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8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2/951

  他想去找唐毅,但又觉得什么事情都找人家,不是显得自己太无能了?正在这时候,家人跑了进来。
  “相爷,唐相府上送来了一封信,请您过目。”
  张居正接过来,一看之下,差点气乐了,敢情唐毅想得比他还周全。
  唐毅请旨派遣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芳南下,接掌织造局,同时监视东南的一切动向,另外他又推荐两个人给张居正,一个是盐铁塘的巡检雷七,一个是台州参将田三。
  雷七这么多年,一直蹲在盐铁塘,没舍得挪窝,别看表面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巡检,可是他作为唐毅在东南的代言人,力量绝对惊人。
  至于田三,他是东南的兵丁出身,后来被召入乡勇,如今身为参将,对各个家族的势力情况,一清二楚。
  有了他们帮忙,可谓是如虎添翼。
  “唉,唐毅啊,你可真是机关算尽,想不按照你的剧本演都不成了。”
  张居正感叹了许久,转过天,立刻动身南下。
  海瑞如同神剑,斩破罗网,张居正则如巨斧,开山断河,气势如虹。
  他到了应天之后,立刻宣布赦免徐阶的圣旨,同时以办事草率,行为鲁莽为名,免除海瑞应天巡抚之职,调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海瑞也没带过兵,明显是闲了起来。
  就在不少人弹冠相庆,以为大获全胜的时候,张居正连着三招,让所有人都傻了,他任命原松江知府归有光接任应天巡抚,同时任命王用汲接任松江知府,这两位是海瑞的左膀右臂,把海瑞干掉了,换上了他们两个,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王用汲接任松江知府之后,立刻清理徐家的陈年旧案,又弄出了一大堆的案子,事到如今,谁也压不住了。
  徐阶没人敢动,他的儿孙可不在乎。
  徐琨发配儋州,也就是海瑞的老家,天涯海角。徐瑛发配辽东充军。徐璠被追回一切功名,发配大同。
  三个儿子都赶走了,孙子一辈,有六人发配,五个被打板子,念在徐阶年龄高迈的份上,没有统统处置,安排两个孙子到应天伺候老头子,其余人等全数迁居九江。
  据说搬家的那一天,好几百口人,哭声震天,哀鸿遍野,凄凉凉让人好不心酸。私底下无数谩骂之声,统统指向了张居正。
  你算什么学生,有你这么无情的畜生吗?连恩同再造的师父都不放过,真是无情无义!无耻之尤!
  “师相,徐家在华亭几十年,根深叶茂,树大根多,弟子不把他们迁走,就没法推行清丈田亩,不管师相原不原谅,弟子都只有如此。”
  张居正躬身侍立在徐阶的身边,低声说道。
  老徐躺在一张竹椅的上面,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他就仿佛老了二十岁一般,脸上爬满了老年斑,头发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只能挽成一个可怜的枣核,挂在脑后。
  “你被人利用,还很高兴,自豪吗?”徐阶幽幽说道:“自古以来,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和那些泥腿子!”
  徐阶突然瞪圆了眼睛,厉声怒骂:“蠢材,早晚有一天,你会尸骨无存,粉身碎骨的。不只是你,还要躲在你背后的唐毅,那个畜生处心积虑,先是派出海笔架,接着又派出你,无非就是想让老夫难堪。”徐阶气得笑了,充满荼毒地诅咒道:“放心吧,老夫不会舍得死的,我要好好活着,活到他被大卸八块,万剐凌迟,活到他们唐家户灭九族!”
  多大的仇恨啊!
  徐阶疯狂叫着,张居正深吸口气,默默从房间退了出来。
  他真的想不到,师相的格局竟然如此之低,眼睛里面只有个人恩怨,只有权谋算计。他突然觉得徐阶败给了唐毅,一点都不冤。
  师相,你放心吧,我们不会失败的,我们失败了,大明也就败了!
  张居正用力握紧了拳头。
第978章
官绅一体纳粮
  两朝元老,威望泼天的徐华亭,在下野两年,就家道败落,虽然没有人亡,可是三个儿子发配天南海北,举家迁移,还是极大地震撼了东南的士绅,谁也不敢拿朝廷的话当玩笑。
  趁热打铁,张居正不会在乎区区骂声,更何况背后还有唐毅撑腰,他只管放手大干就是了。
  此刻张居正倒是觉得不当首辅也不错,至少他不用承担各方压力,想骂,想闹,你们找唐毅去,老子不管。
  张居正从松江和苏州下手,严查各级在职致仕官吏,还有进士举人,家中有多少田亩,必须如实上报。
  强行兼并,或者各方投献的,必须归还原主,确实属于官员家产的,也要核实数目,自一品以下,免粮二十但,免役二十人,许多大家动辄几万亩,十几万亩,早就超出了减免数额,只是以往没人敢查而已。
  这一次张居正不但查了,还上书请求,废除免粮免役的优待措施。
  张居正认为法贵简省严明,不能留有漏洞后门,二十石田赋,究竟能折合多少亩田,各地情况不同,上等田和下等田也不一样,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干脆直接免除了。
  反正官宦世家,没几个穷人,不会在乎那一点田赋。
  他写了一封万言书,送到了内阁。
  如今唐汝楫在九边考察,整顿军制,张四维在天津研究商税,内阁只剩下四位阁老。
  拿到了张居正的奏疏之后,高拱大喜过望,通篇奏疏只有一句话:官绅一体纳粮!
  高拱研究财政多年,当然知道大明府库空虚的原因,立国二百年,丁口繁衍数倍,天下能耕之田尽数开垦,商贸繁荣,数百倍于明初。
  按照道理,财政也该成倍增加才对,结果却是大不如前,穷困到了极点。
  毛病出在哪,多半就在士绅上面。
  士绅不纳粮,携带货物,也不用交税,本来只是老朱给士人的优待,可是士绅不断将之扩大,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待的本意,变成了他们牟取暴利,盘剥百姓,窃取国库的手段。
  高拱深恶痛绝,他兴冲冲找到了唐毅。
  “元辅,这一条无论如何,您都要答应,只要做成了此事,户部必定十倍于前,从此不用担心国用枯竭了。”
  好厉害啊,到底是什么办法?
  唐毅好奇接过来,才看了一半,额头上就冒冷汗了。
  我的天啊,张太岳,高肃卿,你们两个混球,真会给我找事,你们是恨我不死啊!
  官绅纳粮,那不正是那位被一众穿越美女环绕的“四爷”干的好事吗?
  雍正多遭读书人恨啊,哪怕文字狱那么厉害,还满世界编排雍正的,说什么吕四娘刺雍正,皇帝丢人头的段子!
  坦白讲,满清的十几位皇帝里面,唐毅能看得上的,几乎没有一个,唯独雍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有改土归流等等……
  他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比起不要脸的“圣祖”,还有更加不要脸的“十全老人”要好得多。
  官绅一体纳粮,的确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直接让满清的岁入从七百万两,暴涨到三千多万两以上。
  眼下财政困窘,用这个办法,的确能解决问题,高拱如此兴奋,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唐毅迅速思量一下,就觉得不妥当。
  雍老四干这些事情,受到了多大的阻力?几乎就是拼了命!别忘了他是皇帝,而且权力还来自于八旗贵胄集团,和士绅集团对干,还几乎失败。
  唐毅,高拱等人,论起地位,不如人家皇帝安稳,又出身士绅集团,要指望着士绅支持。一旦搞官绅一体纳粮,势必沸反盈天,天下大乱!
  刚刚拿下了徐阶,再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内阁能承受得住吗?
  唐毅思量许久,将张居正的奏疏缓缓放下,摇了摇头。
  “中玄公,太岳的想法很好,只是此时未必合适啊!”
  高拱阴沉着脸,闷声道:“元辅,恕老夫直言,要是不做,永远都没有合适的时机。”
  “唉!”唐毅苦笑了一声,“我也明白,可是太招人恨了,我真怕消息抛出去,天下立刻大乱,到时候,你我的椅子都坐不住了。我非是贪恋权力,奈何肩上担子太重了,我们不能失败。”
  高拱点了点头,两个人默默无语,正在这时候,陈以勤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刚刚去看了赵贞吉,老夫子因为徐家下场凄惨,自己救护不利,气得请病假,正在家中调养呢!唐毅没办法,只好让老乡陈以勤去看望老夫子,别让他跟着起哄,不然徐党的那帮人趁机闹起来,朝堂又要乱套了。
  “大洲公还是顾全大局的,他不过是自责而已。”陈以勤苦笑着说道:“张太岳的这一道奏疏,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方法做,只怕要天下大乱,我也不是不赞同的。变法已经太快太急,如果再躁进,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连陈以勤都这么说,高拱也没了刚开始的锐气,又坐了一会儿,他起身要走。
  “中玄公,你先等一等。”
  唐毅眼睛发亮,似乎有了主意,高拱和陈以勤都满怀期待。
  “是这样的,免粮免役是太祖爷定下的规矩,我们不能更改,可正如张太岳所说,二十石粮食,要折合多少田亩,各地情况不同,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我看不如改变一下方法,按照官员品级,一品发二十石,二品发十八石,以此类推,咱们先把田赋发下去,返还给官员,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陈以勤愣了一下,“元辅,先发和后发,有什么区别吗?”
  他没想明白,高拱却激动地一拍大腿,喜得哈哈大笑,连眼泪都出来了。
  “我说行之啊,你可真是高手中的高手,我高拱服了!”
  要不是在内阁,高拱都想跪下大呼三声英明万岁了。
  唐毅这一招明着没动免粮,实则却是真真正正把刀砍下去了。
  一旦官员接受了朝廷返还的税粮,就等于说他们家里的田亩需要按照正常纳税。
  至于那些田地十几万亩,几万亩的超级大户来说,只拿到了区区十几石的粮食,却要正常缴纳田赋,无疑是亏大了,亏到了吐血。
  再说明白一点,按品级返还粮食,完全可以看成是俸禄之外的津贴,拿了津贴,免粮的优待就没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