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951

  皇权泛滥,带来的危害,徐阶比谁都清楚,却也比谁都无奈。
  “身为辅,背负天下万民之希望,就要替万民管住皇帝,管住他的爪牙,能争一分就是一分!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予取予求,把天下视为私产,肆意胡行!”徐阶激动地涨红了脸,突然又叹口气,“可是话又说回来,能用的武器真的不多,无非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天变,这个什么时候生,会有多大的动静,谁也说不清。再有就是祖宗家法,只有拿前人约束后人,才能理直气壮。”
  徐阶又问道:“行之,你可知道祖宗家法在谁的手里?”
  “科道言官!”这一次唐毅回答的更快。
  徐阶欣慰点头,他从唐毅的神情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的确已经觉察到了辅的责任。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唐毅是远远甩开了张居正。
  两个政敌,竟然有共同的见识,让徐阶不胜唏嘘。
  “行之,身为辅,要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在,万万不能学严分宜,你懂老夫的意思吗?”
  唐毅站起身,深深一躬。
  感激地说道:“阁老教诲,铭刻肺腑,假若有一日,行之能免于身败名裂,多亏阁老提点!”
  说着唐毅又连着千恩万谢,徐阶说了这么多的话,也有些疲惫,唐毅才从相府退出来,上了马车,赶回了家中。
  转过天,徐阶带着满腹的忧伤感慨,在锦衣卫的护送之下,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京城。身后的喧嚣渐渐远去,孤寂清冷,包围着这个老人。
  沿途上,竟然没有地方官吏迎接,往日这些人根本没有资格进徐家的大门,他们只能带着礼物,可怜兮兮等在徐府外面,看着家人充满鄙夷,把东西带进去,在门外老老实实磕头,就心满意足,能吹嘘好久,总算是沾了徐阁老的仙气。
  如今徐阶就在面前,他们却没有勇气,去见这位名声泼天的老人。
  一直进入松江境内,总算是有家乡父老,亲族好友,门生故吏前来,总算没有把徐阶憋屈死……
  徐阁老走了,可是他留下的教诲,却让唐毅足足品味了三天。
  说实话,徐阶打什么算盘,唐毅心里头清楚,先自然是保护言官,点醒唐毅,他们的价值所在,其次就是鼓动唐毅,和皇帝抗衡,最终走上他的老路,黯然收场。
  不得不承认,徐阁老这是地地道道的阳谋,张居正的改革的为什么失败,就因为他太现实了,商税不敢碰,宗室不敢碰,皇权不敢碰……只是在最容易的土地上打转儿,虽然勉强收上了一些田赋,暂时扭转国库空虚的局面,可是他的成功就像是沙子上的城堡,经不起风雨,一碰就倒了。
  人亡政息!
  唐毅握紧了拳头,努力甩头,把这四个字甩到九天云外。
  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到了自己手里,徐阶,不劳你操心,我唐毅又十足的把握,比你们任何一个人走得都更远,就瞧好吧!
  唐毅踌躇满志,做好了成为帝国辅的准备。
第902章
内阁
  昨夜掌灯时分就下雨,到了半夜又开始飘雪花,初春时候,最讨厌雨夹雪的天气,湿冷不说,到处污水横流,实在是不舒服。
  偏巧今天又是唐毅第一次去内阁当值,王悦影和琉莹都早早起来,亲自帮他拾掇。唐毅积累的功勋足够多了,甫一入阁,就被加为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这是初次入阁,能得到的最高位阶,至于赵贞吉,则是得到了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老爷,轿子备好了,还加了三个汤婆子,保证不会冷了。”琉莹亲自看过,才放心说道。
  唐毅迈步要走,突然顿了一下,“告诉下去,不要给我备轿子了,往后出入一律坐车骑马。”
  琉莹乖巧点头,可是却满肚子疑问,朝廷大员哪个不是坐轿子,唐毅这又是搞什么鬼?
  “以人为畜十分不妥当,轿子也是从两宋开始兴起的,日后朝廷上下,都不许坐轿子!”
  听到了唐毅的话,琉莹突然喜滋滋的,赶快跑出去,招呼着家人,把马车备好,车上愣是加了五个汤婆子。
  目送着丈夫离家,琉莹抓着王悦影的手,笑嘻嘻道:“咱们老爷当了大学士,就是不一样了!”
  王悦影眼圈泛红,用力点头,这么多年了,总算是走到了这一步,哥,你是我们的骄傲!
  ……
  唐毅的马车到了午门,刚停下来,突然听到马蹄声,只见赵贞吉牵着一匹马,匆匆赶来。
  这可稀奇啊,两位阁老都没坐轿子。
  赵贞吉不好意思道:“轿夫也不容易,路上湿滑,走一趟鞋子都要透了,伤身体啊。”
  面对老赵的解释,唐毅只是一笑,尽在不言中。
  显然两位阁老第一次正式亮相,都是处心积虑,饱含深意,赵贞吉年近花甲,时不我待,自然不甘心碌碌无为。
  来到了午门,早有中书舍人等在这里,迎接两位阁老进入了大内,到了皇极殿前的广场,向东看去,就是会极门,李春芳正笑容可掬,带着二十几个中书舍人,都等在这里。
  朱元璋废掉了中书省,大明朝没有了宰相,唯独留下了中书舍人。
  如果说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那么中书舍人,就是大学士的秘书。一共分为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五种,都是从七品。
  可别小看品级不高,但是分量却不轻。
  中书科与六科廊官署相联,署中设20人,不分长贰,以年长者一人掌印,称“印君”。中书科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文华殿舍人,掌奉旨书写书籍。武英殿舍人,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内阁诰敕房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制敕房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等机密文书,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
  从任务分配来说,就是抄抄写写,没有什么大事情。
  可是别忘了,他们服侍着内阁大学士,两京一十三省,有多少事情,阁老通常只有两三位,能全处理过来吗?
  有很多琐事,或者照本宣科的内容,都会交给中书舍人酌情处理。
  谁先谁后,程度如何,分寸拿捏,在内阁大学士看来,是小事一桩,可是对于下面的人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更何况中书舍人还要负责跑腿学舌,传达命令,其中可以动手脚的地方太多了。
  故此中书舍人一直是各方争抢的热门职务,唐毅扫了一眼,就发现这些中书舍人当中,有不少自己的门下弟子,看起来唐党遍及天下,不是一句空话啊,想到这里,唐毅的嘴角弯起了完美的弧度。【ㄨ】
  他故意迟疑了半步,等到李春芳先迈出脚,唐毅才急忙加快了步伐,主动迎上来施礼。
  “见过元辅。”
  显然唐毅不会把李春芳当成首辅尊着,既然如此,不如坦然一些,懒得玩老一套口蜜腹剑的把戏。
  至于赵贞吉,这位更是没把李春芳放在眼里,别以为你装得老实,老夫就不知道你的小动作。
  自从驱逐高拱以来,李春芳多次打着徐阶弟子的名号,到处穿梭,和言官们打得火热,唯恐天下不乱。
  徐阶罢相,你李春芳也有责任!
  少在老夫面前装好人,赵贞吉的脾气还不如唐毅呢,他只是点头,多一个字都不愿意说。好在李春芳一贯能唾面自干,轻笑了两声,就把尴尬遮掩过去。
  他主动在前面领路,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过完了年,徐阁老突然就致仕了,内阁只剩下仆一人,好些政务都压着,头发都愁白了,所幸唐阁老和赵阁老来了,千斤重担,可要二位帮着担起来。”
  “那是自然!既然入阁,就要上佐天子,下安百官,九州万方,黎民苍生,自然都要放在心里头!”
  这是赵贞吉的宣言,很霸气,也很直接。
  李春芳直接愣住了,想当初自己入阁的时候,老实的和孙子一样,什么都听徐阁老的,从不敢善做主张,说穿了,就是放大版的中书舍人。
  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以为能说了算,哪知道又遇上了这么两位猛将兄,以后的日子可有的过了!
  到了首辅值房的门前,唐毅突然顿了一下,曾经严嵩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接着徐阶又干了好几年,现在落到了李春芳的手里,相信要不了多久,自己也会进驻。
  物是人非,铁打的营盘流水兵啊!
  唐毅满心感叹,内阁值房不算宽大,毕竟在大内办公,总要有个君臣之别,在一个天下臣子的眼光都盯着内阁,弄得太奢华了,也会引起非议。
  相比六部衙门,都差得太多,可就是这略显简陋的内阁,却代表着帝国最高的权力。
  迈步走进来,李春芳居中而坐,唐毅紧随其后,赵贞吉坐到了对面。
  按理说赵贞吉是地地道道的老前辈,奈何他受过唐毅的大恩,加之他钦佩唐毅的本事,自愿屈居末位,别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目前内阁的局面就是首辅李春芳,次辅唐毅,三辅赵贞吉。
  格局已成,再无更改。
  李春芳实在是拿不出首辅的架势,教训两位新进阁员,相反还要客客气气,陪着笑脸。
  “唐阁老,赵阁老,本来该让你们熟悉一下事务,奈何有几件紧急的大事,不得不请你们帮着定夺,陛下准备要册封太子,还说要大操大办,礼部那边估算少说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数目可不小啊!”
  听到花钱,赵贞吉就有些不悦,他下意识看了眼唐毅。
  唐毅微微笑道:“陛下在潜邸多年,一直没有被正式册封太子,心中略有遗憾,这也是人之常情,册封典礼吗,我以为应当简单而隆重,关键是要把热闹的氛围烘托出来,可以邀请属国使节,士绅名流,一起观礼。”唐毅眨眨眼睛,又补充道:“皇家气象,贵不可言,一定要收门票,每张一百两。”
  噗嗤!
  李春芳直接喷血了,不带着玩的,来一万人就是一百万两,两万人就是两百万两,搞不好办一个册封太子的典礼,不但不花钱,还能赚上一笔。
  唐大人,这生意不能这么干啊!
  就连赵贞吉都咳嗽了,“唐阁老,怕是不妥吧?万一混进来歹人,惊了圣驾,该当如何?”
  “不是什么人交钱都能进的,要审核资格,还要提前演礼,再安排锦衣卫仔细排查,只要把功夫做细了,不会出问题,而且万民参加,更显热闹。这样吧,我拟一个条陈上去,看看陛下的意思。”
  不用看了,陛下还能不听你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