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119

  由于大家伙都是拿一样的俸禄,谁也不比谁高级,只要干得好,老子一样能胜过昔日的侍郎,郎中……这可是巨大的刺激,一贯最官僚的户部,终于高速运转起来,每个人都卖了命!
  治平十四年,因为官员大换血,造成财政亏空增加百分之6,苏轼和晏几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可是治平十五年,他们就恢复了增长,而且户部税收,一举增加了百分之10.5,实现了两位数高增长,也标志着大宋的经济开始好转回温。
  对户部下手的同时,另一个衙门也面临着整顿,那就是殖民部。
  这个部最初是用来养老的,包括文彦博和张方平,都在这里干过。
  虽然是养老的地方,但也要干点活,对得起俸禄啊!
  可结果呢?
  海外殖民地和大宋离心离德,理学盛行,叛乱不断,总是给政事堂添乱,到了不处理不行的地步。
  王宁安将这一块交给了吕惠卿整顿,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就像秦始皇那样,将所有殖民地都纳入中华文明的圈子!
  这是个非常繁重的任务,吕惠卿不敢推脱,他只能祈祷,能少熬一点心血,少白几根头发……
  整顿还在继续,但是也不无好消息。
  比如金融家族的庞大资产!
  具体有多少,只怕没人能说得清楚。
  光是大宋前50大的城市,就有140亿的地产,几乎相当于岁入的7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黄金白银,各种股份,票据,商行,仓库……多如牛毛,更是无法计算。
  这是一笔让任何人都垂涎三尺的财富。
  包括苏辙,都没法淡定,他找到了姐夫的书房。
  “这笔钱应该拨一部分给礼部,用作办学经费!”
  还没等王宁安开口,王韶就风风火火赶来。
  “不成,办学可以徐徐图之,眼下朝廷要整顿海外殖民地,哪里离得开将士?必须增加预算,打造战船,我认为有必要建造3000艘大船!”
  噗!
  苏辙直接吐血了,开玩笑,狮子大开口,这也太大了吧!
  他们两个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面对着一块巨大的唐僧肉,不只是这俩货,其余人也都加入进来。
  一个个花白头发,朝廷重臣,争吵起来,就跟小孩子要糖果似的,别提多热闹了。
  最后大家伙只能把目光落在王宁安的身上,请求王爷裁决。
  “这些钱我不会交给任何衙门,也不会拿来分了。朝廷政务,自有预算支持,这笔钱你们谁也别想打主意!”
  王宁安的坚决让大家吓了一跳,不拿出来?
  那要干什么?
  秦王也不是小气的人啊?
  难不成是觉得财富太多了,要中饱私囊?
  王韶是领兵的出身,胆子大,性子直。
  “王爷,下官斗胆请教,这笔钱王爷要怎么用?”
  王宁安呵呵一笑,“这些钱本王要用来投资。”
  “投资?”
  “没错。”王宁安道:“银行落入私人手里,产生了庞大的金融力量,破坏力之大,你们也都见到了,不只是银行,一些其他行业,落入私人手里,也会产生问题。”
  王宁安随便举了两个例子,比如目前遍布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共马车……如果掌握在私人手里,肯定是哪里的客人多,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去,而一些赔钱的区域,没有人会去,哪里的老百姓怎么办?他们的出行便利,谁来负责?
  还有,城市中的自来水,如果是私人掌握,距离水源越远,水管花费越多,老百姓承受的水费就越高,行不行?
  再有,不远的将来,大宋一定会进入电力时代,针对偏远地区输电,中途损耗就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怎么办,收偏远地区量倍以上的电费?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当然行不通!
  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朝廷补贴,让商人去做,只是这么干成本太高,商人要求获利,而且是成倍的利润,户部有几个钱,能去填补窟窿?更何况王宁安也不愿意拿着百姓的税收,去满足商人的无底洞。
  那就剩下一个办法,用朝廷的力量,去建立起统一的路网,水网,公共运输网,还有日后的电网,也包括粮食啊,食盐啊,煤炭啊……这些民生基本物资,都要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粗略估算一下,至少要成立50个超大型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才能把这么多的任务承担下来。
  而从金融势力手里拿来的资产,正好能作为所有公司的启动资金!
  如果随随便便就给分了,实在是太亏了。要说这样的傻瓜有没有呢?还真有,比如和宝宝好不容易攒了相当于国库20年岁入的巨款,他跌倒了,嘉庆吃饱了。
  可吃饱了之后呢?
  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富可敌国的财富哪去了?打水漂也要听个响啊!
  对不起来,王宁安可不是那样的傻瓜,一定要让钱发挥最大的作用。
  “你们推荐一个合适的人,来负责这笔资金的使用。”
第1160章
技术突破是关键
  上百亿的财产支配运用,要按照朝廷的要求,组建公司,惠及亿万百姓,还要严防贪腐,责任之大,可想而知。这个人选必须再三推敲,要是再弄出一个司马光,或者曾布式的人物,坏了大事,只怕连王宁安都没有脸面继续留在朝堂了。
  “我推荐蔡京!”
  第一个开口的是章惇,“蔡京是工程师出身,有很强的政务能力,有目共睹,也懂得办工厂,运作经营,这一次他还负责查抄有罪官吏,立功不小,试问,还有人比蔡京更合适吗?”
  他刚说完,韩宗武居然站出来反对。
  “蔡京是不错,可是他家中兄弟众多,有很多不好的风闻,我实在是担心,他会成为第二个曾布!”
  章惇怒了,“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家中有兄弟的,就不能做事了?简直岂有此理,你看看,要不要把我也给罢免了?”
  韩宗武黑着脸道:“我的意思是要注意留神,难道不应该吗?”
  这两个人还要吵,吕惠卿开口了,“师父,我以为这笔钱的运用,虽然是办公司,但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负担起职责,协助朝廷,更好治理天下。”
  王宁安颔首,显得很赞同。
  吕惠卿得到了鼓励,“既然是这样,经营能力反而要放在次要位置,关键是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不贪钱财,一心一意,替百姓做事……我斗胆推荐一人。”
  “谁?”
  “范纯仁!”
  吕惠卿说的很干脆,这个名字出来,大家伙都无话可说。
  虽然范纯仁是范仲淹之子,也算是名门之后,但是范家家规严苛,他们不接受土地,也不经商,出来做官,全靠着俸禄为生。而且范仲淹还将许多俸禄捐给了家乡的穷学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范纯仁比他爹也好不了多少,这几年范纯仁也在地方跑,每年领的津贴,绝大多数都捐给了各地的穷人,替孩子购买书籍,笔墨,还有帮着山村修路,打井,建水渠……他的作为大家伙心里都有数,当吕惠卿提出来之后,谁也没法反对,就这么顺利通过。
  ……
  从政事堂出来,章惇追上了吕惠卿的脚步,感慨一笑,“吉甫兄,你是真有眼光,居然推了范纯仁,够厉害!”
  吕惠卿呵呵一笑,“我也是为国举才,倒是子厚兄,你准备下注了?未免太早了!”
  章惇没有否认,而是抱着肩膀,冷笑道:“那咱们就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章惇要推蔡京,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蔡京倒是无所谓,可是他背后牵着秦王二公子,师父年纪也不小了,天竺平叛,两位公子都大展拳脚,绽放光彩。接下来的朝局他们肯定不会缺席,章惇已经做好了和小彘联手的准备。
  不把蔡京推上去,就绝不罢手。
  初次受挫之后,章惇立刻重整旗鼓,户部在苏轼和晏几道整顿之后,已经焕然一新,正需要一个新的尚书接任,把工作纳入正轨。
  蔡京不负众望,接任了户部尚书。
  章惇很得意,总算赢了吕惠卿一局,户部在手,他的力量瞬间膨胀起来。
  可还没等享受胜利成果,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天竺平叛有功的柳羽被调入京城,接掌了兵部,原兵部尚书王韶加同平章事,入政事堂,主管军务和外交。
  柳羽和大少爷狗牙儿更亲近,而王韶则是吕惠卿的盟友。
  好一个厉害的吕吉甫!
  老子才拿了一个,你就用两个还回来,够狠,真够狠!
  这俩货不断扩充势力,拉拢人马,渐渐地,整个朝堂都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吕惠卿领衔,一派是章惇为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