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951

  前两日,朱家的老二朱海也赶来了,他一贯话不多,只是默默陪着,可是到了最后,朱海实在是忍不住了。
  “大人,我觉得您把西夷想得太强大了,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
  一句话,唐毅突然愣住了。
  没错,或许受到上辈子记忆的影响,提到了西洋人,就是列强,就是船坚炮利,就是强悍无比!
  可实际上呢,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不一样败在了郑成功的手里,要知道当时的郑成功,不过是丢了大半江山,南明末代皇帝手下的一个武将而已,他都能打败强大的荷兰,足见西洋人在东方根本没有多强大的力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距离上的优势,使得大明对南洋,就好像自家的后院,西洋人却是远在天边,鞭长莫及,有一百分的力量,到了东方,连十分都剩不下。偏偏就是这十分不到的力量,就把南洋给霸占了,真是讽刺啊!
  唐毅扪心自问,经过他的推动,利用抗倭的十年,大明的火器和造船技术,已经快速提升,比起同期的欧洲,一点不差。
  质量过关,数量又是西夷的无数倍,这场战斗怎么算,胜面都是极大的。
  在了解了自身实力之后,唐毅没有十分兴奋,反而懊恼,沮丧。
  曾经的大明,拥有最好的机会,强大的国力,众多的人口,军工造船先进,百姓勤劳肯干,大航海时代的荣耀,日不落帝国的光辉,都应该属于大明,属于中华!
  只是因为上层集团的保守狭隘,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就坐失良机,任由一些小蚂蚁,窃据了最好的土地,占据了丰富的资源,在几百年之后,长成了怪兽,这是何等的悲剧?
  上天给了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岂能再次错过!
  唐毅越发有了定见,这一次南下,对自己来说,绝对是最宝贵的一次机会,无论如何,都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离开浏河镇,唐毅没有去太仓老家看看,而是直接赶到了苏州,这一次东南大乱的暴风眼。
  听到了唐毅赶来,苏州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吏,只要是喘气的都来了,在城门口,战战兢兢,不时观望。
  差不多午时左右,唐毅的马车到了苏州北门,知府陆光祖率领着同僚,一起来拜见唐毅。
  “下官拜见经略大人。”
  唐毅撩开了车帘,往外看了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一句话都没有,直接让手下催动马车,越过众人,直奔下榻的行辕。
  苏州的官吏都闹了一大大红脸,纷纷偷眼看着陆光祖,那意思是知府大人,您拿个主意吧!
  也不怪他们推给陆光祖,而是这位和唐毅的确有些渊源,死去的锦衣卫大都督陆炳是他的族叔,陆光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曾经和唐毅交情极好,亲如弟兄,唐毅刚来,就给他脸子看,陆光祖脸上无光,却也知道自己理亏。
  他跺了跺脚,“成了,你们都散去吧,唐大人要杀要剐,我一个人担着。”官员们如蒙大赦,一转身,全都夹着尾巴溜了。
  看着空荡荡的场子,把陆光祖气坏了,破口大骂,“无耻之徒,无耻透顶!”
  骂了一大圈,他也没有办法,唐毅那一关无论如何,也要过。他比别人都了解唐毅,那是个吃软不吃硬的顺毛驴,无非就是靠着多年的老交情,舍了一张脸,还有死去叔叔的面子,他又能把自己怎么样!
  鼓足了勇气,陆光祖上了轿子,急匆匆赶到了唐毅下榻的行辕,一打听,唐毅竟然没来,而是直接去了钦差行辕。
  陆光祖的脸一下子就垮了,要命啊,葛守礼那个老倌儿可不是好对付的。陆光祖真的不想去,可转念一想,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万一老葛随便说两句怪话,唐毅还不把自己的皮扒了。
  “去钦差行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陆光祖带着满腔的悲壮和决然,赶到了行辕,他谁也没带,一个人硬着头皮,跑到了客厅外面,偷眼看去,只见里面坐着一个年轻的红袍官员,正襟危坐,一脸的阴沉,正是唐毅!
  陆光祖两腿就是一软,他又不是老虎,怕什么怕!
  心里头不停打气,过门槛的时候,还是绊了一跤,踉跄着到了唐毅面前,顺势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下官拜见大人。”
  唐毅一扭头,没有受他的理,淡淡说道:“你是陆太保的侄子,又比我登科早了九年,哪有资格受你的礼!”
  陆光祖脸色比哭还难看,“唐大人,您这是打下官的脸啊,苏州的事情我的确没处理好,我无能,我有罪!”
  “你不是无能,而是压根儿就不想处理!”唐毅一拍桌子,怒道:“你不是自号五台居士吗?何必穿官服,怎么不去五台山出家,青灯古佛,天天念经修行,说不定也能修出一个长生不老来?”
  陆光祖被臊得大红脸,跟火炭似的,打一个鸡蛋上去,刺啦一声,就煎熟了。
  他没有太多的爱好,办事做官也都小心谨慎,很有正义感,唯独一点,就是笃信释家,格外虔诚,还帮着出版南宋普济和尚的《五灯会元》,亲自做序,用心之热情,远远超出了官员的本分。
  唐毅提起,陆光祖手足无措,“唐大人,实不相瞒,叔父做了几十年的锦衣卫,常常告诫陆家子弟,要多行善积德,免得获罪于天,降下惩罚,故此,故此……”
  “呸,你叔叔糊涂,你也糊涂?”唐毅一点客气没有,换一个人说这话,陆光祖都能跟他拼命,唯独唐毅,只能听着。
  “老天爷保护不了你们家,神佛也不顶用,你念一万年的经,该抄家灭族,还是抄家灭族,要是佛爷真的灵验,三武一宗灭佛,怎么没见显灵,救救徒子徒孙?足见是欺世盗名,是骗人的!”
  唐毅吸了口气,“与绳兄,我的话不好听,可是我希望你明白,陆家的未来不能寄希望神佛,而是要放眼海外,格局大一点,才能走出一条活路。”
第830章
抑制兼并,还田于民
  人为什么会害怕,老子圣人或许给出了答案,《道德经》上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话用在陆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靠着嘉靖的圣眷,陆炳执掌锦衣卫三十几年,平湖陆家也随着陆炳的发达,变得炙手可热,繁花似锦。
  浙江,南直隶,湖广,江西,陆家的产业几乎遍及东南,如果都算起来,手上掌握的田产要远远多于华亭徐家,只是他们比较聪明,家业分散,没有像徐家都集中在一起,看起来不那么显眼,却也是十足的大包子。
  熟悉陆家底细的人,还是非常清楚的,而且这些人垂涎三尺,恨不得把陆家的产业一口吞掉。
  尽管陆炳在日,广结善缘,拼命卖好,可是锦衣卫本身就带着罪恶,利益面前,那点情谊算得了什么。
  眼下陆家还能维持,靠着两个人,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的儿子陆绎,一个就是陆光祖,一文一武,也是相得益彰,如果能配合好,陆家的繁荣还能维系,只是危机也出现了。
  首先是陆绎,作为锦衣卫的头子,陆炳的儿子,只要新君登基,他必然被换掉,那是不用考虑的,特务头子必然的下场,而这一天已经迫在眉睫。
  陆光祖之前倒是很不错,靠着踏实的政绩,进入吏部,担任郎中,吏部权柄最重,只要外放,或者高升一步,就能进入部堂巡抚一级,成为数得着的人物,陆家的未来也就有希望了。
  偏偏这个关头,因为人事的问题,一帮御史弹劾陆光祖,把他调出了京城,本来是要去南京担任闲职,等同发配,幸好当时苏州知府出了空缺,陆光祖的资历也够了,加上他和唐毅一系关系不错,就被调到了苏州。
  刚上任还没有半年,就遇到了大乱子,陆光祖在吴太监被打死之后,没有果断动兵,而是仓皇逃出苏州,事后也是饱受压力,日子过得很不好。
  “你的难处,无非是两头谁也得罪不起,内廷一言能定你们家的生死,那些商户大族,和你们往来密切,也不能闹翻了,所以你就装傻充愣,不闻不问,想要蒙混过关,我说的可对?”
  陆光祖是彻底领教了唐毅的厉害,这家伙不在苏州,却仿佛什么都亲眼所见一般,难怪当年陆炳不惜折节下交,也要和唐毅绑在一起,果然非比寻常!
  “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不敢强辩,只是下官以为,苏州城中,无业乱民,四方百姓极多,如果冒然出手,逼得工厂作坊停业,上百万没了生活来源,立时三刻,苏州就会大乱,唯有用拖字诀,这些日子苏州已经日趋平静,正是拖延之功啊!”
  唐毅气得笑了起来,“我说与绳兄,你可真会往脸上贴金,苏州之所以安定下来,是因为我,因为五百万两的订单,让工厂都活了起来,工匠重新有了生意,他们才不闹事的!”
  被人家当场戳破,陆光祖很没有面子,他只能低着头,盯着两脚尖,仿佛要把朝靴看透,看到里面的臭脚丫子。
  见他默然无语,唐毅也知道敲打的差不多了,换了一张笑脸。
  “当年陆太保照顾我很多,他也托付我照看陆家,可毕竟这些年陆家爬得太高了,看你们眼红的人太多了,我有心照顾,却力有未逮,这一点,我要向你们道歉。”
  “岂敢岂敢!”陆光祖反而羞愧了,连忙摆手,“大人如此说,真是让下官羞愧欲死,是我们陆家子弟没有本事,却还想维持叔父的荣光,是我们不自量力,咎由自取。”
  “唉,与绳兄,咱们索性把话挑明了,陆家那么多的产业,你们守不住的,与其被别人强夺走,不如主动让出来。”
  “什么!”
  陆光祖脸色狂变,唐毅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他有心思要霸占陆家的产业?立刻,警惕性就提到了最高点。
  看他剑拔弩张的模样,唐毅总算明白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意思了。
  “与绳兄,我希望你们家把田产让出来,不用多,五十万亩,我给你折一成半的南洋公司股份。”唐毅笑道:“不止你们家,魏国公徐家,太仓王家,包括我们唐家。”
  不理会惊骇不已的陆光祖,唐毅负着手说道:“我已经把我爹,还有我名下的土地,以及所有唐家亲戚的田产都清理干净,一点不留,全都交出来。你们陆家、王家、徐家,在东南历史悠久,盘根错节,比我们家的情况复杂太多,也不好全都交出来。魏国公徐鹏举答应拿出八十万亩田,另外还有不少山林,矿产,太仓王家拿出六十万亩,你们家是五十万亩,加上我们家,能凑到二百二十万亩。”
  经过观察,唐毅看得一清二楚,东南的问题就在于过快的土地兼并,过快的城市化,逼迫失地的百姓涌入城市,而城市的需要的劳动力达到了饱和,就出现了遍地流民的问题,没有生活来源,流民们要么打短工乞讨,要么就卖儿卖女,把未成年的孩子送进工场……
  唐毅比较推崇规模化经营,土地集中,长远来看是好事情,可什么事情都不能过,一旦过了限度,好事情就变成了坏事情。
  眼下他就需要抑制兼并,还田于民。
  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做的人多了,可几乎没有成功的,毕竟从谁身上割肉,人家不跟你拼命啊!
  相比起前辈们,唐毅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握着东番岛,握着吕宋的庞大利益,可以进行交换。
  即便如此,唐毅也要做到率先垂范,从自己家和媳妇家下手。
  唐家这边,两个男人都是下不得狠手的,幸好唐慎把朱氏派回了太仓,这位姨娘绝对是女中的丈夫,巾帼不让须眉。
  她在之前,就把那些所谓的唐家亲戚弄了一个门清,有谁是真的,有谁是冒认的,这些年他们又干了什么事情,捏住了把柄,朱氏把他们请到了家中,直接都给关到了跨院。谁老实交出霸占的田产,承认过错,放你出去,不承认,就在里面待着吧!
  唐家的这帮亲戚闹啊,哭啊,喊啊,叫啊,朱氏连搭理都不搭理,她手下都是成国公府的人马,只听她一个人的命令,也不怕这些人跑了,一连饿了三天,唐家的亲戚再也受不了了,纷纷举手投降。
  至于王家,负责清理田地的是王悦影的老娘,唐毅的岳母,那一位更是个狠茬子,而且还经验老道。
  太仓王家,指望的是她丈夫王忬,还有两个儿子撑着家业,他们为官谨慎,战战兢兢,可是其他各支,明明没有顶用的,却比谁都贪婪,兼并田产,霸占土地,抢男霸女,无恶不作,这不是给家里头惹祸吗!
  岳母大人直接写了几份状纸,把闹得最凶的几个族人直接送到了衙门。一下子震慑住了所有人,王家也含着泪,把田产吐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