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9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951

  “启禀师相,眼下呼声最高的是吕调阳和王家屏。”申时行低声道:“只是这两个人都不妥当。吕调阳反对过一条鞭法,他也并非心学中人,至于王家屏,他是山西的!”
第1112章
万历的小动作
  唐毅和晋党的仇,自然不用细说,他狠狠坑了人家一把,一两百年的家底儿几乎清洗一空,在台面上拿得出手的人物全部掀翻。
  最要命的是晋商本来是各个衙门最大的金主,连皇帝都欠他们的钱,这也是晋商勾结蒙古,大肆走私,狂赚暴利而不倒的秘诀所在。结果碰上了唐毅这个混蛋,一手漂亮的债务置换,就把晋商彻底踢出了京城的金融圈。
  这几年晋商虽然靠着努力经营,靠着毛纺,靠着边贸,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他们永远失去了金融霸权。
  前不久,唐毅推动海外开中法,万历三年,两千万石的海外粮食涌入,唐毅借此彻底打破两淮盐商的垄断,盐商不再是专营的生意,只要有足够资质,缴纳保证金,租一块海滩,就可以生产食盐。
  而且由于大力推广晒盐,原本的煮盐被淘汰,结果弄得盐价暴跌,百姓拿到了便宜食盐,朝廷的盐税一口气超过了两千万元。唯独曾经的盐商,辉煌不再,要么就转行,要么就湮没无闻。
  盐商本来和晋商同气连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结果盐商比晋商还惨,曾经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晋党彻底歇菜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个仇,比天高,比海深!
  王家屏作为晋党的新一代领袖,处事干练,办事果断,平时又低调为人,很受各方好评,对唐毅也是尊重无比,但是无论如何,唐毅也不能释怀,他不会天真到自己真有足够的魅力,让天下人都喜欢你。
  “师相,王家屏为人深沉内敛,绝不是一个简单人物。更何况虽然晋党损失惨重,但是船破了还有三千大钉,不能不防。依弟子之见,不如放吕调阳入阁。”
  吕调阳是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正是唐汝楫的那一科,唐汝楫是状元,他是榜眼,老同学都干了十年大学士,转任资政,吕调阳入阁的资历绝对足够了。
  “不妥。”唐毅微微摇头,吕调阳入仕二十几年,根深蒂固,人脉雄厚,他和唐汝楫,还有朱衡的关系不错,如果他入阁了,必定会拉去一部分议政会议的代表,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保皇党。
  唐毅此时也看得出来,自己定下的种种规矩,的确起到了作用,谁想废除议政会议,废除内阁之权,恢复原来的六部制,那是做梦也别想。
  不说别的,光是好几十万的官吏,恢复旧制他们都会失去工作,谁能受到了,还不把天给翻过来?
  既然正面硬干不成,那就选择融入唐毅的系统,在内部造反,拉拢各种势力,借助皇帝权威,打破唐党一统天下的局面……
  显然,内阁的斗争,已经到了全新的局面。
  “汝默,为师是不是嗅觉有些差了,变得有些迟钝,人家都出招了,却还迟迟没有动作。”唐毅摇头苦笑,“老了,严阁老遇到过这种局面,徐阁老也是如此,现在轮到我了。”
  申时行把脑袋摇晃得和拨浪鼓似的,唐毅纯粹是装蒜,你老人家还不到四十,年轻面嫩,换上儒衫,出去转一圈,保证有人拿他当新科进士,您要是算老,弟子都该回家颐养天年了!
  可是转念一想,唐毅的话也未必是错,算起来他入仕也有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东南抗倭,驱逐严党,北御俺答,推行隆庆新政,处置李氏一党……
  每一样事情,都是动地惊天,旁人能完成一件,就足以彪炳青史,唐毅做了这么多,费了多少心力,感到累了,倦了,自然是情有可原。
  问题是您老人家要撑不住了,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
  “师相,弟子以为他们不过是小打小闹,根本不成气候,您老人家随时随地,可以伸手就把他们给灭了,一点不用担心。”
  “不用给我灌迷魂汤!”唐毅呵呵一笑,“既然是朝廷,就要容纳各种力量,不可能上上下下,都是咱们的人。关口是大局要在我们的手里!”
  唐毅沉思许久,缓缓道:“这样吧,去找一下陆光祖,如果他愿意,就一起送入内阁!”
  ……
  万历六年,殷士儋不顾挽留,回乡丁忧,并且两年之后,病逝家中,赐太保衔,谥号文献。
  殷士儋走了之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原吏部尚书陆光祖,教育部尚书吕调阳,民政部侍郎,仓场总督王家屏,三人入阁,内阁大学士增加到了九人。
  这九个人当中,以许国、吕调阳、王家屏三人位代表,渐渐结成了保皇党。
  而首辅唐毅,次辅曹大章,辅臣魏学曾,谭纶,申时行,陆光祖,六人都是心学一脉,保持压倒性的优势,一切大政方针,依旧在唐毅的掌控之中。
  整个新政依旧以高速在运作,进入万历七年,唐毅一共向南洋派遣了十三位总督,其中有七位出身军方。剩下的六位一水的心学中人,以余有丁和罗万化为首,这十三位总督,在原则上,都要接受南洋总督唐慎的节制。
  唐慎主力坐镇马六甲,其余吕宋、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安南、暹罗、缅甸、寮国、新几内亚,甚至斯里兰卡和印度,都有了大明的官吏和士兵驻守,建立贸易据点,经营殖民公司。
  整个海外的汉家移民,加上本地的汉人,总数超过了两千万。
  几乎在海外另造了一个帝国,而这个帝国相比明廷要简单多了,从上到下,全都是唐毅的嫡系心腹。
  当然了,唐党积极布局海外,保皇党也并非没有斩获。
  在万历六年,皇长子朱常洛降生,和历史上由于出身低微,很不被万历喜欢,以至于为了他,闹得万历和群臣斗法几十年不同。
  如今的万历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慈父的形象,他在朱常洛满一周岁的时候,就提议立为太子。
  经过筹备,万历八年,不到三岁的朱常洛正式成为皇太子,与此同时,万历皇帝也结束了三年的军校生涯。
  朱翊钧彻底脱去了少年的青涩,他不像朱家人那样厚重憨肥,反而更像他的母亲,眉目清秀,身形修长,很有美少年的架势。
  而且他在军校的成绩,竟然全都是优等,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年轻的同学,听说私下里都宣誓要效忠皇帝陛下,至死不渝。
  还有一件事,让唐毅十分注意,不久之前,王世贞找到了唐毅,他气呼呼告诉唐毅,眼下在东南出现了一个商山诗社。
  其中有四个主事之人,正是李攀龙、谢榛、徐中行、吴国伦。
  这四个正是和王世贞起名的“后七子”之四,也算是在民间颇有声望的鸿儒名流,四个人凑在了一起,成立诗社,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这个名字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唐毅不由得想起一个典故:商山四皓啊!
  原来当年汉高祖刘邦喜欢赵王刘如意,就想废了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吕后大惊失色,急忙找张良想办法。
  张良建议聘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
  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时期七十位博士之四,后来躲避战乱,隐居山中,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全都拒绝了。
  在张良的运作之下,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人联袂出山,此时他们都已经七八十岁,皓首白发,一同成为太子刘盈宾客,辅佐幼主,力阻刘邦行废立之事。
  李攀龙等人以商山作为诗社的名称,恰巧又是四个人,其中的意味绝不简单。
  “行之,我就想不明白,他们四个混账为什么要急着去捧万历的臭脚?我写信给李攀龙,叫他不要误人自误,他反倒教训我,说什么君臣纲常,犹如日月星辰,陛下睿智过人,勤奋好学,且已经成年,理应亲政,治理天下。倘若——倘若内阁交权,不失为周公善举,必定会名扬天下,为历代敬仰,假如死把着大权不放,只怕比起奸相严嵩还不如!”
  王世贞气得直跺脚,“这帮畜生,脑子里装的是什么玩意?天下大治,都是行之,还有内阁诸公的功劳,小皇帝当个牌位就很不错了,何必非要弄出来一个主子,压在所有人的脑袋上,我看他们真是疯了!我怎么就和这些人齐名,真是奇耻大辱!”
  唐毅显然比大舅哥更加敏锐,从朝堂上出现保皇党,到地方出现商山诗社,显然有一只大手,在背后不断推动,他们借着万历的旗号,打着皇帝的招牌,在积极扩充人马,准备抢班夺权。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唐毅微微叹口气,人的忘性真大,不到十年的功夫,他们就忘记了害怕,前赴后继,要和自己作对,也不知道该赞美他们胆魄过人,还是无知无畏。
  “就让他们闹吧,我看看能不能玩出什么花样。”
  唐毅依旧按兵不动,可是进入了八月,突然京城发生了日食,前后不到三分钟时间。眼下大明的臣子已经很多接受了地圆说,不会害怕什么日食,可民间,还有部分守旧的官吏都心中惶恐,还有人上书,请求朝廷检讨弊政,及时抢救,顺应天心民意。
  刚从军校毕业的万历突然送手本到了内阁,他说日有食之,是君王之责,他自从入军校,已经三年没有拜祭先帝陵寝,想要去天寿山祭奠隆庆。
第1113章
元老遇刺
  万历抛出了孝道的牌,唐毅当然不好阻拦,可是他心里清楚,根本就是扯淡,万历对他爹能不恨就不错了。若非隆庆软弱纵容,内阁的权柄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势头……万历真正去祭奠隆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刷存在感,他要不断提醒世人,他才是大明的皇帝,才是天下的主人。
  算了吧,为了一点小事不值得闹翻。
  身为首辅,唐毅也会陪同万历一起前往天寿山。
  “爹,您老太纵容小皇帝了!”唐平凡沉着小脸说道:“我可是听说了,陛下私下里动作不断,到处拉拢人心,而且国舅爷王翰,武清侯李伟,英国公张元功,这些人都在四处拉拢势力,居心不良,其志不小。要真是让他们鼓捣一块去,后果不堪设想。”
  平凡说完,王悦影脸色先变了,她把碗筷放下,琉莹看了一眼,连忙拉着几个较小的孩子离开,只剩下了夫妻父子,一家三口。
  王悦影担忧道:“老爷,平凡说的是真的?”
  唐毅深吸口气,点了点头,“没错,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有暗流汹涌,情况只比平凡说的遭,一点也不能乐观!”
  当着妻儿,唐毅不想撒谎,让他们宽心,知道真相,才是真正负责任的作法。王悦影脸色变了一下,很快恢复正常。
  “老爷,这么多年,多大的难处您都熬过来了,按理说我们不必担忧,只是眼下,那么多人捣乱,怎么看不到老爷动作?是已经下手了,还是不方便?”王悦影聪慧异常,想得比起平凡还要深入得多,唐毅的确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老百姓常说,当家三年狗也嫌。我前前后后,当了大明的家十多年了,结了多少梁子,有多少人看我不顺眼,我心里头清楚!”
  “爹!”
  平凡突然站起,摇头说道:“您老柄国十几年,大刀阔斧,锐意革新,眼下大明声威赫赫,四夷宾服。疆域辽阔,百姓安康。兵强马壮,府库丰盈。天下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您在民间威望泼天,反对您的那些人,不过是宵小之徒,不值一提。”平凡没有像他哥一样,满世界乱跑,他一直跟在唐毅的身边,学习老爹的施政,观察老爹的手腕,把唐毅的本事学了七七八八。
  越是琢磨,平凡就越觉得老爹了不起,唐毅就是他的偶像!断然不会允许别人说坏话,包括唐毅都不行。
  “傻小子,人贵有自知之明。”唐毅苦笑道:“你说的固然是一方面,可是你想过没有,大有大的难处,要是想取而代之,我早就可以动手了,何必等到今天!眼下我对谁下手,都会被解读成为父不甘心眼下的地位,还要更上一层楼。别说藏在每一个角落的野心家,就算是我手下的那些人,也未必不想做从龙功臣,封妻荫子。”
  平凡被说的没了脾气,嘟囔道:“爹,那您老干嘛不高升一步?”
  “哈哈哈,傻小子,去年各省统计的数字,光是读书人,大明就有多少,你清楚吗?”
  “5350万!”平凡兴冲冲道:“爹,这都是您老大兴教育的功劳,历代以来,从来没有如此多的读书人。”
  “人多心思就多了。”唐毅老气横秋道:“以如今天下的状况,根本不是一个人能管得过来的,哪怕再英明的皇帝也做不到。爹不愿意坐上那个位置,其实是害怕给你们惹祸。世界在快速进步,君王圣心独断,口含天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坐上了那个位置,就会面临四面八方,明枪暗箭。我欺负了人家孤儿寡母,别人未必不会欺负你们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