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951

  那感觉,就仿佛山里的小动物,突然听到老虎死了一般,轻松,舒坦,一股清流在身体快速流动,四肢百骸,奇经八脉,一下子全都打通了,真有种飘飘欲仙的冲动。
  虽然很大逆不道,可唐毅就是这么想的。
  按理说嘉靖对唐毅真的不错,高官厚禄,一度还师徒相称,君臣相得,哪怕后来被赶到了小站,嘉靖也没把唐毅怎么样。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给嘉靖做臣子,实在是太累,太没有尊严了。
  时刻都要揣摩皇帝的心思,时刻都要迎合他荒诞不经的想法,无论是多么正确的事情,他不高兴就不能做,无论是多么操蛋的事,他喜欢就要像哈巴狗一样,屁颠屁颠去做,每一次像便秘一般,吭哧青词的时候,唐毅就想骂娘!
  想让唐毅对他有什么惋惜之情,实在是难为人了。不过身为朝廷命官,大家眼里的宠臣,唐毅还要装下去。
  他听到之后,纠结了一下,下一秒就伏地大哭,泪如雨下。
  金丹和蒋洲搀扶着唐毅往外走,出去的时候,还顺带抓了一块桌上的白布,把身上的大红袍给遮起来。
  周沁筠一脸夸张的表情,乖乖,这官果然不是寻常人当的,生前不孝,死后瞎胡闹,说的就是他们!
  客人走了,准备的酒菜不能浪费了吧!
  周沁筠大摇大摆一坐,招手,让音乐起来,自己一个人,品尝美食美酒,原来不当官也是福气!
  ……
  远在苏州的唐毅,意思意思也就是了,京城这边可丝毫马虎不得。
  嘉靖是十一月十五日在乾清宫驾崩的,比起历史上早死了一个月,而且最后这两个月,由于声带麻痹,嘉靖几乎不能发声,四肢也没有力气,说白了,就是能喘气的活死人。
  或许这也是对他的惩罚,修长生,修到了最后,竟然是这么一个下场。
  在死前的一天,嘉靖感到了上天的召唤,生有处,死有地。正德死在了豹房,成为天下的笑柄,嘉靖不能学堂哥。
  他勉强挤出了两个字,“衮服!”
  黄锦帮着他脱去了道袍,换上了明黄色的龙袍,好生艳丽夺目!
  真好看啊,为什么以往就没察觉呢?
  要是能再多穿几年,哪怕只是几个月也好啊!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嘉靖四十六年,朕就六十一岁了,多想活过六十这道坎儿啊!
  嘉靖恋恋不舍,不停盯着龙袍看,舍不得眨一下眼睛。
  奈何,天意如刀,不会因为一个人间的帝王,而改变分毫。
  死亡的脚步不断邻近,嘉靖的车架从西苑,回到了大内,安置在乾清宫,当天晚上,嘉靖帝朱厚熜驾崩,龙归沧海,魄散九重,是年六十周岁!
  由于嘉靖没有皇后,老太后也早早死了,宫里头一个能主事的人都没有,一切的重担都落在了首辅徐阶身上。
  他立刻让人将乾清宫布置成灵堂,一切都变成了白色,又择吉时入殓,这时候就需要儿子出马。
  事实上昨天嘉靖回大内的时候,就宣召了裕王携带世子入宫侍奉。不幸的是裕王还没进宫,嘉靖就昏迷过去,父子之间,连一句话都没说。
  裕王亲手抱着嘉靖的头,把老爹放入梓宫当中。生平第一次,他可以如此近距离,肆无忌惮地看着嘉靖的面容。
  嘉靖不算难看,奈何长期服用丹药,眼袋青紫,嘴唇蜡黄,脑袋上的头发都掉了许多,稀稀疏疏,能够看到发红的头皮。
  和寻常的老人没有一丝差别,这就是自己的爹!
  不知道从哪来的一阵寒风,裕王打了一个激灵,赶快把嘉靖放进了梓宫,他暗暗出了口气。
  可一转念,又觉得自己太胆小了。
  他都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我,呃不,是朕,朕才是皇帝!是天下之主!
  想到这里,朱载垕的腰杆拔得更直了。
  要是让唐毅看到裕王小人得志的模样,保证吐血,拜托,死的是你爹好不好,敬业一点,成不成啊!好歹老子还哭得那么惨呢,你倒是来几滴眼泪吧!
  裕王也是满肚子委屈,摊上了这么个爹,谁能哭得出来啊?
  他是杜康妃所生,出生不久,母妃就受到冷落,非嫡非长非贤,嘉靖也不待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朱载垕最多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太平王爷。
  可是天意弄人,他前面的两个哥哥先后死去,他变成了皇长子,本以为身份不同,会得到老爹的一丝关爱,可是哪里知道,嘉靖信了“二龙不相见”的谶语,直接把他赶到了宫外,那一年才十六岁,两年之后,杜康妃去世,朱载垕祈求替母亲守孝,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竟然惹来了嘉靖的暴怒。
  认为他还没死呢,儿子穿重孝,十分不吉利,就这样,裕王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埋在心头,沉默寡言,唯唯诺诺。
  幸好在这个时候,一位来自中原的豪爽汉子,高拱高肃卿进入潜邸,成为朱载垕的老师,阴霾的日子总算露出了一丝曙光。
  可高拱空负才略,却无处施展,只能在精神上安慰可怜巴巴的朱载垕,不过这已经弥足珍贵了。
  好容易挨过了几年,又有一位壮士替他出头,甚至不惜闹到了金銮殿,和气焰嚣张的小阁老对拼!
  真是感天动地,从此之后,朱载垕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唐毅!
  随后的十年间,这个名字不断出现,他的种种作为,让朱载垕心驰神往,羡慕不已。虽然贵为皇室,竟然不如一个臣子来的潇洒。
  老天帮忙,唐毅竟然进入了王府,成为了他的老师,那感觉,就好像粉丝遇见了偶像一样。
  果然,唐毅没有让他失望,虽然在裕王潜邸的时间不长,可是他纵横捭阖,手腕高明,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是逼得卢靖妃葬身火海,逼得景王就藩安陆,都离不来唐毅的运筹帷幄。
  裕王能坐稳储君的位置,唐毅居功厥伟,无人能敌。
  唯一的竞争对手走了,除了还没有得到父爱之外,朱载垕的处境一天比一天好,李妃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有了两个大胖小子,地位更是稳如泰山。
  闲暇的时候,朱载垕会向几位老师请教学问,了解民间疾苦,唐学三书出版之后,更是引起了朱载垕的兴趣,他苦心研读,还不时给老师去信请教。唐毅毫无保留,他还把历年调查的百姓实际情况,各种统计数据,都汇总起来,一股脑送给了朱载垕。
  苦学下来,虽然没有完全搞懂经济,但是朱载垕弄清楚了两条,第一是大明真的很危险,第二是唐师傅胸怀锦绣,能解决危局的人,非他莫属。
  哭了大半夜,大臣和太监们送朱载垕去偏殿消息,群臣要退出去,他一把拉住了高拱,“先生留步。”
  高拱也乐得展示他和新君非同寻常的关系,施礼之后,坐在了绣龙墩上。
  “陛下,不知您叫老臣,有什么事情?”
  “高师傅,朕能走到今天,全靠着你和唐师傅扶持,眼下唐师傅还在东南,要是他能在朕的身边,看着朕登基,该多高兴啊!”说着朱载垕沾了沾眼泪,这一回的泪水却是真的!
第834章
开疆拓土
  唐毅曾经仔细观察过,朱载垕不像外人看得那么无能,事实也是如此,隆庆在位的六年,虽然短暂,却十分关键,不客气地说,是他把大明从危亡的边缘拉回来,重新有了中兴的迹象。
  如果勉强找个类比,朱载垕有点像雍正,妙的是两个人都是短命的皇帝,偏巧他们的爹和儿子做皇帝的时间都极长,他们又都收拾了老爹的烂摊子,给儿子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所不同的是雍正靠的是他自己的勤勉和强悍,而朱载垕则是靠着手下的大臣。
  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朱载垕看得很清楚,复杂的朝局,繁杂的政务,一大堆的矛盾,不是他能解决的。
  不过不要紧,有人能帮着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如师如父的高拱,至于第二个,就是智计百出,手段过人的唐毅。
  “高师傅,朕想召回唐师傅,由你们两位辅佐,做朕的左膀右臂,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朱载垕满怀期待,望着高拱。
  可此时高拱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原来在陛下的心里,自己和唐毅不过是伯仲之间,根本没有太多的优势。
  圣眷可以说是高拱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如果这玩意也被唐毅追平了,两个人之间,谁主谁从啊?
  就算是盟友,也要分一个先后,更何况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果唐毅这时候回朝,自己立足未稳,没准就被唐毅给追过去了……
  高拱正在思量,朱载垕却不耐烦了,疑惑道:“高师傅,莫非有什么不妥?”
  “啊……”高拱尴尬笑笑,“行之老弟才华盖世,功勋卓著。让他还朝辅政,是再好不过。只是眼下东南之乱刚刚平息,又在退还百姓的田地,这事情不好处理啊,要是行之匆匆回来,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这就不好了。”
  提高还田的事情,朱载垕也十分感慨,历来各大家族都被田产视作生命,死抱着不放。这一次唐毅主动把田交出来,不只是唐家,王家、陆家也跟进,震动还是很大的。
  “天下官吏,无不以兼并为大害,然则到了自己头上,就不愿意割肉,真是虚伪之极!”朱载垕怒冲冲道:“唯有唐师傅能把田产拿出来,可见他是真心为了大明,为了天下,大公无私,谋国之臣,比起某些人要强多了。”
  这个“某些人”自然指的就是华亭徐家,本来唐毅还试图逼着更多的家族拿出田产,毕竟东南失去土地的百姓太多了。
  可偏偏大家伙的目光都落在了华亭徐家,当朝首辅,东南第一家,徐家愿意吐出来,我们才能跟进,要是徐家摆不平,对不起,我们也不陪着你玩!
  到了徐家的头上,俩字:没门!
  徐阶的那两个儿子把脑袋的摇晃得和拨浪鼓,死活不同意。唐毅又不能逼着徐家,故此到了最后,只有四家退田,不过也有两百多万亩,缓解了很大的问题。
  朝中上下,对此事都一清二楚。
  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上位者,总要做出表率,不能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显然徐阁老的作法虚伪了,惹得新皇帝对他心里很有想法。
  高拱跟了朱载垕十年,小家伙每一个动作表情,都逃不过高拱的法眼。
  好啊,对徐阶越是不满就越好,老子早就受够了那个老倌儿,不把他赶走了,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啊!
  高胡子盯着前面的,防着后面的,不够他忙活的。
  “陛下,行之那边,最好是征询一下他的意思,而且京城六部,职位都满了,要把他调回来,还要看徐阁老的意思。”
  高拱没有往下说,可意思也够明白了,徐阁老不点头,您的唐师傅还是回不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