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951

  “坐上了那个位置,还由得他吗?”徐阶轻蔑一笑,不无嘲讽,“唐毅积累那么多的势力,可是在皇权面前,一点用处都没有!眼下还远远不是末世之相,皇权在上,高不可攀!只要太岳能牢牢抓住陛下,让陛下离不开你,唐毅就动不了你,而且你不光要抓住圣上,还要抓住太子,这样才能稳稳当当。等你站稳了脚跟,不妨学学唐毅的手段,来一个如法炮制,推着他去和陛下冲突。”
  “那他要是不去呢?”
  徐阶仰起头,突然呵呵一笑,“那他就只有学严分宜,还是死路一条!”
  张居正悚然一惊,看他变颜变色,徐阶总算是欣慰了,傻小子,还不算笨!
  “当年太祖爷废了丞相,本以为天下大事都会操纵在皇帝手里,哪里知晓,相权竟然会借着内阁重生,而且比以往更加强大。身为首辅,肩负天下之望,就要看好了皇帝的走狗,管好了他的爪牙,免得皇权泛滥。世人都说严分宜和徐华亭是一丘之貉,都是贪得无厌的卑鄙小人。他们或许有些是对的,可是老夫和严嵩绝对不一样!”
  徐阶须发皆乍,厉声说道:“严嵩忘了首辅的本分,一意媚上,俨然先帝的奴才。老夫身为首辅,虽然难免迎合皇帝,却严守本分,压制阉竖,劝谏君王,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扪心自问,唐毅他未必比得上老夫!”
  人都说徐阶阴重不泄,若非猝然致仕,他绝不会说这种过分的话。
  不过徐阶也点名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大明朝经历了二百年,皇权衍生出了庞大的集团,包括宗室,内廷阉竖,锦衣卫,勋贵,外戚;而臣权也演化出了士绅商贾集团,同样实力雄厚。
  双方针对朝廷的资源分配,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首辅只有两种,一种是严嵩那样,一屁股坐在皇权的怀里,充当皇帝的奴仆和走狗,最终被士绅集团唾弃。
  第二种,就是徐阶一般,采取各种手段,和皇帝软对抗,维护士绅集团的利益,结果就是被皇权厌弃。
  无论哪一条道路,看起来结果都不是很好。
  按照徐阶的设计,无非就是逼着唐毅走上其中的一条路,然后狠狠推一把,让他也尝尝失败的滋味。
  只是张居正想得稍微多了一点,假如自己做到了首辅的位置,又该如何,能不能避免这两种结果呢?
  稍微一晃神,徐阶又叹口气。
  “太岳,老夫把能教给你的都教给你了,以你之才,胜过老夫十倍,大可以放心。只是老夫去后,难保有人会对老夫的家人下手,那几个小子实在是不肖得很!”
  “师相放心!”张居正毫不迟疑,拍着胸脯说道:“只要弟子三寸气在,一定回护几位师兄周全。”
  徐阶欣慰点头,“既然如此,就多谢太岳了!”
  说着徐阶深深一躬,惊得张居正慌忙跪倒,泪流满面。
  “师恩如山似海,弟子肝脑涂地,不能报答老师!”
  说着他又连磕了三个头,师徒两个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
  权力的滋味是如此美妙,失去权力,又是如此痛苦。
  哪怕深沉如徐阶,也无法平静。
  只是一切都没有办法挽回,正月十六,隆庆新年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批准了徐阶的辞呈,为了免得夜长梦多,当天下午隆庆召见徐阶,赏赐了恩典宝物,并且派遣锦衣卫,护送南下。
  徐阶在面见隆庆之后,对自己的去留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皇帝陛下建议,李春芳并非首辅之才,内阁独相也非国家之福,请求陛下立刻增加阁员,补充人手,以防国事混乱。
  坦白讲,徐阶这一番表态非常亮眼,既体现他的忧国忧民,又表示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一瞬间,隆庆甚至想挽留这位老人,让他继续扛起大明的担子,只是一闪念,隆庆就放弃了念头,好不容把老先生赶走了,他怎么能犯傻呢!
  隆庆立刻表示接受徐阶的建议,并且赐他少师兼少傅,以从一品大员致仕回乡。
  徐阶四十五年的宦海生涯,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群臣极力挽留,可是隆庆心意已决,徐阶也厌倦了争斗,新旧交替,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唉,徐阁老果然是高手啊!”王寅叹口气,“他退得漂亮,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如此一来,大人反倒处在了不利的地位。”
  “怎么会,大人身为礼部尚书,朝廷的储相,入阁顺理成章,谁能拦得住大人?”
  “非也非也!”
  王寅大摇其头,“句章,你多动点脑子成不,就算徐阶在,也挡不住大人。关口是庞大的徐党,到底该谁说了算!张居正逼退了徐阶,又提议考察科道,深得帝心,如果他和大人一起入阁,在世人看来,他就具备了和大人抗衡的实力,那些徐党的人就会归附到张居正的门下。”
  “张居正才干不弱,由他牵头,徐阶在背后遥控,等于是白白驱逐了徐阶,做了无用功。”
  茅坤沉着脸说道:“还不止这些,晋党动作频频,依我估计,杨博想浑水摸鱼,把张四维也推进来。”
  “张四维?他不过是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有什么资格入阁?”沈明臣不服气地质问道。
  “咱们大人是哪一科的?”
  一句话,沈明臣就没词了,唐毅比张四维还晚了一科,虽然他成名早,官职大,可是资历浅薄,这是谁也没办法改变的事实。
  假如和张居正,张四维等人一起入阁,无形之中,唐毅的地位就会把拉下来,这时候再把高拱运作回来,二张答应退位让贤,唐毅又能如何,大家都是一天入阁,你比人家资历还浅!高拱越过众人,直取首辅,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不愧是徐阶,哪怕退了,还给唐毅留下一个难解的局,该怎么破啊?
第899章
新相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徐阶身为两朝元老,柄国重臣,突然致仕,对于官场的震动可想而知,但是除了最初六部九卿,科道言官上书挽留,还有一些徐党成员如丧考妣之外。并没有太多激烈的举动,仿佛老头子早就应该退下去了,现在走了,正和大家伙的心意。
  为何会出现这种诡异的一幕?
  徐渭对此有精彩的评论:“漫长的严徐党争,斗垮了严嵩,也彻底改变了徐阶,华亭除了比分宜更加年轻,已经别无所长,党同伐异,互相倾轧,玩弄权术,操控言路,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徐阶把内斗哲学玩到了极致。可是他的本事也仅限于此!如今大明内外交困,对内吏治、财政、宗室、宦官、军制、土地,对外,俺答、土蛮、倭寇、土司……每一桩都是要命的大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威胁到大明的江山,偏偏徐阶没有任何办法,只知道不切实际地休养生息,恢复永远不可能恢复的祖宗成法。庸者下,能者上,一代新人换旧人,该把大权交给更年轻有为的一代人!”
  徐渭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士林的观点,其实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从几年前,唐毅就借助报纸,鼓励刊发各种针砭时弊的文章,将大明面临的危局展示出来。
  潜移默化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徐阶失望,包括他的党羽,在徐阶确定致仕之后,都没有太多的伤感,反而更加关心自己的前程,不得不说,徐阶这个首辅当得不算成功。
  隆庆二年的第一次早朝,只有一个核心议题,就是针对徐阶致仕之后,巨大的权力真空,要如何填补。
  各方人马,早就磨刀霍霍,眼下内阁只有一个大学士李春芳,他自动递补为首辅,统领百官,站在了第一位。
  可是怎么站着,都不舒服,好像身上爬满了毛毛虫,手足无措。
  其实也不怪李春芳难受,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资历浅薄,而他的身后,站着一大群老怪物,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老前辈。
  偏偏他为官二十年,无所作为,靠着写青词,屡屡超擢,蹿升到了大学士的位置。不巧的是徐阶通过遗诏,推翻了嘉靖修玄的举动。
  也就是说,李春芳唯一的功绩反而成为了他的把柄罪状,要攻击他都不用选择新的罪名。再有他前往欧阳一敬的家中吊唁,现在欧阳一敬被证明和俺答有染,人们自然联想到李春芳也不干净。
  要不是内阁就剩下他一个,各方人马早就发起猛攻,把李春芳掀翻了。
  好在李春芳递补首辅之后,也有自知之明。
  “仆德薄才疏,难以承担内阁重任,恳请陛下选拔重臣,进入内阁辅政。有合适人选之后,臣愿意随时退位让贤。”
  李春芳老实乖觉的态度,让各方都表示满意。
  隆庆心情也不错,其实早年李春芳也在裕王府讲过课,只是时机极短,就被调入西苑当值,没有什么感情,但是好歹有师生之名。
  隆庆不好让他太尴尬,“首辅辅政以来,尽心尽力,朕早就听闻,如今内阁乏人,还要首辅勉力维持,教导新进大学士,一同替朕分忧。”
  成功赶走了徐阶,明显隆庆的底气足了,说出话来,举重若轻,十分得体。
  李春芳打起精神,冲着在场的官员说道:“诸位同僚,内阁上佐天子,下承百官,责任至重,还请大家伙本着为国举才,推荐合适人选,共同辅佐皇上,开辟隆庆新局。”
  他说完之后,各方早就按捺不住,这几天的时间,徐党,晋党,张居正等等各方人马都在积极联络感情,疏通关系,为了入阁拉票。
  当然了,也有人老神在在,比如咱们的唐大人,以他的官职地位,几乎无可争议。
  果然,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唐汝楫,他大声说道:“我推荐礼部尚书唐毅唐大人,唐大人身为六首魁元,那是千年科举第一人。入朝为官以来,兴海运,开市舶司,抗击倭寇,整顿盐务,北抗俺答,数次大捷,功勋卓著,上马领兵,下马安民,堪称第一干吏。唐大人入阁,必定能各方心服。”
  他大肆夸耀了唐毅一顿,弄得唐毅都有些脸红,不过其他大臣倒是觉得没有什么,相反唐毅还有很多功绩,唐汝楫还没有提到。
  隆庆听在耳朵里,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赞叹道:“唐师傅果然是合适的人选,眼下大明财力困窘,国用不足,唐师傅理财之能,天下第一,朕心甚慰。”
  虽然廷推是大学士主持,以四品以上的官吏为主,不过隆庆发表意见,还是很有分量的,显然,唐毅这个大学士板上钉钉,没有任何疑问。
  这一次可不是只递补一个,大家还有机会,太仆寺少卿李幼滋就想站出来,推荐张居正。谁知徐渭却抢先一步,大胖子笑呵呵说道:“陈以勤老大人学问人品,天下有目共睹,在潜邸九年,教导圣上,有羽翼之功,陈老大人理当入阁辅政。”
  推举陈以勤,张居正眼珠转了转,按理说也非常合适,毕竟在隆庆的老师之中,陈以勤的资历仅次于高拱,想越过陈以勤,几乎是不可能。
  罢了,反正还有名额。
  张居正思索之间,突然陈以勤站了出来,神色十分严肃,他冲着李春芳拱拱手,又对着徐渭点头。
  而后略显羞惭道:“承蒙徐大人错爱,陈某为官以来,鲜有作为,侥幸充任吏部侍郎,已经是天恩超擢。贸然入阁,才不足以柄国,德不足以服众,更兼臣性情偏颇,没有宰辅之能,难当大学士之重,还请陛下,诸位大人,另择贤明。”
  徐渭皱着眉头道:“陈老大人,您未免过谦了吧?”
  “非也,国事蜩螗,吾皇新政,至关重要,以勤自知能力不足,即便是勉强为之,也不过是左支右绌,徒增笑料而已,还请徐大人饶过老夫吧!”
  陈以勤说完,干脆退回,低垂着脑袋,一句话不说,显然是铁了心不想入阁。
  众人都吓了一跳,心说这位吃错了药,到手的大学士怎么给推辞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