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9

  “你就吹吧,我才不信呢!臭小子,你给我说实话!”王良璟突然举起了巴掌。
  “别打。”白氏拦住了他,走到王宁安的面前,蹲下身体,盯着王宁安的眼睛,郑重道:“儿啊,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还小,可不能走了歪路,和娘说实话,你真的是卖故事赚的?”
  “那是自然,看你们的意思,是不相信了?”王宁安傲然问道,白氏神色凝重,王良璟扭过头,完全不信。
  看起来不拿出点本事不行了。
  “我现在就讲一段。”王宁安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虎踞龙盘几战争,莫将成败论英雄。一生叱咤风云外,百转旌旗宇宙中……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和虞美人,被困九里山中,四外具是汉营兵将,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不到半个时辰,王宁安讲了一段霸王别姬,当说到虞美人自刎而死,白氏眼圈泛红,不住地擦着眼角,低声抽泣。听到了霸王项羽被骗走了乌锥马和大铁枪,一代英豪,陷入绝境,老爹王良璟把拳头攥得嘎嘎作响,满腔的愤懑,简直须发皆乍!
  等到情绪平复,夫妻俩互相看了眼,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王宁安讲得丝毫不比说书先生差,甚至犹有过之,王良璟抓着手里的一串钱,突然放声大笑,白氏狠狠瞪了他一眼。
  “都怪你胡思乱想,咱们儿子怎么会……”白氏没有说下去,反而计上心来。
  “当家的,看起来这两个铺面有着落了。”
  王宁安还在发愣,白氏从怀里掏出了两张地契——原来白家是做生意的,外祖父有四个儿子,都在经商,唯独老娘一个姑娘,十分疼惜。老爷子临走的时候,留给了白氏两个铺面,都是在沧州城。
  老人家想得很仔细,给女儿钱,以她的性格,未必能守得住。两个铺面,哪怕不懂经营,还能吃租金呢!
  白氏看着地契,就想起了父亲,伤心了半天,才说道:“宁安,这两个铺子,一个是茶馆,一个是饭馆,娘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没想到我儿会说故事,那可太好了。”
  “等等……”王宁安道:“不会是想让我去茶馆说故事吧?”
  “对啊!”王良璟笑道:“我怎么没想到呢,现在的茶馆里都有说书的,宁安去说故事,保证能吸引……好像不对啊!”
  王良璟说到一半,意识到了问题,连忙晃了晃头,他的儿子,王家的子孙,学人家粉墨登场,上台说书,脸皮还要不要?别看说书的后台也供着孔圣人,可是正儿八经的孔孟门徒从来没承认过他们,说到底就是江湖艺人,是优伶戏子。
  “我的儿子不能当戏子!”王良璟斩钉截铁道。
  “戏子?”白氏只觉得说书赚钱是个很轻松的职业,至少比种田强多了,却忽略了那可是人们眼中下贱的营生,顿时傻眼了。
  “喝什么风也不能毁了宁安的一辈子。”王良璟拍着胸膛道:“大不了我和别的猎户一起进山,打老虎黑熊,一张虎皮就好几十贯哩!我要是能打三五只回来,那可就发财了!”
  王宁安差点笑出来,当老虎是野兔啊,还打三五只,老爹是做梦没醒呢!他可不认为靠着打猎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不过看到了地契,王宁安心里有了盘算。
  一直琢磨着赚第一斗金,没想到第一斗金就送到了眼前。一个茶馆,一个饭馆,简直老天爷都在帮自己!
  “其实可以我写故事,然后请一个说书先生坐镇茶馆,术业有专攻,没准他讲的比我还好。倒是饭馆,可以多动点心思,能赚大钱。”
  “这个办法好!”王良璟拍手称赞,可是听王宁安说能靠着饭馆赚钱,顿时嗤之以鼻,“开饭馆要手艺的,你小子会做什么?”
  王宁安真是一肚子气,“我会的多了,今天晚上,就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手艺!”
  比起讲故事的本事,王宁安对自己的厨艺更加自信。
  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多调味料,但是天然的食材本身就是无上的美味,王宁安摸索了几天,已经有了经验。
  他有足够的把握,白氏和王良璟都被请到了屋子里等着,没多大一会儿,刀勺乱响,王良璟听得心惊肉跳,心说这小子再作什么啊,做个菜用得着这么麻烦?
  倒是两个小家伙信心十足,就连王宁泽都不在外面跑了,老老实实坐着。
  没过多大一会儿,香气飘进来,王宁泽的口水就流了下来。王良璟夫妻俩越发惊骇了,出门一个多月,怎么儿子变了一个人!
  会讲故事了,还能做菜!是孩子突然开窍了,还是被人掉包了?王良璟满心怀疑。白氏却是另一番心思。
  “咱们不在家,二,二嫂又是那个样!宁安要照顾弟弟妹妹,做饭做菜,孩子都是给逼出来的,我儿受苦了!”白氏更加心疼儿子了。
  说话之间,一盘湛清碧绿的蔬菜端了进来,王宁泽和王洛湘争着跑到小厨房,把做好的菜端了进来。
  一盘炒青菜、一盘酱炒鸡,一碗鸡蛋羹,还有一大碗鱼头炖豆腐,四个菜摆好了,王宁安拍了拍手,笑道:“怎么样?还不差吧?”
  王良璟的眼珠子全都落在了菜上,夹起一块豆腐,浓浓的汁水涌出来,香滑细嫩,几乎是从喉咙滑下去的。
  好吃,真是太好了!
  又夹起一筷子青菜,新鲜爽口,蔬菜的味道都保留了下来。
  “岳父家的厨子怕是也比不上宁安啊!”
  王良璟说完之后,突然一愣,仿佛见了鬼一样。
  “这,这不是炒菜吗?大舅哥不是说了,除了京城之外,没有人会炒菜……宁安,你小子和谁学的?”
第13章
祖宗显灵
  一家五口人,四道分量十足的菜,被吃了一个精光,最后一点汤水都被王良璟用面饼擦得干干净净。
  对天发誓,王良璟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衣食住行,食物排在了第二位,美食比起温暖的房舍更让人满足。
  王良璟的双手按在鼓起来的肚子上面,常年习武练出来的腹肌变得平坦,他甚至琢磨着,如果天天吃这么好吃的菜,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肥肉!
  原来美食和美女一样,都是消磨壮士之气的坏东西。可有些东西就是如此,明知道是坏东西,却忍不住想要尝试,这不,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干净,晚饭的香气又飘了进来。
  王良璟把头别过去,可是下一秒又忍不住转过来。
  一大锅南瓜粥,一小碟煎鱼,一盘咸菜,一盘香油拌菠菜,荤素搭配,清淡爽口,金灿灿的粥,绿莹莹的菠菜,忍不住食指大动。
  王良璟足足喝了三大碗,打着饱嗝,放下了碗。
  “宁安,你的厨艺别说沧州,只怕瀛洲也少有!”
  白氏也笑道:“听我哥他们说,只有京城的厨子才会炒菜——宁安,你到底是跟谁学的?”
  “娘,炒菜没啥了不起的,关键是油。”王宁安以前写穿越文的时候,下过一番功夫,很早的时候,中华先民就使用动物油脂,羊油、牛油、猪油,烹制食物。
  不过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回肉,满是油脂的大肥肉更是普通百姓的最爱,吃都不够,哪里舍得制成荤油,故此即便有炒菜,也只是在贵族中间流传而已。
  植物油是在东汉的时候才开始制取的,含油量极高的芝麻成为首选,最初用来照明,或者在战争中放火助燃的。后来渐渐用在了烹饪上,发展到了宋代,麻油已经十分普遍,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炒菜从贵族走向了民间,变成普通市民也能享受的美味。
  当然了,眼下的炒菜还只是流行于汴京,懂得炒菜的师傅更是敝帚自珍,当成了看家本事,舍不得外传,但是要不了几十年,炒菜势必风靡天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提到:“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宋人这么干,不过王宁安试验了一下,就摇头了。
  麻油也就是芝麻油,俗称香油,这玩意炸东西,炒菜当然没问题,可是香油味道太浓郁,会掩盖住食物本身的味道,什么都是香油味,吃多了感觉肯定不好。
  而且香油不耐高温,容易焦糊,用来炒菜会有苦味。
  有这两大缺点,注定了香油没法成为炒菜的首选。
  王宁安炒的青菜,用的是从吴大叔家里买来的肥肉,熬出的荤油炒的,王宁安估算了一下,汴京的炒菜,首选应该是羊油、猪油一类的动物油,差一些的用香油,至于后世真正的植物油主力,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还没有大行其道。
  花生原产美洲,要等到大航海之后,才传遍世界,身在北宋,暂时不用想了。
  大豆倒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不过长久以来,豆油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青睐,王宁安去吴大叔家里买粮食和炊饼的时候,就旁敲侧击,问过原因。
  根据吴大叔说,大豆不是没人种,也不是没人榨油,而是大豆的出油率太低了,一百斤大豆,只能得到五六斤油,比起芝麻高达百分之三十的出油率,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百姓们都不愿意种黄豆。
  不过王宁安倒是不以为然,大豆的出油率的确低一些,可是架不住大豆亩产高,而且他还知道一种方法,能使笨榨的出油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大豆榨油之后,剩下的豆饼又是最好的饲料,可以喂养牲畜,是绝佳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大豆和小麦混种,能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产量,好处多多……
  沧州地处北方,不适合种植油菜,而且王宁安也打听了,油菜亩产很低,加上榨出来的油有股怪味,在北方没有什么市场。
  选来选去,最好的选择就是种植大豆!
  王宁安花了一个时辰,给老爹和老娘描绘了一条发财大计——眼下王良璟手上有100亩田,全部种上大豆,再养几十头猪,用豆饼喂猪,养肥了就卖给自家的饭店。
  而饭店呢,使用豆油炒菜,凭着这一手绝技,要不了多久,肯定能风靡沧州。
  王宁安还知道宋代的时候,由于不准随意杀牛,有钱人家主要吃的是羊肉,至于猪肉吗,其实也很普遍,不像有些人以为的,猪肉是贱肉,老百姓都不喜欢。君不见《水浒传》里面,时常有杀猪宰羊,把酒言欢的场面,而且猪牛羊同为三牲祭礼之一,古人并不是那么排斥。
  当然了,由于猪食泔水,生长在泥水和粪便之中,有洁癖的士大夫是不喜欢猪肉的。但是王宁安却知道解决的办法。
  只要给猪来一刀,从此之后,猪也就不胡思乱想了,老老实实养膘长肥肉,生长快,还没有了骚味。而且猪的肥膘比起羊要多得太多了,肯定能得到普通百姓的喜欢。
  饭店、大豆、养猪。
  这就是王宁安设计出来的赚钱方案,一环扣着一环,大豆榨出来的油供应饭店,剩下的豆饼喂猪,杀了猪之后,肉一样卖给饭店,猪的粪便又能肥田。
  听完之后,王良璟咧着大嘴,嘿嘿大笑,一双大手不停拍着王宁安的肩头,疼得他龇牙咧嘴。
  “好小子,脑袋瓜子真灵,怎么想出来的!”
  这已经不是王良璟两口子第一次发出疑问,曾经的混小子,一下子变成了智多星,任谁都要怀疑。
  王宁安可不想被老爹和老娘猜疑,他眼珠转了转,想出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爹,娘,我的确有件事情没有告诉你们,那一天二伯娘在祠堂打了孩儿,我快要昏过去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
  “噢?什么样子?”王良璟急忙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