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951

  处理了任期的事情,唐毅在万历元年二月,正式颁布“延续隆庆变法精髓,继续中兴大明江山”的内阁文告,颁行两京一十三省,唐毅提出了下一步的全面改革计划,包括官职彻底改革,从内阁一下,原本臃肿的六部要拆分成更加精干专业的十几个部,各部下属机构要完善,所有官员都要推行任期制,责任制。
  在地方上,总督和巡抚要变流官为常设官,原本的三司分权要统合到督抚之下,还有,各省要增加机构,成立和中枢各部相对应的机构。实现纵向和横向的连结,更加有效率落实朝廷国策。
  其三,要彻底废除土官,在西南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头人的世袭。
  ……
  唐毅一共提出了十几项变法的内容,几乎每个方面都涵盖了,当然,重点还落在吏治上面。用唐毅的话讲,要想安抚天下,首先要安抚人心,要安抚人心,首先要安抚官心。
  庞大的官吏集团,是进行变法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把官僚内部理顺了,是没法好好干活的。
  眼下的内阁没有了高拱和赵贞吉等老臣掣肘,几乎就是完全按照唐毅的意思,快速落实下去。
  果然三板斧砍出,迎来来无数的喝彩之声,尤其是东南,更是大赞唐阁老英明。当初隆庆南巡的时候,他们就提出来原有的三班六房早就不够用了,必须调整官制,减少对经商的限制。
  盼了好几年,唐阁老终于给大家伙做成了,而且唐毅的步伐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东南的咨议局已经被商人士绅,还有心学的代表,彻底把持。
  他们在咨议会议,形成一股强烈支持唐毅的势力,这也是商人第一次真正介入政治,这帮人没有传统士人的迂腐矜持,一上台就头角峥嵘,张牙舞爪。
  比如雷七就极力主张要继续开拓海外市场,朝廷的移民工作不能少了商人的参与,他们愿意认购债券,为移民工作提供贷款和物资,同时还愿意承销安南等地的农矿产品。
  为了鼓动风潮,雷七联合一大帮的东南商人,买下了报纸整版广告,开足马力,到处宣传。
  在一些口不言利的士人眼里,他们简直丢尽了官员的体面,和街头小贩没有什么区别,十足的利益动物。
  对这些人的指责,雷七向来是不屑一顾的。
  一帮酸儒,没有老子这些年纳税,你还喝西北风呢!他和几省的代表商议之后,在咨议会议上提出要删减礼部的经费,特别是一些繁杂无用的典礼,比如祭天,祭孔,全都应该废除。
  雷七还提出一项更劲爆的,他认为官员与其他士人一样,都来源农工商兵,只是职业不同,应该废除官服,废除对衣着,房屋,车架,配饰的等级限制,任由百姓自己选择。
  虽然商人不准穿丝绸,早就成了一纸空文,但是敢真正提出来,放到台面上,要废除等级差别,这还是第一次。
  雷七的矛头直指礼部,高仪致仕之后,眼下礼部的左尚书是诸大绶,右尚书是潘晟,诸大绶还好,潘晟可是嘉靖二十年的榜眼,十足的老资格,哪里会把一个区区的商人放在眼里。
  双方天天大吵大闹,雷七也够坏的,他竟然把礼部的预算给卡住了。
  唐毅在去岁就要求各部的预算要经过咨议会议的审核,这也是唐毅和高拱的交换条件之一。不然高拱也不是傻瓜,接咨议会议干什么,当摆设吗?
  从心里来说,高拱也觉得有些开支很没有必要,但是潘晟是他的同科,高胡子夹在中间,也不好做人。
  嘚,把麻烦推给唐毅算了……
  “我也没有办法。”唐毅把两手一摊,“六部早就该调整了,朝廷该花哪些钱,也该拿出一个章程,我看中玄公不要把这次争论看成雷七和潘晟之间的事,而是要放眼全局,天命本就渺茫,每年花大把银子祭天祭地,根本不值得。”
  这还叫没办法吗?
  唐毅的态度已经够明白了,高拱琢磨了一下,其实也不错,正好借此树立咨议会议的权威,京城的那帮东西,都把咨议会议当成摆设,老夫就让你们知道厉害!
  高胡子酝酿着大动作,唐毅却更关心雷七的另一项提议,的确该更加快速地推动殖民了,光靠着北洋和南洋公司还是太弱了。
  唐毅立刻下令,让人调来了三位武将,一个是刘显,一个是邓子龙,一个是戚继美。
  大家都是老熟人,刘显在抗倭的时候,就是总兵,十足的悍将一员,只是后来卷入官司,差点老命不保,幸好有唐毅周旋,保住了他的老命。而邓子龙,他是俞大猷的手下,作战勇敢,很有韬略,戚继美那就不用多说了。
  “我准备让刘老总镇出任提督,统帅一万三千骑兵,两万名步兵,立刻渡过黄河,铲除耿定向一伙。”
  “遵命!”
  刘显很兴奋,他的老伙计,汤克宽,卢镗,俞大猷等人早就功成名就,唯独他不尴不尬的,好容易来了机会,哪能放过。
  “大人,杀鸡不用牛刀,对付耿定向,三千人马足矣!”
  唐毅哈哈一笑,“老将军是大才,岂能小用!我的意思是你们一路南下,从湖广进入广西,铲平韦银豹的余孽,然后再兵进这里!”唐毅的手指落在了安南的升龙府。
第1100章
雷霆之怒
  “改土归流是件不小的事,不过你们不用担心,自然有文官处置,也用不着朝廷的精锐出马。你们由北而南,穿过湖广和广西,要在安南的国境驻扎,形成强大的压力,但是不要轻易攻击。”
  刘显一皱眉头,“元辅,莫非您觉得末将不能打仗?”
  “哈哈哈,老将军误会了。”唐毅笑道:“杀鸡不用宰牛刀,再说了,安南气候湿热,你们过去,正好快到夏天,北方的弟兄未必能承受得住。在广西修整些日子,适应气候,等过了夏天,自然有你们忙的。”
  戚继美和唐毅更熟,胆子也更大,试着问道:“阁老,能不能透露一点,我们也好做好筹备?”
  “告诉你们也无妨,朝廷要进军安南,然后再把寮国和缅甸吞了,至于南部的真腊,暹罗,还有印度,一个也不要放过!”
  唐毅的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几位大将都吓了一跳,乖乖,光看面积,差不多有大明的三分之一大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多大的手笔啊!也就是元辅,才有这个胸襟。
  刘显、戚继美、邓子龙都不停搓手,激动不已。
  “元辅,您看这么大的地方,光给我们三万多人马,是不是少了点?”
  “哈哈哈,要是靠着兵马硬打,只怕三十万也不够。”唐毅放声笑道:“当年成祖爷就和安南打过,结果如何呢?你们比我清楚,光是用战争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们要学会分化瓦解,挑拨离间,拉拢收买,各个击破。总而言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削弱对手,为朝廷进军铺平道路。”唐毅拍着几个人的肩头,“这是个很庞大的工作,你们只是先遣军,后面还有更多的力量会加入其中。好好干,日后这些地方拿下来之后,我会安排武将做总督的,在那里会拥有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全都归你们!”
  ……
  离开京城三天多了,戚继美的脑袋里还不断回荡着唐毅的话,只要拿下了东南诸国,就交给武将治理,说白了,他们就是那里的土皇帝。
  开疆拓土,大权在握,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吸引力的。
  血管里流的都不是血,是亢奋!
  大军动作越来越快,由于连年修路,虽然贯通南北的直道还没有建成,但是道路情况已经好了太多。
  而且沿途都建立储粮仓库,他们所过之处,也不需要带太多的辎重,只要携带武器即可,强大的动员能力使得人马进展如飞。
  三月份初,戚继美的先头部队已经达到了长江边,就在三天之前,耿定向的叛军还试图攻击武昌,结果被守城人马击败。狼狈逃回了老家黄安。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果然是个皮薄馅大的肉包子!”
  戚继美懒得费太大的力气,只是带了三千骑兵,奔袭一天一夜,杀到了耿定向老家。围住城池,这时候从水师调来了火炮,对准城头,一阵猛轰。
  不到半天时间,城中士绅打开城门,举着白旗,向朝廷王师投降。
  耿定向状如疯癫,披头散发,浑身是血,手里提着宝剑,望北大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痛哭一阵,听闻外面马蹄声越来越清晰,他自刎而死。
  戚继美赶来的时候,只见到耿定向倒在地上,脖子上的伤口有三寸长,鲜血还在流淌,一双大眼珠子,瞪得老大,死不瞑目。
  戚继美哼了一声,他实在是理解不了这些酸儒文人。
  要说忠于大明江山吧,国号没换,皇帝也没罢免,至于要死要活的吗?要说他们利欲熏心,为了一己之私,偏偏还死的很壮烈,不像是小人,真是让人想不透……他哪里知道,在这些文人的眼里,除了皇家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是道统,是孔孟一脉的道统。
  唐毅不但尽数罢黜孔孟之道,甚至连祭孔都不愿意做。
  这才是他们最忍受不了的,比改朝换代还要可怕一万倍!
  为了千年道统,为了天下正道,自然要拼死一击。
  当然了,如果是外族入寇,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们最多流点眼泪,有良心的能做一个遗民,一辈子不出仕,遇上脸皮够厚的,干脆就说天命如此,顺天应人。至于更无耻的,直接反穿罗裙,投靠新主子,成了可耻的汉奸……
  不管怎么说,耿定向的叛军被解决了,其余依附叛军的,自然也会受到严惩。
  唐毅早就想好了,他不光要扶持新的利益集团,还要铲除旧有的力量,也不需要杀人,把这些人都流放到海外就是了。
  其实说句实话,大多数的士绅、官吏、商人,都不是笨蛋,如果是笨蛋,他们也没有本事欺压普通人了。
  只是这些人利欲熏心,把他们放在国内,就会利用自己手里的特权,大肆残害百姓。可是一旦扔到了海外,他们就不得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财富,改变命运,没准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毕竟光靠着农夫,还是很难在海外立足的。
  说穿了,海外就是一个斗兽场,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活下去。
  大军仅仅在湖广修整了三天,就快速南下广西,走了一个月的时间,进入桂林。
  在他们来到之前三天,原来的西南总督王崇古就称病请辞,一切的军务大权都落在了两广总督殷正茂的手里。
  “末将拜见总督大人!”
  “快快请起。”殷正茂又是高兴,又是羞惭,甚至还有一点尴尬,把刘显等人请到了府邸,老脸通红。
  “唉,本官无能,对不起唐相的抬举啊!”
  原来殷正茂快速出兵,剿灭了韦银豹,手下人杀了韦银豹,把一颗苍白的头颅送给了殷正茂。他大喜过望,当即向朝廷报捷讨赏。
  就在他的捷报刚刚送出,隆庆就驾崩了,偏巧又传出消息,说是韦银豹跑了,他拿到的人头是假的。
  当时李太后还在掌权,就下令王崇古拿下殷正茂。
  王崇古自然不会客气,殷正茂刚刚被抓起来,又传出李氏一伙被拿下的消息,这回就连王崇古都吓傻了,他没敢轻易动殷正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