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951

  赵贞吉想破了脑袋,也没有主意。
  或许唐毅那边又有什么筹算吧?赵贞吉满心疑惑。
  高拱在唐毅的值房坐了一个多时辰,双方也不知道谈了什么,转过天,高胡子就搬到了内阁,还带着铺盖来了,显然准备长期作战。
  当天内阁就举行了会议,四大阁老齐聚,高拱刚刚回京,还要了解各项事务,一语没发,唐毅提出内阁事务繁重,还要增加阁老。
  这个建议提出,李春芳一阵头疼,看起来自己这个首辅是要彻底靠边站了,他没胆子和唐毅硬碰硬,赵贞吉早就想好了,他和高拱是天生的敌人,没有唐毅帮忙,是万万没机会胜过高胡子,所以老赵奉行一条原则,只要不损害徐党的根本利益,他就无条件支持唐毅。
  倒是高拱,沉着老脸,不算太欢喜。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包括阁老也一样!实在是想不透唐毅的打算,他刚回来,又不好直接和唐毅冲突,还是忍了吧!
  就这样,在三位阁老默许之下,唐毅正式上奏,得到了隆庆的立即批红,三日之后,就要举行廷推。
  ……
  “陈以勤,唐汝楫,殷士儋,这三位入阁,内阁就能有七位阁老。”沈明臣掰着手指头算着,“一人总揽大局,其他六位分理各部,妙哉,妙哉啊!”
  “想什么呢!”王寅白了他一眼,“李春芳不能留了,该把他拿下,让大人上位首辅了。”
  “瞧我这记性。”沈明臣一拍脑门,“啊,不好了,要是李春芳下去,岂不是又要补一个阁老,张居正的机会不就来了。”
  对于张太岳,唐毅的几大谋士还是很忌惮的,这家伙回京之后,做了不少事情,徐阶致仕,张居正也是推手之一,要是放他入阁,日后没准会成为心腹大患。
  其实唐毅也挺无奈的,徐阶虽然恼恨张居正,可是在临走之前,还是把徐党的力量交给了张居正。唐毅倒不是没有办法对付他,而是要顾忌后果,徐党虽然实力大损,可是俗话说哀兵必胜,唐毅不愿意卷入和言官的争斗当中,再有眼下正是隆庆新政布局的关键,仅仅因为私人恩怨,就去对付另一位帝师,难免在隆庆面前失分,要是让高胡子抢了先,事情更大条了。
  茅坤沉着脸说道:“没关系的,杨博不是向大人讨要一个大学士吗,就把张四维推进内阁,让小张顶了大张。”
  沈明臣抚掌大笑,“不愧是鹿门兄,就是厉害,好一招驱虎吞狼。让晋党和张居正闹去吧,我们坐山观虎斗,不错,真是不错。”
  ……
  转眼间三天时间过去,隆庆驾坐皇极殿,正式举行廷推仪式,奉旨参与的在京四品以上官吏,一共五十三人。
  由首辅李春芳主持,一共推选了四位大学士,依次是陈以勤、唐汝楫、张居正、张四维!
  四人当中,陈以勤资历最深,又是礼部尚书,主持会试,大获成功,得到了最多的四十二票。
  紧随其后的是唐汝楫,他早年是严党,名声也不好,只是出人预料,竟然拿到了三十九票,位居第二,张居正相对就少了许多,只有三十票,而张四维,则是仅仅二十七票,擦着边险险过关。
  其实大学士不一定要廷推,也可以通过特旨简拔入阁,二者最初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随着内阁权力越来越重,光靠皇帝欣赏还不够,必须得到百官认可,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百官之师,廷推就显得越发重要。
  唐毅更是放出了风声,通不过廷推,就不应入阁。
  果然四位阁老全都过关,只是和唐毅的构想有了一点出入。
  本该是入阁大热门之一的殷士儋竟然没能入阁,非但没有入阁,还自清前往两广督师,等于是自我流放几千里,大家伙都扼腕叹息,替殷士儋鸣不平。
  倒不是殷大人高风亮节,实际上他早就垂涎内阁的椅子,只是就在廷推前两天,有人上书弹劾,说是殷士儋的管家带着三万两白银,五千两黄金送到了坛子胡同,内廷秉笔太监陈洪的宅子,请求陈洪帮忙,替他运作入阁。
  这个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和太监勾结,本就是官吏们最不齿的事情,还靠着太监入阁,简直丢了大学士的脸面。
  一时间弹劾的奏疏雨点一般,送到了内阁。
  殷士儋也慌了,他急匆匆找到了唐毅,把事情老老实实说了一遍,他的确给陈洪送了礼,却不是为了大学士的事情,而是之前在兵部的时候,有一笔三十万军饷的疏漏,被人捅到了内廷,殷士儋生怕会影响入阁,故此才走了陈洪的门路,希望压下来,等到他入阁之后,一切好商量。
  只是没想到竟然有人把他给陈洪送礼的事情掀出来,还言之凿凿,说是为了入阁,殷士儋满肚子委屈。
  “唉,你上当了!”
  唐毅长叹一口气,“如今的兵部尚书是谁?”
  “霍冀,是晋党?”殷士儋惊呼出来,“莫非是他们动的手?”
  “一定是了,我本想着放张四维入阁,把江陵挡在外面,现在看起来,要改变策略了。”
  殷士儋满脸羞惭,“唐相,都是下官无能,竟然落入了人家的陷阱还不自知,看起来这一次我入阁是没希望了,和阉竖勾结,只怕后半辈子也别想抬起头了。”
  “还不至于。”唐毅低头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对付俺答的事情我交给了胡宗宪他们,南洋那边相对容易一些,西班牙使者对吾皇不敬,正是出兵讨伐的好机会,你去两广筹备作战,联合林阿凤、席慕云他们,伺机夺取马六甲。只要完成了开疆拓土的大业,日后入阁拜相,谁也挡不住!”
  殷士儋咬了咬牙,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多谢唐相成全,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就这样,殷士儋失去了入阁的机会,不过他任劳任怨,主动南下,在隆庆那里,还是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加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广督师之职。
  唐毅被晋党摆了一道,非但没有实现驱虎吞狼,狼和虎都跑到了内阁之中。当然了,唐毅也不是善茬子,他立刻在廷推还以颜色,只给张四维一票险过,彰显唐党的强大掌控能力。
  一番纷扰下来,内阁的局面终于确定下来,除了首辅李春芳之外,依次是次辅唐毅、赵贞吉、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唐汝楫、张四维。
  大明最强男团,就此诞生!
第916章
内阁会议
  一下子增加了五位大学士,算上首辅李春芳,内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八人。其中既有公认的名臣干吏,也有宿老新秀,徐党、唐党、晋党,应有尽有。
  很多人对全新的内阁充满了希望,比如徐渭、王世贞、申时行、沈林、王锡爵、罗万化等翰林官,纷纷摇旗呐喊,盛赞是众正盈朝,能臣辈出‘定能挽天倾,重整大明’。
  可是在一些大佬的眼睛里,却丝毫不看好。
  杨博只有一句评价:龙多了不治水!
  他这话可是说出了很多人的担忧,眼下内阁复杂的程度,是以往的十倍百倍不止。
  抛开李春芳和唐毅,其余六位阁老,有四位帝师,分属两大阵营,以高拱领衔,可以称作改革派,张居正和张四维,大张小张都是站在高拱一边。
  张居正不用说了,他早就和高拱交好,主张也类似,这一次高拱回归,张居正提前到通州秘密迎接,两个人谈了一整夜,手拉手,抱成了一团。
  至于张四维,他资历最浅,偏偏又不是帝师,算起来是最尴尬的一位,不过他代表着庞大的晋党,也没有人敢小瞧。
  其实张四维能通过廷推,高拱是帮了忙的,要不然凭着唐毅的实力,直接把张四维给阴了。小张同学为了自保,也为了晋党的利益,必须站在高拱一边。
  剩下的三位阁老,以赵贞吉领衔,加上陈以勤和唐汝楫,就是相对保守的代名词,赵贞吉是徐党最大的保护神,不用多说,陈以勤和唐汝楫都主张恢复祖制,和赵贞吉脾胃相投,凑成了一伙。
  看起来是三对三,可是这里面的错综复杂,一言难尽,首先陈以勤是赵贞吉的同乡,偏偏又是高拱的同科,两个人在潜邸九年,结成了深厚情谊,一手托两家,陈以勤的位置有些尴尬。
  至于唐汝楫,他虽然表面站在了赵贞吉一边,可是他和徐党有仇口,关键时刻倒向谁,还不一定。
  再有张居正虽然紧随高拱,可是他终究不是池中之物,不甘心屈居人下。还有张四维和晋党,也有他们的算盘,总而言之,各种力量,各种盘算,搅和在一起,跟一团乱麻似的。
  杨博盘算了一圈,觉得唐毅这一次是玩砸了,小子我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内阁这么乱,有你小子苦头吃,老夫就看你怎么倒霉!
  他老人家不知道,唐毅现在是喜悦非常,高兴地快要翘尾巴了!乱,我才不怕乱了,越是复杂,越是乱套,小爷才有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机会。
  唐毅原本想推殷士儋入阁,这样唐汝楫和殷士儋,加上他就有了三票,在内阁之中,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压制高拱。
  结果殷士儋被算计了,张四维和张居正入阁,内阁弄成了一个三对三的平局。
  唐毅却猛然发现,竟然比自己规划的还要好!
  毕竟唐毅不是一个只知道揽权的人,他还要做事,推动变法,殷士儋其实也有些保守,如果他入阁,保守势力就会压倒改革力量,少不得要唐毅亲自出手。
  可眼下双方平衡,只要唐毅往改革力量靠一靠,就能推动变法,往保守力量靠一靠,就能给变法加一根缰绳。
  进退自如,还能置身事外,不沾因果,妙极,妙极!
  唐毅对眼下的局面是一万个欣喜,经过了五天的熟悉期,新内阁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终于召开了。
  七大阁老悉数到场,赵贞吉和高拱把时间掐的都很准确,两个人早早赶来,左右对面站立,拉开了场子,其他四个分列两边。等了半天,首辅和次辅都没出现,满心疑惑。
  正这时候,唐毅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冲着大家一拱手。
  “抱歉,来晚了,刚刚有人弹劾李阁老,他今天没法主持会议,仆代为主持。”唐毅没有多说,直接坐在了中间。
  说实话,唐毅的心情不是很好,弹劾李春芳来的太着急了,虽然唐毅也早想把他干掉,可是总要等一段时间吧,内阁还没理顺,走了一个徐阶,不到半年,又把李春芳赶走,好说不好听啊!
  只是很多事情不可能如你的愿,高拱的人马看不惯李春芳,唐党内部也未必心服,至于杨博那伙人,没准也会浑水摸鱼,恶心自己。
  现在是群雄逐鹿的时候,各显其能,唐毅心说干脆老子也别装了,该拿出一点魄力。在座的六位,可没有一个善茬子,都是当世的人精儿,本事不行,根本压不住场面,更别说宰执天下了。
  “诸位同僚,百官视我等为宰辅,陛下以我等为股肱,肩负重任,敢不诚惶诚恐!国事艰难,积弊重重,不需要仆多说,诸公具是当世大才,心中自有锦绣文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就是,畅所欲言,开诚布公,究竟该如何振兴大明,从哪里下手,不只是陛下,包括天下臣民,都在看着我们,需要我们拿出一个方略来。”
  这一番话说的四平八稳,可是大家伙也听得出来,唐毅定了调子,明显倾向于变法一派,高拱难免嘴角上扬。
  只是高肃卿也改了不少脾气,没有直接往前冲,而是让马仔先来。
  张居正沉着脸说道:“次辅,诸公,治国重在治吏,吏治清明,则天下大治,吏治昏暗,则天下大乱。自从严党把持朝政以来,任用私人,破坏考评制度,官员调动升迁频繁,不能各安职位。加之严党钳制言路,以致科道官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多有不肖之徒充斥期间。故此我以为当整饬吏治,此为首要之务!”
  当然吏治大坏,并非严党全是严党之责,徐阶无原则地袒护言官,也是一大乱源,只是张居正不舍得拿老师出来鞭尸,故此只能把罪责推给严党。
  但即便是如此,赵贞吉也承受不了,好你个张居正,竟然充当起高胡子的打手,你忘了吗?没有徐阁老,能有你的今天?
  忘恩负义,吃里扒外!
  赵贞吉振衣奋袖,就要好好教训张居正一番,见他有动作,高拱突然把眼珠子瞪圆了,从里面射出两道寒光,心说赵大洲,别人怕你,老夫可不怕你。
  “咳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