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8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3/951

  双方的决战发生在平安他们到达倭国的第四个月。
  前后不过三天的时间,平安几乎没有什么感觉,战斗就结束了,织田信长的部下疯狂欢呼。战斗中,织田信长突然派出装备新式火铳的士兵,一举击垮了对手,武田信玄还挨了一颗铅丸,在撤退的时候死掉了。
  几乎与此同时,毛利元就那个老狐狸也死了。
  两大敌人同时消失,曾经的包围圈荡然无存。织田信长欣喜若狂,天下布武,终于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当然他也不会忘乎所以到忽略明廷的实力,那些可怕的火铳,简直就像割麦子一样收割生命,五百个士兵,没有一个人战死,实在他们手上的敌人足有上千个。
  在战后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平安,要求更多的武器,更多的人才。
  ……
  “虎父无犬子,强将手下无弱兵。”高拱大笑着赞许道:“这些金银都是织田信长用来购买武器的?”
  “没错,这才是第一部分,按照预计,今年我们和倭国,还有朝鲜的贸易量会突破两千万两,到了明年,争取达到三千万五百万两。”唐毅笑道:“如果顺利,南边会敲开安南,暹罗,还有爪哇国的大门,再加上吕宋,我们明年的贸易,就能恢复到白银危机之前,而且这些都是抓在我们手里的,谁都抢不走!”
  压在大家心头的乌云总算是飘散了,外贸繁荣,东南的工场作坊重新运作,大明朝就重新活过来了。
  被人掐着脖子制裁的滋味真不好受,从今年开始,就要招募更多的水师,造大船,铸大炮,拿下马六甲。
  只要占据马六甲,就能向西进入南亚,印度的人口众多,几乎相当于大明的六七成,市场庞大,物产丰饶,最妙的还是印度人非常顺从,从古至今,只要能凑齐一万骑兵,攻占印度北边的几个山口,整个南亚次大陆就会快速屈膝抱头,予取予求……
  “元辅,倭国大门敲开固然是好事,可这些金银并不属于朝廷吧?”张居正思量着问道。
  “没错,这是北洋公司的财产,眼下要存入大明储蓄银行。”
  赵贞吉不解问道:“那元辅让我们看什么?流口水啊?”
  “大洲公,这些金银虽然不能挪用,但是大明储蓄银行有了稳定的金银来源,银元和银行券就能发行了!”
  合盛元败就败在了没有银子来源,外贸断裂,人们就失去了信心,新的大明储蓄银行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倭国每年能产银两百多吨,加上黄金,差不多有三百五十万两左右的实物金银,变成货币,放大十倍每年就能发行三千多万元……所以我们再也不用为银子担心了!”
第1026章
劣币驱逐良币
  听到唐毅能鼓捣出三千万元,三位阁老不是喜悦,而是惊骇和深深的忧虑。互相看了看,还是让最懂经济的张居正和唐毅谈谈吧。
  “元辅,距离合盛元遭到挤兑关门,还不到两年时间,再度大发货币,是否妥当?再有,据我所知,合盛元是一分抵押,发五分的银元和银行券,元辅骤然增加到十倍,唯恐承担不住啊!”
  在金银本位的时代,要发行货币,必须有足够的储备,按照合盛元的经验,储存一百两的银子,大约可以发五百两的银行券,也就是一比五的放大比例。
  这里面就有整整四倍的暴利,印刷几张纸,就能变成实打实的银子,也怪以晋商的深沉和算计,尚且要义无反顾跳进去,实在是太诱人了。
  不过晋商失败了,唐毅玩得比晋商还大,谁的心里头都没准谱儿。
  “要是连续两次失败,大明的金融系统将遭到毁灭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只怕没有几十年,恢复不过来。”赵贞吉忧心忡忡道。
  高拱也开口了,“想来首辅应该有设想,可否如实相告?”
  咱们别玩花样了,天下可经不起折腾了。
  “大洲公,中玄公,太岳兄,你们的担忧我都知道,若是没有足够的胆气,我也不敢胡来。其实要想维持大明储蓄银行的信用,也不难,只要一招就可以!”
  “什么?”三个人异口同声道。
  “把朝廷的银子存入银行!”
  ……
  京城前门外,前门大街张灯结彩,大明储蓄银行,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相比起一年之前,为了应付危机,匆匆成立,要热闹多了。
  吴天成穿着三品冠带,站在门口,迎接客人,笑得脸僵了,口干了,舌燥了,可是心里头却是美出了鼻涕泡。
  自从接手合盛元的烂摊子之后,虽然从晋商手里拿到了许多财产,可是光有东西不行,银行需要的是流动性,吸不进银子,各方不时挤兑,每时每刻都在往外掏钱,打开了安南和朝鲜的市场,算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可是也仅仅能做到收支平衡。
  眼看着仓库的银子越来越少,饶是交通行一系的人马家底儿深厚,也吃不消。
  开银行不赚钱,还干什么劲儿啊?
  吴天成面对着各方的质问,脑袋都要炸了,好在一切自从倭国的金银流入,一切都改变了。
  “其实大明的金银存量也不算太少,只要能流动起来,还是足够支应的。现在的问题是信心十足提不起来,而这一笔银子,就是最重的一个砝码,有了源头活水,一切就好了。”
  “这点活水不嫌少吗?”
  “一点也不少,关口是让大家伙以为有就成了。”吴天成大着胆子解释道。
  张居正不由得为之气结,这家伙和他师父一个德行,朝廷的大事,能任由你们胡来吗?万一出了差池,衙门都要跟着赔进去!
  “张阁老,信用货币,就是这么个玩意,说是真的,能换出真金白银,他就是真的,说是假的,就是一张纸,偏偏又谁都离不开。您要总是说‘万一如何’,那这世上的事情就办不成了,至少下官敢说,这一次的风险比起师父和您诸位的隆庆新政小多了……”
  吴天成这家伙执掌了大明储蓄银行,朝廷赏了三品乌纱,虽然比起尚书低了两级,和内阁的阁老,更是没法相提并论。
  可是吴天成心里清楚,从此之后,他就是大明金融的王者,满朝文武,甚至皇室上下都要看他的脸色。
  要说天底下,还有人让吴天成忌惮,那就只剩下唐毅了。
  金权,皇权,相权,这是并驾齐驱的!
  吴天成信誓旦旦,张居正自恃身份,也不想争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看看能如何吧?
  刚喝了两口茶,就听外面有人吵了起来。
  “大人,请您出去呢!”
  吴天成笑呵呵冲着张居正拱手,来到了外面,只见正中坐着户部尚书王国光,两边有京中的富商,也有从天南地北来的朋友。
  见吴天成出来,有人就立刻问道:“吴大人,我们刚刚看了贵行的银元,似乎成色比起当初的‘关元’差了一筹啊?”
  “没错。”吴天成一口答应,“这一次的银元含银量只有七成三,其余是铜。”
  啊!
  少了一成七?
  你这也太黑了吧!
  “我说吴大人,关元可是九成含银啊,您这个太,太水了!”
  其他商人也都跟着,纷纷摇头叹息,要说九成含银,毕竟制作也不容易,加上交换方便,关元还算公道,可是含银量降到了七成三,简直就是明抢啊!
  面对着质疑的目光,吴天成笑道:“诸位,你们拿着银元是要吃,还是要喝,七成,九成,差别真的那么大吗?”
  “那,那怎么不大啊?”
  “哈哈哈,诸公,想必你们都读过唐学三书,很可惜,却没有学通。这银元是储蓄银行发行的,朝廷承认的,你们拿着银元纳税,这一元就是一两!”
  王国光正色道:“没错,从今往后,朝廷收取税赋,支付款项,一律以银元作为标准。从今往后,‘两’之一字,只是计算重量,和货币没有什么关系了。”
  众人长长出口气,有些人的确把唐学读得很明白,货币不过是交换的媒介而已,其实是大事小,是方是圆,没什么差别,只是金银铜广为接受,才变成货币而已。
  当然也有人绕不过弯,他们觉得银元就是没有银子值钱。
  吴天成也懒得搭理他们,为什么会降低银的含量,其实这是唐毅和吴天成仔细商量的结果。
  合盛元虽然失败了,可是他们发行的关元依旧能够流通,在爆发危机的时候,很多人争相储藏关元,在他们看来,关元和实际的白银没有多少区别。
  货币的价值在于流通,想要彻底驱逐关元,实现一统江山,不是要把银元铸得更好,那样只会引来更多的收藏者,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劣币驱逐良币,把关元、还有银两彻底从市面上赶出去,降低白银的含量,成了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当然也不能无限度降低,七成三,是测算出来的最恰当比例,既能够得到更多的铸币税,又不至于让银元崩盘。
  “诸公,今儿是银元正式发行的日子,你们在之前存入的白银,依旧可以取用,不过从此之后,白银存款一律按照银元计价。”
  你怎么不去抢劫啊?
  这帮人心里都骂开了,反正原来的存款不变,以后不和大明储蓄银行做生意就是了!看你们的样子啊,兔子尾巴长不了,搞不好还不如合盛元呢!
  大家伙都这么琢磨着,吴天成淡淡一笑:“诸公,你们现在要是愿意把银子换成银元,还有两成溢价,过了这村可没这个店儿,别怪小弟没提醒你们!”
  “多谢吴大人的好心,我们消受不起。”
  这帮人气哼哼,从银行出来,纷纷摇头,正要离开,突然看到了长长的一队马车,由远而近,负责押运的竟然是锦衣卫大都督陆绎。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旁若无人,到了储蓄银行的门口,高声说道:“奉皇命前来存银!”
  里面很快有人把陆绎接进去。
  外面的商人们可傻眼了,皇命……莫非皇帝也往这里面存银子了?他们惊得差点掉了下巴,陆绎一共押运了二十万两银子进去,换成了二十万元,存入皇家的专用账户。
  他刚离开,户部左侍郎方逢时也感到了,他的车队更多一些,户部存银三十八万两,转入大明储蓄银行的账户。
  数量不算很多,相比这些商人的身价可怜了一些,可是户部的声明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从此往后,大明储蓄银行作为唯一官方银行,专职打理各级衙门账户,从此之后,凡是一百元以上的款项支付,一律要经过银行转账,不得私自领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3/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