快又摇摇头,他掀起连番的舆论战,不断抹黑徐阶,和老徐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而且他和徐阶一样,力量都来自于心学,如果唐毅不能一鼓作气把心学和徐阶切开,只会让心学重新落入徐阶的手里。
  那样一来,整个全盘谋划,就要土崩瓦解,这是唐毅更加无法接受的。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唐毅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一张横幅,上面有四个大字,气韵十足:天子门生!
  这是考中六元的时候,嘉靖钦赐的。想想当年,唐毅和嘉靖的关系远比现在好很多,处处都能得到嘉靖的庇护,闹出了事情,直接找嘉靖,麻烦也就没了。
  可是眼下呢,唐毅要走重臣路线,不能事事依靠嘉靖,而且嘉靖越发昏聩,为了修玄,耗资巨万,国库亏空,嘉靖是头号罪人。帮着皇上做事,就难免被底下的人骂,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唐毅越发站在了大臣一边……
  稍微走神,唐毅晃了晃头,突然他的眼前灵光一闪,似乎抓到了什么东西,闭目思量许久,突然嘴角露出了笑容。
  “大人莫非心有所悟?”沈明臣好奇道。
  “没错,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件事情,内阁成员的决定权不在廷推,而在陛下!”
  “陛下?”
  “没错,别以为天子怠政,大臣就能做主。”唐毅感叹说道:“咱们的陛下可是十五岁就和两朝元老对撕,乾纲独断,金口玉言,几十年来,他就是大明的天,不客气说,只要陛下还有一口气,谁也别想遮天蔽日,严嵩不行,徐阶不行,杨博更不行!”
  提到了嘉靖,三大谋士也有了思路。
  的确有些奇怪,朝局一轮一轮的风波,那么多高官牵连进入,却很少看到嘉靖发声,皇帝陛下仿佛销声匿迹,臣子们都几乎忽略了他。还以为嘉靖真的修成了太上忘情,不理俗务了呢!
  显然,嘉靖不会放弃他的权柄,死也不会。
  唐毅要斗徐阶,杨博想要入阁,牵连到朝局变动,最终的裁判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嘉靖,金口不开,什么阴谋算计,都没有用。
  想通了这一点,沈明臣急忙说道:“大人,莫非您想让陛下否了杨博入阁的请求?”
  “那还不把山西人得罪死啊!”王寅翻了翻白眼,“句章兄,拜托你多用点脑子成不?”
  “哼,说的好像你挺聪明似的!”沈明臣不服气道:“有本事你想出一个好主意啊!”
  “我!”王寅也被问住了。
  想要左右嘉靖的想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被别人知道之后,还会后患无穷,饶是王寅,一时之间也没有了主意。沈明臣回敬了他一个白眼,装什么蒜,你也不比我高明多少啊!
  唐毅呵呵笑道:“句章先生,十岳先生,你们不用争了,陛下那里我左右不了,可是我能管得住自己。”
  “大人,您的意思是?”三个人异口同声。
  唐毅微微一笑,“前些日子,朝天观被雷击,起了大火,上百间的房舍,无数珍贵的法器和药材都化为灰烬,保守估计,损失不下二百万两银子啊!”
  朝天观着火,没头没脑,三个人面面相觑,茅坤在京的时间最长,他突然想起一事。
  “大人,莫非想要上位,都要经过这一关考验吗?”
  “嗯。”唐毅点了点头,“明知道考题的答案,却要故意写错,真是伤脑筋啊!”
  茅坤突然笑道:“大人果然厉害,须知道答错了远比答对了要多得分啊!”
  他们两个打哑谜,王寅低着头思索,沈明臣彻底蒙圈。唐毅也不说破,只是让大家伙放心。
  刚刚转过天,西苑就传来了旨意,小太监宣唐毅去西苑见驾。
  “唉,当了这么多年的乖乖宝,还真有些不习惯。”唐毅对着镜子,整了整头上的梁冠,掸了掸大红袍,又勒了勒金带。弄得跟要去相亲的小青年一样,等到收拾利落,才上了轿子,一路赶到了西苑。
  有人带着他,来到了万寿宫前面,他刚要递牌子进去,后面突然有咳嗽声,猛地一回头,来人正是唐顺之,一段日子不见,老师的鬓角多了许多白发,神色之中难掩疲惫,和往常的谪仙人物,大不相同。
  唐毅突然鼻子头发酸,唐顺之咧嘴,笑了笑,“还傻站着什么,随着为师去见陛下吧。”
第728章
嘉靖的考题(下)
  一段时间,唐顺之没有做什么,可是又比任何人做的都多。
  徒弟和徐阁老掀起的大战,烽火何止限于京城,两京一十三省,士绅官员,无不卷入其中,内阁不稳,六部不宁,两京不安……又遇到了一个不负责的皇帝,加上四方战乱频繁,可谓是百病齐发,一起来袭。
  可令人奇怪的是斗争仅仅限于官场,国政耽误的并不多,该推的政务还在推着,东南抗倭,西北对付鞑靼,都没有太多的影响,一切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如此反常,并非是大明朝洪福齐天,也不是嘉靖修道有成,百灵相助。而是唐顺之,身为次辅,甘当柱石,始终以国事为重,扛起了繁杂的公务,安抚东南将领,调和九边的督抚,把党争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他没有参与其中,也就使得在京官员不用立刻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唐顺之一手托着两边,一肩扛起朝堂。大明不乱,居功厥伟。
  唐毅没有责怪老师不出手帮忙,相反他知道,唐顺之如此,才对他最为有利,唐党和徐党,其实是同一株大树的两根枝干,非要拉开楚河汉界,拼一个你死我活,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可以说是唐顺之,避免了徒弟成为千古罪人。
  为了苦心维系脆弱的朝局,唐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光是从斑白的头发,就看得出来。唐毅心疼老师,难免心酸。
  “行之,你不会怪为师吧?”
  “弟子如何不知老师的辛苦,我们终究是大明的臣子,享受着百姓的供养,若是为了一己之私,就弄得天下大乱,祸国殃民,真的就该死了!”
  “好!不愧是我的弟子。”
  唐顺之微微一笑,十分自豪,有些为有所不为,什么时候,争斗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心怀着大局,就是社稷之臣。
  唐顺之老怀大慰,师徒两个一前一后,来到了寝宫,向嘉靖见礼已毕,躬身侍立。唐毅想要观察一下嘉靖的神色,却没想到,有一道纱帐挡在了面前,从里面能看得清外面,外面却看不清里面,嘉靖究竟是喜是忧,心里头也没有底儿。
  唐毅的小心肝不由得提到了嗓子眼,虽然来之前做好了心里准备,可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谁知道嘉靖会不会吃人啊,万一他真把自己吞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吗!唐毅满心嘀咕,小算盘响得噼里啪啦。
  一声清脆的钟声,打破了沉默。
  “唐阁老,近几日徐阁老请假在家,内阁都是你盯着,可还习惯?”嘉靖生意飘忽,透着一丝沙哑,听清了很苍老,不复之前的潇洒。
  “回禀陛下,臣无非是萧规曹随,能处理的尽力处理,还有好些政务压着,等候徐阁老回来定夺。斟酌损益,难免有所欠缺,臣惶恐羞愧。”
  “呵呵,唐阁老,你客气了,朕看这些天来你的票拟,很是合乎朕的心意,做的很不错,朕心甚慰。”
  唐顺之连忙施礼,“多谢陛下称赞,臣铭感肺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答万一。”
  简单的几句对答,嘉靖很是夸奖了唐顺之一番,正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唐毅觉得一定有文章。
  他提高了警惕,仔细听下去。
  “唐阁老,朕记得前些日工部上来了一份重修朝天观的折子,朕怎么没有见到票拟?”
  唐顺之不慌不忙,回禀道:“陛下,折子还压在内阁,不是臣渎职疏忽,而是重修朝天观花费太大,至少要两百万两以上,如此巨款,不是臣能决定的,故此要等着徐阁老回来,一起商量,才好票拟。”
  “原来如此。”嘉靖却不打算放过唐顺之,他呵呵一笑,“唐阁老,虽然没有票拟,可想必你的心中,应该有了方略,朝天观究竟该如何处置,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唐顺之微微一动,按照他的真实想法,好好的皇帝,九五至尊,不住大内,住在西苑,已经过分了,不修城池,不整军备,拿钱盖道观,只为满足自己玄修的需要,实在是浪费民财,根本没有必要。
  放在平常,即便是不回绝,也会想办法把工程往后压,尽量少扰民,少花钱,可是如今嘉靖提出来,情况可有些不一样。
  唐顺之记忆力超强,他还急得当初严嵩是怎么倒台的,导火索就是玉熙宫的大火,严嵩提议嘉靖回归大内,或者搬到南宫,惹恼了嘉靖,大发雷霆。结果徐阶趁机提出重修玉熙宫,三月完工,嘉靖心花怒放,大大奖赏了徐阶。
  新陈代谢,不到两年的时间,莫非又要旧事重提吗?
  想要接替徐阶,就要替皇帝修工程,这算怎么回事啊?
  ……
  站在老师身后的唐毅,想得比老师还多。
  自从严嵩去后,嘉靖对大臣没有了太多的期待,他只有两条红线,第一是不许干涉他修玄,第二是不准窃取他的权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