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951

  唐毅气得坐了起来,随手拉过椅子,和王悦影对面坐着,怒骂道:“我就没见过那么不知道好歹的人?不过是区区五品官,动不动就天下大弊,就江山社稷,就黎民苍生?真把他当成宰辅重臣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夸夸其谈,穷酸书生,眼高手低,一点用处没有,倔驴,南蛮,死心眼子……”
  听唐毅骂了好半天,王悦影笑眯眯的,只说了一句,“你没真的生海大人的气。”
  唐毅愣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心说不会吧,我的演技退步这么厉害,连媳妇都看得出来?王悦影鄙夷地笑道:“真当人家是傻瓜啊,你昨天晚上,大半夜不睡觉,翻出东南的账本,看了又看,我就知道,惹你生气的是东南的那些人,不是海瑞,对吧?”
  能不对吗!
  唐毅无奈刮了一下妻子的鼻头儿,满心凄凉,“媳妇儿,东南是我的心血啊,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变了样,当爹妈的能不心疼吗?海瑞还能找我说,可是我找谁去诉苦!”唐毅激动之下,咳嗽连声。
  王悦影连忙伏在他的身上,帮着拍打后背,伸出双臂,默默保住了丈夫的肩头……有了妻子的支持,唐毅打开了心扉,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出来。
  ……
  他在东南的时候,订立各种规矩,留下了无数亲信,又通过交通行,阳明学会,不断影响东南……唐毅是把东南当成了心中的桃花源打理。
  就算没法“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总能安居乐业,物阜民丰吧?
  可结果呢,他走了没几年,就一地鸡毛,连市舶司的规矩都荡然无存,唐毅哪能不生气,海瑞总结的五大毒瘤,他是一万个赞同,一帮贪得无厌的畜生,都把他们剐了才好。
  想归想,却没法做到,唐毅很清楚自己眼下的权力来源,他还要靠着那些世家大族支持,才能重返高位,才能击败所有对手。
  没有登上首辅之位,唐毅只会讲兴利,讲那些人喜欢听的,而不会去说什么除弊,徒惹麻烦。所以当海瑞问到他的时候,开出了两个药房,一个是海外扩张,一个是发明创造。
  这两者都代表一个思路,那就是逃避!
  开拓出来的海外田地一样会被士绅豪商吞并干净,发明出了水泥,让建筑变得容易了,嘉靖就会省下每年几百万的银子,不去修宫殿吗?
  当然不会,他会因为有了水泥,变本加厉,到处征调民夫,疯狂大兴土木,修更大,更奢华的宫殿道观,钱不但省不下,还会花的更多。
  海瑞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对唐毅格外失望,愤然割袍断义,天还没亮,就离开了让他失望的小站。
  “刚峰兄,对不住了,小弟又算计了你啊!”
  唐毅暗自苦笑,他太了解海瑞了,此番他过来,是希望说动自己,帮忙替东南的百姓说话,约束世家大族,毕竟东南的一切几乎都是唐毅创造的,他说话,比起朝廷都管用。偏偏唐毅知道,他还算半个在野的人,手上没有权力,没有多少交换的筹码。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只会把那些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唐毅万万做不得。
  其实,唐毅可以实话实说。
  不过他没有,他故意对海瑞说那一番分饼的高论,让海瑞误以为他已经变了,不能指望了。
  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会知难而退,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一个陶渊明算了。唐毅却知道,海瑞不会,他是个百折不挠,撞破南墙也不知道回头的人。
  越是孤单,越没有指望,海瑞的使命感就越强,斗志越旺盛。如果说没来小站之前,海瑞还只是在模糊之间,从小站离开,他就坚定了信念,要在沉默中爆发。连唐毅一般的人物都变了,要是他再不说话,大明朝就真的没人敢说实话了。
  五大毒瘤,说穿了,就是一个人造成的,那个人就是嘉靖!就是大明的至尊!
  没有人挑战嘉靖的权威,打破皇帝的神话,改革就无从谈起,只是这么做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唐毅必须使出浑身的本事,替海瑞保驾护航,而且还要始终置身事外,不能惹来皇帝的记恨,火中取栗,钢丝上行走,刀尖上舞蹈……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说来可笑,也不知道是海瑞无心所为,还是他也看透了唐毅的算计,竟然来了一个割袍断义,至少这个举动就把唐毅摘了出来,哪怕嘉靖震怒,火也烧不到自己身上。
  都说他是个蛮子,说不定这家伙才是真正的智者,我利用人家,人家也在利用我啊!
  “海瑞的事情先放一放。”
  唐毅脸色很阴沉,“媳妇,我粗略看了看账目,咱们两家的子弟,貌似都不怎么样啊!”
  提到了家人,夫妻两个都挠头了。
  太仓王家不用说,那是千年世家,比起华亭的徐家底蕴还丰厚,子弟更多,问题也更多。
  至于唐家,几代单传,是没有什么亲戚的,可是自从唐慎和唐毅爷俩发迹之后,唐家的亲戚就多了起来。
  不知道从哪个耗子窟窿冒出来的,到目前为止,唐毅有两位叔祖,三个伯父,五个叔叔,十几个平辈兄弟,还有一大堆侄子侄孙……这么说吧,凡是苏州,太仓一代,姓唐的人家,都跑来认亲了。
  趋炎附势之徒,唐毅是从心里瞧不起,他在东南的时候,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对这帮乱认亲的从不手软,这些人也学乖了,他们专挑唐慎下手,谁让唐慎脸皮薄,耳根子软,好说话,人家大老远来了,总不能不招待吧!
  结果三下两下,他们就得了尚方宝剑,到处打着唐毅的招牌,横行无忌。跟着唐毅的人都知道他很护短,面对着所谓的唐家人,谁都要给点面子,一来二去,唐家俨然苏州一霸,徐家干的事情,唐家一点不差,只不过是小了一个数量级而已。
  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更何况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媳妇,你去给岳父大人写一封信,告诉他帮忙整顿,先正己再正人,不管是谁家的不肖子孙,都不要手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遇上了刺儿头,就给扔到海外,死了活该。”
  之前也整顿过几次,却从来没有如此严厉过,对别人下手容易,对自己人下手难。王悦影深以为然,转身就要去修书。
  唐毅拉住了她的胳膊,“早饭还没吃,陪我吃点东西吧。”
  夫妻两个到了饭厅,正准备吃东西,突然俞咨皋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我爹让你去一趟。”
  唐毅一惊,俞大猷可不是没事找事的人,唐毅抓起俩馒头,就往外面走。
  “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毅好奇问道。
  俞咨皋挠挠头,“我也不太清楚,听我爹说,天津的粮仓走水了,有五十万石的粮食过了火,我爹担心马场的草料不够,让您拿个主意。”
第786章
玉芝宫
  粮仓失火?
  唐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别的他不清楚,可是天津的情况,他最是了解不过,当初城区和港口的规划都是他一手设计的,后来老师唐顺之又督工修造,接替唐毅的天津知府是唐汝楫,升格为巡抚之后,又是殷士儋。
  这两位都是地地道道的唐党,他们的手脚未必干净,可是在大事上绝对不会含糊,而且天津又在唐毅的眼皮子底下,岂敢马虎。
  粮仓都是有严格的管理,每天安排人员检查巡视,仓库周围有水车值班,内部还修建防火的围墙,把仓库分隔成不同区域。
  不敢说不会着火,可是一下子烧了几十万石,唐毅一万个不相信,要真是疏忽如此,殷士儋就该跳海河喂鱼了。
  “俞老哥,你还得到什么消息没有?”
  俞大猷摊了摊手,“请大人赎罪,末将一无所知。”
  好在唐毅也没想从他嘴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关键还是马场的宝贝,母马陆续产崽,每一匹母马都要消耗几十斤的精料,吃得差了,奶水不够,幼马就会受影响。
  “我立刻告诉山东的孙鑨,让他火速调运一批草料过来,另外再拨五万两银子,向周围采购,对了,不要打着马场的旗号,哪怕贵一些,也无所谓,运回来的时候,也要绕路,不要让别人看到。”
  俞大猷不明白唐毅的想法,自己花钱买草料,还弄得跟做贼似的,这是干什么啊?只是服从命令惯了,加上沉默寡言,俞大猷没有多问,老老实实,按照唐毅的交代去办了。
  又在马场转了一圈,看了看新出生的小马,生龙活虎,唐毅非常满意。当他坐着马车,赶回了家中,刚到书房,桌面上就放着一份来自锦衣卫的加急信函。
  拆开看了一遍,脸色越发不好看,心不停往下坠。
  遭了,要麻烦了!
  这一次烧的天津粮仓,是供应京城禄米的,换句话说,就是官员老爷吃的。
  岁末年关,听说京官又拖欠了好几个月的俸禄,大家伙都指着这点粮食过年,结果突然走水了,给烧了个空。短时间之内,怕是朝廷筹措不到粮食,即便弄到了,海面结冰,也运不上来,年前怕是没希望发俸禄了。
  油水丰厚的衙门不在乎,可是科道,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等等清水衙门不能不闹,看起来,年关不好过啊!
  唐毅心情很差,他越发厌恶嘉靖,老子拼死拼活,给你找了这么多财路,结果到头来,你还是都给败光了,弄得国库空虚,山穷水尽,天怒人怨。
  或许真该有个人好好的骂你一顿,要不然这一口恶气谁替自己出啊!想到这里,唐毅都觉得海瑞变得可爱起来,在他那里吃的憋都不算什么。
  就等着嘉靖挨骂吧!
  唐毅索性跑去兵营看练兵了。这个兵营可不是俞大猷的兵营,而是唐毅的,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嘉靖特准唐毅训练三千人的天龙骑,作为巡视大臣的亲卫从此之后,唐毅才算是正式摆脱被东厂盯梢的命运,成了小站的草头王。
  说起天龙骑,竟然要感谢俺答,三个台吉前来比赛,残了两个,马和马奴都跑没了,凄惨到了极点。听说回去没几个月,铁背台吉就染病吐血,奄奄一息。
  明廷上下都被吓坏了,他们生怕俺答恼羞成怒,发兵攻打大明,年初的几个月,风声鹤唳,动不动就关城门,加强戒备。
  谁知俺答并没有派兵攻击,反而派遣了一队使者,带着二十匹马,献给嘉靖,并且要求赛马比赛要年年举办,他们会派遣更多的人员来参加。
  甩了一个嘴巴子,俺答倒是老实了,从嘉靖到徐阶都迷糊了,他们生怕失礼,竟然给俺答回赠了价值十倍的丰厚礼物。
  倒是翰林院的一帮年轻人,把问题看得更明白!
  畏威而不怀德,蛮夷秉性!
  王锡爵毫不客气说道:“老师举办马术大赛,天马龙驹,横扫草原驴子,俺答仰仗的就是骑兵,就是战马,他们发现大明有更好的马匹,还不止一种,自然就心慌了,可笑朝廷没看穿俺答色厉内荏的本质,反而回赠更多的礼物,只会让俺答看透朝廷的虚弱,我敢说,今年来打草谷的蒙古人会更多!”
  申时行也意味深长地点头,去年因为赛马大会,俺答袭扰九边的次数最少,大明的损失为十年以来最低。
  “老师高瞻远瞩,看得明白,示人以强力,才能震慑宵小。”
  “唯武止戈!只要不畏战,不惧战,从上到下,都准备大战,方能天下太平。”余有丁不无感叹道:“可笑朝廷上下,看不透老师的苦心,反而成天说什么修明德政,四夷宾服,真是痴心妄想!没有武力保护,就如同幼童捧着黄金过闹事,只会引来强盗匪人觊觎。”
  ……
  不得不说,随着唐学深入人心,唐毅在书中的许多观点,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尤其是渴望富国强兵的年轻官吏,人人争相钻研唐学,两京一十三省,不知道潜藏了多少唐学的信徒。
  直接结果就是官吏争相上书,建议让唐毅真正巡视九边,统筹御虏之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