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校对)第1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119

  不得不说,吕惠卿的主意真是不错,曾经为了收复燕云,王宁安祭奠炎黄先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王宁安要退位,聚集所有华夏子孙,共同祭奠先祖,正好给王宁安的宦海生涯画一个完满的句号。
  哪怕心里鄙视,章惇也不能否认,姓吕的马屁拍得好!
  放在以往,王宁安断然不会同意,可这一次他真的要谢幕了,总该有点动静吧!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王宁安点头了。
  “仪式可以隆重,但必须节约预算,不能铺张浪费!”
  “请师父放心,我们一定办好!”
  吕章异口同声。
  ……
  要再次祭奠炎黄先祖,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从赵曙的爷爷玩坏了泰山封禅之后,就缺少了一个可以彰显帝国威严,天命所归的重要活动。
  现在看起来,唯有祭祀炎黄,比起泰山封禅更来劲儿!
  太好了,早就应该办!
  在一片欢腾之中,陆续有人进京,共襄盛举。
  第一个到来的就是东平王赵宗景,他用了三天时间,乘着火车来到了洛阳,进入了秦王府!
  “二郎,我来看你了!”
  王宁安稍微迟愣,快步迎上来,和赵宗景熊抱在一起。
  两个人分别之后,哪怕孩子们成亲,老亲家都没能见面,能不想念吗?他们互相拍了拍,又看了看,笑得像是个孩子。
  老了,全都老了!
  王宁安当了爷爷,赵宗景都当太爷爷,四世同堂了!能不老吗?
  “幸好有这次机会,不然咱们兄弟都没有重逢的机会,我爹当年糊涂,你可不要在意。”
  王宁安和他勾肩搭背,笑着道:“反正我不会把账算在你的头上!”
  两个人携手,走进了书房,谈不完的话,赵宗景一连住了三天,聊了三天,到了第4天,又有人来了,这次来的是狄青!
  主动退役之后,狄青还以为余生就要在家中终老,再也没机会进京呢!没想到他居然成了祭祀大典,邀请的头一批贵宾,早早进了京城。
  “是狄帅来了,我大宋硕果仅存的老臣,岂能不请你啊!”赵宗景放声大笑。
  狄青也是感慨颇深,王安石病死了,张方平处死,当时四个老家伙,除了远在琉球的文彦博,就剩下他一个了。
  真是想不到,他这个粗鄙武夫,反而是笑到最后的,狄青好奇道:“二郎,这次只是我们?没有别人?令尊不来?”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跑来送信,王家一大家子人都来了。
  三伯在5年前死了,王老爹就是王家的家长,从他算起,老娘白氏,杨曦,苏八娘,萧观音,王宁宣,王宁宏,王宁泽,还有一大堆侄子,多得叫不出名字的孙子,把秦王府都给塞满了。
  这还不算,老岳父杨文广,大舅哥杨怀玉,妹夫折克柔,种家兄弟,狄青的公子,驸马狄咏,大将狄谘,慕容轻尘,梁大刚,杨义斌,吴世诚,向好,这些人全都来到了京城。
  在众多的人员当中,王宁安的学生许阳显得最特殊,他不但来了,而且还带着一件很了不起的礼物。
  这是个长方形的盒子,毫不起眼,只是在两端连出去两根线,两根线又接通了一个圆形的玻璃球体。
  当导线衔接的时候,玻璃球体居然亮了!
  虽然亮的时间不长,只有几个瞬间,但是足以让人倍感欣慰。
  大宋的科学家已经撬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
  或许退休后不久,就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了。
  王宁安笑得很开心,只是他渐渐发现,进京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海外的人,包括昔日的渤海王大熊,于阗国尉迟一脉,大理的段家,交趾的几个家族,高丽,倭国,西域的诸国……
  就这么说吧,铁路,海路,全都变成了大动脉,将参加盛典的人们,快速送到京城。最后,甚至包括殷商大陆,还有远征的士兵,都有代表进京。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王宁安怎么还能麻木下去!
  这帮小兔崽子是要搞事情啊!
  王宁安把吕惠卿给叫了过来。
  “你给我说实话,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为什么要这么多人?”
  吕惠卿连忙道:“师父,弟子可没有违背您老的意思,他们全都是自费进京,参加盛典,总不能把人家挡在门外吧!”
  王宁安懒得听下去,吕惠卿是避重就轻!
  “你给我实话实说,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吕惠卿被问得有些慌乱,“师父,这么好的一次盛典,不借机彰显国威,岂不是坐失良机,要说计划,这就是弟子的计划,再无其他。”
  王宁安根本不信,还要追问,手下官吏却送来了圣旨。原来赵曙,赵顼,王青,皇家也动身了,共同参加盛典,王宁安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排迎接皇室的礼节。
  “全都来了,咱们也不能闲着。”
  这一波进京的人员,更加了不得了,包括苏洵,大儒王方,陈希亮,欧阳发,范纯礼,王安礼,还有许许多多,六艺的门人,知名的学者,也都来了。
  一句话,盛况空前!
  京城都被塞满了,一向喜欢热闹的大苏都觉得有点蒙!
  “爹,这么多人都来了,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就算改朝换代,也不在话下啊!”
  满头白发的苏洵气得举起了巴掌,倒是岳父王方更体贴女婿,劝阻道:“老泉兄,子瞻也没说错,我们的确有能力拥立秦王登基,只不过我们要更了不起的事情!”
  苏轼吓了一跳,比称帝还重要,你们要干嘛啊?
第1163章
华夏族长
  周岩只有12岁,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渤海出远门,哪怕有父亲陪着,也难免紧张。
  老爹拍了拍他的肩头,示意不用怕。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在此处不要动。”
  父亲转身离去,周岩没有盯着父亲的背影,自然写不出动人的文章,他的注意力都在面前的火车上,好庞大的家伙!比书本上写的还要壮观!
  在一年前,渤海通了火车,可惜的是周家的农场离的太远,这次是周岩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火车,宛如长龙,横亘眼前,壮观无比。
  每一节车厢,都像是无底洞,人们成群结队涌进去,叫嚷着,吆喝着,好不热闹,周岩的手渐渐冒出了汗水。
  就在此时,老爹提着橘子回来了,他拉起儿子,父子俩也上了火车。
  接下来漫长的旅程,让周岩惊得目瞪口呆,他总算对天下的辽阔,有了一点认识。从家乡出来,整整两天时间,道路两边,全都是连绵不断的玉米地,密匝匝的,如同行走在海洋里,好几次醒来,外面的场景都没有变化。周岩一度怀疑火车停下来了,直到第三天,他们才进入了山海关,景色终于变化了,辽阔的华北平原,出现在了面前,周峰摸了摸儿子的头。
  “傻小子,你是有福,老爹当初可是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比现在惨多了!”
  又经过了三天多的时间,火车缓缓驶入了西京洛阳。
  此时的洛阳,已经是人声鼎沸,万民欢腾。
  光是从海外涌来的宾客商旅已经超过了20万,还不要算参与祭祀的代表和随从。
  上至政事堂,下至贩夫走卒,全都动了起来。
  整个祭祀大典是以吕惠卿为主,具体事务交给了礼部尚书苏辙。
  这下子可把苏辙忙坏了,每天最多睡一个时辰,有时候甚至要连轴转,一刻也不能歇着,事情多如牛毛,琐屑繁杂。除去要招待好这么多的客人之外,他还要安排整个祭祀流程。
  黄帝陵坐落在延安府治下坊州桥山轩辕台。
  历代都有祭祀黄帝的典礼,汉武帝曾经率领十万大军北巡,特意到了桥山,祭奠黄帝,后来祭祀规模越来越大,一直到五代的时候,经历战乱,黄帝陵遭到了破坏,赵大降旨拨出专款,在桥山东麓建立黄帝行宫庙宇,以供后人瞻仰祭祀。
  赵祯在位的时候,也下旨种植松柏1400棵,并且规定当地三户抽一,维护打扫黄帝陵,渐渐的,天下第一陵恢复了昔日的威严气象。
  等到收复幽州,祭奠炎黄,更是大大提升了黄帝陵的地位。
  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仰望祭奠。
  而这一次的祭祀规模,更是空前盛大。
  为了方便祭祀人员前往,朝廷甚至拨出了200万元,增加一条铁路复线,方便运输。可即便如此,这次祭祀大典也只能安排5万人到场,其中禁军3万,其余两万,除了朝廷官吏,各地代表之外,余下的名额就不多了。
  大多数百姓,只能在洛阳的炎黄祖庙祭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