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951

  这一笔钱作为组建东南警卫军之用。
  立宪!
  唐毅花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一点点推进,终于到了正式亮出底牌的一刻,大半生的努力,成败就在此一举!
  从王阳明算起,心学准备了一个甲子,从阳明学会算起,心学也埋头苦干了二十多年。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培养出来,有的进入朝廷,成为官吏,更多的是散布民间,充斥每一个行业。心学门下,普遍思维开阔,脑筋灵活,经过唐毅的提倡和灌输,他们拥有务实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
  相比以往高高在上的理学中人,完全不同。
  越来越多的心学门人,他们对于传统的官僚系统已经忍无可忍,就好像肥壮的蚕宝宝,已经万事俱备,唐毅的命令一下,立刻吐出丝线,准备化蛹成蝶。
  首先是各地方按照人口比例,每一万人,推举出一名代表,之前选拔咨议局成员的时候,已经是轻车熟路。
  只不过这一次阳明学会强力介入,以往会有大批的士绅,旧官僚混入其中,这回全然不同,不问资历,只问贤德与否。可以是阳明学会成员,也可以不是,一旦当选,则立刻加入阳明学会。
  以一个二十万人的县为例,选拔出二十位代表,这二十位代表首先要对县衙官吏进行审核,凡是老派的官吏,昏庸贪墨,因循守旧,不愿意支持立宪主张,一律罢免,然后从代表之中,选拔德才兼备者,成为新任县长。
  没有充足的准备,这么大动作,肯定是要出事的。但是阳明学会发展了二十多年,对地方情况一清二楚,诸大绶、陶大临、陆光祖、张守直等等,长期主持国政,东南一隅,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前后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南直隶各府,基本上完成了从下到上的更替。
  以往唐毅的变法,有着浓重的改良色彩。
  比如他依旧保留科甲制度,很多地方的知府知县,还是考八股文出来的,他们或许德行不差,或许清正廉洁。但是他们的头脑太老了,很多还变成了保皇党,成为时代的绊脚石。
  这一次他们都被一扫而光,再有,原本的衙门之中,还保留了很多世袭的吏员,还有免费从民间征召的差役,这一次也全都革除。
  整个东南,尽数甩掉了旧时代的羁绊,完成了凤凰涅槃。
  重新建立起来的系统,以各级立宪会议为中心,立宪代表监督县府运作,选拔出来的县长,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金融系统,他们广泛建立合作社,在合作社内部,使用全新的银行券作为货币。
  这些银行券不能兑换银元,但是却可以购买本合作社生产的一切商品。
  东南各个府县的生产快速恢复,百姓由于都是合作社成员,享有股份分红,干劲十足,很快商品就有了大量的堆积,出现了生产过剩的情况。
  不过这不是什么难题,唐毅借来了两亿元,大把的订单撒下去,军工工厂最先运作起来,接着民间的作坊也跟着快速恢复。
  原本那些挤兑大明储蓄银行的人,只是出于恐慌,不得已而为之。
  把钱放在家里,提心吊胆,可不是什么好滋味。
  万历胡作非为,大家不敢信任。可唐毅不一样,十五年柄国,唐阁老就是金字招牌。再加上那么多致命公司,还有交通行,阳明学会,都站在了唐毅一边。
  就算万历想要算账,也要有那个本事才行!
  越来越多的人,将钱存入交通行,工厂开始运转,大量采购货物,农村恢复生机,工人再度回到作坊……
  前后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整个东南,从崩溃的边缘,被硬生生拉了回来,甚至繁荣兴旺,还胜过两三年前。
  惊魂初定的百姓,就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噩梦。
  越来越多的人猛然惊醒,大明很强大,可是也很脆弱。金融的力量,把所有人都连结到了一起,每个人都不是孤孤单单,想要重复男耕女织,世外桃源的日子,那是做梦!
  这么复杂的国家,这么庞大的利益,无数人的生死存亡,只是交给一个毫无经验的皇帝,简直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干什么都需要经验,尤其是治国,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足够的智慧,如何能够胜任?
  作为最早组建护法大会的山东士人,亓诗教联合各府县的代表,发表公开呼吁,直言要罢免放逐万历,重新请唐毅入主内阁,恢复经济民生。
  亓诗教更是亲自割破手指,上血书,一道不行两道,两道不行三道,也不怕失血过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南经济起死回生,而北方诸省,一片哀鸿,几十座泰山压在了万历的肩上。
  刚刚二十出头,亲政不到两年的万历,已经显出了疲态,苍白的面孔,瘦削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布满红丝,身体越发枯瘦,显得龙袍都有些大了。
  “王阁老、陈阁老、张阁老,你们说,朕的江山是不是要完了?朕会不会像母后一样,被那些乱臣贼子处死?”
  万历的语气中,竟然带着一丝颤音,他怕了,真的怕了。
  王家屏等人同样不好受,只是忧心万历,还是忧心他们自己,那就不好说了。
  沉默了许久,万历真的急了,额头上都是冷汗。
  “诸位爱卿,莫非你们也要看着朕上断头台吗?”
  皇帝近乎哀求,王家屏打了个激灵,忙躬身道:“陛下,臣斗胆建议,请陛下颁布罪己诏,收拾人心,安定社稷。”
  罪己诏啊?
  朕错了吗?
  万历一阵迷茫,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有任何的错误,身为天子,拿回属于我的东西,那有什么错?
  话又说回来,形势比人强,一道罪己诏,也少不了一块肉。
  “朕可以下!”万历顿了顿,“只是唐毅那一伙乱臣贼子,他们已经喊出了要立宪的主张,要给朕立规矩!他们会放过朕吗?”万历绝望咆哮道。
第1141章
天子无情
  万历十一年的冬天,雪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大,一场大雪接着一场,京城好些屋舍,房顶都被压坏了,寒冬腊月,冻死人的事情,时常发生。
  转过年,天气比以往都要冷,哪怕进入了三四月份,还飘落雪花,早早种下去的粮食,冒出了没有两寸高,就遭了一场风雪袭击,全都冻死了。
  百姓坐在地头儿,放声嚎哭,伤心欲绝。
  自从万历十年之后,天气越发糟糕,黄河结冻的时间越来越长,渤海到了冬天,也会变成一面大镜子。
  种种的迹象,小冰河期的威力越发显现。
  白雪压红梅,多好的景致,唐毅一点心思也没有,就连徐渭和王世贞等人也没了赋诗的心思。
  经过多年的宣传,小冰河期的说法深入人心,大家都熟读经史,每逢王朝更迭,灾荒不断,千里无鸡鸣,白骨遍地,易子而食……惨象让人不寒而栗。
  未来的几十年,是中华的一次灾劫,以往许多强悍的朝代,都灭亡在了大自然的手里,如果能挺得过去,就表明成功跳出了治乱循环,如果失败了,几十年的心血都付诸东流,他们这些人都会成为罪人!
  “不要再等了。”
  唐毅淡淡说道,在天灾的面前,唐毅不想再等瓜熟蒂落了,他要主动出击。
  东南经济初步恢复之后,唐毅就立刻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三篇文章,他认为皇帝是秉承百姓之命,作为国家的象征,民族香火的延续,是华夏民族的大族长,负责祭天、敬祖,传承炎黄血脉精神……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永远正确,为了保持皇帝的正确,就要把皇帝和具体政务切割开。
  朝廷的权力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是行政权力,第二是立宪会议的立法,第三是大理寺执掌的司法审判,第四是金融,第五是军事。
  唐毅认为未来的权力中心是内阁,诸位大学士中,首辅总揽大权,次辅负责行政,三辅担任立宪会议长官,其余分别负责司法,经济,军事等事务,内阁大学士,以七到九名为宜。
  所有大学士,应当由立宪会议产生,一任五年,最多两任……
  针对官职的改革,唐毅早就做了,这一次他把职权分配得更清楚,为了未来的大明朝廷勾勒出蓝图。
接着,在第三篇文章里面,唐毅详细阐述了阳明学会的价值。阳明学会要广揽贤才,吸收所有优秀人才,并且担负向各级官府推荐、考察人才的任务。
  阳明学会,不只是一个学术组织,职能成倍扩大,总揽人事监察大权,至关重要。
  唐毅认为,各地推举代表,就难免会拉帮结派,地方山头儿,私信作祟,不服约束。以后的人才选用,以阳明学会和地方推举并重,阳明学会推选出合适的人选若干,再由地方立宪会议通过。
  整个未来朝廷的构架,皇帝基本被架空,只具备礼仪功能。
  权力的中心在内阁和立宪会议,同时依靠阳明学会的力量,发现人才,挑选人才,管理官帽子,同时再发挥媒体作用,拾遗补阙。
  这三篇文章,被后世作为官府构架的基本蓝图,同之前的唐学三书并称,唐毅不单是经济学上的泰斗,更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自从万历把一切搞得一团乱,大家越发意识到约束皇权的重要,保皇党彻底失去了土壤。
  加之如今大明,正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穷则变,变则通,唐毅的三篇文章,等于指明了未来的路,心学上下欢欣鼓舞。
  他们不再是皇家的打工仔,而是这个天下的主人,是天下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像呵护自己一样,去爱惜江山社稷……
  从南直隶、浙江、福建,一直到山东、江西、两广,快速完成地方改革,各地的立宪代表齐聚苏州,正式联名发出声明,要求万历立刻停止破坏新法,悬崖勒马,不然大战开始,玉石俱焚。
  唐毅摆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丝毫不怕被扣上弑君的帽子。
  当了许久的棉花包,难得如此强硬。
  京城上下,一日三惊,万历更是备受煎熬。
  他按照王家屏的建议,已经下达了罪己诏,可是丝毫用处没有,百姓根本不领他的情。这世上的事情,要是靠着道歉就能解决,还会有纷争吗?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万历咬牙切齿,不停走来走去,他的手里捏着唐毅的文章,简直怒不可遏。
  光是架空朕还不够,还要光明正大说出来,把朕真正变成一个牌位,一个摆设!姓唐的,你太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9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