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951

  光是在唐毅的案头,就摆着三封求救血书。
  “大人,东崖先生已经来了五次了,您看……”东崖是王襞的号,他的老爹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而泰州学派又是心学七脉当中,最接地气,影响最大的一派,何心隐也出身泰州学派。所谓的《明夷待访录》不只是唐毅的功劳,这些年泰州学派越发宣扬“虚君”的思想,种种大逆不道的论点,比起何心隐也差不了多少。
  查禁讲学,捣毁书院,抓捕儒者,泰州学派的门人首当其冲,王襞哪能不着急。别人都躲在衙门里,唯独唐毅没有正事,老头子只能找他。
  “不见!”
  唐毅果断说道,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情。许是信奉心学久了,就以为心有多大,人就有多大,什么事情都敢做,谁都不在乎。
  心学是大兴不错,可理学依旧占据统治地位,连学术主导权都没拿到手,就敢挑战皇权,不倒霉就奇怪了。
  告诉他们多少次,实力不够的时候,要埋头耕耘,要好好积累,要踏踏实实,而不是到处建书院,聚众讲学,以为应者如云,就天下无敌,那些都是虚幻的,骗人的,就像是一场大雾,看起来弥漫天地,无边无际,实则一阵狂风,什么都剩不下!
  “大人,心学闹到今天的地步,固然是咎由自取,可是任由阉竖闹下去,只怕会伤了心学的根本,到时候,不好收拾啊!”沈明臣忧心道。
  “我不这么看!”王寅沉吟道:“这几年,大人已经将阳明学会和心学之间进行了区分,阳明学会奉行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宗旨,宁缺毋滥,成员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人物,而且组织严密,纲领清晰,和心学的那些乌合之众,完全不是一回事。就凭着那帮阉竖,查来查去,也都是表面上的东西,说句不客气的,老夫还盼着朝廷来一次焚书坑儒,杀得血流成河才好,那样才能让天下人清醒过来,不再寄希望明君贤臣。”
  沈明臣挠了挠头,他也知道王寅说的有道理,可总觉得这么干,有些不地道。
  泰州学派,也有不少他的亲朋故交,看着这些人倒霉,不伸手拉一把,反而要狠狠踩一脚,良心上说不过去。
  正在这时候,又有人匆匆跑来,变颜变色道:“大人,不好了,东崖先生在客厅里大发雷霆,把摆设家具都给砸了,还破口大骂,逼着您去见他。”
  一听这话,几个人的神色都不一样。
  沈明臣有些尴尬,他早年向王襞请教学问,一直把老先生当成他的师长,十分尊重。要不是被逼急了,老头子也不会不顾身份,跑到唐毅这里闹事。
  “大人,您还是去……”
  “去什么去!”王寅突然一拍桌子,怒吼道:“王东崖倚老卖老,不为人子!”
  “十岳兄,你怎么能如此说话?”沈明臣吹胡子瞪眼,责备道。
  “哼,我说的有错吗,是谁对他们泰州学派下手,是阉竖,是朝廷!他们不敢跟阉竖斗,反过头来,欺负大人,逼着大人替他们出头,这算什么道理?而且何心隐身为泰州学派的门人,王襞约束不住自己的人,胡乱开炮,弄到了今天的地步,是咎由自取!”
  沈明臣被噎得没有话说,只能求助似地看看茅坤,三大谋士,茅坤跟着唐毅最久,说出话来也最后分量。
  “鹿门兄,你看!”
  “唉!句章,王襞过来,东厂的人多半在暗中盯着,大人要是见了他,只怕后患无穷啊!”茅坤叹口气,对着送信地说道:“你去搬一套全新的家具和瓷器过去,告诉王襞,他愿意砸随便,不够还有。”
  茅坤这主意也够损的,可这也是最好的办法。唐毅没有说话,起身到了书房的里间,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陷入了沉思,几位谋士也陆续退出。
  其实刚刚王寅的话,给他触动很大。
  两千年来,儒家士人集团的膝盖都是软的,孔孟教化,把骨子里的勇气和血性都给弄没了,哪怕到了生死关头,他们最先想到的还是去找朝中的大员,帮着他们周旋。
  说穿了,就是祈求皇帝的原谅,向皇帝磕头。
  开玩笑,你们都公然宣扬虚君,说君王是天下大害,触碰了皇权的根基,刨了人家祖坟,双方势同水火,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时候。
  居然还指望着皇帝会宽宥你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都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不把骨子里的天真幼稚去掉,永远都不会成功。
  事到如今,说不定可以玩一把更大的,把所有人打醒……别的地方或许不成,苏州府可是自己的老巢,隐藏的实力非常雄厚,要不要拿出一些?
  唐毅不停权衡利弊,却还是拿不定主意,正在这时候,唐鹤征来到了书房,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师兄,我爹请你过去。”
  唐毅猛地一惊,急匆匆坐上马车,从后门出府,走在路上,唐鹤征抿着嘴唇,强忍着悲痛,眼角却依旧有泪光闪过。
  “我爹怕是不成了!”
  “怎么会?”
  唐毅抓住唐鹤征的肩膀,指头深陷入肉里,不敢置信道:“师父他老人家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会突然,突然就不成了?”
  “唉,师兄,其实这两年来,爹爹的身体就不好,政务繁杂,国事蜩螗,他老人家每时每刻,都承受着煎熬,从去年冬天开始,爹爹便中带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唐鹤征说到了伤心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唐毅一下子就懵了,明明年前的时候,他给唐顺之写信,让老师把水泥进献给嘉靖,换来回朝的机会,那时候老师还神清气爽,身子骨硬朗,莫非,莫非都是装出来的?
  身为弟子,竟然没有发现?
  唐毅越发悲痛自责,到了唐顺之的府邸,他直接冲了进去,一路跌跌撞撞,跑到了卧房,刚进来,就闻到了刺鼻的药味,唐顺之卧在病床之上,脸色蜡黄,鬓角的白发格外刺眼。
  一贯潇洒俊逸,温润如玉的老师,竟然成了如此憔悴的样子,刺痛了唐毅的双眼,泪水涌了上来。
  “元卿,你是不是去找行之了,这些日子不要烦他,十天半个月的,爹还能撑住。”唐顺之还要说下去,突然感到了不对劲,一扭头,恰巧看到唐毅,满脸愕然,埋怨道:“元卿这孩子,真是坏事。”
  唐毅抹了抹眼泪,坐到了师父的床边。
  “您老人家还要瞒弟子到什么时候?”
  唐顺之深深叹了口气,露出了和煦的笑容,感叹道:“行之,为师在和一个人比赛,我不能输给他,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都什么时候,还没有心思逗闷子,唐毅对自己的老师也是无语了。
  “您老人家不就是想熬过陛下吗?只要您比他死得晚,弟子入阁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唐顺之呵呵一笑,“你小子真是一副玲珑心肠,什么都瞒不过你。为师两度罢官,苦读十年,元气大损,底子都掏空了,这些年虽然妥善保养,还有李太医帮忙,可是政务繁杂,为师又是个喜欢操心的人,早就神思耗尽,只剩下一口气吊着了。”
  “不许胡说,弟子还盼着您长命百岁,要好好孝敬您老呢!”唐毅可不是说假话,这些年来,唐顺之教导他,庇护他,等到他成长起来,老师又全心全意替他铺路。三年前,唐毅到了小站,为了维护唐党的势力,唐顺之日夜不眠不休,苦心焦思,把身体都拖垮了。
  只是唐毅回到了京城,就遇上了海瑞上书的事情,竟然没有发现自己的恩师已经是油尽灯枯,他真恨不得抽自己一顿嘴巴子!
  “傻孩子,人活百岁,难逃一死。老夫能有一个名震天下的弟子,衣钵传人,已经是老怀大慰。放心吧,嘉靖吃了几十年的丹药,为师没有理由撑不过他。只要他死了,你就是新君的帝师,功劳资历,全都够了,内阁又缺少人手,徐阶挡不住你的,不过你要记着,一定要把高拱推到前面,让他替你对付掉徐华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812章
唐毅亮剑
  “眼下看似阉竖横行,大难临头,实则不足为虑。”别看唐顺之病了,可是依旧眼明心亮,看得明明白白。
  他声音平静道:“只要挺过去,要不了几个月,陛下驾崩,新君继位,裕王敦厚仁义,秉性温和,说穿了,就是无能。”唐顺之得意地笑道:“无能好啊,皇帝无能,才能显出大臣的本事,裕王做不了什么事情,他只能依靠高拱,还有就是你!”
  “高拱会做事,却不会做人,加上性格急躁,恃才傲物,他干不了多久,就会得罪一圈人,被赶下台,这时候就是行之大显身手的机会,这些年你攒积的势力足够了,拿出真本事来,大刀阔斧,革新弊政,振衰起弊,重整大明!该有人出来做事了,不然以大明的局面,要不了几十年,怕是就会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了。”
  唐顺之满怀着憧憬,感慨说道:“为师看过你的三本书,写得很不错,只是胆子太小了点。”
  “还要小啊!”唐毅夸张道:“人家早就骂我弃孔孟,用杨朱,离经叛道,不可救药。”
  “呸,要是区区几句人言,就缩手缩脚,还配做我的弟子吗?”唐顺之教训道:“你光盯着理财,弄来再多的银子又能如何?守着一个无底洞,有多少都不够用,这些年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唐毅开市舶司,整理盐务,就连崇文门的税卡都折腾了一边,大明如今的岁入,几乎是历史上的三倍。
  可是没有用啊,进来再多,皇帝挥霍三分之一,臣子贪墨三分之一,宦官勋贵还要拿走三分之一,能用的刀刃上的寥寥无几。
  如果不对大明的统治集团,从皇帝算起,一直到官绅、宦官、勋贵,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根本没有办法挽救这一艘行将沉默的大船。
  唐毅当然早就有想法,只是除了几个心腹谋士之外,就连老爹都没说,他不是不放心,而是不想让长辈替自己担忧。眼下老师到了这个地步,唐毅自然不会瞒着。
  “师父,举一国奉养一家一姓,把亿兆生灵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实在是风险太大了,从秦始皇算起,历代帝王之中,除了少数开基立业的君主之外,大多数都平庸无能,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把天下视为私产,仁义挥霍糟蹋,正德,嘉靖,两朝加起来,超过一个甲子,大明的江山就被弄得山穷水尽,民不聊生。不能让他们再胡作非为下去了。”
  唐毅没头没脑的一句,唐顺之瞬间瞪大了眼睛,激动地咳嗽连声,唐毅连忙帮他拍打,唐顺之却含笑抓住了唐毅的手腕。
  “果然是你做的!”唐顺之眨眨眼睛,促狭地笑道:“做得不错,为师很满意。”
  见唐毅吃惊地张大嘴巴,唐顺之嘿嘿一笑,不无得意道:“你这些年做的事情,没有刻意瞒着为师,为师要是看不出你的心思,也妄称智者。打破君权神授,推翻天命,强化臣权,虚君实相,为师是赞同的。”言下之意,海瑞和何心隐的事情,都有唐毅的份儿。
  唐顺之身体太差了,说到这里,喘了几口气,才勉强道:“以行之才学威望,手段本事,自然能做到,可是你之后,又有谁能继承基业?人亡政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个治乱怪圈,又如何打破?”
  唐顺之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行之,莫非你没有答案吗?”
  “有!”唐毅道:“权柄尽数归于内阁,责任制,任期制。”
  唐顺之似有所悟,急忙问道:“你的意思是?”
  “内阁要扩充,仅凭着三两个大学士是没法服众的,要增加到至少五个以上,大学士经由百官廷推产生,一旦入阁,任期之内,不得罢免,每逢重大政务,内阁大学士共同协商,投票决策,形成决定之后,皇帝不得否定。所有大学士,任期最多两届。自上而下,扩充六部,增加地方官吏数目,建立完整的官僚系统,不再受皇权支配……”
  唐毅的每一句话,都比何心隐的《明夷待访录》要厉害十倍不止,唐顺之听在耳朵里,后背都冒冷汗,好一个唐行之,竟然比自己想的还要大胆,还要超前。
  “按你所说,岂不是官吏增加数倍不止,冗官又该如何解决?”
  “吃闲饭的才是冗官,天下政务繁杂,真正做事的人越多越好。反而是那些不干事的,比如宗室,比如阉竖,勋贵,将门军户,把他们都解决了,铲除皇帝的羽翼,省下来的钱粮用来养官吏,岂不是更好。”
  “咳咳。”唐顺之苦笑道:“好是好,可是能做得到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唐毅笑道:“弟子已经积攒了十五年,再给我一个十五年,我一定全部完成,到那个时候,功遂身退,留下来的大好局面,无法更改的铁律,哪怕是皇帝,也没法反扑,就算有心思,我也不会留下爪牙给他。”
  唐毅斩钉截铁道,其实他心里有数,不会这么容易,皇权和相权斗了几千年,岂能轻轻松松就给解决了。
  不过为了安定老师的心,也只好说两句大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